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www.ks5u.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www.ks5u.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2 【阶段特征】 本阶段从1945年到20世纪90年代,这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解放运动向纵向发展的时期;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

3 【基本线索】 政治方面 1.资本主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呈现出新的不平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开始依附美国,法国徒有其大国虚名,德、意、日法西斯成为战败国,不再是国际上的主角,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60年代后又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

4 【基本线索】 2.社会主义 二战后,欧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多数国家(除南期拉夫)都仿照苏联,建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其弊端日益暴露,各国相继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重大挫折,导致连续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苏联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

5 【基本线索】 经济方面 1.资本主义 二战后,经过短暂恢复后,借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本主义经济在50年代到70年代初,进入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西欧国家加快合作步伐。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起点,资本主义各国进入“滞胀”时期。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发展新格局。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90年代出现繁荣,但除美国外,西方其它国家经济增长并不明显。

6 【基本线索】 经济方面 2.社会主义 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期拉夫)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发展困难重重。中国在经历曲折之后,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7 【基本线索】 国际关系方面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
全球性的特征更加突出,联合国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织。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这也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的对峙时期。两大阵营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则是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后的复杂斗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苏联和东欧剧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8 【基本线索】 国际关系方面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苏和东欧剧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9 【基本线索】 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方面
民族解放运动: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并提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到20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后崩溃。在这期间,a面对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一大批新兴独立的国家加强团结、联合,开始联合反殖、反霸斗争。b第三世界崛起后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建立了有影响的国际组织,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进行斗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c亚洲新独立的国家和海湾国家的民族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特别强调:亚洲经济包括东亚东南亚、印度、西亚、中国、日本)。

10 【基本线索】 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方面 社会主义运动
这一时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动荡和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欧亚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随着苏联霸权主义的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各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都着手进行了改革,探索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道路,但多有失误,成效不大。 8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中国在经历曲折之后,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1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战后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战后主要社会主义国家 美苏争霸 亚洲经济的发展

12 一.战后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1)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既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背景,又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2)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评价 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3 两极格局形成 “二战”后国际形势 英法削弱 德日战败 美国成头号强国 苏联实力增强 雅尔塔体形成 联合国建立 对德日的处理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两极格局形成

14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工业生产量 外贸出口额 黄金储备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5 雅尔塔体系 概念 主要内容 评价 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①处置战败国。 ②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③建立联合国。 主要内容 原则上——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 实质上——是苏美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评价

16 战败国不再是国际舞台的主角 德、日、意 战争中沦亡,元气大伤,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法国 依 赖 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负债累累,威风不在,成为二流国家 英国 美国 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 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能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17 (二).联合国 成立于1945年10月,有50个创始国,总部设在纽约。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而且也是指导 国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成立之初虽一度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但作为当代世界最大、最具权威、最有影响性的全球性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积极作用仍然不可替代,特别是在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今天,更是如此。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18 (三).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1、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和纽伦堡审判 2、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东京审判
这是一次正义和全面公正的审判,使纳粹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起到了警世作用,有利于防止纳粹势力再度复活。 2、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东京审判 总体来讲是正义和公正的,但在美国的庇护下,一些侵华战犯得以逃脱,为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留下祸根。

19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2004年日本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20 (四)、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和原因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美苏均势 基础: 主要原因: 二战结束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21 2.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冷战政策,是指以武力为后盾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遏制,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

22 3.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都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④都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走向瓦解。

23 不同点: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而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矛盾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24 4.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 (1)“重蹈德国的覆辙”是怎么回事? 不愿让同盟国像分区占领德国那样占领日本。 (2)苏联占领“德国和奥地利”是美国给的机会吗? 不是。因为苏联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权力 是在反攻德国及其占领区的过程中自己夺取的。 (3)杜鲁门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美国要单独占领日本

25 5.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为纳粹时代德国所犯罪孽深感内疚。继而,西德总统赫利向全世界发表了赎罪书。科尔任总理后,成立了“赎罪委员会”。 材料二 自1986年以来已有5名日本内阁大臣否认侵略事实。日本部分内阁极右分子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还公映影片《自尊》。最近,日本又制造了“教科书事件”。 请回答:造成日本这种态度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1、二战后,美国使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 2、对日本民主化改造不够彻底 3、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铲除不够彻底

