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小说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3
第五单元 第九课 祖孙之间
4
经典晨读 1 名句欣赏 5 高考导航 2 课堂互动 6 学习目标 3 随堂练习 7 课前预习 4 课后强化作业 8
5
经 典 晨 读
6
满庭芳 山抹微云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①。暂停征棹②,聊共引离尊③。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④,罗带轻分⑤。谩⑥赢得青楼,薄倖⑦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7
【简介】 《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则安居,满庭芳草积”,吴融有“满庭芳草易黄昏”诗句而得名。又名《满庭霜》《满庭花》《江南好》《话桐乡》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宋元人多填平韵。双调,九十五字。
8
【注解】 ①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②征棹:棹,船的大桨,借指船。征棹,远行的船。 ③离尊:尊,即酒樽。离别的酒樽。 ④香囊暗解:谓男女情连。 ⑤罗带轻分:古人以给罗带象征爱情、相爱。罗带轻分,即表示离别、分手。 ⑥谩:欺骗。引申为白白地。 ⑦薄倖:幸,宠幸。薄,薄于宠,即薄情。
9
【故事】 这首词,秦观以一个多情书生的口吻,抒写了离别恋人的哀愁之情,并以此寄托自己仕途蹭蹬不遇的感怀。
远山被抹上微微的浮云,碧蓝天空连接着枯黄的衰草,城楼上画角号声断了。暂时停下远行的船只,我们姑且举起这离别的酒杯,痛饮一杯吧。蓬莱阁有多少美好往事,而今空自回首,烟霭薄雾已是纷纷迷乱。斜阳照射处,长空里飞翔着寒鸦万点,潺潺流水正绕过孤独的村庄。
10
凄绝销魂!当此时我暗暗解下香囊,送给恋人,我们就要分手了。枉自我白白地赢得了混迹青楼,风流薄情的名声,还苟且活下去。此时一去何时再见呀,我衣襟上空自染上了啼泪的残痕。正伤情痛楚时,那高楼已从远望的视线中消逝了,只看得见一片灯光闪烁的黄昏。
11
高 考 导 航
12
(2014年高考福建卷)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子夜》) 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家》)
13
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欧也妮·葛朗台》)
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巴黎圣母院》) 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复活》)
14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把握。B. 《家》中觉慧将二哥觉民带到了奄奄一息的爷爷面前,并没有跟觉新把觉民藏起来。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回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多积累名著知识,了解基本故事情节。
15
学 习 目 标
16
1.体会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大家族的腐朽与没落,歌颂封建大家庭中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2.了解巴金其人及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学习小说中运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本文感情真挚、细腻生动的语言特点,并通过联系当时时代背景来琢磨人物形象及祖孙之间微妙的关系。
17
课 前 预 习
19
2.解释词语 (1)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2)嚣张:(恶势力、邪气)上涨。 (3)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4)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在多含讥讽意)。
20
3.与《家》有关的熟语 (1)与《家》有关的成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21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荼,茅草的白花。
哀莫大于心死: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22
4.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里,能比较真切地感受到家庭专制对年轻人身心的摧残。他对社会上一切压制人性、妨碍个性发展的专制制度深恶痛绝。 1927年去巴黎求学,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9到1949年底,他一共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本随笔散文集,还有许多翻译作品,为中国新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23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的地位,其中又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是《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夜》等。 解放后,巴金曾任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1984年在东京国际笔会上,巴金成为“激动人心的中心”,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豪”。
24
5.开阔视野 (1)《家》内容评介 五四运动后,地处四川成都的封建大家庭高家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高觉民和高觉慧是两个正在读书的进步青年,他们最早觉醒,并反抗封建家庭的专制统治,积极投身学生运动。觉民爱上了表妹琴,而觉慧则正热恋着侍女鸣凤。觉新是他们的大哥、高家的长房长孙,他聪慧好学,却又懦弱顺从,屈服于旧礼教的压力,放弃了学业,挑起料理整个家庭的重担。觉新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了他爱情生活的不幸:他和从小青梅竹马的梅表妹的爱情被“母亲之命”断送了。觉新默默地服从长辈的安排,娶了现在的妻子瑞珏。
25
