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香港金融管理局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 簡報會 2004年2月2日
2
在履行主要職能與責任的最新進展 2003年回顧 貨幣 銀行業 金融基建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外匯基金
下一張投影片摘錄金管局在2003年主要工作的進展,然後我們再介紹金管局工作的最新情況。
3
儘管風險及波動增加,但貨幣及銀行體系仍然維持穩定 外匯基金投資回報達到896億港元 在香港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獲得批准 歐元結算系統投入運作
2003年回顧 儘管風險及波動增加,但貨幣及銀行體系仍然維持穩定 外匯基金投資回報達到896億港元 在香港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獲得批准 歐元結算系統投入運作 香港信貸評級獲調高至 A1 開始實行共用正面個人信貸資料 儘管本地經濟環境困難,加上非典型肺炎問題造成打擊,以及全球各地市場相當波動,香港的貨幣及銀行體系在2003年仍然維持高度穩定。 由於2003年下半年投資環境強勁復甦,外匯基金全年錄得896億港元投資收入。 年內為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工作取得進展,其中包括落實在香港推出個人人民幣業務及歐元結算系統啟用。金管局在穆迪調高香港的信貸評級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有助為香港發債體提供更有利的發債條件。 共用正面個人信貸資料於8月開始推行, 這有助營造更公平及穩健的信貸環境。
4
貨幣穩定 (1) 現貨匯率 (左邊刻度) 1個月港元與美元息差 (右邊刻度) 2001 1999 2000 1998 2003 2002
貨幣穩定 (1) 現貨匯率 (左邊刻度) 1個月港元與美元息差 (右邊刻度) 港元兌美元匯率一直保持穩定,直至2003年9月22日開始顯著轉強。 2003年8月以來,短期港元利率跌至低於美元利率。 2001 1999 2000 1998 2003 2002
5
貨幣穩定 (2) 現貨匯率 現貨匯率曾一度(2003年9月22日倫敦時間)轉強至7.70,目前維持於 7.76 附近水平。
貨幣穩定 (2) 現貨匯率 現貨匯率曾一度(2003年9月22日倫敦時間)轉強至7.70,目前維持於 7.76 附近水平。 由於美元疲弱,人民幣所受的升值(或擴大匯率波幅)壓力增加,及更多港元短倉的平倉活動,使市場氣氛在接近9月底時突然轉向。 可能由於更多投資者認同香港經濟正在穩健復甦,加上經常帳錄得可觀盈餘及國際投資淨額龐大,促使投資者重新調配投資組合,使港元強勢持續。 然而,預算赤字、失業及通縮仍然受到關注。
6
貨幣 - 市場預期 (1) 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溢價/折讓 2002
貨幣 - 市場預期 (1) 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溢價/折讓 根據過去的標準來衡量,貨幣市場整體保持穩定,不過最近市場對港元的預期明顯轉變。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相對現貨匯率由溢價轉為折讓,反映市場對港元的預期由偏弱轉為偏強。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7
貨幣 - 市場預期 (2) 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溢價/折讓 港元遠期匯率於2003年9月開始出現折讓。
貨幣 - 市場預期 (2) 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溢價/折讓 港元遠期匯率於2003年9月開始出現折讓。 於1月13日,12個月遠期匯率折讓幅度曾一度擴大至765點子,但在農曆新年假期前收窄至570點子左右。
8
貨幣 - 市場預期 (3) 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 港元/美元 港元/美元 7.90 7.90 7.85 7.85 7.80 7.80
貨幣 - 市場預期 (3) 港元/美元 港元/美元 7.90 7.90 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 7.85 7.85 7.80 7.80 7.75 7.75 7.70 7.70 12個月遠期匯率上升至7.70以下,最高水平曾達到7.6709。 7.65 7.65 7.60 7.60 1/03 4/03 7/03 10/03 1/04
9
貨幣發行局規則 資金流入 資金流出 總結餘 銀行同業拆息 (貨幣基礎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貨幣在資金流入帶動下轉強,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貨幣基礎會擴大,外匯儲備會增加,本地利率亦會下降。當貨幣轉弱時,情況則會相反。 * 貨幣基礎的其他組成部分是流通的紙幣與硬幣,以及外匯基金票據與債券。這些票據與債券可透過貼現窗轉化成為總結餘的一部分。
