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分析 一、热点透视 新时代的全球化正在疾步向我们走来。全球化是客观进程不可阻挡,全球化将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球化的过程不仅是统一的过程,也是斗争的过程,面对这一新浪潮,世界各国都在采取自己的应对措施。 2007年6月召开的八国峰会,全球化成为主要议题,07年底出现大批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海外收购,如中石化海外原油收购,国家电网走出海外等,这些都与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有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分析 一、热点透视 新时代的全球化正在疾步向我们走来。全球化是客观进程不可阻挡,全球化将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球化的过程不仅是统一的过程,也是斗争的过程,面对这一新浪潮,世界各国都在采取自己的应对措施。 2007年6月召开的八国峰会,全球化成为主要议题,07年底出现大批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海外收购,如中石化海外原油收购,国家电网走出海外等,这些都与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有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0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设计 经济全球化 机遇与挑战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郑小勇

1 专题分析 一、热点透视 新时代的全球化正在疾步向我们走来。全球化是客观进程不可阻挡,全球化将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球化的过程不仅是统一的过程,也是斗争的过程,面对这一新浪潮,世界各国都在采取自己的应对措施。 2007年6月召开的八国峰会,全球化成为主要议题,07年底出现大批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海外收购,如中石化海外原油收购,国家电网走出海外等,这些都与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有关。这一专题的内容既是世界经济史的重点,又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 专题分析 二、新课标要求 1、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形成原因和表现。
2、了解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发展过程,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3、了解不同时期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认识应对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了解当今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面前的应对措施。

3 专题分析 三、专题内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对经济全球化适应程度和后果是不同的,应对经济全球化是需要内外良性互动的,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选择趋利避害往往又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中国在面对全球化过程中,应选择的是理性开放,保持民族性,趋利避害。 四、专题范围 本专题主要范围主要定位在经济全球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关系和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上。

4 设计方略 教学目标 1、复习目标 经济全球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关系和对经济全球化认识(具体基础知识由学生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依据课本知识归纳)

5 设计方略 2、能力情感要求 (1)通过经济全球化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能积极去应对,而不能盲目排斥或回避。 (2)通过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以此让学生关注时政、关注世界,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通过引入政治学科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及练习中跨学科的问题,训练学生文综能力,培养学生政史地学科之间知识渗透综合与运用的能力。 3、教学方法 通过时政热点材料、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分析归纳内化为正确的认识。

6 教学过程 专题复习导入 2008年3月5日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在会上,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温家宝说,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7 教学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历程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教材P106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在生产和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过程。这一过程在16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即已开始,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发展着,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之一。      

8 教学过程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要求学生根据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完成下列表格) 阶段 时期 形成原因 表现 开始形成
(16世纪) 工场手工业时期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空白,学生填) 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向帝国主义过渡,全球扩张、资本输出 殖民地半殖民地完全沦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9 教学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曾说过:“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木材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题我们种植茶叶……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P93)      请回答:该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该材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料、资本和商品的全球流通;当时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10 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化的必然归宿。
教学过程 3、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要求学生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情况,完成下列表格) 经济全球化 经济区域化 实质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空白,学生填)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 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前提) 新科技革命(物质条件) 国际金融(催化剂) 跨国公司(推动力) 经济多极化趋势 国际经济竞争加剧 国际政治形势走向缓和 表现 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两者 关系 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化的必然归宿。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1 教学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思考:当前经济全球化是由哪些国家所主导的?为什么?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思考:当前经济全球化是由哪些国家所主导的?为什么?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上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

12 教学过程 二、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近代中国
思考: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谈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理解,概括知识要点如下列表格)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对中国消极影响 客观上对中国影响 初步形成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思想萌发,洋务运动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完全形成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13 教学过程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往往能反映这个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应对方式和开放程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1年10月,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号召出国留学。到1873年,留学人数已达373人。同时大量引进西方人才,到1875年,在日西方人才达524人。  同时期中国派出的留学生,因为更改发式服饰引起国内保守势力的责难,被迫中途全部召回。 材料二:伊藤博文:“尽管中日两国都进行改革,但在接受西洋文化的态度上,却有很大不同。例如,明治政府在维新后不久便组团出使欧美,实地考察,满清官员却一直没这么做。” ―――引自《伊藤博文看中日维新》 请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选择西方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不同的原因。 (3)通过以上中日两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上的比较,你得出哪些认识。 日本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积极学习并接受,中国则是消极被动态度,甚至是排斥。 造成中日两国不同原因,一是两国历史传统不同:日本由输入和模仿他国文化的传统,而中国则是文化输出国,有优越感;二是两国发展程度不同,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已经引进西方军事科技,而中国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认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对全球化适应程度和后果也是不同的。

