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现代通信网 王练 李强 汪血焰 明艳 等编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现代通信网 王练 李强 汪血焰 明艳 等编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通信网 王练 李强 汪血焰 明艳 等编著

2 第1章 现代通信网概论 第2章 电话通信网 第3章 移动通信网 第4章 数据通信网 第5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第6章 接入网 第7章 支撑网 第8章 下一代网络(NGN)

3 第1章 现代通信网概论

4 1.1 现代通信网基础 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信息的通道,实现信息的传输。
语言、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从信息源开始,经过搜索、筛选、分类、编辑、整理等一系列信息处理过程,加工成信息产品,最终传输给信息消费者,而信息是围绕高速信息通信网络进行的,高速信息通信网是以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骨干通信网为传输基础,由公众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公众数据网、有线电视网等业务网组成,并通过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5 1.1.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6 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类型的通信系统,它们在具体的功能和结构各不相同,然而都可以抽象成一个简单模型,其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和信宿五部分,如图1-1所示。
信源:指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它可以是人或机器(如计算机等)。 发送器:负责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对应不同的信源和传输系统,发送器会有不同的组成和信号变换功能,一般包含编码、调制、放大和加密等功能。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负责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传输信号。通常按传输媒介的种类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则可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接收器:负责将从传输系统中收到的信号转换成信宿可以接收的信息形式。它的作用与发送器正好相反,主要功能包括信号的解码、解调、放大、均衡和解密等。 信宿:负责接收信息。

7

8 1.1.2 通信网络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接入、交换和传输等基本功能。 软件部分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资费制度、编码方案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以下重点介绍通信网的硬件构成。

9 最常见的终端节点有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视频终端等,它们是通信网上信息的产生者,同时也是通信网上信息的使用者。
1) 终端节点 最常见的终端节点有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视频终端等,它们是通信网上信息的产生者,同时也是通信网上信息的使用者。 主要功能: (1) 用户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将用户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系统传输的信号以及做相应的反变换。 (2) 信令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产生和识别连接建立、业务管理等所需的控制信息。

10 2) 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是通信网的核心设备,最常见的有电话交换机、分组交换机、路由器、转发器等。交换节点负责集中、转发终端节点产生的用户信息,但它自己并不产生和使用这些信息。其主要功能有: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功能,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组成;交换功能,通常由交换矩阵完成任意入线到出线的数据交换;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和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其他控制功能,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维护管理等。

11 图1-2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结构

12 3) 业务节点 最常见的业务节点有智能网中的业务控制节点(SCP)、智能外设、语音信箱系统,以及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服务器等。它们通常由连接到通信网络边缘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组成。其主要功能是: 实现独立于交换节点的业务的执行和控制。 实现对交换节点呼叫建立的控制。 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有差异的服务。

13 4)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通常传输系统的硬件组成应包括:线路接口设备、传输媒介、交叉连接设备等。

14 1.1.3 通信网组网结构 四个主要的网络功能: (1) 信息传送 (2) 信息处理 (3) 信令机制 (4) 网络管理

15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如图1-3所示。
图1-3 现代通信网的功能结构

16 1) 业务网 业务网指疏通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类电信业务的网络,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

17 表 1-1主要业务网的类

18 2) 传送网 传送网是随着光传输技术的发展,在传统传输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和交换智能后形成的。传送网独立于具体业务网,负责按需为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之间的互连分配电路,在这些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通道,它还包含相应的管理功能,如电路调度、网络性能监视、故障切换等。

19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
3) 支撑网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 支撑网包含三部分: (1) 同步网。它处于数字通信网的最底层,负责实现网络节点设备之间和节点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信号的时钟同步、帧同步以及全网的网同步,保证地理位置分散的物理设备之间数字信号的正确接收和发送。 (2) 信令网。对于采用公共信道信令体制的通信网,存在一个逻辑上独立于业务网的信令网,它负责在网络节点之间传送业务相关或无关的控制信息流。 (3) 管理网。管理网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时和近实时来监视业务网的运行情况,并相应地采取各种控制和管理手段,以达到在各种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保证通信的服务质量。