10
透過推行 7項技術性措施(包括貼現窗)進行貨幣體系改革 引入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將總結餘列入外匯基金的資產負債表內
總結餘 (1) 透過推行 7項技術性措施(包括貼現窗)進行貨幣體系改革 引入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將總結餘列入外匯基金的資產負債表內 由於近幾個月有資金流入,以及銀行向金管局出售美元,以記入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局帳目,銀行存放在外匯基金的結算結餘(總結餘)上升至歷史高位。
11
總結餘 (2) 註: 總結餘是指貼現窗運作後的數字。 十億港元 十億港元 60 60 50 50 40 40 30 30 20 20 10
總結餘 (2) 十億港元 十億港元 60 60 50 50 40 40 30 30 20 20 2003年9月23日至2004年1月16日期間合共沽出517億港元,使2004年1月21日錄得的總結餘增加至522億港元。 若情況需要,我們是可以持續不斷地創造本地貨幣,有關數額是無限制的。只要銀行是按照金管局所定的匯率把美元售予金管局,以記入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局帳目內,金管局都必須接盤然後創造相應的港元。 總結餘目前的數額並不是金管局的關注重點,我們對總結餘的大小亦無既定立場。 10 10 1/03 3/03 5/03 7/03 9/03 11/03 1/04 註: 總結餘是指貼現窗運作後的數字。
12
政策方案(1) 繼續被動地買入美元及讓總結餘擴大,然後等待息差 扭轉資金流入
透過向銀行在總結餘的大額結餘開徵收費(即「負利 率」),來擴大息差 透過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來吸納龐大的總結餘 (即在貨幣基礎的不同組成部分之間進行轉撥) 引入匯率偏強的兌換保證 面對資金流入,有四個政策方案可供考慮。第一是沒有利息的總結餘繼續增加,直至銀行體系認為持有它的機會成本明顯超過不持有的風險為止。不持有港元的選擇當然是由港元改持外幣資產,以賺取一些回報,但這會涉及港元突然升值的風險。 第二個方案是增加經風險調整後持有港元的機會成本。金管局是可以開徵銀行結算戶口大額結餘的收費,使持有港元與美元之間的息差大幅度高出目前的水平。 第三個方案是金管局採取特別措施,透過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吸收總結餘內的全部或部分港元資金。在這個安排下,取代總結餘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仍是由美元儲備提供十足支持,因此仍然是貨幣基礎的一部分,所以有關安排繼續符合貨幣發行局的運作規則。事實上,這個機制可防止出現港元轉強引發的極端貨幣狀況,或至少可紓緩有關情況,作用與在港元轉弱時可利用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經貼現窗借款的安排所提供的緩衝相若。 第四個方案是引入港元匯率偏強時的一個正式的兌換保證。金管局現時就匯率偏強時進行干預的水平保留某些酌情空間,是有利有弊的做法。一方面,基於酌情考慮的含糊性,投機者難以估計炒賣港元可能承擔的風險,因此會對炒賣活動產生一些阻嚇作用。另一方面,若金管局毫無酌情餘地,投機者所冒的風險固然有限,但這項安排卻可能提高聯匯制度的公信力。
13
政策方案 (2) 貨幣發行局帳目(十億港元) 資產 負債 支持資產 364.6 貨幣基礎 * 335.0 負債證明書 151.1
政策方案 (2) 貨幣發行局帳目(十億港元) 資產 負債 支持資產 貨幣基礎 * 負債證明書 流通紙幣及硬幣 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 總結餘 貨幣基礎由2003年12月底的2,930億港元,顯著上升至農曆年新年前3,350億港元。貨幣基礎增加,主要是因為金管局向銀行沽出港元使總結餘擴大(+240億元),以及增發負債證明書(+169億元) 以支持在農曆新年前增發的鈔票 。 2004年1月21日數字 * 由於外匯基金債券應付利息等項目並未包括在內,因此上表各細項相加之和與貨幣基礎總額略有出入。
14
負利率 ? 銀行體系資產負債表(十億港元) 資產 負債 總結餘 28.3 港元存款 1,930.8 活期存款 226.9
總結餘 港元存款 1,930.8 活期存款 儲蓄存款 定期存款 * 金管局目前並無計劃對銀行設於金管局的結算戶口內的大額結餘收取費用。然而,即使真的就大額結餘收費,銀行亦似乎沒有理由將有關費用轉嫁予小額存戶,原因是個別銀行的客戶存款基礎遠遠大過它的結算餘額。銀行將可以作出安排,例如只向大額存戶收費,而不致影響一般存戶。 2003年12月31日數字 * 根據2001年進行的一個特別調查顯示,50萬港元及以上的港元定期存款約佔港元定期存款總額的80%。
