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 存货 Chapter 3 INVENTORY 中 级会计学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 存货 Chapter 3 INVENTORY 中 级会计学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 存货 Chapter 3 INVENTORY 中 级会计学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3 存货 级会计学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Chapter 3 INVENTORY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 会 计 学 院

2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存货的核算范围和确认标准; 掌握确认存货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要求;掌握发出存货的
3 存货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存货的核算范围和确认标准; 掌握确认存货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要求;掌握发出存货的 各种计价方法及其优缺点;了解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应考 虑的因素;掌握存货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掌握存货 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了解存货在财务报告中的 列示方法。

3 存货的核算范围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以及不同存 货发出计价方法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 存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存货的核算范围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以及不同存 货发出计价方法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难点 期末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方法的运用,尤其 是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

4 一、存货的概念与分类 存货是指: 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持有的 以备出售的产成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3 存货 一、存货的概念与分类 存货是指: 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持有的 以备出售的产成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 耗品等

5 二、存货的初始计价 取得方式 入账价值 外购存货 购货价格+附加成本(相关税费) 自制存货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委托外单位
3 存货 二、存货的初始计价 取得方式 入账价值 外购存货 购货价格+附加成本(相关税费) 自制存货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委托外单位 加工的存货 加工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成本 +加工费+相关税费 投资者投 入的存货 合同或协议价、评估价 盘盈的存货 实际成本(存在同类存货)或者市场价值 接受捐赠 的存货 发票单据价格+企业承担的相关税费(能取得相关单据的);协议价或同类存货的市场价值。

6 ! 三、存货的发出计价 个别计价法 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进销差价法
3 存货 三、存货的发出计价 个别计价法 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进销差价法 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未建议使用后进先出法。

7 例:某公司对A商品采用账面盘存制进行核算,12月 份A商品的购入、销售(销售单价均为10元/件)和结存情 况如下表所示。
3 存货 例题 例:某公司对A商品采用账面盘存制进行核算,12月 份A商品的购入、销售(销售单价均为10元/件)和结存情 况如下表所示。 要求:分别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销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及毛利。

8 100 6 600 20 7 700 40 800 120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销售 购进 个别计价法
3 存货 个别计价法 明细分类账 总账科目:库存商品 明细科目:A商品 计量单位:件 2005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12 1 期初结存 100 6 600 4 销售 20 8 购进 7 700 15 40 18 800 25 120 60 本期可供销售A商品总成本=100×6+100×7+100×8=2100(元) 本期A商品销售成本= 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 注:12月4日销售的20件A商品属于期初存货;12月15日销售的40件A商品是12月8日购进的; 12月25日销售的120件A商品中有60公斤属于期初存货,另外60件是12月18日购入的。 即本期期末结存的120件A商品中,有20件系期初存货,60件系12月8日进货,40件系12月18日进货。 20×6 + 40×7 +(60×6+60×8)=1240(元) 毛利=1800-1240=560(元) 2100-1240=860(元)或20×6+60 ×7+40 ×8=860(元)

9 3 存货 先进先出法 明细分类账 总账科目:库存商品 明细科目:A商品 计量单位:件 2005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12 1 期初结存 100 6 600 4 销售 20 8 购进 7 700 15 40 18 800 25 120 40 80 本期A商品的销售成本= 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 20×6 + 40×6 +(40×6+80×7)=1160(元) 2100-1160=940(元) 毛利=1800-1160=640(元)

10 3 存货 后进先出法 明细分类账 总账科目:库存商品 明细科目:A商品 计量单位:件 2005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12 1 期初结存 100 6 600 4 销售 20 8 购进 7 700 15 40 18 800 25 120 100 20 本期A商品的销售成本= 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 20×6 + 40×7 +(100×8+20×7)=1340(元) 2100-1340=760(元) 毛利=1800-1340=460(元)

11 加权平均 单位成本 100×6+100×7+100×8 100+100+100 = = 7(元)
3 存货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 单位成本 100×6+100×7+100×8 = = 7(元) 本期A商品销售成本=180×7=1260(元) 期末结存的A商品成本=120×7=840(元) 毛利=1800-1260=540(元)