26 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金枯竭,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说过:“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思考:从二战后期开始, 在国际舞台上,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巨 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7 一、美国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开拓世界市场 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1.黄金时期 (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原因 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1.黄金时期 (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衰退时期(70年代)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75年后的“滞胀”阶段

28 降低税率 原因 3.复苏时期 (80年代)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加大改革力度 4.繁荣时期 (90年代) 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9 二、西欧 美国的援助 原因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高科技 推行政治改革,实行非军事化 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
联邦德国的崛起 原因 政府宏观调控,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人民的辛勤劳动

30 摆脱美国的影响,重振欧洲 原因 加强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成立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经济一体化 主要目标 政治一体化 西欧与美国、日本形成鼎足之势 作用

31 练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已经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时期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32 2.战后西欧(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社会改革 2.非军事化 3.美国援助和扶植 4.政府的宏观指导 5.重视教育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7.社会的相对稳定 1.日本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大力 发展外向型经济; 2.联邦德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如欧洲共同体).

33 (三)、矛盾与问题 1、阶级矛盾仍然存在 (麦卡锡主义) 2、社会危机加深 (黑人民权运动) 3、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34 三.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东欧 亚洲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成就与问题、改革与挫折 蒙古、朝鲜、越南、中国

35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 主要成就 “四五计划”(1946~1950年)的成果表现于A、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B、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水平;C、国防工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学术问题政治化

36 (1)赫鲁晓夫改革(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 时间:1956年2月 内容:赫鲁晓夫的两个报告 工作报告 秘密报告 1、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2、改革内容

37 失败。赫鲁晓夫改革的决心是大的,有些措施也是很有效的,但为什么会失败呢?
3.结果 4.失败原因 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②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 。 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④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

38 (2)勃列日涅夫改革(64年至82年11月) 重点是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业 改革 结果
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 ②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国家陷入怎样的困境,原因何在? 结果 由于勃列日涅夫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政治生活的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根本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 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评价

39 四.美苏争霸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根本原因 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美国继续推行战后的霸权政策 直接原因
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

40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 逐步实现正常化 美 苏 对华政策 紧张 缓和 重大事件 领导人 80年代 阶段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基本 态势 领导人 80年代 60年代后-70年代末 50年代中-60年代初 阶段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肯尼迪等 尼克松等 里根等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苏攻美守 美攻苏守 优势在美 结束对奥占领 美从越南撤军 苏承认西德 苏从阿富汗撤军 尼克松访华 赫鲁晓夫访美 柏林墙事件 苏在亚非扩张入侵阿富汗 美推行“星球大战”计划 古巴导弹危机 推行霸权主义 军事威胁 中苏关系正常化 孤立、禁运、封锁 加强合作

41 在第二阶段,美苏争霸战略变化的原因: 通过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有所发展 苏联 利用高度集中体制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 经济增长趋于缓慢
(经济危机、经济滞胀) 美国 越南战争加重经济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42 第三阶段政策变化的原因 美国: 经济复苏并发展 苏联: 争霸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经济陷于停滞;农、轻、重比例失调使经济困难加剧

43 材料解析题 美苏实力构成均势,美苏争霸局面形成。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材料1: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的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以“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为主要内容的对外政策总路线,即“三和路线”,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材料2: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请思考: 根据材料,指出50年代后期世界格局的基本态势怎样? 美苏实力构成均势,美苏争霸局面形成。 赫鲁晓夫主要通过什么手段同美国争霸?原因何在?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44 “星球大战”计划 80年代中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即“战略防御计划”(SDI),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通过这一计划,既大大提高核威慑力量,又带动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还可造成对苏联的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 请思考:美国于80年代中提出这一计划的原因是什么?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则陷入困境,美国企图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45 五.亚洲经济的发展 即:一抓、二调、三参与 “70年代的奇迹” (一)、东亚、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1、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起飞 原因:
(1)抓住机遇,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70年代的奇迹”

46 谈谈你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印象(可借鉴的和弱点)
2、新加坡独立以后经济的发展 (1)新加坡概况 (2)独立后经济的发展 不利因素: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缺乏等 措 施: 成为一个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 成 果: 谈谈你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印象(可借鉴的和弱点)

47 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措施: 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 60年代:“进口替代”工业 70年代:出口工业
80、90年代:高技术、高资本工业 b.发展科教事业,重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c.稳定社会秩序

