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 与 青少年阅读 悦读青春 南阳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大信息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 与 青少年阅读 悦读青春 南阳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大信息学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 与 青少年阅读 悦读青春 南阳 2012.10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大信息学系
悦读青春 南阳 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 与 青少年阅读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大信息学系

2 导言:新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进步 2000-2008年,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最迅速的年代。 表现: 大型图书馆、豪华图书馆的不断出现
最先进设备迅速应用于管理与服务 理论与观念接轨现代图书馆理念 公共图书馆研究成为理论主体

3 导言:公共图书馆的理论与理念 新的研究领域: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发展史的研究 读者权利或图书馆权利研究
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免费服务、人性化服务研究 图书馆延伸服务和基层图书馆研究 图书馆核心价值、愿景、战略的研究 图书馆社会责任、社会包容研究 阅读推广研究 未成年人服务研究

4 导言:公共图书馆的理论与理念 新的研究领域: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发展史的研究 读者权利或图书馆权利研究
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免费服务、人性化服务研究 图书馆延伸服务和基层图书馆研究 图书馆核心价值、愿景、战略的研究 图书馆社会责任、社会包容研究 阅读推广研究 未成年人服务研究

5 案例:什么是社会包容 故事一:设立丐帮弟子服务区和给丐帮弟子洗澡
2008年4月,程焕文在一次演讲结束后,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某市图书馆自实行免费服务和开放服务以来,不少衣冠不整者、社会盲流涌入,引起不少投诉,请问有何良策?程归纳了多条专家意见: 可设立丐帮弟子服务区,减少普通市民的抱怨  可设立专用洗澡室,以便于丐帮弟子清除身上的异味

6 案例:什么是社会包容 这个看似体现管理智慧的办法其实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设立丐帮弟子服务区能不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丐帮弟子服务区与美国当年的“黑人专车”有本质区别么? 不能以身份(乞丐)确定对方是否要洗澡,更不能以身上的气味确定对方是否需要洗澡,如何确定? 对方不愿意洗澡怎么办?对方会不会觉得你在羞辱他?

7 案例:什么是社会包容 故事二:“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2011年1月19日,新浪微博上网友们反复转发、热烈评论一个图书馆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 杭州图书馆对所有的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了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如此豪华的图书馆居然允许乞丐或拾荒者进门读书读报,有读者无法接受。于是褚树青馆长讲了上面这段话。

8 案例:什么是社会包容 褚树青馆长后来修改了这段话,他对记者说,我没有叫读者离开,而是说你可以换一个阅览区间。
从改变(少数人)读者,到不改变(少数人)读者,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管理者理念的进步!褚树青受到热捧有其必然。 但是,这就是“标准答案”么?

9 案例:什么是社会包容 故事三:“有的读者可能对此感到不舒服”
2009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自由穿行》,白岩松对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采访,一位记者针对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部主任玛塔·帕迪金“所有人都可以走进图书馆”的发言提出了上述看法。 帕迪金如何回答?

10 案例:什么是社会包容 电视中,玛塔·帕迪金不假思索地说: 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有人对这社会的一部分感到不舒服,但这也是生活在民主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受到欢迎,我们都要学会共存,学会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 不是改变少数读者,也不是让看不惯少数读者的人离开(或换一个区间),而是劝他们“学会共存,学会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这就是帕迪金的回答。

11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 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是促进社会包容(social inclusion)。社会包容是指主流社会应该接受非主流人群,并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区。 社会包容的对立面是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ve)。受到社会排斥的群体一般是各种弱势的少数人群体,因而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首先需要解决为少数人服务的问题。

12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 2007年I. Fourie在IFLA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从社会排斥定义社会包容。社会排斥往往与贫穷关联,但远不止于此。它发生于人群或区域的一系列的问题,如失业、歧视、技能贫乏、住房条件差、卫生条件恶劣,等等。……图书馆需要解决他们社区对少数人群的社会排斥,以及一个更大的社区中对于少数人的信息和信息获取的排斥”。 ──《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我们如何思考……》

