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梵谷 第六組 組員:陳聖儒 、方葶安、廖萱婷、陳鵬傑 劉席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梵谷 第六組 組員:陳聖儒 、方葶安、廖萱婷、陳鵬傑 劉席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梵谷 第六組 組員:陳聖儒 、方葶安、廖萱婷、陳鵬傑 劉席鈞
梵谷 第六組 組員:陳聖儒 、方葶安、廖萱婷、陳鵬傑 劉席鈞 西元1853~1890

2 梵谷(Vincent van Gogh) 梵谷一位悲劇性的畫家,他的畫作是在死後才被世人所重視。 梵谷的作品在1903年時一幅只能賣到5分到10分錢,但是現在這些畫卻是數以百萬元計的。梵谷從小深受法國藝術氣息薰陶。自從西元1888年,搬到普羅旺斯以後,梵谷藉由作畫來紓解他內心裡的矛盾,以平衡他在真實生活中所遭受到的挫折。梵谷最被人為稱道的就是對於光與顏色的處理。由於他的筆觸相當的重,所以常常在畫布上留下一層厚厚的顏料。但是他一生從未因他的作品而致富。梵谷死於1890年,享年只有37歲。

3 風格特色 1886 年,梵谷回到巴黎和西奧一起工作,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因此他認識了土魯茲-羅特列克﹝Toulouse-Lautrec﹞、畢沙羅﹝Pissarro﹞、竇加﹝Degas﹞和高更﹝Gauguin﹞,同時也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因此這時期,他繪畫的題材和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他採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曾一度傾向秀拉﹝Seurat﹞的點描法,題材則轉向花卉、巴黎景物、人像畫及自畫像,這種轉變使他嘗試到新的觀念。 1888 年,梵谷前往阿耳﹝Arles﹞,他畫了很多色彩明亮、生動、充滿情感及對光的表現的風景畫和人像。不久高更也前去同住,使他的作品明顯受到綜合主義﹝Synthetism﹞的影響,其特色是造型簡化,少用混色。 1888年12月,梵谷精神變得錯亂,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不斷遭受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在聖雷米﹝St Remy﹞和奧文斯﹝Auvers﹞,梵谷完成的作品中使用鮮活的色彩、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

4 梵谷的生平(1) 1853年3月30日文生.梵谷誕生於荷蘭格魯.榮達 (Groot Zundert) 教區。
1864年10月被父親送至私人學校寄宿。 1868年3月因父親經濟狀況不佳,無力支付寄宿費用,而結束讀書生涯。 1869年7月受雇於辜比公司 (Goupil et Cie) 荷蘭分行之複製品銷售店員一職。 1873年6月因工作而調至倫敦。 1873年8月寄宿一位盧瓦葉 (Mme & nbspLoyer) 太太家中;愛上其19歲的女兒烏絲拉 (Ursula),並曾向其求婚,不幸遭拒。 1875年5月因工作而調至巴黎。 1875年12月放棄工作離開巴黎,前往艾登 (Etten)。1876年4月抵達藍斯蓋特 (Ramsgate),至史脫克先生 (M. Stokes) 的學校兼任教學及舍監的工作。

5 梵谷生平(2) 1876年4月抵達藍斯蓋特 (Ramsgate),至史脫克先生 (M. Stokes) 的學校兼任教學及舍監的工作。
1877年5月寄宿於阿姆斯特丹的叔叔家中,並準備神學考試。 1878年10月被神學院拒於門外。 1878年初冬前往位於蒙斯 (Mons) 及法國邊境之間的煤礦區,為礦工及其家屬傳教。 1879年8月搬至埃姆居住。 1880年8月開始練畫。 1881年8月表姊凱 (Kee) 至文生父母家中作客,因而瘋狂地愛上表姊。 1881年12月至海牙求教作畫於表姊夫。 1885年3月父親去逝。 1886年2月前往巴黎與弟弟西奧同住。

6 梵谷生平(3) 1888年2月至法國南部阿爾 (Arles) 居住。 1888年10月高更至阿爾與文生同住並一起作畫。
1888年12月割下自己的一支耳朵,於同月住進精神醫院。1889年2月再度住進醫院。 1889年5月住進聖保羅收容所。 1890年1月姪兒文生.威廉.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出生。 1890年5月再度回到巴黎,接受嘉賽醫生的治療並在其住處作畫。 1890年7月27日文生舉鎗自殺。 1890年7月29日文生於凌晨去世。

7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 方葶安 1888 年 油彩‧畫布,81 x 65.5 公分