瑞珏美丽善良,这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出世,使觉新无限欢喜。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想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他成了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他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鸣凤,他们互诉衷情。觉慧对鸣凤说,他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打断了他的话,凄然说道,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26
梅出嫁后不久就守寡。这天,为避军阀混战,她被迫躲入高公馆,不期然地与觉新相遇了,泪眼相对,两人心中的伤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善良的瑞珏知道了他二人的隐情,心里十分同情梅,她真诚地安慰梅,两人成为知心的朋友。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旧思想。可是就在他自己的家里,悲剧照样在发生——高老太爷决定把鸣凤送给年近七十岁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小妾。鸣凤欲找觉慧商量主意,却苦无机会开口。万般无奈下,她喊着觉慧的名字投湖自尽了,另一个丫鬟婉儿代替她被逼着上了花轿。
27
高老太爷要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女成婚。觉民逃婚离开了高公馆,高老太爷知道后,勃然大怒。他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要觉新立即找回觉民。
觉新找不到觉民,他让觉慧捎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却回信劝他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来。觉新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感到没有一个人理解他。
28
五叔克定在外养小老婆的事传开了,高老太爷大发雷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悲哀突然袭击了这个每日做着“长宜子孙”的“发家梦”的老人,他一病不起。妖里妖气的陈姨太提出请巫师捉鬼给老太爷治病。怕担不孝的名,没有人敢反对。只有觉慧坚决抵制这场无聊的闹剧。他满怀愤慨和鄙夷地痛斥这群所谓的“长辈”。 高老太爷死了,死前答应不再提觉民的婚事,觉民取得了抗婚的胜利。
29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惟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 ,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
30
陈姨太多次强调瑞珏生产期间,觉新不能进月房。觉新又一次接受了这个要求。产房内,瑞珏痛苦的叫声阵阵响起,她大叫觉新的名字。然而觉新被关在门外只能跟着她痛心裂肺。难产使瑞珏痛不欲生地大叫,觉新不顾一切地想要进屋,但没人给他开门。 婴儿的啼哭声响起,然而瑞珏再也没有了声息。觉新突然明白,夺去他妻子生命的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想甩开这担子,却无力而懦弱。
31
觉慧再也忍受不住这个吃人的家庭了。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感到伤心,但是他知道自己是挡不住弟弟的,他考虑再三,决定帮助觉慧,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32
《家》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它表现了封建旧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扼杀人性的“家”,巴金大呼“我控诉”;而对于青年,他又热情告白“青春是美丽的”。巴金一再声称“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是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和巴金其他早期创作的小说比起来,《家》有较雄厚的生活基础,作家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感同身受而又最能打动同时代青年的题材与主人公。因此他的作品不假雕饰、直抒心声,用率真的语言和炽烈的情感,反复为青春高唱赞歌。这使他深受青年们的喜爱。《家》代表着巴金那独具的艺术风格开始步入成熟阶段。
33
小说最大的特色是那丰沛的激情,一泻千里,如滚滚江水。他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行云流水,虽然有的地方缺少锤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34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觉新这一形象,为中国小说的人物画廊增加了一幅独特的画像。他是一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可悲的地位和悲剧命运,但却因袭着太多旧家庭的传统而裹足不前,也无力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他每次向恶势力退让都以牺牲自己和别人(包括他所爱的人)为代价,他将自己的青春和人格、尊严以及所有他珍爱的东西,都作为毫无意义的祭品,祭献给了他所爱的然而却最终必将灭亡的旧家庭。
35
这是一个善良而不幸的弱者,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小说并没有写到他的结局,然而读者却能预感到最终只有“死”才是他惟一的解脱。
36
《家》的材料不少来自于巴金自己那个封建大家庭。小说中很多人物就是从其家人、亲友中提炼出来的。就创作素材而言,是巴金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厚丰富的了。巴金在文章中投注了热烈的感情,又努力把这融入社会现象客观细致的描写中。文章中的觉新不仅只是《家》中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艺术典型。 这部小说,不但深受读者喜爱,而且由于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它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37
(2)节选前的情节 本文选自小说第九章。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感染。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承继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当地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加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
