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王昌齡〈從軍行〉 杜甫〈旅夜書懷〉 李商隱〈無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王昌齡〈從軍行〉 杜甫〈旅夜書懷〉 李商隱〈無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王昌齡〈從軍行〉 杜甫〈旅夜書懷〉 李商隱〈無題〉
近體詩選 王昌齡〈從軍行〉 杜甫〈旅夜書懷〉 李商隱〈無題〉 教學錦囊 一、格律知識 二、選詩考量 三、作者介紹

2 授課大綱 題解 從軍行 旅夜書懷 無題 主要修辭手法 問題與討論 測驗與練習 圖片集錦 本課結束

3 題 解    近體詩,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所謂古體,乃指依漢魏六朝詩歌體製者而言;所謂近體,乃指律詩、絕句而言。古體、近體之分,始於唐代,唐以後皆沿用此一分法。古體不講求平仄、對仗等格律;用韻較自由,可以通押或換韻;句數也不限。近體則平仄、對仗有一定的格律;一韻到底,概不換韻;字數、句數都有限制。

4 題 解 南北朝時沈約等人將漢語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後三聲都屬於仄聲。平聲約為今日國音的一、二聲,仄聲約為今日國音的三、四聲。 關閉
題 解 南北朝時沈約等人將漢語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後三聲都屬於仄聲。平聲約為今日國音的一、二聲,仄聲約為今日國音的三、四聲。   關閉    近體詩,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所謂古體,乃指依漢魏六朝詩歌體製者而言;所謂近體,乃指律詩、絕句而言。古體、近體之分,始於唐代,唐以後皆沿用此一分法。古體不講求平仄、對仗等格律;用韻較自由,可以通押或換韻;句數也不限。近體則平仄、對仗有一定的格律;一韻到底,概不換韻;字數、句數都有限制。

5 題 解    近體詩,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所謂古體,乃指依漢魏六朝詩歌體製者而言;所謂近體,乃指律詩、絕句而言。古體、近體之分,始於唐代,唐以後皆沿用此一分法。古體不講求平仄、對仗等格律;用韻較自由,可以通押或換韻;句數也不限。近體則平仄、對仗有一定的格律;一韻到底,概不換韻;字數、句數都有限制。 指兩個句子的字數、句法都相同,相同位序的字,詞性一樣而平仄相反。   關閉

6 題 解    近體詩,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所謂古體,乃指依漢魏六朝詩歌體製者而言;所謂近體,乃指律詩、絕句而言。古體、近體之分,始於唐代,唐以後皆沿用此一分法。古體不講求平仄、對仗等格律;用韻較自由,可以通押或換韻;句數也不限。近體則平仄、對仗有一定的格律;一韻到底,概不換韻;字數、句數都有限制。 作古體詩時常可將韻近者互相通用,如東、冬、江相通,支、微、齊、佳相通之類。                                關閉

7 題 解    近體詩,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所謂古體,乃指依漢魏六朝詩歌體製者而言;所謂近體,乃指律詩、絕句而言。古體、近體之分,始於唐代,唐以後皆沿用此一分法。古體不講求平仄、對仗等格律;用韻較自由,可以通押或換韻;句數也不限。近體則平仄、對仗有一定的格律;一韻到底,概不換韻;字數、句數都有限制。 也稱「轉韻」。指寫作詩歌時在中途更換韻目。如〈長干行〉便有陌韻、灰韻、皓韻、麻韻的變換。        關閉

8 題 解    近體詩,又名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所謂古體,乃指依漢魏六朝詩歌體製者而言;所謂近體,乃指律詩、絕句而言。古體、近體之分,始於唐代,唐以後皆沿用此一分法。古體不講求平仄、對仗等格律;用韻較自由,可以通押或換韻;句數也不限。近體則平仄、對仗有一定的格律;一韻到底,概不換韻;字數、句數都有限制。 一律。 關閉

9 題 解  絕句有五、七言絕,限四句;律詩有五、七言律,以八句為主,其中間四句(三、四句稱頷(ㄏㄢˋ)聯,五、六句稱頸聯)須兩兩對仗;又有十句以上者,稱排律。排律除頭二句(首聯)及末二句(尾聯)不對仗外,其餘全依五、七言律的格律,並且兩兩對仗。 ▲近體詩各體比較 唐詩分期與代表人物 唐代較為通行的詩體 古體詩與近體詩比較

10 題 解  絕句有五、七言絕,限四句;律詩有五、七言律,以八句為主,其中間四句(三、四句稱頷(ㄏㄢˋ)聯,五、六句稱頸聯)須兩兩對仗;又有十句以上者,稱排律。排律除頭二句(首聯)及末二句(尾聯)不對仗外,其餘全依五、七言律的格律,並且兩兩對仗。 下巴。 關閉

11 題 解  絕句有五、七言絕,限四句;律詩有五、七言律,以八句為主,其中間四句(三、四句稱頷(ㄏㄢˋ)聯,五、六句稱頸聯)須兩兩對仗;又有十句以上者,稱排律。排律除頭二句(首聯)及末二句(尾聯)不對仗外,其餘全依五、七言律的格律,並且兩兩對仗。 又稱「長律」。 關閉

12 題 解 本課選錄唐人近體詩三首。 王昌齡〈從軍行〉選自《全唐詩》,為七言絕句。「從軍行」本樂府古題,為描述軍旅辛苦之詩。王詩原題有七首,這是第四首,描述邊地軍士的征戰之苦,以及殺敵報國的決心。

