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刑事诉讼法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刑事诉讼法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刑事诉讼法学

2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介绍 1、是法学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内容包括刑事诉讼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司法实践和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介绍 1、是法学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内容包括刑事诉讼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司法实践和法律规范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以便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刑事司法实际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4 学时分配:共计54学时 其中讲授45学时 讨论9学时

5 梯队建设 俞树毅教授,陈航副教授, 杨雅妮讲师,李清宇讲师

6 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诉讼、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及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内容,明确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明确弹劾式、纠问式和混合式诉讼的不同特点,明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主要特点及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等相关法律的本质。

7 第一节 刑事诉讼 一、诉讼及刑事诉讼概念、特点 (一)诉讼的概念、特点 (二)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
二、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 (一)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8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本质和内容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包括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刑事诉讼法的效力
刑事诉讼法同刑法的关系

9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刑事诉讼实践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刑事诉讼实践 (三)刑事诉讼的理论; (四)外国的和历史上的刑事诉讼制度、司法实践和刑事诉讼理论。

10 (一)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证分析方法 (二)利益-价值分析方法 (三)比较研究方法 (四)数学方法 (五)系统方法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证分析方法 (二)利益-价值分析方法 (三)比较研究方法 (四)数学方法 (五)系统方法

11 第二章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刑事诉讼价值与目的、刑事诉讼结构、刑事诉讼阶段、刑事诉讼主体、刑事诉讼职能、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刑事诉讼客体和行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2 一、刑事诉讼价值 二、刑事诉讼目的 三、刑事诉讼构造(结构) 四、刑事诉讼阶段 五、刑事诉讼主体 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刑事诉讼客体 八、刑事诉讼职能 九、刑事诉讼行为

13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概念,熟悉我国刑事诉讼的各种基本原则的法律规定、含义、要求和意义,了解国外有关刑事诉讼的一些原则。

14 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念 二、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任务和程序的关系 1、基本原则与任务的关系
2、基本与程序的关系 三、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四、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内容的确定及其法律依据

15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一、职权原则 二、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三、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五、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六、司法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

16 七、法律监督原则 八、以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九、未经审判、不得定罪的原则 十、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的原则 十一、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十二、刑事司法主权原则 十三、刑事司法协助原则

17 第三节 国外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原则简介 1、 程序法制原则; 2、 司法独立原则; 3、 无罪推定原则; 4、 不告不理原则; 5、 有效辩护原则; 6、 平等对抗原则; 7、 诉讼及时原则; 8、 适度原则; 9、 一事不再理原则。

18 第四章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辩护制度、指定辩护、委托辩护、强制辩护、非强制辩护的概念,熟悉辩护人、特别是辩护律师的任务、地位、权利、义务和辩护活动,以及律师在诉讼中的代理。掌握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的概念,明确回避制度的意义,适用回避的人员,法定应当回避的理由,以及有权解决回避问题的人员、组织和处理回避问题的程序。

19 第一节 辩护制度 一、刑事辩护制度的概述 (一)辩护制度概念 (二)刑事辩护制度的内容 (三)实行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意义
(四)辨护人的辨护同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自行辨护的区别 (五)辩护人参加诉讼的意义

20 二、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的种类 三、辩护的种类: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 强制辩护和非强制辩护;律师辩护和非律师辩护 多人辩护和一人辩护。共同辩护和个别辩护 四、辩护人的任务 五、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六、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其他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七、律师的辩护活动和律师辩护的意义

21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代理 一、 概述 二、自诉案件的代理 三、公诉案件代理 四、 附带民事诉讼代理

22 第三节 刑事回避制度 一、刑事诉讼回避的概念 二、回避的目的和意义 三、回避的情形
四、适用回避的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五、回避的类型: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六、回避的决定

23 第五章 刑事管辖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管辖、立案管辖、审判管辖、级别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的概念,掌握划分立案管辖的根据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明确级别管辖的特点,划分地区管辖所依据的原则及专门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

24 第一节 刑事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立案管辖
立案管辖的概念 划分立案管辖的依据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 国家安全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

25 第三节 审判管辖 级别管辖 地区管辖 指定管辖 专门管辖: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

26 第六章 刑事证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据、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验笔录及人证、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人证与物证等概念,明确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和意义,各种法定证据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理论上对证据分类的依据及间接证据的特点和运用,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原则的要求和意义,证明责任的历史发展及我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标准和对法定各种证据的审判判断的方法。