13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美国 20世纪初开始帮助当时被认为有“问题”的群体,包括移民,城市贫困、罪犯、精神病人、偏远农村居民、问题儿童,等等,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阅读需求。 1962年,针对当时的严重的种族歧视,美国图书馆协会通过了一项声明,要求加入美国图书馆协会及其分会的所有成员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不能因读者的种族、宗教、或个人信仰而有所排斥。

14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美国 197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办公室,该机构的目标定位包括促进为属于“少数人”而被歧视的群体提供图书馆服务。 198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对文化上的“少数人”的图书馆和情报服务NCLIS特别小组,提出了42条改善对于“少数人”服务的建议。 19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图书馆界对于社会包容的研究集中到了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即“数字鸿沟”领域。

15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英国 1970年代,社会包容成为一个被欧洲社会学普遍接受的概念。1990年代,解决社会排斥的目标被纳入欧洲国家社会政策。1997年英国工党执政后,社会包容被当作英国的国策,国家成立社会排斥部。 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基本价值观与社区服务理论与社会包容理论十分接近,政府和图书馆理论界均乐于研究与宣传公共图书馆的促进社会包容功能。

16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英国 文化大臣C. Smith:“政府最优先考虑是为解决社会排斥而奋斗,文化领域的很多机构都可以为这个目标做出贡献,但很少有机构可以和公共图书馆的位置相比”。 《所有人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 1999年英国图书馆协会成立社会排斥指导小组。英国图书馆协会主张,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社会包容和社会正义,是公共图书馆日益繁荣与和谐社会建设所必不可少的。

17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英国 三份重要文献:
《所有人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1999,DCMS),确立了公共图书馆在解决社会排斥中的使命和责任。 《面向所有人开放?公共图书馆和社会排斥》(1998,图书馆和信息委员会),对基于“中产阶级白人的价值观”的普遍均等服务进行了批评。 《未来框架:新十年的公共图书馆、学习和信息》(2003,DCMS),将“促进社会包容和公民权利”列入英国公共图书馆的三大使命之一。

18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基本理念 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还必须向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的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不同年龄的人都应该在图书馆中找到适合其需要的资料。藏书及各种服务必须包含各类必要的媒体形式和现代技术以及传统的资料。 《公共图书馆宣言》

19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基本理念 应特别关注多元文化社会中常常被边缘化的群体:少数民族、寻求庇护者和难民、持临时居留证者、移民工人以及土著群体。 ──IFLA《多元文化宣言》 图书馆应做到容忍、理解和发现个人的需求。图书馆要确保人们能享受服务,而不受那些强加价值观、习俗或信仰的行为所困扰。 ──加拿大图书馆协会,2008

20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基本理念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人口的流动性大,大量具备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行为习性的人群密集地生活地一个空间,人群的行为习性导致排斥。如果听任这种排斥发展,社会就会出现割裂、鸿沟甚至争斗。 现代社会提倡与鼓励公民能够与所有人和谐相处,鼓励社会包容精神。为此,社会管理者需要进行立法与宣传,还需要建立公共空间。公共图书馆就是这样的机构与场所。

21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服务实践 对于图书馆中被多数人群体不喜欢的行为或个人特征可以进行具体分析。从图书馆管理角度看,可将他们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影响他人阅读且可以改变的,如阅读室大声打手机; 不影响他人阅读且可以改变的,如阅读时将脚搁到书桌上; 影响他人阅读且无法改变的,如夏天身上有严重狐臭的读者; 不影响他人阅读且无法改变的,如面部奇丑的读者。

22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服务实践 图书馆员对于类型1进行适度劝阻,对于类型4给予更多关爱,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争议。
图书馆管理中最大的难点是对类型2和3的处理,服务投诉往往发生于此。 社会包容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这就是:图书馆员应该劝导读者学会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学会与不同阅读习惯的人一起阅读,接受以前无法接受的人(因为他们也是人!)。

