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發展學校評估政策 的理念與原則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2009年11月11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發展學校評估政策 的理念與原則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2009年11月11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發展學校評估政策 的理念與原則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2009年11月11日
2009/10 新任小學課程統籌主任培訓課程 甲部︰課程領導與管理槪論系列 - (8) 促進學習的評估–原則與實務 發展學校評估政策 的理念與原則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2009年11月11日

2 課程與評估的關連 甚麼值得學習? 怎麼   知道學生 已學會學習? 學生 怎樣學習  和教師   怎樣教? 課程 教學 評估 配合 學生學習

3 對學習的評估 (Assessment of Learning)
根據學習目標和重點,匯報及評估學生的表現和進展。顯示學生學習取得怎樣的成果,所提供的教育質素如何,以及學生達到甚麼水平。 促進學習的評估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指幫助學生不斷改進,所涉及的評估。識別學生的強項和弱項,以及提供優質的回饋,給予他們適時的支援和強化所學。也可協助教師檢視學習目標、教學計畫及教學策略。 This slide refers to the three main purposes for assessment,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ssessment as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of learning. The first two purposes refer to assessment being used formatively, while the third purpose refers to assessment being used summatively. Assessment for and as learning occur while students are engaged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while assessment of learning occurs at the end of a learning process or task or unit of work or for reporting at the end of a time period such as a semester. The three main purposes of assessment are complementary of each other and all three together are very powerful in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4 促進學習的評估的理念 學校可怎樣運用評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建基於對教育的信念,包括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和具有學習的能力,並培養他們多元才能和讓他們發揮潛能。 課程發展議會報告書《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課程發展議會,2001)建議學校改變評估的實施方式,以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作為日常學習、教學及評估循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師應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通過評估(簡單如:有效的提問、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表現),提供即時的回饋,使學生更易掌握所學的重點。 教師應把評估的重心,放在找出學生學得不好的原因以及如何幫助他們作出改善,而不是只以評估找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和內容。 學校可怎樣運用評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5 評估觀點的範式轉移 從總結性評估到進展性評估 從量的評估到質的評估 從常模參照到標準參照

6 2002/03視學周年報告

7 2007/08 視學周年報告

8 小學課程統籌主任的第二項主要職責 協助校長統籌學校評估政策的制訂及推行

9 課程架構 學習領域知識 共通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
評估是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測驗、考試等方式,因應課程目標和內容,收集學生知識、能力、價值和態度各方面的學習顯證,包括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並回饋教師和學生,作為改善學習與教學的基礎。 共通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

10

11 第一步 設計評估政策,平衡促進學習的評估和對學習的評估,並將評估政策、學校整體課程規畫和課程改革的目標結合起來。
學校評估政策計畫流程圖 第一步 設計評估政策,平衡促進學習的評估和對學習的評估,並將評估政策、學校整體課程規畫和課程改革的目標結合起來。 第二步 設計全年評估實施計畫 第三步 將進展性評估、學習與教學結合 第四步 檢視評估政策和學校課程發展計畫

12 你的學校在計畫和實施評估時 遇到什麼困難?

13 校內評估機制 策畫評估政策 檢視評估政策、 回饋課程規畫及教學 推行與監察

14 策畫校內評估政策 平衡兼顧「對學習的評估」和「促進學習的評估」 配合學校整體課程規畫及各學習領域課程指引
檢視現有的評估制度,找出有哪些不能配合的 建議如何逐步改善有關評估方式 學校行政人員和各科組教師就評估的主導原則進行討論 各級因應課程指引設計知識、能力和態度的評估重點及其所佔總分的比重 制定公平、公正、公開的評估機制(如不同的方式、公平和清晰的評分準則、嚴謹的擬題批改制度)\ 釐清不同人員的角色

15 推行與監察 頻次適中、評估範圍涵蓋所學 將進展性評估、學習與教學結合 能配合學習目標,採用不同模式的評估,診斷學生 學習的強弱,改善學與教
能配合學習目標,採用不同模式的評估,診斷學生 學習的強弱,改善學與教 擬題和批改公平公正,能給予學生適時有用的回饋 有系統和準確地記錄學生的評估資料,以便跟進學 生的學習進度 向學生和家長滙報學生的學習成果

16 檢視與回饋 有效運用評估資料: 診斷學生學習表現 評鑑學與教的成效 回饋課程和學與教的策畫 回饋評估政策的策畫

17 良好的學校評估政策 評估目的與學校整體課程目的緊密配合 平衡兼顧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
評估方式多元化,同時切合評估目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並能照顧學生的多元學習需要 (例如:資優、能力稍遜、來自弱勢社群或少數民族家庭),更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評估的頻次,足以讓有關人士了解學生的學習,同時不礙學與教 多方參與,發展學生反思、自我改進和評鑑的能力

