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会调查与统计 于莉 邓恩远 主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会调查与统计 于莉 邓恩远 主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调查与统计 于莉 邓恩远 主编

2 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一部分 认识社会调查及选题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1 选择调查课题 2

3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任务一 认识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与统计 一、语言学中的游戏涵义 1、社会调查的概念和特征
任务一 认识社会调查 一、语言学中的游戏涵义 1、社会调查的概念和特征 将社会调查界定为以问卷为工具,采 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直接地、系统地收集总体资料或取自总体样本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

4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社会调查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社会调查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具有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盲目、零乱、被动的观察和认识 (2)社会调查具有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子类型,它不同于只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个案进行调查的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 (3)社会调查主要借助问卷作为工具或手段收集资料,通常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 (4)社会调查需要的资料是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获取的第一手资料 (5)社会调查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它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

5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2、社会调查在社会研究中的位置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2、社会调查在社会研究中的位置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1] 研究方式 子类型 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分析方法 研究的性质 调查研究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统计分析 定量 实验研究 实地实验 实验室实验 结构式观察 量表测量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 个案研究 无结构观察 无结构访问 定性分析 定性 文献研究 统计资料分析 二次分析 内容分析 官方统计资料 他人原始数据 文字声像文献 定量/定性

6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3、社会调查的作用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3、社会调查的作用 (1)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 (2)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 (3)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7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社会调查与统计 4、社会调查的应用领域 (1)行政统计调查 (2)生活状况调查 (3)社会问题调查
(4)市场调查 (5)民意调查 (6)研究性调查

8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任务二 社会调查的实施过程 1、社会调查的逻辑过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任务二 社会调查的实施过程 1、社会调查的逻辑过程

9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2、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一 社会调查及其基本程序 2、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选题阶段 (2)准备阶段 (3)实施阶段 (4)分析阶段 (5)总结阶段

10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社会调查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2.社会调查在社会研究中具有怎样的位置? 3.社会调查的作用和应用领域是什么?
4.社会调查的逻辑过程是什么? 5.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1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任务一 选择调查课题的一般步骤 1、调查课题的含义和类型 (1)根据社会调查目的的不同 (2)根据调查课题的来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任务一 选择调查课题的一般步骤 1、调查课题的含义和类型 (1)根据社会调查目的的不同 (2)根据调查课题的来源 理论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 自选课题 委托课题

12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2、选择调查课题的重要性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2、选择调查课题的重要性 (1)调查课题的选择决定了调查的方向。 (2)调查课题的选择体现调查的水平。 (3)调查课题的选择制约着调查的过程。 (4)调查课题的选择会影响调查的质量。

13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3、选择调查课题的基本步骤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3、选择调查课题的基本步骤 (1)研究主题的选择与分析 (2)研究问题的选择与课题的确定 (3)课题的论证

14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任务二 选择调查课题的方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1、选择调查课题的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 (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任务二 选择调查课题的方法 1、选择调查课题的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 (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3)从相关文献中寻找

15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2、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的陈述调查课题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2、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的陈述调查课题

16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任务三 论证调查课题 1、课题的重要性 2、课题的创新性 3、课题的可行性 4、课题的适合性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 选择调查课题 任务三 论证调查课题 1、课题的重要性 2、课题的创新性 3、课题的可行性 4、课题的适合性

17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调查课题,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2.选择调查课题的重要性是什么? 3.课题选择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4.调查课题的选择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5.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8 第二部分 实施探索性调查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二部分 实施探索性调查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3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4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5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6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7

19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一 探索性调查及其基本任务 1、探索性调查的概念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一 探索性调查及其基本任务 1、探索性调查的概念 探索性调查通常应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之前,通常需要先通过探索性调查对社会调查的问题、内容和项目进行了解、分析和细化,以明确调查研究的目标、方向和思路。 (2)当调查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比较特殊或新颖,已有研究成果较少时,需要先进行一些探索性调查。 (3)当调查研究者本人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比较生疏,了解较少时,也需要先进行探索性调查,以便对研究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20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2、探索性调查的基本任务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2、探索性调查的基本任务 (1)探索性调查需要通过查阅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需求,以及与课题相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选择恰当的起点和重点。 (2)探索性调查需要通过对调查课题相关理论和研究观点的梳理、概括和评价,并通过对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形成适合于本课题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假设。 (3)探索性调查需要通过对与已有研究的研究方法、调查指标及其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并结合课题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指标的设计提供思路。

21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二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获取途径 1、查阅文献 2、请教专家 3、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二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获取途径 1、查阅文献 2、请教专家 3、实地考察

22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三 探索性调查的抽样 1、偶遇抽样 2、判断抽样 3、定额抽样 4、雪球抽样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三 探索性调查的抽样 1、偶遇抽样 2、判断抽样 3、定额抽样 4、雪球抽样

23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四 探索性调查的方案设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三 探索性调查及其方案设计 任务四 探索性调查的方案设计 1、探索性调查的具体内容 2、探索性调查的对象 3、探索性调查的抽样思路 4、探索性调查的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 5、探索性调查的人员组成及分工 6、探索性调查的地点和时间进度 7、探索性调查的经费使用计划和物质手段

24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探索性调查? 2.探索性调查通常应用于什么情况? 3.探索性调查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4.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途径有哪些? 5.如何进行探索性调查的抽样? 6.如何设计探索性调查的方案?

