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第二节 土壤耕性

3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一、土壤粘结性 土壤力学性质又称土壤物理机械性。包括土壤的结持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土壤耕作阻力。
1、概念: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强弱可用单位面积上的 粘结力表示(g/cm2)。 2、粘结力的实质 1)范德华力:包括取向力 极性分子间 诱导力 极性分子间及极间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 色散力 瞬时偶极矩产生。 2)氢键:O、F、N与H之间。 3)库轮力:即静电引力,正负电荷间。带负电荷胶粒可通过阳离子桥连结起来。 4)水膜表面张力:湿土起主要作用。

4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一、土壤粘结性 3、粘结性影响因素 1)质地 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1)质地 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 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 Ca2+ 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 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 粘结力 无——有——最大—小—流体 由湿—干 粘结力 无——有——较大——更大

5

6

7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二、土壤粘着性 1、概念:在一定含水量下,土壤粘附外物的性质。粘着力大小用(g/cm2)表示。
2、土壤粘着性实质:土粒——水——外物相互吸引的性能。 3、影响因素 1)水分:粘着点——使土壤出现粘着性的含水量称为粘着点。 脱粘点——随含水量增加失去粘着性土壤含水量称脱粘点。 2)质地; 3)代换性离子种类; 4)结构; 5)腐殖质数量,提高粘着点,脱粘点

8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三、土壤塑性 1、概念:一定含水量下,土壤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形状,当外力撤消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
2、土壤塑性实质:由片状粘粒和水膜造成的。片状粘粒在一定含水量下平行排列,土粒间出现水膜。

9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三、土壤塑性 3、影响因素:影响粘结性因素都会影响土壤塑性 1)水分:过干过湿无塑性
A)下塑限:随含水量增加,土壤出现塑性的土壤含水量为下塑限。 B)上塑限:随含水量增加,土壤失去塑性的土壤含水量为上塑限。 C)塑性范围 D)塑性值:上塑限和下塑限的差称为塑性值。塑性值越大塑性越强。 强塑性(粘土)大于 塑性土(壤土)大于-17 弱塑性(砂壤土)小于 无塑性(砂土)0 2)质地:粘粒增加,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均增大。 3)代换性阳离子种类。 4)有机质数量:不改变塑性值,但能提高上、下塑限。 5)结构。

10

11

12

13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四、土壤的胀缩性 1、概念:土壤干时收缩,湿时膨胀的特性。
2、胀缩性与片状粘粒有关,砂土无胀缩性。膨胀是由于粘粒水化及其周围 扩散层增厚之故。 Na+ > K+ >Ca2+ Mg2+ >H+ 3、影响因素 1)粘粒含量越高胀缩性越强。 2)膨胀型粘土矿物。如:蒙脱石,蛭石,含量越高胀缩性越强。 3) 有机质多,土壤胀缩性不明显。 4、对土壤性质影响 1)湿时膨胀使土壤密实而难以通气透水。 2)干时收缩拉断植物白细胞和根毛,同时产生在的裂隙。 3)在这种土壤的建筑物,其地基也不牢固。

14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五、土壤耕作阻力: 包括抗压性、抗楔性、土壤位移阻力 (一)抗压性和抗楔入性
1、概念:指土壤抗压和抗楔入的能力,可用土壤硬度和坚实度表示。 2、土壤硬度:是指外物楔入或切入挤压时与垂直应力相当的土壤阻力。可用楔入阻力或抗压强度表示。 1)楔入阻力:指柱塞(锥形或圆柱形)插入土壤一定深度所需的力(kg/cm2) 2)抗压强度:原状土块抵抗外力使其破碎的阻力(kg/cm2)。 3)影响因素:抗压强度和抗楔入阻力主要土壤粘结力所决定。 含水量影响很大。含水量升高,二者下降。