18 校本評估策略實施架構圖 示例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促進 學習 學與教過程 校內評估 反思、檢討 共同備課 科會議 回饋流程 進展性評估
         校內評估 進展性評估 (回饋學與教) 總結性評估 (量度成績) 學與教過程 1. 課堂教學 讓學生理解學習的目標 教學策略 有效的提問 小組學習 觀察 有效的回饋  (習作評語、口頭評語) 2. 智能增值課 (VIP) 課程內容設計根據提升學生基本能力為原則 (skill-based training with reference to BC descriptor) 按不同能力學生訂立不同學習目標 課堂及課業表現 3. 鞏固學習週 讓學生了解學習強弱之處 加強學生學習表現較佳的地方 設計課堂教學及課業以改善學生學習 校外評估 根據TSA評估報告、數據及成績來分析實證及反思學生的學習表現。 促進 學習 回饋流程 反思、檢討 共同備課 科會議 多元化 a. 不同模式的評估 每年兩次各科測考 默書 中英數常進展性評估 家課、網上功課 跨科學習 各科專題設計或研習 閱讀報告、口頭匯報、報告 觀察 b. 多方參與 學生自評 同儕互評 教師評估(課堂提問、課業、進展性評估) 利用測驗、考試、進展性評估、校外評估報告及結果診斷及改善學與教 報告: 「進展性評估」簿(中英數) 「進展性評估」紀錄表(常) 「家長測考小錦囊」(通告及網上版) 以測驗、考試成績評定各科等級 以測驗、考試成績評定VIP組別 記錄: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 成績表報告:分數/等第及評語 校內評估 多元化 a. 不同模式的評估 每年兩次各科測考 默書 中英數常進展性評估 家課、網上功課 跨科學習 各科專題設計或研習 閱讀報告、口頭匯報、報告 觀察 b. 多方參與 學生自評 同儕互評 教師評估(課堂提問、課業、進展性評估) 2.學與教 利用測驗、考試、進展性評估、校外評估報告及結果診斷及改善學與教 3. 報告 「進展性評估」簿(中英數) 「進展性評估」紀錄表(常) 「家長測考小錦囊」(通告及網上版) 以測驗、考試成績評定各科等級 以測驗、考試成績評定VIP組別 記錄: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 成績表報告:分數/等第及評語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18

19 你對以下評估政策有甚麼意見? 學校 甲校 乙校 丙校 丁校 戊校 多元學習評估 總結性、進展性評估、個人學習記錄/檔案。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2 4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多元學習評估 總結性、進展性評估、個人學習記錄/檔案。 1. 根據學習目標,訂定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 2. 設有專題研習、說話及聆聽評估等。除一般評估課業外,學生亦需完成閱讀課外書、口頭匯報、閱讀感想等富啟發性課業作評估。 1.總結性評估:每學期兩次考試。 2.進展性評估:以默書、小測、常分、態度分及 專題設計等形式進行。 3.採用多方參與的評估方式(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及老師評四部份)。 1.網上評估 2.英文科(四至六)利用電子默書、電子測驗進行進展性評估 以活動教學及專題研習為主導;著重進展性評估包括專題報告、家課、堂課及教學活動,小一沒有測考;小二、小三主科測驗全年共四次;小四至小六主科全年共四次,其他科目兩次,考試共兩次。 資料來源:小學概覽

20 學校評估政策-評估實施方式的轉變 從傳統到新評估文化 減少測考的頻次,引入多元化的評估模式 側重以紙筆形式的測驗/考試 全面評估學生的表現
包括家長估評、學生自評、同儕互評 提供具體有效的回饋 鼓勵開放式的題目,接納合理的答案 分析評估結果,回饋學與教,照顧學習差異 幫助學生學習和改善 強調學生的反思,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側重以紙筆形式的測驗/考試 評估內容局限於知識層面 以教師評估為主 以分數/等級顯示結果,只讓學生知道對錯 強調單一「標準」答案 評估結果主要為編班之用 學生傾向互相比較分數 學生被動學習 從傳統到新評估文化 學校需要更有效地運用評估,為教師和學生創造空間,碓保能具體地量度學生己進行的學習外,更需要運用評估促進學習。

21 謝謝


Download ppt "發展學校評估政策 的理念與原則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2009年11月11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