25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任务一 认识文献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1、文献及其类型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任务一 认识文献法 1、文献及其类型 文献是人们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载体。文献通常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定的信息内容;一定的物质载体;一定的记录方式。 (1)按照文献编辑出版的形式不同 (2)按照文献的记录方式的不同

26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3)按照文献的来源 (4)按照对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 (5)按照文献载体形式和记录手段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3)按照文献的来源 (4)按照对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 (5)按照文献载体形式和记录手段 2、文献法及其特征 (1)没有时空限制 (2)无反应性问题 (3)效率高、花费少

27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4)文献法局限性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4)文献法局限性 ①缺乏具体性、直观性和生动性 ②不能随意获得 ③可靠性难以评估 ④滞后现实

28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3、文献法的应用范围 (1)文献法在确定研究课题中的运用 (2)文献法在研究设计中的运用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3、文献法的应用范围 (1)文献法在确定研究课题中的运用 (2)文献法在研究设计中的运用 (3)文献法在探索性调查中的运用 (4)文献法特别适用于历史性课题的研究

29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任务二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文献资料收集的基本原则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任务二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文献资料收集的基本原则 (1)知识具有有用性 (2)信息具有可靠性 (3)形式与内容具有丰富性 (4)时序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及时性

30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2、文献资料收集的方式 3、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摘录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2、文献资料收集的方式 3、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摘录 (1)相关著作的查询 (2)相关论文的查询 (3)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 (1)浏览 (2)筛选 (3)阅读 (4)记录

31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任务三 撰写文献综述 1、文献回顾及其作用 2、文献综述的撰写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四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文献法 任务三 撰写文献综述 1、文献回顾及其作用 2、文献综述的撰写

32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文献,包含哪些类型? 2.文献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3.文献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4.文献资料收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文献资料的收集方式有哪些? 6.如何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摘录? 7.文献回顾及其作用是什么? 8.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33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任务一 认识观察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观察法及其类型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任务一 认识观察法 1、观察法及其类型 观察法是通过调查者的感官和辅助工具,有目的地、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社会现象的过程。 (1)根据观察地点的不同 实验室观察 实地观察

34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2)根据调查研究者在观察中的位置或角色 (3)根据观察的结构程度的不同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2)根据调查研究者在观察中的位置或角色 (3)根据观察的结构程度的不同 局外观察 参与观察 结构观察 无结构观察

35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2、观察法的特征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2、观察法的特征 (1)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认识活动 (2)观察法需要借助于人的感觉器官 (3)观察法是能够反映出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4)观察法会受到观察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36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3、观察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3、观察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观察法可以有效地获得较为直观的第一手资料,为社会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基础,因此,观察法常常成为社会研究的开端 二,通过观察法获得的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为研究假设的提出和验证提供基础 适用于以下情况: 一,特别适用于收集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的资料 二,适用于在调查对象具有表达困难或难于配合的情况下,获取各种非语言性的信息 三,适宜于对研究现象进行较为持续的观察,以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 四,适于作为其他调查研究方法的辅助手段,发挥探索、验证等功能

37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任务二 运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观察法的步骤 (1)选择观察地点 (2)进入观察现场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任务二 运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1、观察法的步骤 (1)选择观察地点 (2)进入观察现场 (3)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38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4)做好观察记录 三种形式 三种方法 (5)撤离观察现场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4)做好观察记录 三种形式 三种方法 (5)撤离观察现场 专题式 综合式 日记和札记 当场及时记录 事后补记 观察表格、卡片记录

39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2、观察法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深入性原则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2、观察法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深入性原则 (4)持久性原则 (5)伦理性原则

40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3、观察法的技巧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五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观察法 3、观察法的技巧 (1)消除被观察者的戒备心理 (2)深入被观察者的生活,尽可能参加被观察者的各项社会活动 (3)尊重观察对象的风俗习惯、语言、道德规范,顺应被观察者的生活方式 (4)参与群体活动和个别接触相结合 (5)给被观察者提供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增进同他们的友谊

41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观察法的含义和类型是什么? 2.观察法的特征有哪些? 3.观察法的作用与适用范围是什么? 4.观察法有哪些步骤?
5.观察法的应用原则是什么? 6.观察法有哪些技巧?

42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任务一 认识访谈法 1、访谈法及其特征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任务一 认识访谈法 1、访谈法及其特征 (1)访谈法通常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过程 (2)在访谈中,调查者可以适当控制访谈的环境 (3)访谈法适用于一切有正常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被访人员 (4)访谈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回答 (5)访谈法可以充分发挥调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访谈法由于是一个调查者与被调查相互作用的过程 (7)访谈法使得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会产生较多的顾虑 (8),访谈法的费用较高,费时较长,需要的人力较多,这往往限制了访谈对象的规模

43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2、访谈法的类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2、访谈法的类型 (1)根据访谈内容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将访谈法划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访谈 (2)根据访谈的性质,又可以将无结构访谈细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3)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无结构访谈还可以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44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任务二 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访谈法的实施步骤 (1)访谈前的准备 (2)进入访谈现场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任务二 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 1、访谈法的实施步骤 (1)访谈前的准备 (2)进入访谈现场 (3)访谈与记录 (4)结束访谈

45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2、如何进入访谈现场 (1)要提前预约 (2)称呼要得当 (3)衣着要得体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2、如何进入访谈现场 (1)要提前预约 (2)称呼要得当 (3)衣着要得体 (4)接触要积极 (5)要消除被访者的顾虑

46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3、如何控制访谈 (1)提问控制 (2)表情动作控制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3、如何控制访谈 (1)提问控制 (2)表情动作控制

47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4、如何进行集体访谈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六 探索性调查资料收集的访谈法 4、如何进行集体访谈 (1)受访者的选择 (2)访谈前的准备 (3)拟定访谈提纲 (4)集体访谈的方式 (5)访谈过程的控制

48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访谈调查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2.访谈调查有哪些访谈类型? 3.访谈调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如何进入访谈现场?
5.如何进行访谈控制? 6.如何进行集体访谈?

