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二章 醛、酮、醌 7-8学时 本科有机化学教案
2
引 言 醛、酮、醌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官能团 因此,它们通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有许多共性,因此,常把这三类化合物放在一章学习。
引 言 醛、酮、醌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官能团 因此,它们通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有许多共性,因此,常把这三类化合物放在一章学习。 醌从结构上看,是一类环状不饱和二酮,在性质上与不饱和醛酮相似。因此,把醌和醛、酮放在一章学习更合适些。
3
(一)醛和酮 如果羰基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相连,该化合物就叫做醛。
如果羰基和两个烃基相连,也就是说羰基处于碳链中间,该化合物就称做酮。酮的通式为: 如果R=R’,称为单酮;如果R≠R’,称做混酮。
4
醛、酮的分类 单酮和混酮就是一种分类方法,除此之外还有:
5
§12.1 醛酮的结构与命名 一、 醛酮的结构 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因此,醛酮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就主要集中在羰基上,常以最简单的甲醛为例。
§12.1 醛酮的结构与命名 一、 醛酮的结构 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因此,醛酮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就主要集中在羰基上,常以最简单的甲醛为例。 由于羰碳只与三个其它的原子相连,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羰碳为SP2杂化,形成三个-键和一个碳氧键。所以,C=O双键是由一个C-O-键和一个C-O 键组成。
6
C=C双键和C=O双键的异同 相同之处: (1) 都是由一个-键和一个键组成。
(1) 都是由一个-键和一个键组成。 (2) 键都是侧面重叠,键能小,电子云外露,易受试剂进攻,都是易发生加成反应。 不同之处: (1) C=C双键是非极性的,而C=O是极性双键。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吸电子能力较强,尤其电子云容易流动,使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大的氧一边,因此,羰基是极性基团。具有羰基的化合物都具有偶极矩。
7
2. 醛、酮的命名 (2) C=C双键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C=O双键主要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二、醛、酮的命名
2. 醛、酮的命名 (2) C=C双键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C=O双键主要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二、醛、酮的命名 醛、酮的命名与醇相似,也有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就是化学发展初期对简单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一般用正、异、新(季)来区分碳链。如: 醛:正丁醛、异戊醛、季戊醛等。 酮:除丙酮外,其它的酮是将连于羰基上的两个烃基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放在“甲酮”之前,有时“甲”字可以省略。如:
8
醛、酮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选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主链,从靠近羰基一端开始编号,由于醛基总是在第一位,命名时不必标出其位次;在酮中,除丙酮、丁酮外,其它酮均要标出羰基的位次。如: (1)脂肪醛酮的命名
9
醛、酮的命名 (2)芳香醛酮的命名 常把芳环看作取代基,脂肪链作主链。
10
醛、酮的命名 (3)脂环醛、酮的命名 含有脂环基醛的命名与芳香醛一样,把脂环基看作取代基,脂肪链作母体。脂环酮的命名是在相应酮的前面加一个“环”字。
11
醛、酮的命名 (4)多元醛、酮的命名 应使羰基的位次代数和最小。
12
§12.2 醛酮的制备 制备概貌 烯烃 炔烃 芳烃 醇 醛 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乙醛和丙酮的工业制备 取代 氧化 1 氧化 2 卤化-水解
§ 醛酮的制备 制备概貌 1 氧化 卤化-水解 3 傅氏酰基化 加特曼-科赫反应 1氧化 2直接醛基化 1 水合 2 硼氢化-氧化 烯烃 炔烃 芳烃 取代 氧化 醇 醛 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1 氧化 2 频哪醇重排 还原 乙醛和丙酮的工业制备
13
一、以烯烃为原料 1、催化氧化 2、臭氧化-还原水解 3、羰基合成
末端烯烃与CO和H2在八羰基合钴催化下发生高温高压反应,生成多一个碳的醛,叫羰基合成。 该反应的优点是:利于廉价的水煤气和烯烃作原料,成本较低。
14
二、以炔烃为原料 1、炔的水合 2、硼氢化-氧化反应
15
三、以芳烃为原料 1、付-克酰基化反应 芳烃在AlCl3催化与酰卤或酸酐的反应。 2、加特曼-科赫反应
当芳环上有甲基、甲氧基等活化基团时,在AlCl3催化下与CO和HCl反应,相当于在对位发生酰基化反应。 3、同碳二卤化物水解(自学,一般了解) 4、芳烃侧链的氧化(自学,一般了解)
16
四、醇的氧化与脱氢 1、醇的氧化 叔醇因无-H,一般不易被氧化。 有时为了防止醛的进一步被氧化,可采用特殊的温和氧化法。如:
欧芬脑尔氧化法(丙酮+异丙醇铝) 琼斯试剂氧化法(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室温或低温)。 2、催化脱氢