48 3 韩国经济的发展 (1)韩国简况 (2)韩国的经济发展 A 措施 B 成果: 稳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过分依赖外资和国际市场
3 韩国经济的发展 (1)韩国简况 (2)韩国的经济发展 A 措施 B 成果: 稳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过分依赖外资和国际市场 2、农业、中小企业发展慢 3、国内政治环境不稳,影响经济的发展 C 问题:

49 韩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2、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 3、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1、政府的指导调节作用(实行五年计划) 2、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 3、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工业——“出口主导型”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均衡增长”战略(优先—均衡) 4、鼓励出口

50 4、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 (1) 时间:80年代 (2)措施: (3)成果:
A、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B、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C、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对外贸易。 (2)措施: (3)成果: 经济持续增长(80年代,泰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是10.6%,马来西亚是8.3 % )

51 5、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弱点 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特点: 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增加。(1997年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即是反应) 弱点:

52 (二)、印度经济的发展 4、印度经济发展的方式: 1、政策: 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混合发展” 2、成就:
(1)、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 (3)、科技方面取得较大成就。 3、影响经济发展的四大问题: 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4、印度经济发展的方式: 立足国内,逐步开放

53 (三)、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1、西亚经济的特点: 2、西亚产油国的经济发展 (3)结果: (1)基本特点为发展不平衡,富国与穷国反差大
(2)三种经济类型: A、利用石油资源成为富国的,如海湾国家; B、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经济繁荣的,如以色列; C、境况较差的穷国,如约旦、也门等。 (3)最大的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2、西亚产油国的经济发展 (1)方式: 利用石油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2)措施: “一提”、“二改” (3)结果: “世界富国”

54 单元检测试题

55 1. (02全国2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 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 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 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上海历史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西西里岛登陆 B 诺曼底登陆 C 突尼斯歼灭战 D 阿拉曼战役 3.从世界范围看,最先开辟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中国

56 4.美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前夕,其在欧洲的外交政策是
A、坚持传统的中立政策 B、修改和放弃中立政策 C、扶植德国 D、仇视苏联 5.1942年成立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A、加速了世界大战胜利进程 B、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形势 C、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削弱了法西斯国家的实力 6.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中国人民抗战的有力配合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苏联红军的中流砥柱作用

57 7.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北非战场开辟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苏联对日宣战 8.下列关于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B、在战争过程中都出现了两大集团的对抗与斗争 C、在两次战争中,德、意、日三国都是盟友关系 D、两次世界大战都推动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9.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资本主义各国 C、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 D、促使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58 10. (04上海春季7)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动力是
①同美国争夺非洲殖民地 ②稳定和发展西欧 ③抗衡苏联 ④摆脱美国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瓦解。导致该体系瓦解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经济腾飞  B.欧共体的成立 C.美国黄金储备的减少 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

59 12. 4.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其创始国不包括A.法国 B.英国 C.荷兰 D.比利时
13.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有力因素是 A.美国资本的援助 B.各国致力经济改革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第三世界的兴起 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共体”。这表明 A.西欧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政治集团 B.西欧国家开始了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斗争 C.西欧国家间的联系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D.西欧实现了商品、人员、货币等方面自由交流

60 15、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②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美国的援助和扶植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摒弃落后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的主要标志是 A.欧共体建立 B.从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C.第一次石油危机 D.越南战争结束,美国撤出越南

61 17.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B.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C.侵越战争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62 18. (03春季21) 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
A. 苏联 B. 波兰 C. 中国 D. 南斯拉夫 19.(03春季22)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 ①日本 ②匈牙利 ③捷克斯洛伐克 ④波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04广东历史24)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63 21.(04江苏24)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 D.实行政治多党化 22.(05江苏23)下列关于二战后东欧各国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波兰是最早进行改革的国家 B.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 .匈牙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D.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

64 问答题部分 23、.社会主义阵营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A.巩固社会主义成果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C.反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D.维护世界和平 24、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最消极的后果是 A、社会所有制的私有化倾向严重 B、自由化倾向改变了社会性质 C、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民族问题尖锐 问答题部分