14 教学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弈忻在其《统筹全局折》中强调:“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奕忻虽曾力驳士大夫们把“师法夷人”说成是国耻,大呼“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但他要驳到的不只是几个守旧官僚,而是整个士大夫阶级。 材料二: 图片资料 材料三: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有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晚清政府和今天中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态度有何不同,这种态度不同产生怎样影响。 (2)分析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15 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晚清政府和今天中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态度有何不同,这种态度不同产生怎样影响。 (2)分析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晚清时期,政府内有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但只是学习西方的“器物”,甚至绝大多数的官僚是排斥向西方学习的,这种态度导致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落后挨打;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态度积极,这种态度使我们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造成不同态度原因在于:清政府腐朽愚昧,加之“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在应对全球化浪潮时,选择排斥;而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后,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所以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迎接全球化。 认识:接受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度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16 E、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过程 2、当今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下,合作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 A、改革开放前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经济) B、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C、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 E、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 教学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 1960年,全球五个最富国家和五个最穷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0倍,1990年达到60倍,如今则扩大到74倍。1999年,最富裕国家人均GDP(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困国家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为100美元)之比竟达300∶1。 1997年下半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马来西亚一位前副总理惊叹:“索罗斯使40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毁于一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吸引外资方面,但同时也给发展中国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南北贫富差距和经济安全问题,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8 教学过程 材料二 新华社电: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德国海滨城市城海利根达姆出席了八国集团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在十三个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对话会上,他指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织,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应该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中国政府对全球化的态度如何?并举例说明。 当今中国政府态度是积极应对,如2001年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 材料三: “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是近几年海外传媒爱用的题目,在纳入全球化轨道的过程当中,洋人的忧虑甚至比国人还要多。 “你想要什么样的全球化?”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全球化的中国玩法。 ------搜狐财经《全球化之惑:中国全球化还是全球中国化》 (3)进入到21世纪,面对着全球化的趋势,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提给中国的企业和中国政府。 中国企业应“引进来,走出去”,抓住有利的机遇,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中国政府应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积极姿态加入,趋利避害,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作出贡献。

19 教学过程 材料四 迁善之助《日本文化史》记载,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出现穿戴追捧欧美式样,饭馆招牌上也写上英文,艺妓表演时也夹杂几句外文,以抢购消费外国商品为荣,鄙弃国产货等现象。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全球化面前我们是应该勇敢的迎接它的挑战,但我们在开放的同时,还应理性的思考,迎接它并不是全盘吸收它,优秀的我们吸取,但我们也应保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东西,趋利避害,中西结合。 【规律总结】 ①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能积极去应对,而不能盲目排斥或回避。 ②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应积极参与,在最追求全球性的同时,还应保持我们的民族性,趋利避害。 ③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对经济全球化适应程度和后果也是不同的,应对经济全球化,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度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20 教学过程 【结束语】: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在16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即已开始,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发展着,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之一。“全球化就像一艘你不得不乘坐的船”,面对着这一趋势,我们应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重视科技,发展经济,而不是回避和反对它。 【专题练习】略

21 谢谢指导,再见!


Download ppt "专题分析 一、热点透视 新时代的全球化正在疾步向我们走来。全球化是客观进程不可阻挡,全球化将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球化的过程不仅是统一的过程,也是斗争的过程,面对这一新浪潮,世界各国都在采取自己的应对措施。 2007年6月召开的八国峰会,全球化成为主要议题,07年底出现大批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海外收购,如中石化海外原油收购,国家电网走出海外等,这些都与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有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