49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任务一 探索性调查中的非正式资料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质性资料与质性资料分析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任务一 探索性调查中的非正式资料分析 1、质性资料与质性资料分析 质性资料是指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质性资料分析是指对所作的观察进行解释,从资料中识别出人们的行为模式,发现各种资料背后隐含的社会学意义的过程。

50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2、资料收集中的非正式资料分析 3、非正式资料分析的方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2、资料收集中的非正式资料分析 3、非正式资料分析的方法 (1)记录突发意念 (2)查缺补漏 (3)确定资料收集是否可以结束

51 任务二 探索性调查的质性资料分析和总结报告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任务二 探索性调查的质性资料分析和总结报告 1、探索性调查笔记的整理 2、质性资料整理中的编码 3、质性资料分析的过程 初步浏览阶段 阅读整理阶段 分析抽象阶段

52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4、质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1)连续接近法 (2)举例说明法 (3)比较分析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4、质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1)连续接近法 (2)举例说明法 (3)比较分析法

53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5、探索性调查的总结报告 (1)探索性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5、探索性调查的总结报告 (1)探索性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③文献回顾 ④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⑤研究的结果 ⑥研究结果的讨论

54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2)探索性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七 探索性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总结 (2)探索性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 ①类属型呈现方式 ②情境型呈现方式 ③混合型呈现方式

55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质性资料与质性资料分析的含义是什么? 2.资料收集中的非正式资料分析的方法是什么?
3.探索性调查记录的整理和编码方式是什么? 4.探索性调查的质性资料分析方法有哪些? 5.如何撰写探索性调查的总结报告?

56 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三部分 筹备社会调查 调查方案的设计 8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9 设计调查问卷 10

57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任务一 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社会调查方案的概念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任务一 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社会调查方案的概念 社会调查方案是经过对一项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全面的考虑 后,制订出的一套科学严谨、切 实可行的调查计划,它是指导社 会调查的纲领性文件。

58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2、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一定的弹性原则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2、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一定的弹性原则

59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3、确定社会调查的目的 (1)探索性社会调查 (2)描述性社会调查 (3)解释性社会调查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3、确定社会调查的目的 (1)探索性社会调查 (2)描述性社会调查 (3)解释性社会调查 4、确定社会调查的性质 (1)应用性社会调查 (2)理论性社会调查

60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5.确定社会调查的时间维度 (1)横剖调查 (2)纵贯调查 6.确定社会调查的分析单位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5.确定社会调查的时间维度 (1)横剖调查 (2)纵贯调查 6.确定社会调查的分析单位 (1)个人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 (2)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 (3)各种的正式组织 (4)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共同体 (5)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种社会产物

61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7、建立社会调查的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的基本术语 (2)研究假设的含义和特征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7、建立社会调查的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的基本术语 (2)研究假设的含义和特征 (3)研究假设的来源 (4)研究假设的陈述形式

62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任务二 撰写社会调查方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 1、明确社会调查的课题、目的和意义 2、明确社会调查的类型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任务二 撰写社会调查方案 1、明确社会调查的课题、目的和意义 2、明确社会调查的类型 3、明确社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分析单位 4、明确社会调查的研究假设 5、明确社会调查的内容

63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6、明确社会调查的抽样思路 7、明确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方法 8、明确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方法
项目八 调查方案的设计 6、明确社会调查的抽样思路 7、明确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方法 8、明确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方法 9、明确社会调查的人员组成及调查员的组织与培训安排 10、明确社会调查的地点和时间进度 11、社会调查的经费使用计划和物质手段

64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调查方案? 2.调查目的不同的社会调查有哪些类型? 3.调查性质不同的社会调查有哪些类型?
4.时间维度不同的社会调查有哪些类型? 5.社会调查的分析单位有哪些? 6.什么是社会调查的研究假设? 7.调查方案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8.调查方案的内容及其设计方法是什么?

65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任务一 社会现象的测量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社会测量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任务一 社会现象的测量 1、什么是社会测量 社会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将所研究的社会现象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用一组符号或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1)测量对象 (2)测量内容 (3)测量法则 (4)数字和符号

66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2、社会测量有哪些层次 (1)定类测量 (2)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 (4)定比测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2、社会测量有哪些层次 (1)定类测量 (2)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 (4)定比测量 测量 特征 定 类 定 序 定 距 定比 分类(=,≠) 次序(>,<) 距离(+,-) 比率(×,÷)

67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3、如何对社会测量进行评估 (1)社会测量的信度 (2)社会测量的效度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3、如何对社会测量进行评估 (1)社会测量的信度 (2)社会测量的效度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①再测信度 ②复本信度 ③折半信度 ①表面效度 ②准则效度 ③结构效度

68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任务二 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课题的操作化的概念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任务二 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1、课题的操作化的概念 课题的操作化是把调查课题变成可以测量的概念和可以经验检验的命题的过程。

69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2、指标设计遵循什么原则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2、指标设计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可能性原则 (5)简明性原则

70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3、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1)概念的澄清与界定,也可称为概念化过程
项目九 调查的操作化与指标设计 3、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1)概念的澄清与界定,也可称为概念化过程 (2)发展测量指标,也可称为操作化过程 4、命题操作化的方法

71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社会现象的测量? 2.社会测量的层次有哪些? 3.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4.如何进行社会测量的评估?
5.什么是课题的操作化? 6.设计指标的原则有哪些? 7.课题操作化的方法是什么?