65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威胁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是不同制度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根本原因;美国态度的改变是推动同盟形成的关键. 过程:①随着二战的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家的援助;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完整,倡导和平自由,反对侵略;③随后,美英开始对苏联的援助;④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意义: ①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66 2、大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内容和影响 波茨坦会议 雅尔塔会议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 会议 再次肯定台湾是中国领土.
重申雅会精神和敦促日投降波茨坦公告. 苏美英-斯,杜,邱(艾) 45.夏 加速战争胜利; 大国强权;美苏划范围. 德国-灭.惩,改;联合国;对日作战;秘密条款. 苏美英-斯,罗,邱 45.2 加快对德胜利步伐. 对德一致;战后合作;第二战场. 国际法角度肯定台湾是中国领土. <开罗宣言>:对日作战到底;中国领土归还. 中美英-蒋,罗,邱 43.11 影响 内容 国家人物 时间

67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影响?启迪? 影响:①大战带给人类空前的破坏和灾难.消耗财富,生灵涂炭.②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③这场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德意日崩溃,英法削弱;战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也随之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得到空前胜利;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⑤大战加速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训和启迪:和平来之不易,热爱和维护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法西斯是空前暴政,警惕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死灰复燃;加强国际合作,面对人类共同问题;尊重各国主权,和平展开国际竞争.

68 4、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项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背景 一战改变了力量对比 二战后欧衰美强苏壮 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等会议 操纵国 英法美日 美苏 内容 弱德,国联,调整势力范围 惩凶;联合国;划分天下. 实质 帝国主义分赃体系 美苏两分天下体系 评价 消极-分赃;不公正;矛盾. 积极-防战,社壮,民解. 积极-暂稳,国联,民族自决. 消极-冷战,霸权. 矛盾 东西,帝苏,败胜,胜胜. 美苏,资营,社营,第三世界. 崩溃 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张 60瓦解,80崩溃. 消极为主-分赃,不公;积极为辅-暂稳,国联,民族自决. 积极-倡和平民主,有利防战和社壮民解;消极-霸权.

69 同-盟国占领,审判了战犯,对原政治制度进行改造.
5、二战后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异同点,影响有何同异? 同-盟国占领,审判了战犯,对原政治制度进行改造. 异-①德国是盟国分区占领,日本是美国单独占领;②由于美国包庇, 日本一些战犯则逃脱了惩办;③德国政治制度改造彻底,而日本保留了天皇制。 影响:同-两国都成为美国冷战扶植对象,经济腾飞;异-德国政治分裂,对二战反思深刻;而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不够正确,军国主义势力复活.

70 6.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表现,成因各是什么?这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四个阶段。战后到70年代初,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特征成因和表现:(1)第一阶段稳定发展--①美国大力开拓世界市场;②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工业;③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国家资本主义;④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50年代世界一半以上商品是美国制造,7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多,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第二阶段衰退-- ①自身受危机打击,经济放缓;②美苏争霸,包袱沉重;③欧日竞争,十分激烈; ④第三世界,石油涨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经济霸住地位动摇,经济进入滞胀. (3)第三阶段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降低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对企业干预-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下降; (4)第四阶段经济繁荣—大刀阔斧改革,信息技术刺激—经济增长加快,通货膨胀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减少甚至盈余. 对对外政策影响: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对社会国家展开冷战;60—70年代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80年代政策重新回到强硬立场;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美国霸权十分嚣张.

71 7.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总体原因有哪些?认识?
(1)利用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资金因素。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因素。 (3)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因素。 上述因素中,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因素。

72 原因:(1)自身-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提供可能;(2)外部-面临美苏争霸,美国控制。
8.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目标?成立的过程?性质?发展的趋势特点是什么?对世界的影响? 原因:(1)自身-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提供可能;(2)外部-面临美苏争霸,美国控制。 目标:争取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过程:1951年六国煤钢联营;1958年组成原子能联营和经济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改组为欧盟。 性质: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是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际化的产物。 发展趋势特点:成员扩大-由西欧向东欧扩展;程度加深-由经济一体走向政治一体;目前是世界合作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区域国家经济政治集团。 影响:促进欧洲自身经济发展,也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3 9.德日两国在战后经济腾飞的相似原因? (1)政治改革—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2)美国扶植—德的马歇尔计划,日军事订货。
(3)科技因素—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高新技术。 (4)政府调控—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加强调控。 (5)教育因素—两国都重视教育。 (6)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都保持了稳定。

