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 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 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一、 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3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二、理解《再别康桥》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感情
三、通过《再别康桥》的了解新月派诗歌的 “三美”特点(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4 二,作者介绍 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 )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创作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曾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注重意境创造和音韵和谐。 主要作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还有小说、戏剧、日记等。

5 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 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 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这个烦恼结是他的三段恋情造就了他丰富复杂的情感。另外的一个结 那就是“康桥情结”。

6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 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 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康桥情结

7

8

9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字是葛兰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Byron’s Pool”——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这是上游;下游是从骞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那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10 这就是诗人徐志摩所依依眷恋的康桥。 1920年,徐志摩来这里研究文学,他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因为康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形成了心中的“康桥理想”。 ——而当徐志摩返回中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7月,徐志摩重访英伦,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有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

11 三,整体感知诗作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 (sù) 斑斓 (lán) 笙箫(shēng) 1,听读诗歌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 (sù) 斑斓 (lán) 笙箫(shēng)

12 四,赏析诗作 如何鉴赏新诗 反复诵读,体会形式美。 抓住意象,感受意境美。 深入分析,领悟主题美。

13 《再别康桥》的叙事情节: “别”—— 依依不舍地离开康桥。 查看教案

14 1、分析意象 欣赏意境 理解诗作的感情变化 + = 意 象 主观情意 客观物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15 青荇___招摇 一潭___彩虹 星辉___放歌
借物抒情:“金柳”改成“柳树”或者是“杨树”,如何? 客观物象 金柳___新娘 青荇___招摇 一潭___彩虹 星辉___放歌 (2-5)(寻梦) 悄然离去 (笙箫 夏虫) (6-7) (现实) 再别康桥 (1) (现实) 无奈 惆怅 依依不舍 欣喜 眷恋 主观感情

16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2、修辞 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清澈的潭水 天上虹 彩虹似的梦 意醉情迷,物我两忘 ,主客观合一 , 更突出对康桥的依恋。

17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暗喻。 用笙箫来比喻悄悄。写出诗人的心境。 “笙箫”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箫声是低沉哀怨的。而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8 两个拟人 “招摇”:常含贬义,用以写水草,既写动作,更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生动、形象,具有特别的表现力
“油油”是写它光润饱满翠嫩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随水而来回轻摆,自在安闲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19 思考: 如何理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象征手法。 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并不带走。不仅与母校告别,而且与康桥文化告别。

20 关于“新诗”: 音乐美 1 押韵. 2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 回环复沓. 建筑美 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新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它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诗歌形式。特点是:不受严整格律的限制。 闻一多:诗歌“三美”原则: 音乐美 押韵. 2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 回环复沓. 建筑美 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绘画美 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 鲜明生动的形象。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 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1 五、本诗的艺术特点:“三美” 建筑美(形式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音乐美: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 绘画美: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2 五,作业: 1,熟读 背诵 2,练习册上的作业


Download ppt "一、 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