8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
梵谷在亞耳時,著手在畫布上描繪燦爛的星夜。入夜後,他便支起畫架,把一圈小蠟燭固定在帽沿上,藉著燭光,描繪星空。他時而漫步村中街巷,不時在路燈下停步,捕捉夜空的景色,星空猶如閃光的藍色布幕,襯托著黑黝黝的屋頂和房舍。偶爾從敞開的門裡,瀉出一道黃色燈光。 梵谷酷愛南方天空層次不同的藍色一如陽光下大地泛出的明麗黃色。他在亞耳的作品經常混用這兩種顏色,使畫面明亮絢麗。這裡,梵谷描繪了咖啡館的外景。館內明亮的燈光灑在屋外鵝卵石鋪成的廣場上。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群星閃爍,宛如朵朵燦爛的燈花。整個氣氛溫馨恬適,與他筆下的咖啡館內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9 吃馬鈴薯的人 The Potato Eaters 廖萱婷 1885 年油彩‧畫布,82 x 114 公分

10 吃馬鈴薯的人 The Potato Eaters
梵谷於1885年繪畫的一幅「吃馬鈴薯的人」,描繪了五個農夫圍坐一桌吃馬鈴薯的情景,根據「梵谷書簡」,該幅名作述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就是透過強調農民粗糙的雙手,表達出農民以這雙掘地的雙手誠實地賺取三餐的實景。 馬鈴薯不僅是當時當地主要農作,還是窮人的主食,「今天早餐吃馬鈴薯配咖啡,明天想換個口味,就喝咖啡配馬鈴薯!」諧謔的語氣裡,似乎說明畫中人物與馬鈴薯不可分割的關係。 於是,在《吃馬鈴薯的人》裡,昏黃的燈光下,栽種馬鈴薯的這些農人,與馬鈴薯及大地的關係一樣,同樣被陽光曬得膚色棕黃、同樣沾染著泥土的草根味,於是,彷彿拿著馬鈴薯的手也像極了馬鈴薯、臉也像極了馬鈴薯,也就理解了畫家想把人畫得像馬鈴薯的意思。

11 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 陳聖儒 1889 年 畫布上油彩 56.5 x 74 cm

12 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
1889年的作品「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是梵谷描繪他自己臥室的作品。在其臥室裏,顏色左右一切;單純化的色調使房間的擺設呈現出高貴的氣質。整幅畫洋溢著美好安穩的感覺。 梵谷不大注意他所謂的「立體的真實」,即大自然的照相式的精確圖畫。只要符合他的目標,他就會誇張甚至改變事物的外形。這樣,他通過一條不同的道路走到一個路口,他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有意識地拋棄「模仿自然」的繪畫目標。

13 黃色的麥田/麥田與絲柏樹 Yellow Corn-Cypresses at Saint-Remy 陳鵬傑1889年 畫布 油畫 72

14 黃色的麥田/麥田與絲柏樹 Yellow Corn-Cypresses at Saint-Remy
梵谷畫了兩張有柏樹的畫,這是其中的一張。他曾這樣寫著:「腦子裡始終浮現著柏樹,很想把它畫成像向日葵那樣的作品。但是很奇怪,何以沒有人畫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柏樹的線條與比例確實很美,宛如埃及的宮女。」  這一張畫同聖雷米時代的許多風景畫一樣,完全沒有直線的筆觸。所有的物體都捲曲著、泉湧著。柏樹像一團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噴吐著。雖然一切都在起伏搖動著,但整個畫面看來卻有一種古典式的明朗與均衡感。例如,暖色與寒色的微妙對比,輕重與形狀的比例,這些分配不但形成堅固的構圖,而且普及畫面的每一個角落。

15 有問有答(答對者可以和陳聖儒要小禮物喔!)
梵谷的作品在1903年時一幅只能賣到多少錢? 5分到10分錢 梵谷最被人為稱道的就是對於________的處理? 光與顏色 梵谷死於1890年,享年只有___歲? 37歲 咖啡館的外景,館內明亮的燈光灑在屋外____鋪成的廣場上? 鵝卵石

16 有問有答 柏樹的線條與比例確實很美,宛如____? 埃及的宮女 在梵谷的作品「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梵谷不大注意他所謂的「_______」?
立體的真實(即大自然的照相式的精確圖畫) 梵谷通過一條不同的道路走到一個路口,他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有意識地拋棄「_____」的繪畫目標。 模仿自然

17 有問有答 窮人 梵谷_____年___月割下自己的一支耳朵,於同月住進精神醫院。 1888年12月
梵谷生於______年____月____日 1853年3月30日 馬鈴薯不僅是當時當地主要農作,還是______的主食? 窮人

18 掰 掰 資料來源:


Download ppt "梵谷 第六組 組員:陳聖儒 、方葶安、廖萱婷、陳鵬傑 劉席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