74 10.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存在的严重矛盾和问题? (1)阶级矛盾仍然存在-贫富悬殊,麦卡锡主义。
(2)社会危机加深—例如种族歧视,毒品泛滥,暴力。 (3)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德国的新纳粹和日本的军国主义-例如历史教科书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

75 11.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因?影响?
从美国一枝独秀,到60-70年代美欧日三足鼎立,再到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 原因:(1)战后初期,欧洲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通过,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通过布雷顿体系控制了世界金融,生产了世界商品的一半以上。 (2)60-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腾飞,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争霸的影响,第三世界冲击下,布雷顿体系崩溃,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三足鼎立。 (3)新科技革命的一个内向,市场制度的推广,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载体。

76 12、19世纪晚期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两次高速发展,相似原因,影响?
原因:①科技革命推动-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②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控。③政治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社会改革调整。④社会环境稳定-巴黎公社至一战,雅体系下相对稳定。⑤不平衡-前次后起美德超越英法,后次欧日冲击美国。 影响:(1)前次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疯狂对外扩张,资本主义殖民和世界体系确立;各国争夺世界的矛盾空前激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引起了世界大战.(2)后次发展,欧日谋求政治独立,冲击了两极格局;也推动了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77 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历程 资本主义在保持私有制度,雇佣劳动,市场制度前提下,其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有调整过程。
(1)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尚比较弱小.各国推行重商主义策略,手段包括圈地,贩奴,殖民掠夺,贸易保护等,以加速原始积累,促进经济发展;(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自由主义兴盛起来,特点是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内外扩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在内部扩大生产社会化,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4)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中,国家采取对经济全面干预的做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首次运用.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作用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展,加强了宏观调控.促进了二战后经济的稳定发展.(5)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向国际垄断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是其主要载体,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的扩张。

78 14、德日两国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似性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阶段:自上而下形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疯狂对外扩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经济危机打击,法西斯势力登台,对内独裁,对外扩张.成为大战策源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接受改造,美国扶植,非军事化,,制定发展战略,重视科教。

79 不同后果:西欧经济腾飞,走向一体化;东欧由于未冲破原体制和苏联干涉而归于失败。
15、50-60年代东西欧的两种改革,结合背景分析其内容特点,不同的结果。从中得出的认识? 背景和内容特点: 西欧-(1)二战后经济困难,政局动荡;面临冷战和美国控制。(2) 各国加强宏观调控,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社会改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并逐渐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建立欧共体。 东欧-(1)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照搬苏联高度集中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受苏联干涉,要求独立发展。(2)各国放松对经济控制,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经济;政治上发扬民主;对外要求摆脱苏联控制。 不同后果:西欧经济腾飞,走向一体化;东欧由于未冲破原体制和苏联干涉而归于失败。 认识:经济建设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出发。

80 16、社会主义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 (1)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传统模式,经济上强调重工业,所有制单一,计划和指令性,否定价值规律;政治上高度集权,民族法制不健全.形成于苏联,二战后推广到大多数国家,有利于巩固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长远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优越性。 (2)南斯拉夫模式-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经济上社会所有制,企业自主管理,重视商品市场;政治上地方和社会自治.这种模式调动了地方和个人积极性,但削弱了宏观调控,出现分散和自由主义。 (3)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上对内改革,多种所有制共存,对外开放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政治上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同时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模式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4)新经济政策- 列宁晚年提出,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对后来的社会主义探索具有重要启发.可惜未能坚持探索下去。

81 17、结合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说明“经济发展必须要从国情出发,抓住机遇,走自己的路”的基本经验。
东亚东南亚模式:韩国新加坡资源匮乏,劳力丰富,抓住60年代西方国家转移劳动密集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技术,同时不断调整战略,韩国实施不均衡增长的战略,新加坡重视道德和社会秩序,两国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西亚等国模式:西亚石油资源丰富,但大都控制在西方垄断资本手中,西亚各国收回石油资源,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冲破国际垄断,提高油价,增加收入;同时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发展农业提高粮食自给率.产油国日益富裕。 日本:日本战后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同时接受美国的扶植,利用朝鲜和越南战争时机发展经济,不断调整战略,发展外向经济.实现了经济腾飞,仅次于美国。 中国:根绝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ownload ppt "第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www.ks5u.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