23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作为公共空间的公共图书馆,是最理想的促进社会包容的公共空间。公共图书馆具备三个特点:
没有门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自由进入; 对人有吸引力,是 “有用”的空间; 相对拥挤或稀缺。 在现代社会中,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公共空间并不多,因此社会赋予了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的使命。

24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公共机构,包括图书馆能够为解决社会个体的排斥能够获得支持。事实上,对于那些被社会孤立,很少与其他人接触的人,一个没有门槛可以免费进入的图书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融入环境。图书馆场地被鼓励作为居民社会生活公共场所,为居民提供硬件设施和互联网接入机会,使其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公共图书馆可以极大地促进社区共同参与。 DCMS:《所有人的图书馆》

25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图书馆以免费鼓励人们进入图书馆建筑,并在行为准则方面对读者赋予极少的期望。作为一个居民日常的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互动场所,图书馆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 K. Harris, M. Dudley《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凝聚力发展指标》

26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公共图书馆为社区中各个群体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公共空间,满足了社区中的多样化的需求,促进者社会联系和相互信任。
C. Hillenbrand《所有人的空间》 公共图书馆是“能够将一个社区中的各类群体聚集一处共同学习、思考和分享信息的公共空间”。 A. Goulding《图书馆和社会资本》

27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从促进社会包容的角度看,对于弱势的特殊群体,如盲人、儿童,即使设立专门的盲人、儿童服务区间,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阅读权利,使他们能够正常接受图书馆服务,而不是隔离或排斥他们。 因此,不能以城市有少儿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有少儿阅览室为由,限制儿童进入成人区域活动(法律规定“儿童不宜”区域例外)。不能以成人区域的文献、设施不适合儿童阅读为由,限制儿童进入成人区域。

28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享有平等接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社会服务机构应该在服务中执行儿童优先原则。 以设立儿童区间而限制儿童进入其它区间,就像以设施盲道为由限制视障人士进入普通道路一样荒唐。

29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为保障儿童权利,图书馆员在接到成年人关于儿童服务的种种投诉后,首先应该劝说成年人学会在公共场所与不同阅读习惯的人一起阅读,接受别人的阅读习惯(儿童的阅读习惯就是说话和多动),然后才是告诉儿童什么是好的阅读行为。 为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图书馆不可以以没有儿童服务设施为由限制儿童服务,相反,应该改造图书馆设施使之能够适应儿童服务的需求。

30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公共图书馆作为包容性的儿童阅读空间,需要在空间创设方面引入新的理念,适应未成年人服务的阶段性、多样性服务的要求。
近年来国际上公共图书馆在新建、扩建和整修过程中,十分注重未成年人服务空间的建设。据台湾学者曾淑贤的调查,新建图书馆在儿童空间规模上,较10年前多了一倍。新的不仅增加儿童空间,空间创设的理念也不断创新。

31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公共图书馆在空间布局时注重推出很多新的空间,如: 富创意及童趣的儿童空间 婴幼儿阅读区及说故事活动室
乐龄学习资源中心或学习教室 青少年互动空间 网络搜寻及数字学习空间 影音欣赏空间 无人服务智能图书馆 书籍数据展示空间

32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室内布局原则 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营造一个促进阅读的环境 营造一个适应多样化服务特点的环境 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获取信息并掌握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技能。 营造一个促进阅读的环境 应该刻意营造一个环境鼓励未成年人热爱阅读及书籍。 营造一个适应多样化服务特点的环境 打造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空间。 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图书馆必须是一个安全、舒适、有吸引力,没有威胁感的场所。

33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室内布局要求 人性化要求 安全性要求 生态性要求 全面性要求 设备配置、系统导向及环境标识等应考虑未成年人特点。
各类设备、教具、道具、玩具等要有绝对的安全性能。 生态性要求 树立环保节能的绿色理念。 全面性要求 将硬件建设与图书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及服务质量、服务品牌等软件建设共同考虑

34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规章制度与预案 做好未成年人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各种应急预案是基本前提。
未成年人在面对各种危机时,不能和成人读者一样自主地做出相应的评判和选择,图书馆员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003年团中央的“儿童意外伤害大调查”,10811名中小学生和17759名家长对4个生活环境——公共场所、大自然中、学校、家里作选择:最不安全的地方是公共场所和学校。