20 另外,从网络的物理位置分布来划分,通信网还可以分成用户驻地CPN、接入网和核心网三部分,其中用户驻地网是业务网在用户端的自然延伸,接入网也可以看成传送网在核心网之外的延伸,而核心网则包含业务、传送、支撑等网络功能要素。

21 1.1.4 通信网的分类 在不同应用范围和不同应用目标下,信息网络具有不同的含义
按通信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电话通信网、电报通信网、电视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多媒体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等; 按通信的传输手段通信的传输手段进行分类:长波通信网、载波通信网、光纤通信网、无线电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微波接力网、散射通信网等; 按通信服务的区域进行分类:农话通信网、市话通信网、长话通信网、国际通信网、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 按通信服务的对象进行分类: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 按通信传输处理信号的形式分: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 按通信的活动方式分: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

22 在一般意义上可以将信息网络分成电话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三种类型。
以话音为主的电话通信网包括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专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 以数据为主的通信网包括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X.25 网、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帧中继网(FRN:Frame Relay Network)。 计算机通信网包括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等形式。 其中高速局域网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吉(千兆)比特以太网,高速城域网有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和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广域网有 Internet 等典型网络。有线电视网(CATV)以视频业务为主要业务。

23 1.1.5 通信网的业务 借鉴传统ITU-T建议的方式,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将业务分为四类: 2.数据业务 3.图像业务 4.视频和多媒体业务
1.电话业务 2.数据业务 3.图像业务 4.视频和多媒体业务

24 5.承载业务与终端业务 目前,还有另外一种广泛使用的业务分类方式,即按照网络提供业务的方式,将业务分为三类: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补充业务,如图1-4所示。

25 (1) 承载业务:网络提供的单纯的信息传送业务,具体地说,是在用户网络接口处提供的。网络用电路或分组交换方式将信息从一个用户网络接口透明地传送到另一个用户网络接口,而不对信息做任何处理和解释,它与终端类型无关。一个承载业务通常用承载方式(分组还是电路交换)、承载速率、承载能力(语音、数据、多媒体)来定义。 (2) 用户终端业务:所有各种面向用户的业务,它在人与终端的接口上提供。它既反映了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力,又包含了终端设备的能力,终端业务包括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多媒体等。一般来讲,用户终端业务都是在承载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层功能而形成的。 (3) 补充业务:又叫附加业务,是由网络提供的,在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的基础上附加的业务性能。补充业务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与基本业务一起提供。常见的补充业务有主叫号码显示、呼叫转移、三方通话、闭合用户群等。 未来通信网提供的业务应呈现移动性、带宽按需分配、多媒体性、交互性等特点。

26

27 1.1.6 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要求 对通信网的服务质量一般通过可访问性、透明性和可靠性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可访问性是对通信网的基本要求之一,即网络保证合法用户随时能够快速、有保证地接入到网络以获得信息服务,并在规定的时延内传递信息的能力。它反映了网络保证有效通信的能力。影响可访问性的主要因素有: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网络的可用资源数目以及网络设备的可靠性等。实际中常用接通率、接续时延等指标来评定。 透明性也是对通信网的基本要求之一,即网络保证用户业务信息准确、无差错传送的能力。它反映了网络保证用户信息具有可靠传输质量的能力,不能保证信息透明传输的通信网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实际中常用用户满意度和信号的传输质量来评定。

28 可靠性是指整个通信网连续、不间断地稳定运行的能力,它通常由组成通信网的各系统、设备、部件等的可靠性来确定。一个可靠性差的网络会经常出现故障,导致正常通信中断, 但实现一个绝对可靠的网络实际上也不可能,网络可靠性设计不是追求绝对可靠,而是指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满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可靠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失效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一般用λ表示。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相邻两个故障发生的间隔时间的平均值,MTBF=1/λ。 平均修复时间(MTTR):修复一个故障的平均处理时间,μ表示修复率,MTTR=1/μ。 系统不可利用度(U):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内,系统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通常我们假设系统在稳定运行时,μ和λ都接近于常数,则