15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五、土壤耕作阻力: (一)抗压性和抗楔入性 3、土壤坚实度:指土壤对挤压力的反应,也称抗缩阻力。
1)概念:压缩每单位容积的土壤所需的力。(kg/cm3) 2)压缩过程:有孔隙变化,可用孔隙度或孔隙比来反映土壤压缩程度。 3)影响因素:与粘结力和土壤孔性有关。 A)含水量影响较大 如图 坚实度和含水量之间有半对数的直线相关。含水量越大,坚实度越小,但砂土无此关系。 B)团粒结构坚实度小; 碱土分散死板,含Na+多,干燥时坚实度很大。 C)通常孔度高,坚实度小些,但在含水量极少,土壤干燥情况下,坚实度仍可能很大。

16

17 第一节 土壤力学性质 五、土壤耕作阻力: (二)土壤的位移阻力 用抗剪强度表示 1、抗塑强度:一定压力下,土壤剪应力的大小。 2、测定 如图
(二)土壤的位移阻力 用抗剪强度表示 1、抗塑强度:一定压力下,土壤剪应力的大小。 2、测定 如图 3、垂直载荷与土壤剪应力关系 计算公式:S=PtgΦ+C S——土壤剪应力 P——垂直载荷 tgΦ——内摩擦系数 Φ——内摩擦角 C——土壤粘结力 砂土Φ22~37O C为 粘土 Φ7~22O C较大 4、在塑性范围内耕作,在压力和剪力作用下,土壤出现粘闭现象,孔隙度减小,孔径变小,无效孔隙增大。

18

19

20 第二节 土壤耕性 一、耕性 (耕翻、耙、耢也称耱、镇压、中耕等) 1、概念: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物理包括:力学性质、容重、孔隙度、松紧状况等。 2、含义: 1)耕作阻力大小 小 使于作业和节约能源 2)耕作质量好坏 好 耕土壤平整、松碎 3)适耕期长短 长 适于耕作含水量范围大,适耕期长。 3、影响因素:影响土壤力学性质的因素都影响土壤耕性。 a.质地 b.结构 c.有机质 d.代换阳离子 e.水分

21 第二节 土壤耕性 一、耕性 4、土壤宜耕状态判断 1)润 酥软 阻力小,成土团易耕作。 润含水量:砂土饱和持水量30-70%
粘土饱和持水量50-60% 2)田间判断: A)鸡爪裂纹(表土呈细裂纹) B)土块外干内湿 喜鹊斑 C)取一把土捏紧,抛开落地即散 D)试耕出现犁花 3)水田 稀泥浆

22

23 第二节 土壤耕性 二、土壤压板问题 (外力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粒紧密排列,正方体——三斜六面体)
1、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2、影响因素 1)水分: A)在塑性范围内,土壤最易被压缩,水膜增厚,具有润滑作用。 B)水分少时干,粘结力和内摩擦力大,不易被压缩。 C)水分大于塑限,水对压力具有支撑作用。 2)有机质:有弹性,并可促进团聚体形成。 3)代换性阳离子种类:Na+ K+离子多,土粒分散,扩散层厚(土粒外水膜厚),土壤可压缩程度高。

24 第二节 土壤耕性 二、土壤压板问题 3、预防措施 产生压板因素有:农机具挤压、人畜践踏、自然因素(雨滴冲击、土壤沉实)
1)改进农机具设计 农机作业是主要原因 A)发展四轮驱动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增加轮胎亮度直径,链轨拖拉机增中链轨长宽。轮式比链轨压板严重些。 B)发展施转式或振动式农具,农机切土部分要锋利。 2)避免过湿作业 3)提高作业速度,压板减轻,但牵引力增加 4)减少作业次数,采用少耕法,免耕法

25 第二节 土壤耕性 三、水田粘闭现象及防止 1、水田粘闭现象 水整地破坏微团聚体,团聚度下降,大孔隙减少,容重增加,通透性恶化。 2、解决措施
1)水田干耕燥整:水稻收后,排水,秋季或春季,翻耕或旋耕,种前再水耙田。使土壤细而不烂,减少微团聚体破坏。 2)冻垡,晒垡,可促进团粒结构,微团粒结构的形成。

26


Download ppt "第五章 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