35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案例:托马斯·克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安全政策:
1、4岁以下的儿童在任何时间都必须被一位负责的成年人或14岁以上的儿童严密看管(在视线范围内)。 2、5岁至9岁的儿童必须得到一位负责任的成年人或14岁以上的儿童的直接看管(在图书馆内的同一房间或地方)。 3、10岁或以上而没有被看管的儿童必须是懂事和能够服从图书馆使用守则的。如家长或监护人认为儿童在没有看管下不能单独留在家里的话,该儿童亦不能在没有陪伴下留在图书馆内。

36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案例:托马斯·克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安全政策:
4、发现没有被看管的儿童或被13岁以下的儿童看管的儿童,图书馆员将联络他的成年看管人,若未能联络上看管人,馆员将会通知警察。 5、13岁以下没有被看管的儿童在图书馆关门时将被视为高危儿童。在关门后十五分钟内仍未能联络上看管人的话,馆员将通知警察。两位馆员陪伴直至看管人或警察到达。 6、如图书馆因无法估计的情况下提前关门,如因天气转变或停电,职员将尝试联络缺乏陪伴儿童的看管人。

37 包容性的阅读空间 案例:托马斯·克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安全政策: 7、图书馆员在任何情况下均无权接送任何儿童离开图书馆。
8、如没有被看管或高危儿童遇到医疗紧急情况,图书馆职员将拨电911 要求紧急援助,然后联络家长/监护人。 9、如家长/监护人被知会儿童安全政策后,仍然重复地让儿童单独留在图书馆内,职员将会通知警方。 10、图书馆所有服务台都提供儿童安全政策书,并会派发给没有被看管或高危儿童的看管人。

38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 以下关于图书馆与阅读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儿童阅读服务: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保障公民获取信息的自由或阅读的自由。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阅读的庇护所,更是未成年人阅读的庇护所。 开卷有益,图书馆人不歧视任何阅读行为。图书馆人对阅读过程或阅读行为的关注胜于阅读内容。

39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 为实现包容性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需要 坚持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基本原则 丰富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品种
在服务中避免排斥行为的发生

40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基本原则 阶段性服务原则 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群体设计相应的服务,并且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服务之间能够有所衔接。
未成年人在不同时期心理、生理和脑认知等各个方面存在极大差异。涵盖了从不具备自主的行动能力的婴儿和学步儿童到自主阅读能力完全形成的“年青的成人”等不同的人群。如果图书馆服务缺乏阶段划分,未成年人服务的服务人群就会相应缩小,服务质量大大下降。

41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基本原则 安全性服务原则
图书馆服务确保未成年人的安全,是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前提。在为未成年人提供图书馆服务时,务必将安全性原则放到重要位置。 低幼儿童大多不具备自理能力,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而青少年则喜动好尝试,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此外一旦出现未成年人服务的安全问题,图书馆在处理方面比成年人更加急迫与复杂。

42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基本原则 多样性服务原则
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一定要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以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能水平与个人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儿童都能积极参加。多样性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倡导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服务对象年龄的多样性 服务对象智力和能力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43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基本原则 平等性服务原则
未成年人同成人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各项权利,未成年人应该与成人一样享有平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不能因为年龄的问题受到任何限制。 未成年人应该能够自由地使用图书馆及其拥有的各种资源、提供的各项服务,享有与成人同等的权利。 这一问题十分容易被图书馆员忽视,国际图书馆界十分重视。

44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婴幼儿阅读活动的组织
婴幼儿时期是人的生命的起跑线,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人的终身阅读习惯始于其在儿童期所感受到的快乐阅读。 婴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主要是翻阅图画,因此图书馆不仅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色彩鲜艳、画面活泼的图书,还应为家长购置儿童阅读指导、儿童心理学及幼教、科普保健等图书。 这一阶段的阅读活动可指导家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口述阅读活动,并提供阅读指导。