15
外圍因素 貨幣 - 風險與不穩定因素 全球經濟復甦 利率跌至低位 美國對外貿易失衡 貨幣及股市波動 人民幣匯率受到政治壓力 地緣政治
首份《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載於2003年12月號的《金融管理局季報》(該季報已送交財經事務委員會成員參閱)。該報告詳細說明及分析影響香港貨幣與金融穩定的本地與外圍因素,並闡述金管局對影響香港經濟的主要因素的看法,其中特別重視分析對貨幣及金融體系的影響。 全球經濟復甦:美國經濟顯著增長,歐元區主要經濟體系出現反彈,日本經濟亦在2003年第3季持續復甦。 利率降至低位: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已跌至歷史低位。 美國對外貿易失衡:美國經常帳繼續錄得龐大赤字,約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5%。 貨幣及股市波動:市場關注美國對外貿易失衡的情況,美元兌歐元在2003年下跌17%,兌日圓亦下跌10%。主要股市在2003年回升。 人民幣匯率受到政治壓力:美國等地區繼續指出應重訂人民幣匯率或採取更靈活的匯率管理方式。 地緣政治:伊拉克局勢繼續引起關注,以及海峽兩岸局勢升溫。
16
全球經濟前景 2003 2004 2005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 按年% 中國內地 8.9 8.3 7.6 美國 3.1 4.6 3.6
歐元區 0.5 1.8 2.1 日本 2.3 1.6 香港 3.0* 5.1 4.5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 綜合預測顯示美國及歐元區的經濟增長步伐會加快,日本的復甦步伐大概會保持溫和,預期中國內地的經濟會繼續強勁增長。 資料來源:綜合預測(2004年1月)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3年11月的預測
17
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 % % 1 2 3 4 5 6 7 8 1/00 7/00 1/01 7/01 1/02 7/02 1/03 7/03
1 2 3 4 5 6 7 8 1/00 7/00 1/01 7/01 1/02 7/02 1/03 7/03 1/04 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已降至1厘的歷史低位。 市場憂慮美元利率可能會上升。
18
美國經常帳赤字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1997=100 3.0 3.5 4.0 4.5 5.0 5.5 6.0 佔國內生產總值% 美元名義有效匯率 (左邊刻度) 美國經常帳赤字 (右邊刻度) 2000 2001 2002 2003 以名義有效匯率計,美元較2002年初的高位下降約13%。 雖然美元下跌,但美國經常帳赤字仍然偏高。這種情況顯示,若匯率調整在糾正貿易失衡方面擔當重要作用,美元將有可能進一步下跌。
19
匯率波動 每美元兌日圓 (左邊刻度) 每歐元兌美元 (右邊倒置刻度) 美元下跌 日圓/美元 美元/歐元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00 7/00 1/01 7/01 1/02 7/02 1/03 7/03 1/04 0.60 0.70 0.80 0.90 1.00 1.10 1.20 1.30 1.40 每美元兌日圓 (左邊刻度) 每歐元兌美元 (右邊倒置刻度) 2002年初以來,美元兌日圓及歐元均顯著回落。在此期間,歐元及日圓匯率分別上升約43%及24%。 美元下跌
20
主要市場的股份價格 2000年1月=100 2000年1月=100 恒生指數 日經平均 標普 500 歐元Stoxx 25 50 75
12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3年第2季以來,各主要市場股價顯著上升,反映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及寬鬆的貨幣狀況持樂觀態度。這些情況若有任何變化,都可能會引致急劇的調整,危害貨幣與金融穩定。
21
人民幣 - 市場預期 12個月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匯率溢價/折讓 點子 點子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1,000 2,000 1/02 4/02 7/02 10/02 1/03 4/03 7/03 10/03 1/04 12個月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匯率溢價/折讓 在2002年底,12個月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匯率由溢價轉為折讓,反映內地強勁的經濟基本因素及迅速累積的外匯儲備。 非典型肺炎問題爆發後,折讓幅度一度收窄,但其後有關的憂慮減退,折讓幅度再度擴闊。 由於國際政治壓力要求內地實施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政策,遠期匯率折讓幅度一度擴闊至5,500 點子,最近才回落至約4,500 點子。