12 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应用结果比较 (物价上涨趋势环境)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 1160 1260 1340 小→大 期末结存商品成本 940 840
3 存货 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应用结果比较 (物价上涨趋势环境) 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后进先出法 结果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 1160 1260 1340 小→大 期末结存商品成本 940 840 760 大→小 毛利 640 540 460

13 四、存货的盘存 (一)永续盘存制(Perpetual Inventory Systems) 期末存货结存数 期初存货结存数 本期存货 减少数
3 存货 四、存货的盘存 (一)永续盘存制(Perpetual Inventory Systems) 期末实地盘点的结果 期末存货结存数 期初存货结存数 本期存货 减少数 本期存货 增加数 = 上期转入 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 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

14 (二)定期盘存制(periodic inventory system)
3 存货 (二)定期盘存制(periodic inventory system) 期末实地盘点的结果 期初存货结存数 本期存货增加数 期末存货结存数 本期存货 减少数 = 上期转入 平时在账面记录中反映

15 两种盘存制度之比较 计算工作量 核算工作量大 核算工作量小 存货控制效果 能对存货变动 进行有效控制 不利于存货 的控制和监督
3 存货 两种盘存制度之比较 永续盘存制 定期盘存制 计算工作量 核算工作量大 核算工作量小 存货控制效果 能对存货变动 进行有效控制 不利于存货 的控制和监督 成本计算正确性 可能会影响成本 计算的正确性

16 五、原材料的核算 (一)实际成本法 1.原材料的购进 料单均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 存货 五、原材料的核算 (一)实际成本法 1.原材料的购进 料单均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单到料未到 借:在途物资 贷:在途物资 料到单未到 本月底先暂估入账,下月初冲回,再重新按正常程序入账。

17 A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2003年6月28日以银 行汇票从S公司购进甲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
3 存货 例题 A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2003年6月28日以银 行汇票从S公司购进甲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 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现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 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万

18 假定A公司以商业承兑汇票购进该批材料,但至月末 该批材料仍未运抵A公司。
3 存货 续前例 假定A公司以商业承兑汇票购进该批材料,但至月末 该批材料仍未运抵A公司。 借:在途物资 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 贷:应付票据 万 续前例 假定7月3日该材料运抵A公司。 借:原材料-甲 万 贷:在途物资 万

19 假定6月30日该批材料已运抵A公司,但发票未到。根 据过去交易的情况,确定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为98万元。
3 存货 续前例 假定6月30日该批材料已运抵A公司,但发票未到。根 据过去交易的情况,确定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为98万元。 借:原材料-甲 98万 贷:应付账款 万 下月初(7月1日)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甲 98万 贷:应付账款 万

20 为在建工程而领用原材料时,增值税该如何处理?
3 存货 2.原材料的发出 借:生产成本(生产车间生产领用) 制造费用(生产一般性消耗领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领用) 其他业务支出(销售原材料) 在建工程(工程领用) 贷:原材料 为在建工程而领用原材料时,增值税该如何处理?

21 A公司2003年6月末,汇总库存材料领料凭证,本期发 出材料共30000元,其中:产品生产领用10000元,生产车
3 存货 例题 A公司2003年6月末,汇总库存材料领料凭证,本期发 出材料共30000元,其中:产品生产领用10000元,生产车 间机物料消耗2000元,销售5000元,在建工程领用6000元 (增值税问题略),为销售产品领用1000元,行政管理部 门领用6000元。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22 账户名称 反映内容 物资采购 反映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 反映企业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调整计划与实际成本间的差额
3 存货 (二)计划成本法 1.账户设置 账户名称 反映内容 物资采购 反映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 反映企业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调整计划与实际成本间的差额

23 取得存货时 历史成本转为计划成本 发出存货时 计划成本转为历史成本
3 存货 2.核算要点 取得存货时 历史成本转为计划成本 发出存货时 计划成本转为历史成本

