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主讲人 王洪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主讲人 王洪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主讲人 王洪京

2 【篇解】 生会,即生成与会合。 本篇主要论述营卫二气的生成、运行、会合、分布及作用,故以“营卫生会”名篇。

3 【学习要求】 1.掌握营卫的生成及其特性 2.掌握营卫的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3.理解营卫运行的规律。
4.掌握“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及其临床意义。 5.了解营卫与三焦的关系及其三焦的功能特点。

4 【原文串讲】 黃帝問於歧伯曰 :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 ?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於焉會?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营为阴,卫为阳,营卫各走其道,故阴阳异位),願聞其會。歧伯答曰: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清和浊,在此指气的性质而言,阴气柔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五十,指营卫在一昼夜中,各在人身运行的周次。大会,指营气与卫气的会合。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两者虽别行两道,但在一昼夜各行五十周次之后,便要会合一次),陰陽相貫(阴阳,指阴经和阳经。张介宾注:“其十二经脉之次,则一阴一阳,一表一里,迭行相贯,终而复始。” ),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 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起、止在此指寤与寐。张志聪注云:“气至阳则卧起而目张,至阴则休止而目瞑。” )。

5 译文:黄帝问岐伯说:人体的精气是从哪里得来的?阴阳二气在哪里会合?什么气叫营?什么气叫卫?营是从哪里生成的?卫是怎样与营会合的?老年人和壮年人气的盛衰不相同,在属阴的夜间和属阳的白昼,气行的位置也有差异,愿听你讲讲二者是怎样会合的。岐伯回答说:人体的精气是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水谷入于胃中,经过消化吸收,成为精微而传注到肺脏,从而使五脏六腑都得到营养物质的供应。其中清的称为营气,浊的称为卫气,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两者都周流全身,而不休止,一日一夜,各自循行于身五十周次,至夜半于内脏相会合。沿着十二经脉的阴阳表里依次运行,相互贯通,如圆环一样而无边端。卫气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次,昼行于阳亦二十五周次,总共循转了五十周次。卫气的循行,从头部阳经起始运行于手足阳经,最后到五脏终止。

6 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陇与隆通,满盛之意。阳陇,形容阳气最盛。昼为阳,日中阳气最盛,故曰重阳。夜为阴,夜半阴气最盛,故曰重阴)。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太阴,指手太阴肺经。内,指营气。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指卫气。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 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指营卫二气日夜运行不息,如同天地日月运转一样,是有规律的)。

7 译文:所以卫气行于阳,在白天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重阳,夜半行于阴,是阴最盛的时候,称为重阴。营气行于脉中,始于手太阴肺经而复终于手太阴肺经,所以太阴主内,卫气行于脉外,始于足太阳膀胱经而复终于足太阳膀胱经,所以太阳主外。总之,营气和卫气在全身各运行二十五周次,白天是这样,夜间也是这样。其中阴阳盛衰,相互交替,夜半是阴气最盛的时候,夜半以后阴气渐衰,至黎明阴气衰尽而阳气渐盛;中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日西则阳气渐衰,日落则阳气尽衰而阴气渐盛,这样昼夜循环不已。到了夜半营卫二气总会合于内脏,这时人体都已入睡,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所以叫做合阴。到了日出平旦之时而阴气又已衰尽,阳气又渐渐旺盛了。营卫运行,就这样永无休止,和天地日月的运转一样,是有它一定规律的。

8 黃帝曰: 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 歧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 肌肉滑,氣道(此指营卫之气运行的道路)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相搏,此指不协调。五脏之气相搏,即五脏之间不相协调),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实指营卫二气俱不足而运行紊乱。内伐,即内扰。言卫气运行紊乱,当行于阳而内扰,当行于阴而又不得畅通),故晝不精,夜不瞑。 译文:黄帝说:“老年人在夜间不能熟睡,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少壮人在白天不能熟睡,又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岐伯回答说:壮年人的气血充盛,肌肉滑利,气道通畅,营卫之气运行正常,所以他在白天精神清爽,夜间也能熟睡。老年人的气血衰微,肌肉瘦缩干枯,气道涩滞,五脏的机能不相协调,由于营气衰少,难以供养全身,卫气又经常向内争取补给,营卫失常,所以白天精神不足,夜间也不能熟睡。