17
五、 用羧酸、羧酸衍生物制备 1 、由酰卤制备 H2/Pd-BaSO4硫-喹啉(罗森孟德法) RCHO + HCl 还原
五、 用羧酸、羧酸衍生物制备 H2/Pd-BaSO4硫-喹啉(罗森孟德法) 1 、由酰卤制备 RCHO + HCl 还原 LiAlH(OBu-t)3 RCHO NaCCR 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C6H5CdCl or (C6H5)2Cd R’2CuLi -H+ Cl- AlCl3 低温
18
2、 由羧酸制备 R’Li R’Li ArCOOH H2O -H2O ArCOOH + R’MgX ArCOOMgX R’ H
19
§12.3 醛酮的物理性质 这部分内容自学,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气味
§ 醛酮的物理性质 这部分内容自学,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气味 低级醛有刺激鼻子的气味,但中级醛、酮则具有水果香味,常作为香料用于香精的配制。如: 2、沸点 是极性分子,但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比醇低。 3、溶解度 小分子的甲醛、乙醛、丙酮易溶于水,丙酮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
20
§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在羰基中,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比带正电荷的羰碳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所以羰碳易受带负电荷的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的进攻,这类进攻试剂具有亲正电性,即对带正电荷的中心碳具有亲合力,因此,称作亲核试剂。而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发的加成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做亲核加成反应(Nucleophilic addition)。
21
醛酮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此外,与羰基直接相连的-C上的氢称作-H, -H受羰基的影响,性质也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羰基上的C=O双键又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亲核加成反应、 -H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醛、酮的三大类主要化学性质。 醛、酮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可描述如下:
22
一、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又一大反应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学过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再加上亲核加成反应,就构成了有机化学的六大反应类型。 亲核加成反应是醛酮的典型反应,常见的亲核加成试剂有HCN、NaHSO3、ROH、NH2Z、RMgX、Ph3P=CHR等。 亲核加成历程: 羰碳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第一步亲核试剂从羰基平面的一侧进攻带正电荷的羰碳,键断裂,一对电子转向氧原子,羰碳从SP2变为SP3杂化,由平面三角型变为四面体构型。
23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二亲电试剂(常为H+)和带负电的氧离子结构生成产物。
在上述亲核加成反应中,第一步因要打开一个键,所以是个慢步骤,是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关键步骤,第二步是个快步骤,对整个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往往能被酸所催化。酸是怎么催化的呢?在第一步反应之前,质子会先与羰基上带负电荷的氧结合,形成质子化羰基。这样,进一步增加羰碳的正电性,更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24
不同醛酮亲核加成的活性 对于同一种亲核试剂来说,不同结构的醛酮,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有如下难易顺序:
上述顺序可由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来解释。 从空间效应看,羰碳上连的取代基团越多、越大,对亲核试剂进攻羰碳的空间阻力就越大。 从电子效应看,烃基一般为供电子基团,降低了羰碳上的正电性,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当羰碳上连的芳香基时,不但体积大,空间阻碍效应大,而且与羰基存在着-共轭效应,使羰碳上的正电性得到分散,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所以芳香基越多,亲核活性就越低。
25
1、与HCN加成 HCN能与醛和大多数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羟基腈。
实验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碱,反应向右进行;加酸,反应向左进行。因为: 由于HCN为剧毒,易挥发(沸点26.5℃),故实际反应过程中不是直接用HCN,而是用NaCN加H2SO4代替HCN,并且始终控制在偏碱性(PH=8)。 醛酮加HCN的应用: (1)酸性水解得α-羟基酸。 (2)加氢还原则得-羟基胺。
26