24 3.账务处理 借:成本、费用等科目 材 料 单到 购 进 料到单未到 材料领用 经济交易与事项 帐务处理 单到(付款) 借:物资采购
3 存货 3.账务处理 经济交易与事项 帐务处理 单到 单到(付款)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贷:物资采购 料到单未到 平时不入账,待发票帐单等结算凭证收到后按“单到”情况处理; 若月末,结算凭证仍未到达企业,则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不计增值税,将暂估价直接计入 “原材料”帐户,下月初用红字冲回。 月末: 借:原材料 贷:应付帐款—暂估应付帐款 材料领用 借:成本、费用等科目 贷:原材料 借:成本、费用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材料成本差异(蓝字或红字)

25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3 存货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 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 其中:正数——表示超支差异 负数——表示节约差异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 = ×

26 六、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一)领用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其他业务支出 贷: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 (二)摊销 一次摊销法 分期摊销法
3 存货 六、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一)领用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其他业务支出 贷: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 (二)摊销 一次摊销法 分期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

27 A公司办公室2003年6月2日领用一批低值易耗品,实 际成本5000元。会计上采用五五摊销法。假定2003年10月
3 存货 例题 A公司办公室2003年6月2日领用一批低值易耗品,实 际成本5000元。会计上采用五五摊销法。假定2003年10月 20日,该批低值易耗品报废,收回残料价值100元(作为原 材料)。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8 领用低值易耗品 领用时摊销50% 报废时再摊销另外的50%(扣除残料) 报废该批低值易耗品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5000
3 存货 领用低值易耗品 领用时摊销50% 报废时再摊销另外的50%(扣除残料) 报废该批低值易耗品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50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低易值耗品 5000 借:管理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2500 借:管理费用 2400 原材料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2500 借: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5000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5000

29 七、委托加工商品的核算 (2)收回后继续加工 (一)核算难点 1.增值税的处理 2.消费税的处理 (1)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 委托加工企业
3 存货 七、委托加工商品的核算 (一)核算难点 1.增值税的处理 2.消费税的处理 (1)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 (2)收回后继续加工 委托加工企业 顾客 受托加工企业 委托加工企业 受托加工企业 顾客

30 (二)委托加工商品的具体核算 帐务处理 借:委托加工物资 经济交易与事项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质 (材料成本差异) 贷:原材料
3 存货 (二)委托加工商品的具体核算 经济交易与事项 帐务处理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质 (材料成本差异) 贷:原材料 支付加工费、 运杂费及增值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支付消费税 收回后 继续加工 借: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等 直接销售 (不再征收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 收回物资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委托加工物质

31 八、存货清查的核算 (2)处理结果: (1)发现盘盈: 盘盈(库存存货>账面存货) 借:存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3 存货 八、存货清查的核算 盘盈(库存存货>账面存货) (1)发现盘盈: 借:存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处理结果: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库存存货<账面存货) (1)发现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存货 借: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32 九、存货期末计价 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3 存货 九、存货期末计价 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 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其结存价值的计价方法。 其中: 成本 ——存货的历史成本; 可变现净值 ——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 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 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就是市价吗?

33 (1)可变现净值应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 (2)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以备出售还是准备耗用。
3 存货 (二)应注意的问题 1.确认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可变现净值应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 (2)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以备出售还是准备耗用。

34 以资产负债表为基准,如当期价格变动较大时,取几次平均数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持有的存货,通常以产成
3 存货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以资产负债表为基准,如当期价格变动较大时,取几次平均数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持有的存货,通常以产成 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订购数量≥企 业持有存货数量); (2)如果持有存货>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用一 般销售价格确定; (3)没有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按 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计量基础。

35 (1)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品的 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其成本,则该材料应按成本计量(材料成 本可能高于市价);
3 存货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1)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品的 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其成本,则该材料应按成本计量(材料成 本可能高于市价); (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低于其成本,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36 若应提大于计提前的余额——应按差额补提跌价准备 如以后存货价值得以恢复——应冲减跌价准备至零为限
3 存货 (三)账务处理 1.计提方法——单项(我国)、类别、总体计提 2.存货跌价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3.每一会计期末应提准备——必须考虑计提前的余额 若应提大于计提前的余额——应按差额补提跌价准备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如以后存货价值得以恢复——应冲减跌价准备至零为限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7 3 存货 本章适用的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国际会计准则 《IAS2——存货》


Download ppt "3 存货 Chapter 3 INVENTORY 中 级会计学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