9 【释义】 一、营卫二气的生成 1.物质来源:营卫二气皆源于水谷精微,其中性质柔和者化为营气,性质刚悍者化为卫气。
2.相关脏腑:脾、胃、肺。饮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后,其中之精气上输于肺。肺朝百脉,将水谷精气布散五脏六腑、周身百骸,化为营卫二气起到滋养与温煦的作用。

10 补充问题:运行五十度的测算 《灵枢·五十营》:“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十六丈二尺为全身经脉的长度,包括手之六阴、足之六阴、手之六阳、足之六阳和任脉、督脉、蹻脉。 一万三千五百息是一昼夜人呼吸的次数。 6(寸)×13500÷1620(寸)=50

11 二、营卫的特性 根据营卫之气的性质、运行特点分类 1、水谷精气按性质分为两类 唐宗海:“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阳 气刚悍为浊。”

12 清者,其性专精柔顺,富于营养作用,故 称营,又名荣; 浊者,其性刚悍滑疾,具有温煦卫护作用, 故称卫。 2、按运行特点分类 营气,以其柔顺,故运行于脉中; 卫气,以其刚悍,因而不受脉管的约束而 活动于脉外。

13 三、营卫二气的运行与会合 1.循行位置 (1)“营在脉中”:营气性质柔和,故行于经脉之中。
(2)“卫在脉外”:卫气性质慓悍滑疾,故不为脉道约束,能行脉外,其主流并脉而行,散行部分则达于分肉、腠理、胸腹部位。 2.循行路径与周次 (1)营气:循十二经脉及督任二脉而行,始于手太阴,复会于手太阴,终而复始,昼夜运行五十周次。 (2)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始于足太阳,复会于足太阳。 3.会合 营卫各行五十周次后在夜半会合于手太阴

14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任脉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督脉 蹻脉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 支别者 营气运行图(据《灵枢·营气》)

15 昼行于阳 二十五周 夜行于阴 二十五周 足太阳 手太阳 足少阳 手少阳 足阳明 手阳明 蹻脉 外踝 足心 平旦 入夜 肺 心 肾 肝 脾
卫气运行图(据《灵枢·卫气行》)

16 四、营卫的运行与天地同纪 1、人体卫气一日之盛衰规律,与天地昼夜阴阳消长规律同步。 2、人体卫气昼夜盛衰的时间节律 (1)在理论上有时间医学的意义 人类的生命活动,不仅有空间结构,还有其时间结构。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一定价值。

17 如各种药的服药时间,补阳药、攻邪药 在上午服用;补阴药在下午、晚上服用。 又如饮食,同样热量,晨起、夜晚服用 效果不一样。
(2)在临床上,可用于疾病的诊治 如各种药的服药时间,补阳药、攻邪药 在上午服用;补阴药在下午、晚上服用。 又如饮食,同样热量,晨起、夜晚服用 效果不一样。

18 五、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1.卫气行阴行阳决定人的睡眠节律:“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白昼之时,卫气行至阳分体表,阳主动,则人起而活动;夜间行至阴分体内,阴主静,则人卧而入睡。 2.营气亦与睡眠有密切关系:营卫二气,一阴一阳,相互配合,密不可分,故亦与睡眠密切相关。所以少壮之人气血盛,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五脏之气调和,精神得养,能够白天精神饱满,夜间睡眠得安;老年人营卫不足,运行不畅,白天精力不足,常打瞌睡,夜间睡眠不实而易醒。 3.临床意义:治疗不寐要重视调和营卫,使卫气能够正常循行。