72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任务一 问卷的概念与结构 1、问卷的概念和类型 2、问卷的基本结构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任务一 问卷的概念与结构 1、问卷的概念和类型 2、问卷的基本结构 (1)调查问卷的题目 (2)封面信 (3)指导语 (4)问题及答案 (5)编码及其他资料

73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任务二 问卷设计 1、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适合性原则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任务二 问卷设计 1、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适合性原则

74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2、问卷设计的步骤 (1)探索性工作 (2)设计问卷初稿 (3)试用 (4)修改定稿并印制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2、问卷设计的步骤 (1)探索性工作 (2)设计问卷初稿 (3)试用 (4)修改定稿并印制

75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3、问题和答案的设计 (1)问题的形式 (2)答案的设计 (3)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 (4)问题的数量与次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 设计调查问卷 3、问题和答案的设计 (1)问题的形式 (2)答案的设计 (3)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 (4)问题的数量与次序

76 社会调查与统计 1.问卷的含义和类型是什么? 2.问卷法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3.问卷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4.问卷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5.如何设计问题和答案? 6.问卷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77 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四部分 实施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11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 12 社会调查的资料整理与审核 13

78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任务一 概率抽样的程序与样本规模的确定 1、概率抽样的概念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任务一 概率抽样的程序与样本规模的确定 1、概率抽样的概念 (1)总体与元素 (2)样本 (3)抽样 (4)抽样单位 (5)抽样框 (6)参数值 (7)统计值

79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2、概率抽样遵循的原则 3、概率抽样的步骤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2、概率抽样遵循的原则 3、概率抽样的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估样本质量

80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社会调查与统计 4、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的关系 5、样本规模的确定 (1)确定样本规模的因素影响 ①总体的规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4、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的关系 5、样本规模的确定 (1)确定样本规模的因素影响 ①总体的规模 ②推论的可靠性与精确性 ③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④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81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2)样本规模的确定方法 ①大样本规模的最低限度 ②样本规模的计算公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2)样本规模的确定方法 ①大样本规模的最低限度 ②样本规模的计算公式

82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任务二 概率抽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任务二 概率抽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数表中的数码 选用的数码 不选用的原因 …… …… 1748 0483 3729 1534 8947大于4000 9738大于4000 9361大于4000

83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2、系统抽样

84 操作方法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社会调查与统计 3、分层抽样 (1)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3、分层抽样 操作方法 (1)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 (2)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 (3)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85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段抽样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一 社会调查的概率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段抽样 操作方法 (1)先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 (2)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 (3)这样一层层抽取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86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概率抽样? 2.概率抽样遵循什么原则? 3.概率抽样的步骤是什么? 4.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什么?
5.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6.概率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87 项目十二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 任务一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自填问卷法 (1)自填问卷法具有的优点
项目十二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 任务一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1、自填问卷法 (1)自填问卷法具有的优点 (2)自填问卷法具有的缺点 2、结构访问法 (1)结构访问法具有的优点 (2)结构访问法具有的缺点

88 项目十二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 任务二 调查资料收集的步骤和技巧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自填问卷法的操作方法 (1)个别发送法的操作
项目十二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 任务二 调查资料收集的步骤和技巧 1、自填问卷法的操作方法 (1)个别发送法的操作 (2)邮寄填答法的操作 (3)集中填答法的操作

89 项目十二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 社会调查与统计 2、结构访问法操作方法 (1)当面访问法的操作 (2)电话访问法的操作
项目十二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 2、结构访问法操作方法 (1)当面访问法的操作 (2)电话访问法的操作 3、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的要点提示 (1)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 (2)注重第一印象 (3)注重开场白

90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资料收集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 2.如何运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调查资料? 3.如何运用结构访问法收集调查资料?
4.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91 项目十三 社会调查的资料整理与审核 任务一 问卷的概念与结构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调查资料的审核 (1)实地审核,即边调查边审核
项目十三 社会调查的资料整理与审核 任务一 问卷的概念与结构 1、调查资料的审核 (1)实地审核,即边调查边审核 (2)调查资料收集回来之后,进 行集中审核或称系统审核 2、调查资料的编码

92 项目十三 社会调查的资料整理与审核 任务二 调查资料的录入与清理 1、调查资料的录入程序 2、数据的清理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三 社会调查的资料整理与审核 任务二 调查资料的录入与清理 1、调查资料的录入程序 2、数据的清理 (1)直接根据问卷上的编码,将问卷中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2)先根据问卷的编码,将数据转录到登录表上,然后再录入计算机 (1)有效范围清理 (2)逻辑一致性清理 (3)数据质量抽查

93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资料的审核,其方法是怎样的? 2.什么是资料的编码,其方法是怎样的? 3.什么是资料的录入,其方法是怎样的?
4.什么是资料的清理,其方法是怎样的?