27 第一节 刑事证据概述 一、证据概念: 事实说,手段说, 资料说 二、证据特征: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三、刑事诉讼证据的意义

28 第二节 刑事证据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检查笔录
八、视听资料

29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 一、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五、人证与物证

30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 一、证明的概念和意义 二、证明对象及范围。 三、证明要求或证明标准 四、证明责任(举证责任)的概念。
五、审查判断证据原则、任务和方法

31 第七章 刑事强制措施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概念及适用的对象、条件和程序,明确强制措施的性质和作用,理解强制措施同刑罚方法、民事诉讼强制措施及扭送、传唤的异同。

32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概述 一、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种类、特征 二、刑事强制措施的意义 三、刑事强制措施的变更和撤销

33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一、拘传 拘传的概念、对象和目的 拘传和传唤的关系 拘传的程序 二、取保候审 适用条件
方式有两种:人保和财产保 被取保候审应当遵循的规定 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的条件

34 三、监视居住 适用条件同监视居住 被监视居住应该遵守的规定 监视居住变更为逮捕的条件

35 第三节 拘留 适用条件 拘留后的处理 拘留的时间 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民事)拘留关系

36 第四节 逮捕 适用条件 变更 逮捕程序 必须遵守的规定 逮捕的羁押期限 公民的扭送

37 第八章 期间和送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期间、送达和羁押期限的概念,理解期间和送达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掌握期间的计算以及送达的程序和要求。

38 第一节 期间 一、概念 二、期间的计算 三、关于期间计算的特殊规定: 四、上诉、抗诉期间和期间恢复

39 第二节 送达 一、概念 二、送达方式:1、直接送达;2、留置送达;3、委托、邮寄送达;4、转交送达;5、公告送达。

40 第二编 刑事追诉程序 第九章 立案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立案的概念和材料来源,明确立案的条件、意义和程序。

41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法律特征 三、立案的任务和立案的意义 四、立案根据 五、立案条件与立案标准 六、立案程序和立案监督

42 第十章 侦查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侦查、询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通缉等概念,理解侦查的任务和原则,掌握采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通缉等侦查方法时的要求,以及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处理。

43 第一节 侦查概述 一、概述 侦查概念和特征 侦查原则:及时、客观、依法、保密。 二、相关问题 ㈠ 侦查模式 ㈡ 我国的侦查模式
㈢ 西方国家侦查程序的发展趋势 ㈣ 中国侦查程序的缺陷

44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三节 询问证人和被害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概念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意义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要求
一、询问证人的概念 二、询问被害人的概念

45 第四节 勘验、检查 第五节 搜 查 一、概念 二、勘验、检查的种类和程序:现场勘验 物证检验 人身检查 尸体检验 侦查实验
二、勘验、检查的种类和程序:现场勘验 物证检验 人身检查 尸体检验 侦查实验 第五节 搜 查 一、搜查的概念、种类 三、搜查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搜查的笔录

46 第六节 扣押物证、书证 第七节 鉴 定 第八节 通 缉 概念及相关法律规定 概念、鉴定种类、鉴定体制、鉴定结论审查与判断
通缉令概念、发布机关和权限、适用对象

47 第九节 侦查终结 第十一节 补充侦查 第十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种类和处理 侦查权限与处理
一、审判前的补充侦查 二、审判中的补充侦查 三、其他规定

48 第十一章 起诉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公诉的基本原理,熟悉提起公诉、自诉、审查起诉、不起诉及出庭支持公诉等概念。明确提起公诉的任务和审查起诉的内容和程序,掌握提起公诉、自诉及不起诉的条件和程序,理解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和公诉人在法庭审判中的地位。

49 第一节 起诉概述 二、意义和效果 一、起诉概念 三、起诉方式 四、公诉制度的理论 1、起诉法定主义 2、起诉便宜主义 五、辩诉交易
1、起诉法定主义 2、起诉便宜主义 五、辩诉交易 六、中国刑事起诉制度的特点

