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四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3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4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 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 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通常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6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
7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的交易和事项 (一)与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货币性资产非互惠转让.
非互惠转让,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或由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企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之间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互惠转让,即企业取得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必须以付出自己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代价,而不是单方向的非互惠转让。
8
(二)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和发行股票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
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其成本确定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以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相当于以权益工具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其成本确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9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10
一、确认和计量原则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下,不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一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还是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换入资产的成本都有两种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11
(一)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2
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是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明显证据,但不是惟一要求。
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是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明显证据,但不是惟一要求。 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满足一定的条件。
13
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①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 ②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
14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一般来说,取得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所放弃资产的对价来确定。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就是放弃的对价,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应当优先考虑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补价的情况,因为存在补价表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一般不能直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15
(二)账面价值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收到或支付的补价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调整因素,其中,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16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是换入资产能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是换入资产能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确定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重点考虑由于发生了该项资产交换预期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程度,通过比较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只有当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较大时,才能表明交易的发生使企业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因而具有商业实质。
17
(一)判断条件 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通常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8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2)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3)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19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二)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20
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21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22
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不论是否涉及补价
只要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相同,就一定会涉及损益的确认.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通常是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予以实现。
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相当于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收入和按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也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在利润表中作为营业利润的构成部分予以列示。
24
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5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涉及相关税费的 如换出存货视同销售计算的销项税额,换入资产作为存货应当确认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换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视同转让应交纳的营业税等,按照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确定。
26
甲公司 乙公司 库存商品成本 80万 设备原价 100万 公允价(=计税价)100万 折旧 10万税率 17% 公允价 100万 假设乙公司把库存商品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27
1)借:固定资产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2)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贷:库存商品 80
28
1)借:固定资产清理 90 累计折旧 10 贷:固定资产 100 2)借:固定资产——新 1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0 营业外收入 10
29
(一)不涉及补价 2008年9月,A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台设备交换B打印机公司生产的一批打印机,换入的打印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5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打印机的账面价值为110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B公司换入A公司的设备是生产打印机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 假设A公司此前没有为该项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除支付运杂费15000元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假设B公司此前也没有为库存打印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销售打印机的增值税税率为17%,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30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50000 累计折旧 450000 贷:固定资产 15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借:固定资产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31
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2
2009年10月,对乙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甲电视机公司以其持有的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换丙电视机公司拥有的一项液晶电视屏专利技术。在交换日,甲公司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已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余额为60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丙公司专利技术的账面原价为800万元,累计已摊销金额为16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30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丙公司原已持有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从甲公司换入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使乙公司成为丙公司的联营企业。假设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33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34
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35
(二)涉及补价 1.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6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 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的一部分。
37
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拥有的用于经营出租目的的一幢公寓楼与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交换。甲公司的公寓楼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但公司未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该幢公寓楼的账面原价为9000万元,已提折旧15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80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乙公司对该股票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500万元,由于甲公司急于处理该幢公寓楼,乙公司仅支付了450万元给甲公司。乙公司换入公寓楼后仍然继续用于经营出租目的,并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甲公司换入股票投资后也仍然用于交易目的。转让公寓楼的营业税尚未支付,假定除营业税外,该项交易过程中不涉及其他相关税费