29 1.1.7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化组织

30 1.1.7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化组织 1.通信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现代通信网均采用了分层的体系结构。 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点:
分层的体系结构可以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 由于网络功能越来越复杂,在单一模块中实现全部功能过于复杂,也不可能。 如果每一层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构建,则简化了系统设计。 分层的体系结构方便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连互通。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采用哪个层次的设备实现相应层次的互连。 分层的体系结构增强了网络的可升级性。 层次之间的独立性和良好的接口设计,使得下层设施的更新升级不会对上层业务产生影响,提高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分层的体系结构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屏蔽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细节。

31 图1-5 层、协议、接口

32 接口位于每一对相邻层之间,它定义了层间原语操作和下层为上层提供的服务。
在分层体系结构中,协议是指位于一个系统上的第 N 层与另一个系统上的第 N 层通信时所使用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通信协议主要包含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规定协议的数据格式; 语义包括协调和错误处理的控制信息; 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控制。

33 通常将位于不同系统上的对应层实体称为对等层(Peer),物理上分离的两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对等层之间进行。
对等层之间的通信使用相应层协议,但实际上,一个系统上的第 N 层并没有将数据直接传到另一个系统上的第 N 层,而是将数据和控制信息直接传到它的下一层,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信息被送到第一层物理层,实际的通信发生在连接两个对等的第一层之间的物理媒介上。图中对等层之间的逻辑通信用虚线描述,实际的物理通信用实线描述。

34 图1-6 对等层间逻辑通信的信息流

35 对等层间的通信实际上是信息的打包和解包过程。
在源端,消息自上而下传递,并逐层打包。 消息 M 由运行在第五层的一个应用进程产生,该应用进程将 M 交给第四层传输,第四层将H4 字段加到 M 的前面以标识该消息,然后将结果传到第三层,H4 字段包含相应的控制信息,例如消息序号,假如底层不能保证消息传递的有序性,目的地主机的第四层利用该字段的内容,仍可按顺序将消息传到上层。 第三层将输入的消息分割成更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称为一个分组,并将第三层的控制信息H3加到每一个分组上,图中消息M被分割成M1和M2两部分。然后第三层根据分组转发表决定通过哪一个输出端口将分组传到第二层。 第二层除了为每一个分组加上控制信息H2外,还为每个分组加上一个定界标志T2, 它表示一个分组的结束,也表示下一个分组的开始,然后将分组交到第一层进行物理传输。 在目的端,消息则逐层向上传递,每一层执行相应的协议处理并将消息逐层解包,即HN字段只在目的端的第N层被处理,然后被删去,HN字段不会出现在目的端的第N+1层。

36 2. 主要标准化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成立于 1932 年,1947 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是由各国政府的电信管理机构组成的,目前会员国约有 170 多个,总部设在日内瓦。原则上,ITU 只负责为国际间的通信制定标准、提出建议。但实际上相关的国际标准通常都适用于国内网。为适应现代电信网的发展,1993 年 ITU 机构进行了重组,目前常设机构有: (1)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其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负责研究通信技术准则、业务、资费、网络体系结构等,并发表相应的建议书。 (2)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研究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业务等,同时也负责登记、公布、调整会员国使用的无线频率,并发表相应的建议书。 (3) 电信发展部门ITU-D:负责组织和协调技术合作及援助活动,以促进电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

3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一个专门的国际准化组织,正式成立于 1947 年。它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是联合国的甲级咨询组织,和 100 多个国家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组织就标准化问题进行合作,它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姐妹组织。 ISO 的宗旨是“促进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工业标准的统一”,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和公共事业,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发展相互合作,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及有关活动的发展。ISO 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了除电气和电子工程以外的所有领域。 ISO 制定的信息通信领域最著名的标准/建议有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 高级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 HDLC 等。