22
12個月港元及人民幣遠期匯率 每美元兌人民幣 每美元兌港元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01/03 04/03 07/03 10/03 01/04 每美元兌人民幣 每美元兌港元 人民幣與港元遠期匯率在2002年及2003年上半年的走勢各異,部分原因是兩個經濟體系的情況不同。 2003年9月以來,由於人民幣與港元匯率均受到上升壓力,致使兩者走勢再次出現正向關係。 金管局一直嘗試透過理性的解釋及重申有關政策,清楚劃分兩者的走勢。
23
貨幣 - 風險與不穩定因素 香港方面 憂慮及不明朗因素 利好因素 公共財政 經濟復甦強勁 失業 促進與內地經濟融合的政策發揮正面影響 通縮
非典型肺炎問題可能重臨 利好因素 經濟復甦強勁 促進與內地經濟融合的政策發揮正面影響 香港對外收支狀況強勁 經濟復甦強勁:最近公布的數字顯示,本港經濟在2003年第3季明顯反彈;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按季計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回升6.4%。在截至2003年12月的3個月內,失業率回落至7.3%,較2003年4月至7月期間錄得的8.7%歷史高位為低。 促進中港經濟融合的政策:有關促進中港經濟融合的政策帶動與旅遊有關的行業出現回升,貨品出口及與貿易有關的服務亦持續增長,為經濟復甦提供動力。 香港對外收支狀況:香港錄得龐大經常帳盈餘(第3季數字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一成以上)及國際投資淨額(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兩倍多),為港元提供支持。 公共財政狀況仍然令人關注。相信投資者會繼續注視香港的財政狀況以及政府當局為解決財政失衡的問題而採取的政策措施。 雖然失業率近期已顯著改善,但仍然高企。 視乎所採用的量度指標而定,通縮已有所改善,但仍然受到關注。 非典型肺炎問題會否重臨仍然備受關注。但由於政府當局及整體社會已有更好的防範,因此即使疫症再度爆發,其所造成的衝擊相信會較小。
24
經濟復甦強勁 (經季節性調整季度變動) -4 -2 2 4 6 8 (%) 本地生產總值 私人消費 1994 1995 1996 1997
2 4 6 8 (%) 本地生產總值 私人消費 (經季節性調整季度變動) 香港經濟經歷過非典型肺炎問題的嚴重衝擊後,在2003年第3季明顯改善,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的按季計實質本地生產總值顯著上升6.4%。 經濟強勁增長主要反映本地私人需求及旅遊業從低位回升,其中旅遊業因放寬內地遊客訪港的旅遊限制而大為受惠,同時消費及營商氣氛改善,加上地產市場回升帶動本地消費增加。 具體而言,經季節因素調整後,2003年第3季的按季計個人消費開支增長4.6%,服務出口亦大幅回升31%,扭轉2003年第2季下跌20%的形勢。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5
註:* 以所有僱員的總工資相當於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計。
競爭力 (98Q1=100) (98Q1=100)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港匯指數 單位勞工成本 * 近年香港的對外競爭力顯著改善,從以下兩點可見: 港匯指數較1998年8月最高水平已回落25%,主要是本地通縮所致。 單位勞工成本(以所有僱員總工資相當於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計)較1998年第3季下跌約近兩成。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註:* 以所有僱員的總工資相當於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計。
26
國際收支帳目 經常帳盈餘 水平 (左邊刻度) 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右邊刻度) 10 20 30 40 50 4 8 % 十億港元
10 20 30 40 50 4 8 水平 (左邊刻度) 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右邊刻度) % 十億港元 16 12 部分由於競爭力有所提高,國際收支狀況保持強勁。 2003年第3季經常帳盈餘上升至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3.2%,原因是與旅遊有關行業復甦,以及貨品出口及與貿易有關服務持續增長。 經常帳錄得龐大盈餘,應會繼續支持港元,尤其若在經濟復甦的形勢下這些收益(很多是外匯)流入本地市場作為投資,港元受惠更大。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2003 2000 2002 2001