94 第五部分 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总结(上)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单变量统计描述 单变量统计推论 列联表分析 14 15 16 17
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五部分 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总结(上)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14 单变量统计描述 15 单变量统计推论 16 列联表分析 17

95 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五部分 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总结(上) 等级相关分析 18 回归与相关分析 19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20

96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任务一 SPSS的安装和运行 社会调查与统计 1、SPSS的概述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任务一 SPSS的安装和运行 1、SPSS的概述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中文译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是著名的统 计分析软件之一,其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 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

97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SPSS的安装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SPSS的安装

98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3、SPSS的运行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3、SPSS的运行

99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100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任务二 调查数据的录入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定义变量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任务二 调查数据的录入 1、定义变量 (1)打开SPSS,单击左下方的Variable view(变量视图)标签,切换到变量定义的界面。

101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定义变量名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定义变量名

102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3)定义变量的类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3)定义变量的类型

103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4)定义变量的宽度 (5)定义变量标签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4)定义变量的宽度 (5)定义变量标签

104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6)定义变量值标签 (7)定义用户缺省值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6)定义变量值标签 (7)定义用户缺省值

105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8)定义变量的显示宽度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8)定义变量的显示宽度

106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9)定义变量的对齐方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9)定义变量的对齐方式

107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10)定义变量的测量层次 (11)定义变量的角色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10)定义变量的测量层次 (11)定义变量的角色

108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数据的输入与保存 (1)数据的输入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数据的输入与保存 (1)数据的输入

109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数据的保存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四 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编辑 (2)数据的保存

110 1.如何安装SPSS? 2.如何运行SPSS? 3.如何运用SPSS进行变量的定义? 4.如何运用SPSS进行数据的录入?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如何安装SPSS? 2.如何运行SPSS? 3.如何运用SPSS进行变量的定义? 4.如何运用SPSS进行数据的录入?

111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任务一 分布统计与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1)社会资料的特点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任务一 分布统计与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 1、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1)社会资料的特点 ①随机性 ②统计规律性 (2)统计学的运用

112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2、变量的分类 (1)不同测量层次的变量 ①定类变量 ②定序变量 ③定距变量 ④定比变量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变量的分类 (1)不同测量层次的变量 ①定类变量 ②定序变量 ③定距变量 ④定比变量 (2)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113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分布 (1)频次分布与频率分布 (2)变量取值需满足的条件 4、统计表 (1)统计表的概念和格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分布 (1)频次分布与频率分布 (2)变量取值需满足的条件 4、统计表 (1)统计表的概念和格式

114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组距式统计表

115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①找出调查数据中的最大值L和最小值S分别为1.56和1.27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①找出调查数据中的最大值L和最小值S分别为1.56和1.27 ②求出极差:R=L-S= =0.29 ③确定分组组数:K=10 ④计算组距: ⑤确定各组组界 调查总数N 分组数K 50-100 6-10 7-12 250以上 10-20

116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⑥统计各组频次、频率,制作出组距式统计表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⑥统计各组频次、频率,制作出组距式统计表

117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5、统计图 (1)圆瓣图(Pie graphs)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5、统计图 (1)圆瓣图(Pie graphs)

118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条形图(Bar graphs)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条形图(Bar graphs)

119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直方图

120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4)折线图

121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5)累计表和累计图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5)累计表和累计图

122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任务二 集中趋势测量与离散趋势测量 社会调查与统计 1、集中趋势测量法 (1)众值(Mode)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任务二 集中趋势测量与离散趋势测量 1、集中趋势测量法 (1)众值(Mode) (2)中位值(median) ①未分组数据 A.根据原始资料求中位值 B. 根据频次分布表求中位值

123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②分组数据 第一步,根据统计表中的累计百分比,找出含有50%的区间。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②分组数据 第一步,根据统计表中的累计百分比,找出含有50%的区间。 第二步,求出含有50%区间的上界值U、下界值L、上界累计百分数U%、下界累计百分数L%和组距h。 第三步,利用线性插值法,求出累计百分数为50%的变量值。

124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3)均值(Mean) ①未分组数据 A.根据原始资料求均值: B. 根据频次分布求均值: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均值(Mean) ①未分组数据 A.根据原始资料求均值: B. 根据频次分布求均值: ②分组数据:可以用组中心值来代替变量值求均值:

125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4)众值、中位值和均值的比较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4)众值、中位值和均值的比较 ①三值都是通过一个数值来描述整体特征,以便简化资料,都是反映了变量的集中趋势。众值适用于定类、定序和定距变量;中位值适用于与定序和定距变量;均值:适用于定距变量。 ②众值仅使用资料中最大频次这一信息;中位置考虑了变量的顺序和居中位置;均值既考虑频次,又考虑变量值的大小,因此均值是最灵敏的。 ③均值对资料的信息利用最充分,但对于严重偏态的分布,会失去应有的代表性。因此对于偏态分布,应使用中位值作为集中趋势。只有单峰和基本对称图形,用均值作为集中趋势才是合理的。 ④偏态和三值的关系:对于对称的图形,三值位置重叠。

126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离散趋势测量法 (1)异众比率(Variation ration) (2)极差(range)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离散趋势测量法 (1)异众比率(Variation ration) (2)极差(range)

127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3)四分互差(Interquartile range)Q ①未分组数据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四分互差(Interquartile range)Q ①未分组数据 A.根据原始资料求四分互差 B.根据频次分布表求四分互差

128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②分组数据

129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4)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d deviation) ①未分组数据 A.根据原始数据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4)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d deviation) ①未分组数据 A.根据原始数据

130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B.根据频次分布 ②分组数据 对于分组数据,用组中心值 来代替变量值 ,标准差计算公式与上述相同: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B.根据频次分布 ②分组数据 对于分组数据,用组中心值 来代替变量值 ,标准差计算公式与上述相同:

