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 本章的主要内容 1、非货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2、非货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3 第一节 非货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一.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第一节 非货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一.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1、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4 货币性资产包括两部分,即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的或者是可确定的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比如应收账款100万元,收取的金额是固定的,属于货币性资产;而存货收取的金额就不是固定的,如果库存商品的成本为100万元,变现时可能收130万元,也可能收50万元,故存货不属于货币性资产。

5 此外,收取的金额是可确定的资产也属于货币性资产,比如,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到期值连本带息是能准确计算的,但是,如果中途变现,则可收回金额是难以确定的,持有时间越长,变现价值越高,不知道什么时候变现,也就不知道变现的价值。

6 2、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7 区别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主要依据是:
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现金流入金额是否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如果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现金流入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那么该项资产就是货币性资产; 反之,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现金流入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那么该项资产就是非货币性资产。

8 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别 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 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是指除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是指除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 股权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两者区分的主要依据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否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

9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 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参考比例为25% 从收取补价方看 收取补价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 <25% 支付补价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补价 从支付补价方看 <25%

10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日常所发生的各项交易活动都是货币性交易,即涉及到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易,
例如:以现金支付购料款、支付设备款等。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点是:放弃货币性资产以换入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例如以现金10万元购入原材料,在这笔交易中,企业放弃的是货币性资产10万元,获得了10万元的非货币性资产——原材料。

11 但有的时候,企业也会发生一些非货币性交易,即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而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例如:企业以库存商品换入所需设备、换入所需原材料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点是:放弃某项非货币性资产,以换入另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其间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例如:以10万元库存商品换入一台所需的设备,在这笔交易中,企业放弃的是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库存商品,换入的是另一项非货币性资产——设备,未涉及到货币性资产。

12 【例1】甲公司以一台闲置的机器换取乙公司一辆小汽车。该机器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13万元;小汽车的账面价值为21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甲公司支付了补价3万元。则补价所占比重计算如下:
 收到补价的乙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3/16=18.75%  支付补价的甲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3/(13+3)=18.75%  计算结果表明,此笔业务为非货币性交换。

13 【例题2】假定以下交易除补价外,均为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
(1)A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收到补价10万元。 (2)A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 (3)A公司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收到补价10万元。 (4)A公司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   

14 答案: (1)A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收到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10/100=10% (2)A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10/(100+10)=9.09 (3)A公司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收到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10/(100+10)=9.09 (4)A公司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10/100=10%

15 【例题3】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 以公允价值100万元的原材料换取一项设备 B
【例题3】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以公允价值100万元的原材料换取一项设备 B.以公允价值50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取专利权 C.以公允价值100万元的A车床换取B车床,同时收到20万元的补价 D.以公允价值70万元的电子设备换取一辆小汽车,同时支付30万元的补价 【答案】ABC 【解析】30÷(70+30)=30%大于25%,“选项D”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6 货币性资产交换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主要区别
(1)货币性资产交换会引起确定金额的现金的流入或流出,或在预定期间内引起确定金额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会引起现金的流入或流出,或只会涉及少量的现金(即补价)的流入或流出。

17 (2)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所换入资产的成本的计量,是以换出的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为基础的;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收益或损失的计量,是以换入的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为基础。
例如,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支付价款500万元,则这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就是所支付的价款(货币性资产)的金额500万元;又如企业出售商品一批,售价300万元,而该批商品的销售成本为250万元,那么,出售该批商品所获得的毛利为300-250=50万元。

18 而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计量和换出资产的损益或损失的计量,对“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确认资产转让损益;对“不具有商业实质” 的交换, 以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资产转让损益。

19 第二节 非货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 计量基础 按账面价值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应符合两个条件: (1)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第二节 非货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 计量基础 按账面价值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应符合两个条件: (1)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商业实质的判断

20 商业实质的判断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当具有商业实质,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因素,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使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表明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1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相关参数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1)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2)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3)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4)风险、时间和金额均不同