27
提取財政儲備 存入外匯基金的外匯儲備的季度變動淨額 -60 -40 -20 20 40 60 Q1 Q2 Q3 Q4 十億港元 2000
20 40 60 Q1 Q2 Q3 Q4 十億港元 2000 2002 2001 2003 存入外匯基金的外匯儲備的季度變動淨額 2003年第4季財政儲備錄得淨存款。財政儲備對上一次在第4季錄得淨存款是在2000年,當時經濟表現強勁使政府收入受惠。
28
勞工市場 -5 5 -6 -3 3 6 9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 實質本地生產總值 (左邊刻度) 就業 * (左邊刻度) 失業率 * (右邊刻度) (按年 變動, %) 15 10 由於經濟復甦,近幾個月勞工市場狀況顯著改善,失業率由8.7%的歷史高位回落至2003年第4季的7.3%。 展望未來,經濟持續復甦應有助降低失業率。一般而言,失業率的變動會落後於生產值增長的表現。 -10 註: * 數據存在1 季滯後情況。
29
消費物價 香港的通脹率一般是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變動百分比來評估。根據這個指數,通縮雖然自2003年中開始放緩,但仍然持續,與1年前比較,整體消費物價在2003年12月下跌1.9%。 然而,常用的通脹率數字可能未能全面反映較近期的價格走勢。假如我們研究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近期走勢,便會發覺在2003年8至12月期間,指數上升了1.1%。。
30
消費物價 為了能更準確評估基本價格走勢,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可能要就季節因素及政府的紓解民困措施的影響作出調整。
經季節因素調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大致上緊貼政府公布的指數的走勢。 政府的紓解民困措施包括寬減差餉及豁免水費及排污費,有關措施對整體物價走勢有重要影響。這些行政措施會令措施生效期間的整體物價指數下調。舉例來說,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2003年7月下跌,其後於10月上升,主要是因為寬減差餉措施分別在該兩個月份推出及完結。 在剔除紓解民困措施的影響後,我們發覺消費物價在去年夏季已開始穩定下來。
31
消費物價 (2001年1月=100) (2001年1月=100) 註:* 已就季節因素及寬減差餉的影響作出調整。
在計算消費物價指數方面,租金佔相當大的比重(27%)。然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租金組成項目的走勢傾向滯後於市場租金指數,原因是租約一般為期一至兩年。(租金組成項目涵蓋各類租約,包括新訂、續期及現有租約。) 雖然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租金組成項目持續下降,但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新訂租約的市場租金指標──住宅物業租金指數──則自9月起溫和上升。 註:* 已就季節因素及寬減差餉的影響作出調整。
32
註 : 已就季節因素及政府紓解民困措施的影響作出調整。
消費物價 (2001年1月=100) (2001年1月=100) 不包括租金組成項目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2003年7至12月期間上升1%。 若以市場租金指數取代租金組成項目,整體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近期亦出現升勢,在7至11月期間上升0.7%。 註 : 已就季節因素及政府紓解民困措施的影響作出調整。
33
銀行體系的穩定 - 2003年回顧 經濟問題 負資產及破產問題 貸款增長呆滯 銀行業務發展日趨多元化 電子銀行日趨普及
儘管2003年是近年來最艱難的一年,但年內銀行體系仍大致保持穩定。銀行業在2003年所面對的問題包括:非典型肺炎加劇經濟衰退,引致資產質素及負資產問題惡化。貸款需求仍然疲弱,銀行為了增加收入,紛紛開展新業務。這個發展趨勢以及電子銀行日趨普及的情況帶來了新的風險,亦為金管局在監管銀行的工作上帶來新的挑戰。
34
銀行體系的表現 所有本地註冊認可機構的資本充足比率 % 期末數字。 由於申報機構數目有所變動,令有關序列在2001年12月底出現中斷情況。
所有本地註冊認可機構的平均綜合資本充足比率保持穩定,9月底的水平為15.6%,遠高於國際最低標準的8%。 期末數字。 由於申報機構數目有所變動,令有關序列在2001年12月底出現中斷情況。
35
銀行體系的表現 零售銀行的資產質素 期末數字。 特定分類貸款佔 總貸款% 扣除 特殊 準備金
受到撇帳及償還貸款的影響,零售銀行的整體資產質素在第3季有所改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6月底的4.83%,下跌至9月底的4.53%。 期末數字。