38
名 句 欣 赏
39
1.“爷爷不见得生来就是古板不近人情的吧。”他心里这样想。于是一首旧诗浮上了他的心头:“不爱浓妆爱淡妆,天然丰韵压群芳,果然我见犹怜汝,争怪檀郎兴欲狂。”……“但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这就是他的年轻的心所不了解的了。
40
点评: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被叫到祖父面前接受训导,“在他的眼前显得非常衰弱”的祖父一下子唤醒了他对祖父过去的回忆,使他认识到祖父“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他的祖父不仅年轻的时候追求女人,即便在现在还追捧戏子,而且将此视为“风雅”。唯一不能让觉慧理解的事情就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小说通过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生活的腐化堕落以及道德的虚伪。
41
2.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一面偷偷地看觉慧,给他做眼色,叫他不要再开口。……觉新依旧唯唯地应着,一面向觉慧做了一个手势,于是两个人悄悄地走了出来。
点评: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再加上他所受的教育,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经将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懦弱、顺从的性格,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违背他的长辈的意愿,从而断送了自己的个性价值。两个“唯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觉新的这种思想性格。
42
课 堂 互 动
43
(一)自主思悟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觉慧这一人物形象的?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答:主要通过神情描写与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封建家长专制的家庭制度以及一整套诗书礼教的道德规范使得觉慧对高老太爷敬而远之。在高老太爷面前,他惶恐,不敢叫醒祖父,静静地立着,感觉拘束。他不了解,解不透,对祖父的做法感到奇怪,但不敢问。面对祖父严厉的眼光,他红着脸,迟疑了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话。在祖父面前,他不敢发作,便掉开脸不说话,暗暗地用力咬自己的嘴唇皮。但压抑的环境并没有压下觉慧那反抗的心。他把坚定的目光盯在祖父的身上,对立的祖孙关系,使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
45
2.高老太爷为什么严厉地训斥觉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作为封建家长制的象征和代表,高老太爷奉行的是传统的道德准则。 在他看来,“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才是人生的正途。从维护传统道德的尊严和统治者的威信出发,他严厉地训斥孙子觉慧参加学潮运动的行为,认为他是误入歧途,需要严加管教。他让人把儿子克明和长孙觉新叫来,目的就是要把他的旨意层层贯彻并具体实施下去。
46
3.高老太爷与觉慧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答: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的生命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着巨大的痛苦。 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两代人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力量。
48
4.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典型恰当的外貌描写。 选文主要写了祖孙之间的冲突,其中对祖父高老太爷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肖像描写起到了巨大作用。如:“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这里对封建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显示出他衰颓、行将就木的迹象。
49
(2)注重发掘人情美的人物塑造方法。 高老太爷与觉慧在思想观念上是对立的。但二人是祖孙关系,不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作者在表现二人的新旧思想尖锐冲突的同时,还注意发掘人物之间的亲情美。如:“觉慧把他的坚定的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对于高老太爷,觉慧抱着极为复杂的感情。“坚定的眼光”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体现了理性的一面;“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表现了觉慧心疼年迈的祖父,有点内疚,这体现了感性的一面。
50
(二)深入探究 1.课文节选部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代表整整两代人的思想与观念的巨大分歧,即祖孙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社会上新旧两种力量的激烈冲突,唤醒人们要有“人”的意识,要有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告诉青年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决心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51
2.赏析“觉慧把他的坚定的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
高老太爷和觉慧,这祖孙之间的关系,不是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这样简单的教条所能概括得了的。生活中制造悲剧的真正元凶不是个人,而是个人背后的旧制度。在觉慧的眼前,祖父是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老人,在他的记忆与想像中,祖父曾经青春年少、荒唐放纵过。是什么使衰朽的老者具有辖制家族的专制力量?
