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学常识 作者沈复 (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 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苏州)。 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学常识 作者沈复 (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 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苏州)。 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文学常识 作者沈复 (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 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苏州)。 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 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 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3 读准字音 童稚( ) 藐( )小 童稚( )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云端 怡( )然称快 凹凸( ) 土砾( ) 为邱( ) 为壑( ) 庞然大物( ) zhì miǎo jiānɡ āo tū qiū pánɡ

4 朗读指导 / / / 常见的节奏划分方法都有哪些? 1)主谓之间必须分。 如:楚人 有涉江者。 2)动词与宾语之间应该分。 如:遽契 其舟
3)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如:至之市,而 忘操之。 / / /

5 读准节奏 盖/一癞蛤蟆也。 余/忆童稚时。 见/藐小微物。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⑴余忆童稚时。 ⑵见藐小微物。
⑶故时有物外之趣。 (4)盖一癞蛤蟆也。 余/忆童稚时。 见/藐小微物。 故/时有物外之趣。 盖/一癞蛤蟆也。

6 读通课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 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质疑、释疑 幼小 余忆童稚时 ( ) 怡然称快 ( ) 凹者为壑 ( ) 喊痛快 拔山倒树而来 ( ) 盖一癞哈蟆也 ( ) 山沟
余忆童稚时 ( ) 怡然称快 ( ) 凹者为壑 ( ) 拔山倒树而来 ( ) 盖一癞哈蟆也 ( ) 方出神 ( ) 鞭数十 ( ) 喊痛快 山沟 移,搬开 原来是 用鞭子打

8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读懂课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9 读懂课文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10 读懂课文 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11 读懂课文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2

13

14

15

16 读出情感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
● ●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

17 读出情感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 ● ● ● 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 ● ● ● 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⑤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8 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相信大家今后一定能更充分地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飞向更精彩的明天!

19

20 1. 解释下列字。    之 1) 心之所向 ) 昂首观之 3) 观之正浓 ) 项为之强    其 1) 使其冲烟飞鸣 ) 常蹲其身 3) 神游其中    而 1) 拔山倒树而来       2)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 翻译句子。    1) 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1 谢谢


Download ppt "文学常识 作者沈复 (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 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苏州)。 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