36
銀行體系的表現 個人破產申請宗數 (季度數字)
12月份的破產申請宗數降至 1,291宗,是2001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整個第4季的破產申請個案為 4,356宗,低於第3季的5,080宗。
37
銀行體系的表現 信用卡資產質素 撇帳率 拖欠比率 (%) (%) 由於受訪機構數目增加,有關序列在2001年第4季出現中斷情況。
按年計的季度撇帳率由第2季的11.60%跌至第3季的9.85%,是連續第4季錄得跌幅。撇帳情況改善,是因為不斷有債務重組安排,以及就業與破產情況有所改善。 貸款拖欠比率亦由1.27%跌至1.23%。 由於受訪機構數目增加,有關序列在2001年第4季出現中斷情況。
38
銀行體系的表現 住宅按揭貸款資產質素 (%) 期末數字。 由於受訪機構數目增加,有關序列在2000年12月出現中斷情況。
由於本地經濟復甦令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改善,因此按揭貸款組合的質素進一步改善。按揭貸款拖欠比率及經重組貸款比率分別由11月份的0.97%及0.54%,下降至12月份的0.86%及0.52%。因此合併比率由1.51%降至 1.38%。 期末數字。 由於受訪機構數目增加,有關序列在2000年12月出現中斷情況。 合併比率是拖欠比率及經重組貸款比率之和。
39
銀行體系的表現 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 期末數字。 * 初步數字。 # 關於2001年9月底有抵押及無抵押貸款值的獨立數字不備。
隨本地經濟復甦,物業市場氣氛改善,物業價格亦有所回升。根據初步數字,銀行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在截至12月底止3個月減少約32,200宗,至約67,600宗,涉及金額1,070億港元。估計這些貸款的無抵押部分約值230億港元,較9月底的330億港元減少,顯示銀行體系承受的風險額亦有減少。 未償還總額 (1,070億港元) 是2001年9月開始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期末數字。 * 初步數字。 # 關於2001年9月底有抵押及無抵押貸款值的獨立數字不備。
40
銀行體系的表現 零售銀行客戶存款額及貸款額增長 (按年增長%) 月底數字。
2003年零售銀行客戶存款增長7.4%,2002年的增幅則為0.7%。港元存款繼2002年減少1.5%後,在2003年增加7.4%,而外幣存款繼2002年上升4.2%後,在2003年再上升7.3%。2003年底港元存款佔總存款的比率為61.0%,與2002年底相同。 2003年零售銀行客戶貸款下跌0.6%,2002年則錄得0.3%的增幅。 月底數字。
41
銀行體系的表現 零售銀行淨息差 影響銀行體系表現的基本經濟因素一直在穩步改善:物業市場回穩;勞工市場情況改善及破產個案減少;股票市場交投轉趨活躍,使來自經紀、股份登記及財富管理服務的非利息收入增加;本地經濟狀況改善及非典型肺炎的影響減退。然而,零售銀行的整體淨息差有所下跌,主要原因是住宅按揭貸款的息差繼續受壓,以及資金回報率降低。因此,按年計淨息差由去年的2.11%下降至2003年頭9個月的1.94%。
42
工作進展 存款保障計劃 共用個人信貸資料 商業信貸資料庫 正由法案委員會詳細研究 銀行推出更多按個別客戶的信貸狀況而釐定利率的產品
將於2004年下半年實施,現正落實有關的運作細節 存款保障計劃 《存款保障計劃條例草案》已於4月30日提交立法會審議,目前正由有關的法案委員會詳細研究。 共用個人信貸資料 有跡象顯示各方面正開始享受到共用個人正面信貸資料所帶來的好處:多家銀行推出了按個別客戶的信貸狀況而釐定利率的新產品。信貸狀況良好的借款人可因而受惠,同時亦可在社會推廣正面的借貸文化。 商業信貸資料庫 銀行已開始徵求其中小型企業客戶同意共用信貸資料。業內工作小組正與服務供應商緊密合作,以落實計劃的運作細節。預期商業信貸資料庫將於2004年下半年投入運作。
43
工作進展 新《資本協定》 虛假銀行網站 自動櫃員機騙案 正作好準備,以於2006年底實施 正加緊監察,並已發出通告及新聞稿,以提醒銀行及公眾
監察銀行在提升自動櫃員機保安設施方面的進展 《新資本協定》 有關在2006年底實施《新資本協定》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有關工作包括編製新的銀行業申報表及指引,以及解決政策問題及研究立法事宜,這包括將《新資本協定》內繁複的規則與技術要求變為法例。金管局計劃在未來幾個月舉行簡報會,向財經事務委員會闡釋《新資本協定》。 虛假銀行網站 最近聲稱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及可提供各種銀行服務的虛假銀行網站數目有所增加。有見及此,金管局已就涉及虛假電郵及網站的詐騙個案向銀行發出通告,並發出新聞稿,提醒公眾留意可疑的銀行網站。此外,金管局一直獲得有關的本地及海外機構協助,以終止虛假銀行網站。 自動櫃員機騙案 銀行一直按照金管局在2003年10月14日發出的通告所載建議,加強防範自動櫃員機騙案的措施。有關預防措施包括提升自動櫃員機的保安設施、裝設閉路電視、增加巡查自動櫃員機的次數,以及加強銀行客戶在保障提款卡及個人密碼方面的教育。金管局的通告亦要求銀行制定適當機制,以能迅速辨別利用假卡進行的交易。 金管局會繼續評估個別銀行的措施是否足夠,以及確保客戶投訴得到公平及周全的處理。