38 Internet 结构委员会IAB Internet 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主要负责设计、规划和管理 Internet,其工作重点是 TCP/IP 协议族及其扩充。它的前身是 1979 年由美国 DARAP立的 ICCB (Internet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Board)。 IAB主要目标是推动 Internet 在全球的发展,为 Internet 标准工作提供财政支持,举办研讨会以推广 Internet 的新应用和促进各种 Internet 团体、企业和用户之间合作。ISOC 成立后,IAB 的工作转入到 ISOC 的管理下进行。 IAB 由 IETF 和 IESG 两个机构组成。IAB 保留对 IETF 和 IRTF 等两个机构建议的所有事务的最终裁决权,并负责向 ISOC委员会汇报工作。

39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 顾名思义,它是美国电子工业界的协会,它主要从事与OSI模型中物理层有关的标准制定。它颁布的最出名的标准是RS- 232C,这是一个应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 DTE和DCE之间的接口标准

40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该组织是美国全国性的技术情报交换中心,协调在美国实现标准化的工作。它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美国指定的代表成员。其中,作为ANSI的成员之一,是著名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IEEE)。主要从事 OSI模型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的制定工作。

41 亚洲/ 泛太平洋电信标准化机构 (ASTAP)

42 1.2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 现代电信网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形式,每层都有相应的支撑技术,各层的支撑技术构成了现代通信网的技术基础。

43 1.2.1 应用层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类通信业务,满足他们对不同业务服务质量的需求。
应用层业务是直接面向用户的。 应用层的业务包括: 模拟与数字业务,如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广播电视业务、智能网络业务等; 数字通信业务,如网络商务、电子邮件等; 多媒体通信业务,如交互型业务等。

44 1.2.1 应用层技术 终端设备是用户与通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 终端技术包括: 音频通信终端技术 图形图像通信终端技术 视频通信终端技术
音频通信终端:普通模拟电话、磁卡电话机、IC卡电话机、录音电话; 应用于ISDN的数字电话; 应用于移动通信的无线手机。 图形图像通信终端技术 图形图像通信终端,如传真机把纸介质记录的信息,通过光电扫描方法变为电信号,经公共电话交换网络传输后,在接收端以硬拷贝的方式得到与发端相似的纸介质信息。 视频通信终端技术 视频通信终端,如各种多媒体计算机使用的摄像头、视频监视器以及计算机终端等。 数据通信终端技术等 数据通信终端,如调制解调器、ISDN终端设备、机顶盒、可视电话等。

45 1.2.2 业务网技术 业务网包括电话网、数据网、智能网、移动网、IP网等,可分别提供不同的业务。
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 在传送节点上安装不同类型的节点设备,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业务节点设备主要包括: 交换机 电路交换、X.25、以太网、帧中继、ATM等交换机 路由器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DXC即可作为通信网的节点设备,也可作为DDN和各种非拨号专网的业务节点设备。

46 1.2.2 业务网技术 交换设备是构成业务网的核心要素,基本功能是: 交换设备的两种交换方式:
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实现一个用户和它所要求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用户之间的路由选择的连接。 交换设备的两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47 1.2.3传送网技术 传送网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由许多单元组成,完成信息从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另一些点的功能
如传输电路的调度、故障切换、业务分离等。 传输链路是信息的传输信道,是连接网络节点的媒介。 狭义信道是单纯的传输媒介。 广义信道不仅包括传输媒介还包括相应的变换设备。

48 1.2.3传送网技术 从物理实现角度看,传送网技术包括:传输媒质、传输系统和传输节点设备技术。 传输媒质
有线传输媒质-电缆、光纤 无线传输媒质-自由空间 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设备和传输复用设备。 传输设备主要有微波收发信机、卫星地面站收发信机和光端机等。 传输复用设备 为在一定传输媒介中传输多路信息,需要有传输复用设备将多路信息进行复用与解复用。 目前分为3大类,即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传输节点设备:包括配线架、电分插复用器(ADM)、电交叉连接器(DXC)、光分插复用器(OADM)、光交叉连接器(OXC)等。