19 少壮之人不昼眠 1、气血充盛(营卫之气充盛) 2、卫气运行通路通畅。(肌肉滑,气道通。 “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 腹。”)
3、卫气运行正常(昼夜各二十五度)。 ——白天精神饱满,夜晚安卧熟睡

20 老人不夜眠 1、气血衰。 2、卫气运行通路不畅(肌肉枯,气道涩)。 3、五脏机能不协调,营卫之气不足,运行失常。 ———昼不精,夜不眠

21 【原文串讲】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上焦的部位为胃上口至咽部),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此言营气与卫气同行)。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言饮食进入胃中,尚未化生精微之气),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皮肤不密,卫气不能固表,为风邪所伤,致汗泄如漏,故称漏泄)。

22 译文:黄帝说:我愿听你讲讲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都是从什么部位发出来的?岐伯回答说:营气是从中焦发出来的,卫气是从下焦发出来的。
黄帝说:我愿听你讲讲三焦之气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岐伯回答说:上焦之气是从胃上口发出,和食道相并上行,穿过横膈膜,敷布于胸中,横行于腋下,沿手太阴经的循行部位下行,重返沿手阳明大肠经的部位上行至舌,又下行交于足阳明胃经,按十二经的顺序常与营气相并循行,白天环行于全身二十五度,夜间也环行二十五度,经一昼夜的时间,循行五十度而为一周。循行五十度以后,又大会于手太阴肺经。 黄帝说:人在热饮食入胃以后,还未经消化吸收化为精气,而身上的汗液就先出来了。有的出于面部,有的出于背部,也有的出于半身。它并不沿着卫气运行的通路而出,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是因为在外被风邪所伤,表虚不固,在内又因热饮食之气的熏蒸,致使腠理开泄,毛孔热气蒸发,汗液就从松弛的腠理外泄。因卫气性质慓悍滑利而迅速,遇到肌肤有开泄的间隙,就从此而出,所以它的散布就不能循着原来的运行途径了,因此这种反常的现象,叫做漏泄。

23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后,作’下“解。言中焦部位在上焦之下),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张志聪注:“营卫者,水谷之精气也。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血与营卫皆生于精,故异名而同类焉。”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两,指夺血、夺汗。有两死,谓既夺血,又夺汗, 死证。无两生,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两者不同见,尚有可生之机)。

24 译文:黄帝说:我愿听你讲讲中焦之气是从人体什么部位发出的?岐伯回答说:“中焦之气也是从胃出发,即在中脘部分上焦之气的下部。这里受纳的水谷、精气,经过泌别糟粕,蒸化津液的消化吸收过程,并把其中精华部分,向上传注到肺脉,化为血液,以奉养周身,维持生命活动。人体没有比它更宝贵的物质了,所以能独行于经脉之中,就称为“营气”。 黄帝说:血和气名称虽不一样,其实却同属一类,是什么道理呢?岐伯回答说:营气和卫气都是由水谷化生的精气,血液也是水谷精微变化而成,从而产生了神气。所以血和气,名称虽异,其来源同属一类。因此,血液耗伤过度的人,不可再发其汗,汗液耗伤过度的人,不可再耗其血。血汗同源,今既过度耗伤其血,而又过度耗伤其汗,生化之源竭绝则死,所以说人生有两死;若血与汗只过度耗伤一方,生化之源未绝,尚有一线生机,所以说无两生。

25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即大肠上段,下为广肠,是中焦和下焦的分别处),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指大肠接受胃、小肠所传下的水谷,过滤而分清浊,浊者从大肠而传下,清者渗入膀胱),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脾胃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沤渍饮食物,使之变化。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如同沟渠),此之谓也。