131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5)小结 众值→异众比率:适用于定类、定序、定距变量;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5)小结 众值→异众比率:适用于定类、定序、定距变量; 中位值→极差、四分互差:适用于定序、定距变量; 均值→方差、标准差:适用于定距变量。

132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变量统计描述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变量统计描述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133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进行可视化分组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进行可视化分组

134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进行单变量统计描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进行单变量统计描述

135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任务三 认识概率分布 1、概率分布 (1)离散性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任务三 认识概率分布 1、概率分布 (1)离散性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36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37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分布函数

138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数学期望和总体方差 (1)数学期望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数学期望和总体方差 (1)数学期望

139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总体方差与标准差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总体方差与标准差

140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表达式为: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表达式为: ①一个高峰 ②一个对称轴 ③一个渐近线

141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142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标准正态分布

143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4、常用统计分布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4、常用统计分布

144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t分布

145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3)F分布

146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5、大数定理与中心极限定理 (1)大数定理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5、大数定理与中心极限定理 (1)大数定理

147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五 单变量统计描述 (2)中心极限定理

148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是什么? 2.变量的分类方式是什么? 3.频次分布、频率分布的概念和统计方式是什么?
4.如何制作统计图和统计表? 5.如何进行集中趋势测量和离散趋势测量? 6.什么是概率分布、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7.数学期望和总体方差的概念和性质是什么? 8.什么是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 9.常用统计分布有哪些? 10.如何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

149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任务一 参数估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统计推论的概述 (1)统计推论 统计推论就是根据局部资料(样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任务一 参数估计 1、统计推论的概述 (1)统计推论 统计推论就是根据局部资料(样 本资料)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它 适用于抽样调查资料的处理,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

150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统计推论的相关概念 ①总体 ②样本 ③简单随机样本 ④统计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统计推论的相关概念 ①总体 ②样本 ③简单随机样本 ④统计量

151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参数的点估计 (1)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公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参数的点估计 (1)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公式

152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社会调查与统计 (2)评价点估计值的标准 3、抽样分布——统计量的分布 (1)样本均值 的分布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评价点估计值的标准 3、抽样分布——统计量的分布 (1)样本均值 的分布 (2)样本方差 的分布 (3)大样本二项总体成数的分布 ①无偏性 ②有效性 ③一致性

153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4、参数的区间估计 (1)区间估计的概述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4、参数的区间估计 (1)区间估计的概述 ①区间估计是通过样本计算出一个范围来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 ②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关系可以通过置信区间的一般形式表达 ③区间估计与抽样分布

154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①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 ②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且方差未知 ③任意总体,大样本情况:A.方差已知 B.方差未知

155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3)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4)大样本总体(二项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3)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4)大样本总体(二项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

156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任务二 假设检验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假设检验的概述 (1)统计假设 (2)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任务二 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概述 (1)统计假设 (2)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3)临界值、接受域和拒绝域 (4)假设检验的步骤 (5)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157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单总体假设检验 3、运用SPSS进行单样本T检验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单总体假设检验 3、运用SPSS进行单样本T检验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①小样本,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总体均值检验 ②小样本,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总体均值检验 ③大样本(n>50 )总体均值检验

158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2)在Analyze(分析)菜单Compare Means(比较均值)中选择One-Sample T Test(单样本T检验)命令

159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3)在One-Sample T Test(单样本T检验)对话框中,将要检验的变量添加到Test Variable(检验变量)框中,在test value(检验值)中输入假设检验值,如果输入0,则进行区间估计。

160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4)单击options(选择)选择按钮,进入One-Sample T Test:Options(单样本T检验:选择)对话框,在Confidience Interval(置信区间百分比)文本框中输入置信度,默认为95%。

161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5)点击OK(确定)按钮,在SPSS的结果输出窗口将输出计算结果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六 单变量统计推论 (5)点击OK(确定)按钮,在SPSS的结果输出窗口将输出计算结果

162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统计推论的概念、特征和内容是什么? 2.如何进行参数的点估计? 3.如何进行参数的区间估计?
4.抽样分布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5.如何进行参数的假设检验? 6.如何运用SPSS进行单样本T检验?

163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任务一 认识列联表 1、列联表的概念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任务一 认识列联表 1、列联表的概念

164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2、列联表中变量的分布 (1)联合分布 (2)边缘分布 (3)条件分布 3、列联表中变量的相互独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2、列联表中变量的分布 (1)联合分布 (2)边缘分布 (3)条件分布 3、列联表中变量的相互独立

165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任务二 列联表的检验和列联强度分析 1、列联表的检验 2、列联强度 (1)以 为基础的列联强度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任务二 列联表的检验和列联强度分析 1、列联表的检验 2、列联强度 (1)以 为基础的列联强度

166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2)以减少误差比例为基础的相关性测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2)以减少误差比例为基础的相关性测量

167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168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3、运用SPSS进行列联表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七 列联表分析 3、运用SPSS进行列联表统计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2)在Analyze(分析)菜单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统计)中选择Crosstabs(交叉表)命令。 (3)在弹出的Crosstabs(交叉表)对话框中,选择待分析的两个变量,分别加入到Row(s)(行)和Column(s)(列)中 (4)单击Statistics(统计量),弹出Crosstabs:Statistics(交叉表:统计量)对话框,提供多种检验的方法 (5)单击Cell(单元格),弹出Crosstabs:Cell Display(交叉表:单元格显示)对话框,用于定义列联表中需要输出的指标。 (6)单击Format(格式)选项,弹出Crosstabs:Table Format对话框

169 1.列联表的概念和分布类型是什么? 2.如何进行列联表的检验? 3.如何计算列联强度? 4.如何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列联表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列联表的概念和分布类型是什么? 2.如何进行列联表的检验? 3.如何计算列联强度? 4.如何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列联表分析?