38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收入 500000
39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
40
二、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41
丙公司拥有一台专有设备,该设备账面原价450万元,已计提折旧330万元。丁公司拥有一幢古建筑物,账面原价300万元,已计提折旧210万元,两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丙公司决定以其专有设备交换丁公司该幢古建筑物拟改造为办公室使用,该专有设备是生产某种产品必须的设备。由于专有设备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特殊,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丁公司拥有的建筑物因建筑年代久远,性质比较特殊,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双方商定,公司根据两项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20万元补价。假定交易中没有涉及相关税费。
42
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专有设备 借:固定资产——建筑物 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l
43
丁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建筑物 借:固定资产——专有设备 l l 贷: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
44
三、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各项换出资产和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1)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补价(-收到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45
2.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换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支付补价(-收到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46
3.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补价(-收到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47
4.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补价(-收到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48
1. 先看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确定; 2. 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确定,再看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否确定; 3
1.先看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确定; 2.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确定,再看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否确定; 3.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应按照这个先后顺序来考虑); 4.将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计算各单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此标准的选择还是优先考虑公允价值。
49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l7%。2009年8月,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协商,甲公司决定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厂房、设备以及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办公楼、小汽车、客运汽车。甲公司厂房的账面原价为1 5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l000万元;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80万元,公允价值为l0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350万元,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乙公司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2 0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小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9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客运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8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乙公司另外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l00万元。
50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企业以库存商品换入其他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发生,应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 换出库存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350×17%=59.5(万元)(2)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1 450(万元)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1 350(万元) (3)计算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17%= (万元)
51
(4)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办公楼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 100÷1 350=81.5% 小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00÷1 350=7.4% 客运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50÷1 350=11.1% (5)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办公楼的成本: ×81.5%= (万元) 小汽车的成本: ×7.4%=104.3(万元) 客运汽车的成本:l 409.5×11.1%=156.45(万元)
52
(6)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l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厂房 ——设备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小汽车 ——客运汽车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53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企业以其他资产换入原材料,视同购买行为发生,应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 换入原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50×17%=59.5(万元) (2)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1 450(万元)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1 350(万元) (3)确定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 (万元)
54
(4)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厂房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 000÷1 450=69% 设备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100÷1 450=6.9% 原材料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350÷1 450=24.1% (5)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厂房的成本:l 390.5×69%=959.45(万元) 设备的成本:l 390.5×6.9%=95.94(万元) 原材料的成本:1 390×24.1%=335.11(万元)
55
(6)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办公楼 ——小汽车 ——客运汽车 借:固定资产——厂房 ——设备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56
2009年5月,甲公司因经营战略发生较大转变,产品结构发生较大调整,原生产其产品的专有设备、生产该产品的专利技术等已不符合生产新产品的需要,经与乙公司协商,将其专用设备连同专利技术与乙公司正在建造过程中的一幢建筑物、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甲公司换出专有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200万元,已提折旧750万元;专利技术账面原价为450万元,已摊销金额为270万元。乙公司在建工程截止到交换日的成本为525万元,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l50万元。由于甲公司持有的专有设备和专利技术市场上已不多见,因此,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乙公司的在建工程因完工程度难以合理确定,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由于丙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乙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假定甲、乙公司均未对上述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57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 =675(万元)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 )+( )=630(万元) (2)确定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630(万元) (3)计算各项换入资产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 在建工程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525÷675=77.8% 长期股权投资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150÷675=22.2% (4)确定各项换入资产成本: 在建工程成本=630×77.8%=490.14(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30×22.2%=139.86(万元)
58
(5)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专有设备 l 借:在建工程 长期股权投资 l 累计摊销 贷: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59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 )+( )=630(万元)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675(万元) (2)确定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675(万元) (3)计算各项换入资产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 专有设备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450÷630=71.4% 专利技术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180÷630=28.6% (4)确定各项换入资产成本: 专有设备成本=675×71.4%=481.95(万元) 专利技术成本=675×28.6%=193.05(万元)
60
(5)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专有设备 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l 贷:在建工程 长期股权投资 l
6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 累计折旧 11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30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16+4)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现金