26 译文:黄帝说:愿听你讲讲下焦之气是从人体什么部位发出的?岐伯回答说:下焦之气在回肠部别出,分别使糟粕进入大肠,使水液渗注于膀胱。所以饮食摄入,经常都是先贮存在胃中,经过胃的腐熟消化,吸取其中精微后,而形成糟粕,向下输送到大肠,这一输送过程成为下焦主要功能之一。至于水液,也同时向下渗灌,是经过分别清浊的过程,其中浊秽的水液,便沿着下焦而渗入于膀胱。 黄帝说:人喝了酒,酒和食物同时入于胃中,但食物还未经胃的腐熟消化,而小便却单独先排了出来,是什么缘故呢?岐伯回答说:酒是水谷发酵以后酿成的液体,它的气味慓悍滑利迅速,所以虽在食物以后入胃,反在食物未消化前先化液从小便排出。黄帝说:讲得对。我听说上焦之气,象雾露一样的弥漫敷布全身;中焦象以水沤物一样,消化和吸收饮食中的营养;下焦的功能是将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水液和糟粕,分别排出体外,象沟道排水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27 【释义】 一、三焦的部位划分、三焦之气的分布与功能特点
上焦的部位:在胃上口至咽部,其气贯膈,走腋,循手太阴之经而行,还至手阳明经而上至舌,下足 阳明经。其功能为布散精微如雾露之灌溉周身。 中焦部位:自胃上口之下而至回肠,其功能为腐熟水谷、化生精微,以生营、卫、津、血,故形容其“如沤”。 下焦的部位:在回肠以下,其功能为分别水谷之糟粕,谷之糟粕导入大肠,水之糟粕渗入膀胱。由于下焦具有传出糟粕的功能特点,故以“如渎”形容之。

28 二、三焦的功能及其与营卫的关系 (1)所出部位:胃上口。 1.上焦与营卫
(2)循行路径与特点:卫气自胃上口发出,并咽(食道)以上,贯膈入胸中,循手太阴经而行,还至手阳明,上至口舌,下循足阳明经所过之处,与营气同行。

29 汗出异常:或面部汗出,或背部汗出,或半身汗出
漏泄病机与临床表现 (1)病机 外伤风邪 腠理开泄 内有热食 蒸迫肌肤 卫气与汗俱出,发生漏泄 (2)临床表现 汗出异常:或面部汗出,或背部汗出,或半身汗出 (3)对治疗的启示 《外台》引《删繁论》:“疗上焦实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出而背身中皆热,名曰漏气,通脉泻热,泽泻汤方。”药用:泽泻、地骨皮、炙甘草、半夏、石膏、 柴胡、茯苓、生姜、竹叶、人参、桂心等。

30 2.中焦与营卫营气 (1)输出部位:亦在胃口,且居于上焦输出卫气部位的下方。 (2)营气来源:胃中水谷经“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等复杂变化而来。 (3)生理功能:化生血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31 气血异名同类之理及其应用 (1)理论依据:“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营卫气血名称虽异,实则皆为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故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2)临床意义:阐明了气血的辩证关系,为后世医家“补气以生血,益气以摄血”治则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含义:血液丢失过多者不要再发其汗,汗出过多津伤者不可再用放血疗法。 (2)理论依据:血、津、汗皆由水谷精微所化,气化相通。津排出体外即化为汗,渗入脉中则化为血,故多汗者必耗其血,失血者必伤其津。 (3)临床意义:对于失血过多或血虚较重之人,应避免再伤其津,不可妄行发汗之法;对于汗出过多或津亏之人,应避免再伤其血,不可妄用活血化瘀、刺络放血等法,以免虚虚之误。张机“疮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之诫,盖源于此。

33 3.下焦输出水液 (1)输出部位:“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即言下焦所出的水液自小肠与大肠交接处别出。
(2)功能:“注于膀胱而渗入”,“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说明下焦输出的水液能渗入膀胱参与尿液的形成。

34 谢谢! 34


Download ppt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主讲人 王洪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