170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任务一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 1、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的取值范围 (1)完全正等级相关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任务一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 1、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的取值范围 (1)完全正等级相关

171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2)完全负等级相关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2)完全负等级相关 (3)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在完全相关的情况下, ,而一般情况下, 的取值在 [-1,+1]之间,完全不相关时, =0。 3、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的检验

172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任务二 Gamma等级相关分析 1、同序对、异序对和同分对 2、Gamma系数的计算公式 3、根据列联表中的频次计算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任务二 Gamma等级相关分析 1、同序对、异序对和同分对 2、Gamma系数的计算公式 3、根据列联表中的频次计算

173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1)同序对的计算:

174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2)异序对的计算:

175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4、Gamma系数具有PRE性质 5、Gamma系数的检验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4、Gamma系数具有PRE性质 5、Gamma系数的检验

176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任务三 其他等级相关系数与SPSS的等级相关分析 1、肯氏 系数系列(Kendall’s Tau)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任务三 其他等级相关系数与SPSS的等级相关分析 1、肯氏 系数系列(Kendall’s Tau)

177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2、d系数

178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3、运用SPSS进行等级相关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八 等级相关分析 3、运用SPSS进行等级相关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2)在Analyze(分析)菜单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统计)中选择Crosstabs(交叉表)命令。 (3)在弹出的Crosstabs(交叉表)对话框中,选择待分析的两个变量,分别加入到Row(s)(行)和Column(s)(列)中 (4)单击Statistics(统计量),弹出Crosstabs:Statistics(交叉表:统计量)对话框,选择Correlations(相关性)中的Spearman相关系数。

179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如何进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 2.如何进行Gamma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
3.如何进行肯氏 系数系列和d系数的计算和检验? 4.如何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等级相关分析?

180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任务一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检验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回归研究的对象 (1)回归与相关的概念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任务一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检验 1、回归研究的对象 (1)回归与相关的概念 回归(Regression)研究的是定距变量与定距变量之间的非确定关系。

181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2)散布图 (3)线性回归方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2)散布图 (3)线性回归方程

182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2、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2、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

183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3、回归方程的假定 4、回归方程的检验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3、回归方程的假定 4、回归方程的检验 (1)检验的假设 (2)线性回归的平方和分解 (3)统计量

184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任务二 相关与运用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协方差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任务二 相关与运用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协方差

185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2、相关系数

186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3、相关系数的检验 4、相关与回归的比较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3、相关系数的检验 4、相关与回归的比较

187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5、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5、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188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6、运用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十九 回归与相关分析 6、运用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2)在Analyze(分析)菜单Regression(回归)中选择Linear(线性)命令。 (3)从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Y,单击中间的方向按钮,将其添加到Dependent(因变量)框中。选择自变量X,添加到Independent(s)(自变量)框中。 (4)单击Statistics(统计量)按钮,打开Linear Regression:Statistics(线性回归:统计量)对话框 (5)单击OK(确定)按钮,即可得到SPSS相关分析的结果。

189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如何建构回归直线方程? 2.如何进行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3.如何进行简单相关系数的分析?
4.如何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的方法? 5.如何运用SPSS完成一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

190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任务一 均值比较 1、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 (1)独立样本 (2)配对样本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任务一 均值比较 1、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 (1)独立样本 (2)配对样本

191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2、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比较 (1)小样本正态总体均值差比较 (2)大样本 均值差比较 3、配对样本的均值比较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2、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比较 (1)小样本正态总体均值差比较 (2)大样本 均值差比较 3、配对样本的均值比较

192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4、运用SPSS进行均值比较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4、运用SPSS进行均值比较 (1)运用SPSS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的步骤 (2)运用SPSS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的步骤

193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任务二 一元方差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一元方差分析的概念和假定 (1)一元方差分析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任务二 一元方差分析 1、一元方差分析的概念和假定 (1)一元方差分析 (2)一元方差分析的假定 ①等方差性 ② 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194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2、一元方差分析的检验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2、一元方差分析的检验

195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3、相关比率( )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3、相关比率( )

196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4、运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 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4、运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2)在Analyze(分析)菜单Compare Means(比较均值)中选择One-Way ANOVA(单因素ANOVA)命令 (3)在弹出的One-Way ANOVA(单因素ANOVA)对话框中,选择因变量添加到Dependent list(因变量列表)框中,选择分组变量添加到Factor(因子)框中 (4)单击Contrasts(对比)按钮,打开One-Way ANOVA:Contrasts(单因素ANOVA:对比)对话框 (5)单击Post Hoc(两两比较)按钮,打开One-Way ANOVA:Post Hoc(单因素ANOVA:两两比较)对话框 (6)单击Options(选项) (7)单击OK(确定)按钮,SPSS即完成单因素方差分析

197 社会调查与统计 1.如何进行两独立样本的均值比较? 2.如何进行配对样本的均值比较? 3.如何进行一元方差分析?
4.如何运用SPSS完成均值比较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198 第六部分 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总结(下)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 撰写调查报告 21 22 23 24
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六部分 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总结(下)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2 多元方差分析 23 撰写调查报告 24