50 第二节 提起公诉 一、审查起诉 ㈠ 审查内容 ㈢ 审查期限 ㈣ 审查案件方式和结论 二、提起公诉 ㈠ 提起公诉的条件 ㈡ 案件的移送

51 第三节 不起诉 一、不起诉概述 不起诉的概念 不起诉的种类 不起诉的程序 二、不起诉的程序和效力 不起诉的程序 不起诉的效力

52 第四节 自诉 第五节 出庭支持公诉 自诉案件一般具有的特点 提起自诉的条件和程序 提起公诉与出庭支持公诉的关系 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和意义
第四节 自诉 自诉及自诉案件的概念和案件范围 自诉案件一般具有的特点 提起自诉的条件和程序 第五节 出庭支持公诉 提起公诉与出庭支持公诉的关系 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和意义 公诉人在法庭上的地位和作用

53 第三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审判程序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审判、合议庭、独任审、审判委员会、判决、裁定和决定等概念,理解审判的原则和制度,明确审判的任务和意义,掌握合议庭的组成、工作原则及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掌握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异同。

54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和任务 一、概念及特征 二、我国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及 第一审程序种类 1、按审判发动方式 2、按刑事审判进程 3、刑事案件第一审程序种类

55 第二节 审判的原则和制度 一、 不告不理原则 含义、适用及与告诉才处理的区别
二、 公开审判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的概念、内容、要求及其限制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 上诉不加刑概念、含义、适用范围及其意义

56 四、直接、言词原则 五、陪审制度 含义、作用及功能、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和评价
六、两审终审制度 七、交叉询问制度 1、交叉询问的涵义 2、交叉询问的主要规则

57 第三节 审判组织 (一)独任庭的适用 (二)合议庭的适用 概念、组成方式、议事方式 (三)审判委员会 概念、任务和评议

58 第四节 审判笔录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审判笔录的含义、诉讼意义和制作要求 一、适用形式、对象及其效力 二、判决、裁定、决定的区别
三、关于刑事判决的效力问题 ㈠ 刑事判决的拘束力 ㈡ 刑事判决既判力

59 第十三章 第一审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第一审程序、公诉案件、自诉案件、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刑事简易程序等概念。明确第一审程序的任务、意义,对公诉案件、自诉案件的审查,开庭审判前的准备工作,法庭审判,以及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

60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一、庭前审查 庭前审查的方式、任务和内容,审查后的处理 二、法庭审理的预备程序 三、法庭审判方式 法庭审判方式概念、类别及我国审判方式

61 四、法庭审理程序 ㈠ 开庭 ㈡ 法庭调查 宣读起诉书;由被告人、被害人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和发问;对证据进行审核。 ㈢ 法庭辩论 ㈣ 被告人最后陈述 ㈤ 评议、裁决和宣判

62 五、一审审理后的处理 六、公诉案件第一审期限
七、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和终止审理 八、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程序的法律监督

63 第三节自诉案件的审判 一、受理程序 ㈠ 受理条件 ㈡ 几种特殊情形 二、审理程序

64 第四节 刑事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概述 ㈡ 西方各国确立的刑事简易程序类型 ㈢ 我国简易程序的特征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
(一)简易程序概念 ㈡ 西方各国确立的刑事简易程序类型 ㈢ 我国简易程序的特征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

65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第二审程序任务、意义;明确二审程序的提起方式和相应的提起主体、提起途径和方式,了解二审程序的提起期限和理由;同时,在与一审程序的比较中掌握二审程序有关审理原则、审理方式及具体审判程序中的法律原理与特征。

66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述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二、第二审程序的任务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一、提起二审程序的形式:上诉和抗诉 二、提起二审程序的主体 三、上诉和抗诉的撤回 四、提起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和理由 五、提起上诉和抗诉的途径和方式

67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和程序 一、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和审查原则全面审查原则 二、二审审理方式、程序 三、二审程序对案件的处理 四、二审审理期限 五、就地审判方式 六、对扣押和冻结财物的处理程序 七、关于自诉案件的第二审程序 八、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二审程序

68 第十五章 死刑复核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概念。掌握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一、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之间的区别点。明确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及报请复核程序及复核后的处理。把握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及报请复核程序及复核后的处理。

69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任务和特征 二、死刑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 1.提起主体不同;2.审理对象不同
3.审结期限不同;4.发回重审的条件不同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任务 四、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