45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学前儿童阅读活动的组织
学前儿童语言技能发展很适度,词汇扩展很迅速。在这一阶段, 孩子对“语言”和“文字”开始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儿童开始进入到喜欢语言游戏的阶段,父母伴随孩子进行互动分享阅读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一阶段的儿童阅读活动主要是体验式为主,为阅读环境要求很高,针对学前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喜新的特点,应设计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力的阅读空间。

46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学龄初期儿童阅读活动的组织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从读图阶段逐渐进入读字的过程。孩子开始主动探索文字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发现孩子开始尝试阅读文字时,应适时地加以鼓励。 这一阶段的儿童阅读活动在引导性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开始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同时通过亲子阅读和集体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

47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未成年人后期阅读活动的组织
少年时期未成年人处于高级阅读期。他们可以处理一些抽象的推理,开始发展自己的个性,受到除了家庭以外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 随着组织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增强,研究和学习的技能也开始增长。阅读兴趣向知识型转变。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开展阅读活动时主要在图书选择上做好引导,在阅读兴趣上培养空间,在阅读方法上提供提升,通过活动着重提升其阅读品味。

48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未成年人后期阅读活动的组织
这个阶段的孩子系统正式的学习成为重要部分,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始逐步由阅读青少年读物向阅读成人读物转变。 阅读时间的分配上因为学习压力见长做了倾斜,阅读活动主要集中在兴趣阅读和课外延伸阅读方面。 图书馆可以通过活动搭建阅读交流分享平台,培养个性阅读计划。指导中开展主题阅读等活动。

49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不同载体阅读活动的组织 纸质文献的阅读活动组织 视听阅读的活动组织 新阅读活动的组织

50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不同形式阅读活动的组织 分级阅读活动的组织 亲子阅读活动的组织 自主阅读活动的组织 共享阅读活动的组织
户外阅读活动的组织

51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是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少年儿童的阅读模式,是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分级阅读是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进行科学划分和设计的儿童阅读计划,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书目,方便家长和少年儿童系统性、科学性、有针对性地选购图书。

52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推进分级阅读存在的问题 对阅读的教育功能的过分解读是分级阅读的最大障碍。
缺乏科学制定并不断更新的分级阅读书目,特别是有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参与制定的分级阅读书目。 分级阅读需要分级服务支撑。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中对年龄划分不够细致,特别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服务员工。

53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亲子阅读 狭义的亲子阅读特指家庭情景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故事书或图画书的一种阅读活动,是低幼儿童最主要的阅读方式
广义的亲子阅读可以包括父母和具有阅读能力的儿童一起,分别阅读不同的读物。它可以在其他年龄段也可开展。

54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推进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望子成龙,希望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等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推进亲子阅读的大忌。
缺乏幼儿智力发展和幼儿学习的理论指导,对已有各种亲子阅读方法的效果缺乏科学测评,已经的亲子阅读基本处于经验阶段。 教育界的“亲子阅读”强调学院之外的家庭阅读,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是馆内阅读。图书馆组织的亲子阅读方式需要创新。

55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共享阅读 共享阅读又称共享图书阅读,是新西兰教育家Holdaway等人1979年首创了一种成人与低幼儿童互动式早期阅读法。原先是教师课堂阅读的方法,后来被图书馆引进,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一种方法。 共享阅读的设想起源于儿童睡前故事的体验,儿童地触摸书籍、听成人讲故事、自己复述故事、发表自己对故事的意见的过程都属于共享阅读。

56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共享阅读组织 “共享”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儿童轮流大声读一本书,而是要求图书馆员与他们面对的儿童共享读物,让他们随成人流畅、传神、热情的阅读 第一环节:兴趣激发 第二环节:看图猜测、大书导读与指读 第三环节:从听故事到读故事 第四环节:小书阅读

57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独立阅读”,既儿童独立地阅读文字读物。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在3-8岁期间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此后逐步摆脱父母的指导,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还有一个含义是“自由自愿阅读”(简称FVR),这是Krashen大力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兴趣与主动独立性是儿童自主阅读的初衷;创意与创新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核心。