44
《結算及交收系統條例草案》 新銀行紙幣 促進本地金融活動的金融基建 正成立法案委員會
新的20港元、50港元及1,000港元銀行紙幣將於2004年下半年開始發行流通 《結算及交收系統條例草案》 該條例草案於12月10日提交立法會,並正成立法案委員會進行審議。 新銀行紙幣 全新設計並採用加強及劃一防偽特徵的500港元及100港元銀行紙幣已於12月15日開始流通,其餘面額的新鈔將於2004年下半年推出。
45
促進國際金融活動的金融基建 香港美元/歐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 成交額(每日平均) 價值 (以百萬計) 時期 美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
在2003年,美元及歐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每日平均處理的交易額分別為50億美元及8億歐元。 時期 美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 2003年平均每日成交額 :50億美元 直接參與者數目:67 間接參與者數目:160 歐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 2003年平均每日成交額: 8億歐元 直接參與者數目:23 間接參與者數目:22
46
香港與內地之間跨境支付結算系統聯網的交易額 (每日平均計)
促進跨境金融活動的金融基建 香港與內地之間跨境支付結算系統聯網的交易額 (每日平均計) 2003年11月 與深圳建立美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聯網 2002年12月 與深圳建立港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聯網 2002年6月 與廣東省及深圳建立雙向港元支票聯合結算機制 2000年10月 與廣東省建立單向港元支票聯合結算機制 1998年1月 與深圳建立單向港元支票聯合結算機制 在2003年,香港與廣東省(包括深圳)之間的雙向港元支票聯合結算機制處理超過25萬張支票,涉及金額220億港元。以平均計,該機制每日處理支票1,085張,涉及金額約值9,600萬港元。 香港與深圳之間的港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聯網於2002年12月啟用。在2003年,該聯網平均每日處理的交易額達7,700萬港元。兩地之間同類的美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亦於2003年11月實行聯網。至今該聯網平均每日處理的交易額為100萬美元。 目前正手建立香港與廣東省之間的港元及美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聯網,並計劃於2004年推行。
47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的人民幣業務 亞洲債券基金 香港的信貸評級
2004年1月18日起,內地銀行所發的人民幣借記卡及信用卡可在香港使用 正準備籌劃其他類別的人民幣業務,預期分階段推出 亞洲債券基金 正研究以本地貨幣計值的亞洲債券基金 香港的信貸評級 與評級機構繼續進行商討 香港的人民幣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在1月16日宣布批准在香港使用由內地銀行發行的「銀聯」信用卡及借記卡。由2004年1月18日起,「銀聯」信用卡及借記卡持有人可於香港接受「銀聯」卡的商號以該等銀行卡付款。持卡人亦可在香港的「銀通」自動櫃員機每日提取相當於5,000元人民幣的港元現鈔。 正準備籌劃有關人民幣存款、兌換及匯款業務,預期將於2004年2月底前推出。預計香港銀行於稍後(3月或4月)開始發行人民幣信用卡。 亞洲債券基金 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會議(EMEAP)轄下的工作小組正準備研究亞洲債券基金第二階段的發展,把該基金的概念擴展至以亞太區本地貨幣計值的債券。 香港的信貸評級 在2003年10月,穆迪將香港長期外幣的主權評級調高兩級至A1,評級前景為穩定。金管局正聯同政府其他部門繼續與各評級機構進行商討,確保它們的評級能充分反映香港的經濟及信貸實力。
48
外匯基金 - 2003年的市場形勢 市場波動 : 上半年疲弱,但下半年強勁復甦 債券收益率波動 股市表現強勁 錄得來自歐元的外匯收益
2003年的投資環境異常波動,充滿挑戰。年內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受到伊拉克戰事及主要經濟體系的表現等不明朗因素影響,投資環境頗為困難,與下半年的復甦形成強烈對比。2003年來自債券的收入雖有增長,但卻較往年遜色,不過股票方面錄得理想收益,抵銷了有關的減幅。此外,歐元大幅升值,亦有助外匯基金的投資表現。