70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一、死刑的核准权的概念、变更历史 二、报请复核程序 (一)报请复核 (二)对报请复核案件的要求
(三)复核内容 (四)复核方式 三、对死刑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71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一、"死缓"核准权 二、报请复核 三、对"死缓"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72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其他阶段性程序的区别,了解申诉及审查申诉的程序,明确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范围及其方式,把握再审审判的原则,审判机关、程序、期限及处理结果。

73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二、相关问题分析 ㈠ 与西方国家的简单比较 ㈡ 中国审判监督程序的主要问题

74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 一、申诉及申诉与上诉不同 ㈡ 申诉的审查处理: 1、申诉的条件;2、申诉的提出; 3、对申诉处理的期限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 一、申诉及申诉与上诉不同 ㈡ 申诉的审查处理: 1、申诉的条件;2、申诉的提出; 3、对申诉处理的期限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及理由

75 第三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一、重新审判的程序 二、重新审判的期限 三、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76 第十七章 执行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执行的概念,依据及执行的机关,了解各类判决、裁定的具体执行程序,把握在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更情形及相关程序要求,明确执行监督的概念,意义,主体及相关内容。

77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二、执行依据和机关 执行依据: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执行机关:人民法院、监狱、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监督主体

78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 一、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二、罚金、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 三、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 一、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二、罚金、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 三、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四、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 五、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 六、死刑的立即执行

79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和处理及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和处理及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一、死刑执行的变更 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变更 三、暂予监外执行 四、减刑和假释 五、对新罪、漏罪的追诉 六、对错判、申诉的处理

80 第十八章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未成年人诉讼程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未成年人诉讼程序与一般普通刑事诉讼程序的区别特征,明确未成年人在诉讼过程中应享有的特殊权利及保障措施。

81 第一节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人诉讼方针和原则
一、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方针 (一)处理程序始终贯穿着教育、感化和挽救方针。 (二)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三)注重维护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

82 二、适用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一)全面调查原则 (二)分别处理原则 (三)迅速简便原则 (四)相对不公开宣判原则

83 第三节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 一、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调查程序 二、立案前的处理程序 三、侦查程序 四、提起公诉程序 五、审判程序 六、执行程序

84 第十九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第十九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以及适用的法律,明确进行涉外刑事诉讼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把握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了解司法协助程序的概念、法律依据,协助范围及协助种类、协助程序。

85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一、概述 二、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1、维护国家主权原则 2、信守国际条约原则 3、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一、概述 二、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1、维护国家主权原则 2、信守国际条约原则 3、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 4、使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原则 5、委托或指定中国律师参加诉讼原则

86 三、诉讼程序 1、管辖;⑴ 立案管辖;⑵ 审判管辖 2、强制措施 3、文书送达 ⑴ 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⑵ 对中国国籍的当事人,可以委托我国使、领馆带为送达。 ⑶ 当事人所在国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 ⑷ 当事人所在国与我国有刑事司法协定的,按协定规定的方式送达。 ⑸ 当事人是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由诉讼代理人送达。

87 第二节 司法协助制度 司法协助制度和范围

88 第二十章 刑事赔偿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刑事赔偿的概念、构成要件和赔偿范围,了解刑事赔偿程序及追偿程序。

8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刑事赔偿范围 一、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 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范围 三、不适用刑事赔偿的情形

90 第三节 刑事赔偿程序 一、刑事赔偿请求人 二、刑事赔偿义务机关 三、刑事赔偿程序 四、追偿制度

91 第二十一章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提起条件,理解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构成条件及范围,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时间及提起范围,根据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和执行程序。

92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 三、附带民事诉讼是民事损害赔偿诉讼 四、附带民事诉讼成立条件
五、附带民事诉讼意义

93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期间。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的条件、范围 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和条件
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的条件、范围 附带民事诉讼提起后的中止与终结。

94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审判 第五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审判 第五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

95 第二十二章强制医疗诉讼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概念。理解在我国建立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掌握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适用对象和运作程序。

96 第一节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概述 一、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概念 二、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性质 三、建立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7 第二节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适用对象 第三节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运作程序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提起主体和形式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立案主体和立案条件 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调查主体、调查事项、调查程序 强制医疗诉讼的审理程序 强制医疗裁决及裁决的执行 强制医疗措施的撤销与变更

98 第四节 强制医疗诉讼的其他问题 强制医疗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强制医疗诉讼的法律监督


Download ppt "刑事诉讼法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