58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自主阅读没有规定的程序,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与读者状况进行设计。 自主阅读原则 儿童真正拥有选择权。
活动应该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 当儿童阅读时图书馆员或家长也要阅读。

59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户外阅读 户外阅读,即在户外开展阅读活动。户外阅读活动尽量把孩子引向户外,让孩子们在户外互动,多接触大自然,体验户外阅读的快乐。 在组织户外阅读活动时可以开展各类主题阅读,如《环境保护阅读沙龙》;《春天,送你一首诗》少儿诗会;《花朵的秘密》绘本主题阅读;《今天我们一起过植树节》主题阅读等。

60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品种 特殊群体的阅读 对于无法正常阅读的人群,需要有特殊的阅读推广方式。 视障儿童的阅读 肢障儿童的阅读 智障儿童的阅读
学习困难儿童的阅读

61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需要落实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宣言》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以现代图书馆理念指导服务。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品种繁多,管理者可能很难对每一项具体的服务都给出管理规范与细则,但基于社会包容理念的阅读服务,可以杜绝服务中排斥。

62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公共图书馆应该在阅读服务中坚持儿童权利原则和儿童优先原则,不应该以成年人有意见、书籍内容太专深、桌椅不适合儿童等为由,限制儿童进入某些非法律禁止进入的区域。 讨论:馆长如何对待成人读者关于“儿童读者太吵,不应该让他们进入图书馆”的投诉。

63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公共图书馆用于阅读服务的规章制度应该体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态度,避免采用“偷窃”、“罚款”的文章,甚至应该少用“禁止”、“不得”的文字。 例:少儿借书证积分制度代替罚款制度

64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设施应该尽可能拉近与未成年人的距离,包括指示指引牌、工作台、工作座位。
例:美国一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侧面除了分类号外,还有与该书架图书对应的卡通标识。

65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人员应该坚持儿童权利原则,尊重儿童读者,与他们平等相处。甚至员工与读者交互的姿式和语气,也应该有别于与成年人打交道。 例:路过阅览室的图书馆员蹲下来回答小读者的问题。

66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阅读活动,一般会涉及竞赛类活动,此类活动应该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与学校应试教育雷同,尽可能使在应试教育中受排斥的儿童获益,有奖竞赛更是如此。 例:作文比赛等往往是让在学校屡获奖励的儿童再次获奖,用公共资源重复奖励,而使“差生”再受打击。

67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竞赛类阅读服务活动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保护参与活动儿童的自尊心。
例:“李咏式”竞赛(粗暴地说:错!你来)对未成年人的打击

68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图书馆人在阅读领域,曾以“导读”或推荐自豪。他们开出经典、名著书目,劝导读者读经典、读名著。
按现代图书馆理念,图书馆可将书单交给家长老师,不应该直接交给未成年人。 例:某少儿馆在微博上列出读者检索关键词排名或高借阅排行榜,定期展出读者提交的“今天我读什么”。

69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图书馆人对儿童阅读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应该尊重与保护。反对专家学者居高临下地看待儿童阅读,对儿童各种阅读行为进行歧视性评判。 例:“浅阅读”、“功利性阅读”的提法是歧视性提法。

70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现在某些社会管理者出于对未成年人或青年学生的关爱,倡导“读好书”。
“读好书”不符合现代图书馆理念,或者说图书馆员没有判断好书的能力,也不应该成为未成年人阅读内容的判官 。 例:某些过去的少儿“好书”,有些是赞美童工,甚至漠视生命的价值,有些是赞美儿童参加战争,甚至鼓励儿童从事间谍的行为。

71 包容性的阅读服务:避免排斥 对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也存在歧视。
一些专家学者甚至包括一些图书馆人,因自己已经养成纸质阅读习惯,因而抓住未成年人喜好的新阅读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对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泼冷水。 例:在国外,甚至某些游戏(结构化的、复杂的)也被当作阅读。

72 谢谢! 问题与讨论


Download ppt "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 与 青少年阅读 悦读青春 南阳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大信息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