6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司小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0万元,累计折旧为11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账面原价为40万元,累计折旧为15万元,公允价值为20万元,A公司支付了4万元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 (经分析,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6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 累计折旧 11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30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16+4)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现金
6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B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25 累计折旧 15 贷: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40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40 借:固定资产——小汽车 (20-4) 现金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6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沿用上例资料,假定两辆车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A公司按照两者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6万元的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
66
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 累计折旧 11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30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9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现金
6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B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25 累计折旧 15 贷: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40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40 借:固定资产——小汽车 19(25-6) 现金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不论是否支付补价,交易双方均不确认损益
68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7年度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甲公司以其生产的产品一批换入丙公司的一台设备,该批产品的账面余额为430000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0元,且其计税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500000元,增值税率为17%。交换过程中甲公司还以现金支付给丙公司20000元作为补价,同时支付相关费用15000元。设备的原价为800000元,已提折旧22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20000元,设备的公允价值为600000元。 (2)甲公司以设备一台换入丁公司的非专利技术,设备的原价为600000元,已提折旧22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40000元,设备的公允价值为400000元。非专利技术的账面原价为500000元,累计摊销为150000元,公允价值为380000元。甲公司收到丁公司支付的现金20000元作为补价。(3)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某发展基金,交换乙公司的原材料,在交换日,甲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某发展基金的账面余额为320000元(其中成本为240000元,公允价值变动为80000元),公允价值为360000元。换入的原材料账面价值为280000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300000元,增值税为51000元,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补价9000元。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外的其他相关税费。上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均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甲公司有关会计分录。
69
2007年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拥有的全部用于经营出租目的的一幢办公楼与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交换。甲公司的办公楼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但公司未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该幢楼的账面原价为11500万元,已提折旧4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100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账面价值为8000万元,乙公司对该股票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9600万元,乙公司仅支付了400万元给甲公司。乙公司换入该楼后仍然继续用于经营出租目的,并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甲公司换入股票投资后也仍然用于交易目的。转让该楼的营业税尚未支付,假定除营业税外,该项交易过程中不涉及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1)判断对甲、乙来说,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编制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70
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甲企业因需要变更主营业务,与乙企业进行了资产置换。有关资料如下:(1)2007年3月12日,甲、乙企业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协议规定:甲企业将其建造的商业楼盘与乙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甲企业换出的商业楼盘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乙企业换出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乙企业另行以现金向甲企业支付1500万元作为补价。两企业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假定甲、乙企业换出的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不考虑甲、乙企业置换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2)2007年4月30日,乙企业通过银行转账向甲企业支付补价款1500万元,甲企业于当日确认。(3)甲、乙企业各自换出资产的相关所有权划转手续于2007年5月20日全部办理完毕。假定甲企业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乙企业换入的经济适用房作为存货核算。 要求:(1)指出甲企业在会计上确认该资产置换的日期。(2)编制甲企业与该资产置换相关的会计分录。(3)编制乙企业与该资产置换相关的会计分录。
71
甲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的会计政策是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在核算中,以万元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甲公司2005~2006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事项:(1)2005年2月1日甲公司开发一项新项目,乙公司以一台新设备作为投资,用于新项目。本设备在乙企业的账面原值为200万元,未计提折旧,投资合同约定的价值为200万元(假定是公允的)。按照投资协议规定,甲公司接受投资后,乙公司占增资后注册资本800万元中的20%。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5年,假设净残值率为4%。(2)2005年3月1日,新项目投产,生产A产品。甲公司购入生产A产品的丙材料117万元,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另外支付运杂费3万元,其中运费为2万元,可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抵扣。(3)2005年12月,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已知丙材料年末时,实际成本15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145万元;生产的A产品的预计售价为225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万元,生产A产品尚需投入100万元,生产A产品的总成本为250万元。(4)2005年12月31日,由于生产的A产品销售不佳,上述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14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重新估计的设备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0.8万元,折旧方法仍采用直线法。(5)2006年7月1日,由于新项目经济效益很差,甲公司决定停止生产A产品,将不需用的丙材料全部对外销售。已知丙材料出售前的账面余额为70万元,计提的跌价准备为35万元。丙材料销售后,取得收入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收到的货款已存入银行。(6)2006年7月1日A产品停止生产后,设备已停止使用。9月5日甲公司将设备与丁公司的钢材相交换,换入的钢材用于建造新的生产线。双方商定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甲公司收到丁公司支付的补价6.4万元。假定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要求:编制甲公司接受投资、购买原材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出售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的会计分录。
72
A公司决定和B公司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资料如下:(1)A公司换出:①固定资产—机床:原价为120万元,累计折旧为10万元,公允价值为130万元;②无形资产—专利权:初始成本为100万元,累计摊销额为1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③库存商品—甲商品:账面余额为80万元,公允价值100万元。公允价值合计310万元。(2)B公司换出:①固定资产—客运汽车:原价140万元,累计折旧10万元,公允价值为140万元;②固定资产—货运汽车:原价120万元,累计折旧2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③库存商品—乙商品:账面余额为90万元,公允价值90万元。公允价值合计330万元。 A、B公司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假设各自的计税价格都等于公允价值。整个交换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甲、乙商品增值税税率17%)和营业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A公司另外向B公司支付银行存款20万元补价。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要求:编制A公司和B公司的会计分录。
73
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与乙公司达成非货币性交易协议,以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和产成品换入乙公司拥有的M公司30%的股权和N公司40%的股权。甲公司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为5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库存商品账面余额1800万元,已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公允价值1500万元。乙公司拥有M公司10%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及其公允价值均为6000万元;拥有N公司40%的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40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8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乙公司另向甲公司支付现金755万元。 要求: (1)分别按照具有商业价值和不具有商业价值计算甲公司换入M和N公司股权的初始成本并作为会计处理; (2)若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取得N公司后采用权益法核算,相关手续完备,甲公司取得N公司投资日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7800万元,作出后续会计处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