52
又是什么使曾经充满活力和情趣的读书人成为“讲道德说仁义的顽固的人物”?觉慧在惶惑、在思考,他要反抗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成祖父这“整整一代人”背后的东西。觉慧朦朦胧胧感到某种觉醒,产生某种意识,“年轻的肩上”压着更沉重的东西,要担负起某种责任和使命。 通过描写觉慧的心理活动,选文揭示了祖孙之间那种微妙的既充满对立又充满关爱的亲情关系。
53
3.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试举例分析。
作者擅长用心理描写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的心理描写,细腻而又真实地反映出了祖孙之间既充满对立又充满关爱的微妙的亲情关系。例如: 觉慧被祖父叫去训话时, 第3段中写道:“起初他觉得非常不安,似乎满屋子的空气都压迫他,但是他只得静静地立在这里。”写出了高觉慧的不安与压抑。
54
第5段中“爷爷不见得生来就是古板不近人情的吧”“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大概他上了年纪以后,才成了讲道德说仁义的顽固的人物”这些感想从侧面说明高老太爷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也暗示他的性格特点,除了专制外,也有温和的一面。
55
第21段中有如下描写:“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这一大段心理描写,说明了觉慧朦朦胧胧感到某种觉醒,产生某种意识,他开始重新审视他和祖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叛逆心理。
56
4.有一些评论者指责作家对觉新的剖析不力。试谈谈你的看法。
其实,这正是巴金艺术的胜利。觉新是以作者的大哥为原型的,在描写时注入了作者血缘上的情感。觉新的善良仁爱、忍辱负重、怯懦自私交织在一起,成为当时某种知识分子心态的概括,使人物形象免于脸谱化和概念化。
57
随 堂 练 习
62
【答案】 B(B项,尝鼎一脔: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也写作一脔之鼎。A项,用错语境,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C项,用法不当。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用作谓语时,后面不可接宾语。D项,感情色彩不当,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憎恨或逼视的样子,含贬义。)
63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编写的《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安全蓝皮书。 B.不必讳言“红色经典”的局限,但是,它对物质至上、欲望横流的警示,它对正义、平等的吁求,它对底层的苦难和受压迫民众的尊重和同情,都是当下许多文艺作品忽略乃至根本无视的。
64
C.由“最美家庭”的幸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女性往往是最美家庭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在言传身教中传递文明的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涵养质朴的家风,在润物无声中播种和谐的种子。
D.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要着眼于强化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让爱党忧党、亲党护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是十分必要的。
65
【答案】 A(B搭配不当,“对底层的苦难……同情”,改为“它对底层苦难的同情和对受压迫民众的尊重。C成分残缺,缺主语,删掉介词“由”。D句式杂糅,删掉“是十分必要的。)
66
4.下列对小说中的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在家中最早参加社会活动,并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因此,他不是个人至上,而是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他的话,显出他的大胆和青春活力,但也显得幼稚。
67
B.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
他所要反抗的并不仅仅是祖父,而是祖父所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思想观念。年轻的觉慧觉醒了。
68
C.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
对于高老太爷,觉慧抱着极为复杂的感情。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下的家庭专制者,是旧道德的恪守者,觉慧是先进的青年,二人是对立关系;但同时二人又是祖孙关系。所以觉慧对高老太爷是既恨又怕。
69
D.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一面偷偷地看觉慧,给他做眼色,叫他不要再开口。觉慧也没有什么表示。
觉新是这一行将崩溃的家庭制度的产物。虽然他也像他的弟弟们一样,清楚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无法甩掉这个包袱轻装前进。他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个行将崩溃的家庭。软弱性与妥协性体现在他的性格中。 【答案】 C(“既恨又怕”不对)
70
5.下面对名著《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B.《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71
C.巴金《家》中的“鸣凤之死”是一部把美丽无情毁灭的凄惨悲剧。鸣凤对爱情坚贞不渝,但是“在他们两人的中间横着那一堵不能推倒的墙”。当得知自己将要被作为礼物送到冯家后,暗暗下了殉情而死的决心,她相信“‘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失望无助的鸣凤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跳进了湖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72
D.《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全书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
【答案】 A(不是破坏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