199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1、多变量详析分析的概念和类型 2、因果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1、多变量详析分析的概念和类型 2、因果分析

200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3、阐明分析 4、条件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3、阐明分析 4、条件分析 (1)互动效果 (2)压抑分析 (3)曲解分析

201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任务二 偏相关系数与偏相关分析 1、偏相关分析与偏相关系数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任务二 偏相关系数与偏相关分析 1、偏相关分析与偏相关系数

202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2、偏相关系数的检验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2、偏相关系数的检验

203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3、部分偏相关系数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3、部分偏相关系数

204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4、运用SPSS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4、运用SPSS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2)在Analyze(分析)菜单Correlate(相关)中选择Partial(偏相关)命令。

205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3)弹出Partial Correlations(偏相关)对话框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3)弹出Partial Correlations(偏相关)对话框

206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一 详析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4)单击Options(选项)按钮,出现Partial Correlations: Options(偏相关:选项)对话框 (5)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Partial Correlations对话框,单击OK按钮,即可得到SPSS相关分析的结果。

207 社会调查与统计 1.详析分析的含义和类型是什么? 2.偏相关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什么? 3.如何对偏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4.如何计算部分偏相关系数? 5.如何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

208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任务一 复相关 1、多因统计分析 2、复相关统计法 3、复相关系数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式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任务一 复相关 1、多因统计分析 2、复相关统计法 3、复相关系数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式

209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复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复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

210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任务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含义和作用 2、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任务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含义和作用 2、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211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4、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互动问题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4、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互动问题

212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2)在Analyze(分析)菜单Regression(回归)中选择Linear(线性)命令 (3)在弹出的Linear Regression(线性回归)对话框中,从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Y,单击中间的方向按钮,将其添加到Dependent(因变量)框中 (4)单击Statistics(统计量)按钮,打开Linear Regression:Statistics(线性回归:统计量)对话框 (5)单击OK(确定)按钮,即可得到SPSS相关分析的结果

213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多因统计分析? 2.什么是复相关统计法? 3.复相关系数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式是什么?
4.复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是什么?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6.如何建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7.如何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8.如何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214 项目二十三 多元方差分析 任务一 多元方差分析 1、二元因方差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三 多元方差分析 任务一 多元方差分析 1、二元因方差分析

215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三 多元方差分析

216 项目二十三 多元方差分析 任务二 多元方差分析 1、多元方差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三 多元方差分析 任务二 多元方差分析 1、多元方差分析

217 项目二十三 多元方差分析 2、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三 多元方差分析 2、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1)完成变量定义和数据录入 (2)在Analyze(分析)菜单General Linear Model(一般线性模型)中选择Univariate(单变量)命令 (3)在弹出的Univariate(单变量)对话框中,从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Y,单击中间的方向按钮,将其添加到Dependent Variable(因变量)框中 (4)单击Model(模型)按钮,打开Univatiate:Model(单变量方差分析:模型)对话框。 (5)Contrasts(对比)按钮,可以打开Univatiate:Contrasts(单变量方差分析:对比)对话框 (6)Profile Plots(绘制)按钮,可以打开Univatiate:Profile Plots(单变量方差分析:轮廓图)对话框 (7)Post Hoc(两两比较)按钮,可以打开Univatiate:Post Hoc(单变量方差分析:观测均值的两两比较)对话框 (8)Save(保存)给出预测值残差和观测值作为新的变量进行保存的选项 (9)单击Options(选项)按钮,打开Univatiate:Options(单变量方差分析:选项)对话框 (10)单击OK(确定)按钮,即可得到SPSS相关分析的结果

218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二元方差分析的平方和分解方法是怎样的? 2.如何对多个自变量的共同效果、互动效果和偏效果的进行分析?
3.如何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和验证? 4.如何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219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一 调查报告及其类型 1、调查报告及其作用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一 调查报告及其类型 1、调查报告及其作用 (1)调查报告通过将分散、零乱的社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归纳,从而以图标、文字的形式揭示出社会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条件,为管理者建立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从而实现了社会调查的价值和目的。 (2)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分析和对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揭示,推动了人们的认识发展,提高了人们发现问题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同时,社会调查报告中产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突破对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调查报告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具有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等功能,这不仅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0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类型及其写作要求是什么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类型及其写作要求是什么 (1)根据调查报告的主题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 (2)根据调查报告的目的、读者对象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 (3)根据调查报告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

221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二 调查报告的撰写 1、撰写调查报告遵循的原则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任务二 调查报告的撰写 1、撰写调查报告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实证性原则 (3)时效性原则

222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2、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步骤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2、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步骤 (1)确定调查报告的读者对象 (2)确定报告的主题 (3)拟定写作提纲 (4)选择材料 (5)撰写报告初稿 (6)修改调查报告

223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3、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 (1)标题 (2)导言 (3)正文 (4)结尾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3、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 (1)标题 (2)导言 (3)正文 (4)结尾

224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4、撰写学术性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4、撰写学术性调查报告 (1)导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6)参考文献 (7)附录

225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5、撰写调查报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行文要则 (2)引用与注释
社会调查与统计 项目二十四 撰写调查报告 5、撰写调查报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行文要则 (2)引用与注释

226 社会调查与统计 1.什么是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 3.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有哪些? 4.如何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
5.如何撰写学术性调查报告? 6.撰写调查报告的原则是什么? 7.撰写调查报告需注意什么?


Download ppt "社会调查与统计 于莉 邓恩远 主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