22 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例如,某企业以一批存货换入一项房产,因存货流动性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现金流量,房产作为固定资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两者产生现金流量的时间相差较大,上述存货与固定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

23 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例如,某企业以其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国库券换入一幢房屋以备出租,该企业预计未来每年收到的国库券利息与房屋租金在金额和流入时间上相同,但是国库券利息通常风险很小,租金的取得需要依赖于承租人的财务及信用情况等,两者现金流量流的风险或不确定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上述国库券与房屋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

24 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例如,某企业以其商标权换入另一企业的一项专利技术,预计两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相同,在使用寿命内预计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总额相同,但是换入的专利技术是新开发的,预计开始阶段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明显少于后期,而该企业拥有的商标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比较均衡,两者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差异明显,上述商标权与专利技术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

25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税后未来现金流量,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26 实务中,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具有商业实质;重点关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
示例1:位于市区与郊区的两幢大楼,建造时间及成本均相同,两者进行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吗?

27 答,企业甲与企业乙分别有位于市区和郊区的两栋大楼,建造时间及成本均相同。一般情况下,位于市区的大楼(地理位置较优越)预计将来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将大于位于郊区的大楼,如果二者交换,一般企业乙要支付部分补价给企业甲,企业甲才愿意交换。所以,如果不涉及补价的该两栋大楼等额交换,是不符合商业实质的。

28 非货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涉及补价 按公允价值 具有商业实质 不涉及补价 按账面价值 不具有商业实质 支付补价 收到补价

29 非货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不涉及补价
1、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0 2、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1 【例】A公司决定以账面价值为9000元、公允价值为10000元的库存商品,换入B公司账面价值为11000元,公允价值为10000元的材料,A公司支付运杂费300元,B公司支付运杂费200元。A、B两公司均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值税率均为17%。

32 (1)设双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甲、乙材料公允价值是可靠的,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A公司: 借:原材料――乙材料  10300 (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甲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    银行存款      3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000 贷:库存商品 换出价值

33 (2)假设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采用“账面价值”计价。 A公司:
借:原材料――乙材料  9300 (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530    贷:主营业务收入――甲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530     银行存款         3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000 贷:库存商品            

34 (二)在涉及补价的条件下 1、支付补价的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5 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6 2、收到补价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7 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8 例: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司小汽车的原值30万元,已计提折旧11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B公司中巴车原值42万元,已计提折旧17万元,公允价值为20万元,A公司支付了4万元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经分析,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39 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0(16+4)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

40 B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25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41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按其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42 ①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例1]甲公司以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的材料。换出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110万元;换入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4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万元。甲公司另支付运杂费1万元(假设运杂费不抵扣增值税)。假设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43 借:原材料 111(110+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0×17%)18.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0×17%)18.7    银行存款(运杂费,无抵扣)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库存商品  120  

44 ②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例2]甲公司以一台设备换入乙公司的4辆汽车。换出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30万元,已提折旧50万元,公允价值70万元;换入汽车的账面原值为100万元,已提折旧15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在交换中甲公司补付乙公司货币资金1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并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

45 ①甲公司(支付补价方)账务处理如下:   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补价所占比重=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10/80=12.5%<25%,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70+10=80(万元)   应确认的损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80-( )= -10(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46 (1)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   累计折旧 5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30 (2)换入资产 借:固定资产——汽车 80(公允价值)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   银行存款 (补价)10

47 ②乙公司(收到补价方)账务处理如下: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补价=80+0-10=70(万元) 应确认的损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70+10—(85+0)=-5(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48 (1)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   累计折旧 15 贷:固定资产——汽车 100 (2)换入资产 借:固定资产——设备 70(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补价)10   营业外支出 (85-80)5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

49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5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披露 Now, let’s focus on us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一)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 Now, let’s focus on us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二)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三)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Download ppt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