49 不同类型的业务节点可以使用同一个公共的用户接入网,实现由业务点到用户驻地网的信息传送,因此可将接入网视为传送网的一个组成部分。
接入设备包括ADSL、PON、无线接入设备等。

50 1.2.4支撑网技术 业务网是保障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供全面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网络。
支撑网中主要传送相应的控制、检测信号。 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信令网业务的功能是实现网络节点间(包括交换局、网络管理中心等)信令的传输和转接。 同步网的功能是实现在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和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时钟同步。 电信管理网是为提高全网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而设置的。 网络管理是实时或近实时地监控电信网络地运行,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中一切可利用地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业务实现。

51 1.3 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从信息网络的发展来看,将呈现下列趋势:三网融合,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异语 通信。

52 1.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概念 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统一的 TCP/IP 通信协议。

53 三网融合的技术支持 (1)TCP/IP (2)数字化技术和光通信技术 (3)软件技术 (4)接入技术

54 三网融合的业务基础 网络是用来传送业务的,不同的网络结构往往适于传送不同的业务信号,而不同的业务信号也往往要求不同的网络结构来支持。 特别是 IP 业务正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其骨干网上的业务量已达到约 6~9 个月左右就翻一番的地步,比著名的摩尔定律(约18 个月左右翻一番)还要快 2~3 倍。按此趋势,不久以后,Internet 上的数据业务就会超过电话业务。 从全世界范围看,估计在未来 10 年内,包括我国电话网在内的世界主要网络的数据业务量都将先后超过电话业务量,网络的业务构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的业务将向数据业务为中心的方向融合。

55 2.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 (NGN)泛指一个以 IP 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或部分融合的全业务网络。
ITU-T将 NGN 的主要特征归纳为:基于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呼叫 /会晤、应用 /服务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并提供开放接口;支持广泛的业务,包括实时/流 /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具有端到端透明传递的宽带能力;与现有传统网络互通;具有通用移动性,即允许用户作为单个人始终如一地使用和管理其业务而不管采用什么接入技术;提供用户自由选择业务提供商的功能等。

56 传统电路交换机将传送交换硬件、呼叫控制以及业务和应用功能结合进单个昂贵的交换机设备,是一种垂直集成的、封闭和单厂家专用的系统结构,新业务的开发也以专用设备和专用软件为载体,导致开发成本高、时间长,无法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57 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完全不同的横向组合的模式,将上述三大功能间接口打开,采用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可以使业务提供者灵活选择最佳和最经济的组合来构建网络,加速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生成和部署,快速实现低成本广域业务覆盖,推进语音和数据的融合。 软交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是现有通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有效解决方案。采用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可以把现有的多个单一业务的分离网络转变为一个更为经济高效的融合网络,而且将为消费者提供种类更丰富、更高质量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58 3.实现异语通信 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是让通信网具有翻译的功能,使现代通信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通信用户之间在地理上的距离,而且可以有效地消除通信用户之间在语言上的距离,为人类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完美的服务。从消除“地理距离”到消除“语言距离”,这无疑是通信网技术上的一大飞跃,成为通信技术发展史上一项意义重大的革命。

59 小结 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信息的通道,实现信息的传输。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对通信网的服务质量一般通过可访问性、透明性和可靠性这三个方面来衡量。从功能上可将通信网分为应用层、业务网、传输网和支撑网,其中应用层面表示各种信息应用,业务网层面表示传送各种信息的业务网,传送网层面表示支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支撑网可以支持以上3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理信号。从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看,将呈现三网融合,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异语通信的趋势。

60 思考题 简述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 现代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要求有哪些?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什么是三网融合,其技术基础是什么?
就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Download ppt "现代通信网 王练 李强 汪血焰 明艳 等编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