加HCN的应用 (3)制备有机玻璃单体。有机玻璃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单体的制备为:
在第二步反应中,实际上是发生了三步反应,即水解、酯化、脱水同时进行的。 加HCN适用范围:醛、大多数脂肪族酮、八个碳以下的脂环酮。ArCOR和ArCOAr难反应。
27
2、与NaHSO3加成 NaHSO3能与大多数醛、脂肪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脂环酮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羟基磺酸钠。
28
加NaHSO3的应用 其它的酮 如芳香甲基酮、非脂肪甲基酮都不能与NaHSO3反应。
(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如果将生成的α-羟基磺酸钠与酸或碱共热,则又会分解出原来的醛酮。 利于此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醛、酮。
29
加NaHSO3的应用 (3)生成的-羟基磺酸钠还能与等当量的NaCN发生取代反应。
这是制备-羟基腈的好方法。它的优点是避免了使用剧毒的HCN,且产率较高。
30
3、与醇加成 醇是带有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也是一个常见的亲核试剂,但它的亲核能力较弱,需要在干燥的HCl气体或其它无水强酸催化下才能与醛酮反应。 如果醛与一分子醇反应得到的产物叫半缩醛(hemiacetal);如果醇过量,半缩醛与醇进一步缩合则得到产物叫缩醛(acetal)。
31
加醇的应用 (1)羰基保护 上述性质在有机合成中广泛用于保护羰基。大家知道醛基是相当活泼的基团,极易被氧化、还原、加成等,所以在有机合成中,有时为了能使其它基团反应,而又不使醛基反应,就可先将醛基形成缩醛,反应后再水解出来。如:
32
加醇的应用 (2)在维尼纶和107胶合成中的应用
33
加醇的应用 (3)形成分子内半缩醛 醛除了和其它的醇形成半缩醛和缩醛外,如果醛分子内含有羟基,也能形成分子内半缩醛。
34
缩醛反应的历程 缩醛反应也是亲核加成反应,但需要用酸催化,首先使羰基氧质子化,这样增加了羰碳的正电性,从而提高了其反应活性。
半缩醛羟基很活泼,在酸催化下进一步与醇缩合。
35
缩醛的命名 生成的缩醛有一套特殊的命名方法,就是在相应的醛名后面加上缩二某醇。如:
36
缩酮反应 酮也能形成半缩酮和缩酮,但反应活性要比醛小,产率也较低,一般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特殊的试剂来制备。如用乙二醇来代替两分子醇则容易进行缩合。 也可用特殊的试剂如原甲酸三乙酯来制备缩酮。 用生成缩酮的方法也可用来保护酮羰基。
37
4、与格氏试剂加成 格氏试剂中的烃基是一个良好的亲核试剂,可以与醛酮进行亲核加成,水解后得到相应的醇。
上式中R也可以是Ar。故此反应是制备结构复杂的醇的重要方法。如:
38
格氏试剂分子内加成 格氏试剂还可以发生分子内加成反应。例如:
39
5、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NH3或NH2Z也是常用的亲核试剂,它们也能与醛酮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常与醛酮进行加成的氨的衍生物有:
这个反应也需用弱酸来催化,但与其它亲核加成不同的时,氨的衍生物与羰基加成后,往往会脱去一分子水,进而生成亚胺化合物,其反应历程为:
40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上述反应只能用弱酸来催化,不能用强酸,因为如果用强酸,氨的衍生物会质子化,生成铵盐,而失去亲核性。
故必须控制适当的PH值,使羰基质子化,又能保持部分氨的衍生物处于游离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不同氨的衍生物与醛酮反应生成的产物名称也不同。 (1)与羟氨反应生成肟:
41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2)与肼反应生成腙:
42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3)与氨基脲反应生成缩氨脲: 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加成有以下应用:
(1)分离、鉴别醛酮 由于氨的衍生物与醛酮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大都是不溶于水的沉淀,而且都是具有固定熔点的晶体,因此,根据晶体的颜色和熔点的不同就可用来鉴别醛酮。所以,氨的衍生物,尤其是苯肼和2,4-二硝基苯肼常称做羰基试剂。 另外,醛酮与氨的衍生物生成的沉淀,分离后,又可在稀酸的作用下水解出原来的醛酮。因此,该性质又可用来分离纯化醛酮。
43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2)环己酮与羟胺作用生成的环己酮肟,是制备绵纶-6的基本原料。
(3) 氨或脂肪胺也能与醛酮发生上述反应生成亚胺(又称西夫碱),但这种亚胺不稳定,没有制备意义。 芳胺与醛酮反应生成的亚胺(西夫碱)较稳定,有制备意义,将芳香取代亚胺加氢还原,可制得仲胺。
44
6、魏悌希(Wittig)反应 首先看什么是魏悌希试剂 三苯磷与叔胺相似,是一个强亲核试剂,容易与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季鏻盐。
内磷盐,音译为磷叶立德,磷叶立德是德国化学家Wittig于1954年首先合成的,故又叫Wittig试剂。 Wittig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很活泼,是良好的亲核试剂,其性质与格氏试剂相似,对水和空气都不稳定,一般不需分离,可直接与醛酮进行下一步反应。
45
Wittig反应的特点 Wittig试剂与醛酮反应 此反应即称魏悌希反应。魏悌希反应是合成烯烃和共轭烯烃的好方法。其反应特点是:
(1)可用于合成特定结构的烯烃,双键的位置由羰基和卤素决定。 (2)醛酮分子中的 C=C、C≡C对反应无影响。 (3)魏悌希反应不发生分子重排,条件温和,产率高。
46
Wittig反应的应用 魏悌希反应的应用 魏悌希反应用于维生素A的合成已经实现工业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