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2 提 纲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3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三、婴儿的情绪体验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三、婴儿的情绪体验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五、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4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1、功能有四个:适应、驱动、行为组织和交流功能 2、基本情绪发生、发展的阶段: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1、功能有四个:适应、驱动、行为组织和交流功能 2、基本情绪发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到1个月内):基本情绪包括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婴儿对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产生了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这就是快乐。受到光和声音的刺激,则表现出兴趣。

5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害羞和嫉妒。物体的新异性会游到惊奇的情绪,而陌生人可能导致害羞,看见别人深情的拥抱或妈妈抱别的孩子,就会使婴幼儿产生嫉妒的情绪。

6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笑与哭) (一)婴儿的笑 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笑与哭) (一)婴儿的笑 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又称内源性微笑。这种微笑可能由某种舒适的内部状态导致,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又称外源性微笑。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如运动的物体或人的脸。人的声音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对熟悉的照顾者,他们展开最开心的微笑,而对陌生人则表情严肃、警惕,而不是快乐。

7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二)婴儿的哭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另一种常见的方式。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二)婴儿的哭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另一种常见的方式。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新生儿的哭泣通常由于饥饿、腹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 “假哭”。这种哭泣通常意味着婴儿需要得到注意或照看。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在这一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婴儿的哭泣。母亲往往是最能激活或中止婴儿哭泣的人。当母亲离开时,往往会引起婴儿的哭泣,对哭泣的婴儿来说,母亲也是最具有安慰性的。这种哭泣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反映出婴儿的某种心理需要。这种有区别的哭泣表明,婴儿已依恋某一个特定的人了。

8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三)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与早期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

9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三、婴儿的情绪体验 (一)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三、婴儿的情绪体验 (一)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二)消极情绪的发展:哭泣、愤怒、伤心、害怕、怯生、分离焦虑(分离焦虑通常在14-18个月时达到高峰,然后频率和强度在整个婴儿期和学龄前期逐渐减退 ) (三)自我意识的情绪:2岁末-3岁,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 图 知道有镜头对着自己时,2岁大的宝宝已经出现了害羞情绪

10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当新生儿听到其它婴儿啼哭,也开始哭闹。 (二)最初的情感交流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当新生儿听到其它婴儿啼哭,也开始哭闹。 (二)最初的情感交流 1岁左右产生,对情绪体验的交流 2岁的婴儿已经能理解一些与情绪有关的问题,此时关于情绪体验的家庭交流将有助于婴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这种交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更好地解决与朋友的争执。

11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三)婴儿的社会性参照 7-10个月的婴儿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情,监控他人对于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四)情绪理解能力与早期社会性发展 尽管婴儿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这对其早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很大 它能使婴儿知道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下应有哪种情绪和行为反应

12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五、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五、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情绪表达规则的学习是婴儿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学到的第一课堂。父母或照顾者会通过强化、选择性反应等方式,让婴儿学会更多情感表达规则 要遵循这些情绪规则,婴儿就必须要对他们的情绪加以调节和控制,其中包括对情绪唤起的抑制、掩饰、维持或者增强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心智的不断成熟,婴幼儿对情绪的有效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应对面对挑战,和谐地与他人交往

13 表:婴幼儿情绪的发展 年龄 情绪表达/调节 情绪理解 0-6月 所有基本情绪出现; 积极情绪的表达受到鼓励并更为经常出现;
通过吸吮和回避方式调节消极情绪 婴儿可以对快乐、愤怒、伤心等面部表情加以区分 7-12月 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消极的基本情绪更经常地出现;婴儿通过滚动、撕咬或远离令人不安的刺激物等方式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能更好地再认他人的基本情绪; 社会性参照能力出现。 1-3岁 出现自我意识的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控制刺激物的方式调节情绪 幼儿开始谈论情绪和掩饰情绪;社会性参照进一步发展;同情反应出现。 3-6岁 出现了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并不断细化; 对情感的掩饰以及对一些简单表达规则的遵守开始出现 儿童开始从他人躯体动作中识别别人的情绪。 对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能力增强; 移情能力更为常见。

14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道德感是婴幼儿形成的较高级的情感体验。 (一)早期移情能力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道德感是婴幼儿形成的较高级的情感体验。 (一)早期移情能力的发生、发展 一岁或更小的孩子就已经具有区分别人情绪的能力,对周围人们高兴、愤怒和其他情绪都有不同的反应 (二)其他道德感的萌芽 两岁的儿童已经开始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事件评价为好或坏 当某事件与他们的标准不符合时,他们常常会显得苦恼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年幼儿童都具有这种能力,这可能是两岁左右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果 在成人的教育下,两、三岁的儿童已经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

15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一、气质的结构 二、气质的测量 三、气质的稳定性 四、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16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一、气质的结构 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使人的活动带有色彩,形成个人的风格。 托马斯等人用九维度描述儿童的气质,并据此将儿童分为三种主要的气质类型: “容易型”的儿童,40%的孩子属于此类;“困难型”的儿童,10%的孩子属于此类;和“缓慢适应型”的儿童,在所有的孩子中约占15%。另有35%的孩子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他们表现出独特的混合型气质特征。

17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二、气质的测量 最常用的是让孩子的照顾者填写气质量表,来评定孩子的气质。如问母亲孩子微笑和大笑的频率(情绪特征),蠕动或踢等动作的频率(活动水平)等。 另一种评估儿童气质的方法,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观察并测试儿童的气质类型(或其中的某一维度)。如将儿童放在有陌生人或新奇玩具的环境中,玩具可能是会移动,会发出声响或包含其它一些不确定因素,然后注意观察儿童在这些情境中的反应。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更真实,但不如问卷法便捷。

18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三、气质的稳定性 气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气质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可变性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三、气质的稳定性 气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气质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可变性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儿童,只要在适合他的教育教养环境下成长,都能成长为正常、健康、幸福、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就是“最佳拟合性原则”——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为他创设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9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四、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气质这一个体差异具有生物学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并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四、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气质这一个体差异具有生物学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并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 尽管多数气质特征的遗传在整个婴儿期和学龄前期都只是处于中等水平。说明环境有影响 气质并不是决定孩子日后人格的唯一因素

20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一、依恋的概述 二、依恋的发展 三、对依恋的解释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五、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一、依恋的概述 二、依恋的发展 三、对依恋的解释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五、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六、依恋与日后的发展 七、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八、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21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 二、自我分类的产生 三、自我控制的出现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五、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 二、自我分类的产生 三、自我控制的出现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五、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六、依恋与日后的发展 七、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八、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22 课后思考题 1、儿童是什么时候开始获得情绪表达规则的?这项能力对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有何意义?
2、气质具有稳定性吗?母亲在养育实践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的婴儿? 3、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 4、如何帮助婴儿学习有效的情绪控制策略?

23 谢 谢 !


Download ppt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