49
外匯基金的表現 2003 2002 2001 香港股票收益/(虧損)* 21.2 (11.8) (27.1)
(十億港元) 香港股票收益/(虧損)* (11.8) (27.1) 其他股票收益/(虧損)* (22.7) (3.3) 外匯收益/(虧損) (13.0) 債券及其他投資的總回報 投資收入 * 已包括股息 外匯基金在2003年錄得896億港元的投資收入。該項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 來自債券及其他投資的總回報187億港元 港股組合的估值收益及股息212億港元 其他股票的估值收益及股息268億港元 主要來自歐元兌美元升值的外匯估值收益229億港元
50
外匯基金累計盈餘的變動 I I 2002 (十億港元) 全年 第1季 第2季 第3季 第4季 全年 投資收入 其他收入 利息及支出 (6.4) (1.4) (1.5) (1.3) (2.2) (7.0) 淨投資收入 財政儲備分帳 (25.7) (2.1) (13.0) (2.0) (8.6) (15.6) 外匯基金累計盈餘增加 經扣除利息及其他支出後,外匯基金在2003年的淨投資收入為834億港元,其中財政儲備的分帳部分為257億港元,較2003至04年度財政預算估計的數額(121億港元)高出一倍有多。其餘的577億港元已撥入2003年外匯基金的累計盈餘內。
51
外匯基金累計盈餘的變動往績 (十億港元) 2003* 投資收入 其他收入 利息及支出 (6.4) (7.0) (10.5) (11.0) (10.0) (16.0) (18.4) (12.9) (12.6) (8.2) (5.4) 淨投資收入/(虧損) (2.9) 財政儲備分帳 (25.7) (15.6) (1.6) (18.1) (45.4) (26.0) 外匯基金累計盈餘增加/(減少) (4.5) 外匯基金在2003年的投資回報額是896億港元,這是外匯基金歷來錄得的第三高回報。這個數額較1998及1999年的成績遜色,原因是股票市場入市行動錄得的帳面溢利大大推高了這兩個年度的回報額。 若扣除利息支出及其他費用,外匯基金在2003年的盈利為834億港元。這是第二高的紀錄,僅次於1999年,並高於1998年,原因是2003年利率遠遠低於1998年的水平,因此利息支出亦較少。 * 2003年數字未經審計
52
外匯基金資產負債表摘要 資產 負債及累計盈餘 存款 60.1 51.5 8.6 債務證券 760.8 764.8 (4.0)
(十億港元) 變動 資產 存款 債務證券 (4.0) 香港股票 其他股票 其他資產 (5.1) 資產總額 1, 負債及累計盈餘 負債證明書 政府發行的流通紙幣及硬幣 銀行體系結餘 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 其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基金存款 (49.4) 其他負債 負債總額 (1.6) 累計盈餘 負債總額及累計盈餘 1, 外匯基金資產負債表摘要顯示,2003年外匯基金的總資產增加561億港元,由2002年12月底的9,551億港元,增加至2003年12月底的10,112億港元。
53
外匯基金的表現與基準投資組合比較 * 投資回報率是按 AIMR 全球投資表現標準計算
在2003年,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為10.2%,較財政司司長在諮詢過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後所定的基準投資組合的投資回報率高出70基點。自1999年至今,外匯基金已錄得6.3%的複合年度投資回報率,即每年較同期基準投資組合的複合年度投資回報率4.6%高出170基點。 註:在此公布的10.2%投資回報率是根據 AIMR 全球投資表現標準以美元計算。該投資回報率與簡單回報率之間有差距,主要原因是在年底時的總資產額及全年平均可投資資產額之間有出入,以及港元兌美元轉強造成換算差距。 * 投資回報率是按 AIMR 全球投資表現標準計算
54
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 * # 於2003年11月底香港甲類消費物價指數 * 投資回報率是按 AIMR 全球投資表現標準計算
1994年至今,外匯基金錄得6.7%的複合年度回報率,而同期的複合年度通脹率為1.3%。 複合年度 投資回報 (1994年 至2003年) 複合年度 香港甲類消費 物價指數(1994 年至2003年 #) # 於2003年11月底香港甲類消費物價指數 * 投資回報率是按 AIMR 全球投資表現標準計算
55
展望 2004 年 不明朗及艱難的環境 : 利率走勢將會如何? 美元匯率走勢將會如何? 股市走勢將會如何?
在2004年的投資環境下,相信外匯基金難以取得類似2003年的成績。估計債券回報仍然有限,股票前景不明朗,貨幣市場亦會繼續表現反覆。
56
香港金融管理局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 簡報會 2004年2月2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