13 題 解 本課選錄唐人近體詩三首。 王昌齡〈從軍行〉選自《全唐詩》,為七言絕句。「從軍行」本樂府古題,為描述軍旅辛苦之詩。王詩原題有七首,這是第四首,描述邊地軍士的征戰之苦,以及殺敵報國的決心。 清康熙年間曹寅、彭定求等人奉敕編輯而成,共收唐、五代詩四萬千九百餘首,作者二千二百餘人,大體按時代先後排列,並繫有詩人小傳,為蒐羅最完備的唐詩總集。    關閉

14 題 解 本課選錄唐人近體詩三首。 王昌齡〈從軍行〉選自《全唐詩》,為七言絕句。「從軍行」本樂府古題,為描述軍旅辛苦之詩。王詩原題有七首,這是第四首,描述邊地軍士的征戰之苦,以及殺敵報國的決心。 指漢魏六朝原有的樂府詩題,每一題目代表一定的曲調。此處是引古題為詩題。關閉

15 題 解    〈旅夜書懷〉選自《杜工部集》,為五言律詩。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乘舟東下。本詩寫其行經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重慶市忠縣)時,夜晚泊舟時的所見所思,抒發暮年飄泊的淒苦心境。書懷,抒寫情懷。

16 題 解    〈旅夜書懷〉選自《杜工部集》,為五言律詩。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乘舟東下。本詩寫其行經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重慶市忠縣)時,夜晚泊舟時的所見所思,抒發暮年飄泊的淒苦心境。書懷,抒寫情懷。 停船靠岸。 關閉

17 題 解    〈旅夜書懷〉選自《杜工部集》,為五言律詩。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乘舟東下。本詩寫其行經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重慶市忠縣)時,夜晚泊舟時的所見所思,抒發暮年飄泊的淒苦心境。書懷,抒寫情懷。 隨水飄流或止息。比喻流離不定。  關閉

18 題 解    李商隱〈無題〉選自《李義山詩文集》,為七言律詩。寫與情人離別的相思之苦,以及至死無悔的癡情、期待重聚的盼望。無題,凡詩文以「無題」為題者,表示無題可標或不願標題。 特殊的詩名「無題」 唐代著名詩人的特稱 唐代詩人並稱 授課大綱

19 從軍行 王昌齡 作者 課文與注釋 賞析 授課大綱

20 作 者 王昌齡,字少伯。唐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西元六九八年),卒年不詳。 王昌齡小傳 王昌齡軼聞故事
作 者    王昌齡,字少伯。唐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西元六九八年),卒年不詳。 王昌齡小傳 王昌齡軼聞故事 王昌齡詩作特色

21 作 者    王昌齡於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七二七年)中進士。開元年間曾任江寧(今江蘇省江寧縣)縣丞,故世稱王江寧;天寶年間貶龍標(今湖南省黔(ㄑㄧㄢˊ)陽縣)縣尉,故世又稱王龍標。安、史之亂爆發後,在回鄉途中為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刺史閭丘曉所忌而被殺。

22 作 者    王昌齡於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七二七年)中進士。開元年間曾任江寧(今江蘇省江寧縣)縣丞,故世稱王江寧;天寶年間貶龍標(今湖南省黔(ㄑㄧㄢˊ)陽縣)縣尉,故世又稱王龍標。安、史之亂爆發後,在回鄉途中為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刺史閭丘曉所忌而被殺。 輔佐縣令,主管一縣文書及倉、獄事務。 關閉

23 作 者    王昌齡於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七二七年)中進士。開元年間曾任江寧(今江蘇省江寧縣)縣丞,故世稱王江寧;天寶年間貶龍標(今湖南省黔(ㄑㄧㄢˊ)陽縣)縣尉,故世又稱王龍標。安、史之亂爆發後,在回鄉途中為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刺史閭丘曉所忌而被殺。 主管一縣治安。 關閉

24 作 者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等人相繼判亂。亂歷玄宗、肅宗、代宗三代,共九年。為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點,也讓唐代經濟重心由遭戰火蹂躪的北方轉移至南方。            關閉    王昌齡於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七二七年)中進士。開元年間曾任江寧(今江蘇省江寧縣)縣丞,故世稱王江寧;天寶年間貶龍標(今湖南省黔(ㄑㄧㄢˊ)陽縣)縣尉,故世又稱王龍標。安、史之亂爆發後,在回鄉途中為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刺史閭丘曉所忌而被殺。

25 作 者    王昌齡工詩,以擅長七絕名重一時,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其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存詩一百八十餘首,《全唐詩》收編為四卷。 〈從軍行〉目錄

26 作 者    王昌齡工詩,以擅長七絕名重一時,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其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存詩一百八十餘首,《全唐詩》收編為四卷。 此據元辛文房《唐才子傳》。亦作「詩家天子王江寧」。不論以「夫子」或「天子」稱之,皆可知王昌齡於當時詩名甚高。            關閉

27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說明 語譯 文意、修辭 格律說明 相關範文 〈從軍行〉目錄

28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青海 湖名。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 關閉 

29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雪山 即祁連山脈。橫亙於青海、甘肅兩省間。        關閉

30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綿延橫列。亙,音ㄍㄣˋ。  關閉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雪山 即祁連山脈。橫亙於青海、甘肅兩省間。        關閉

31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3.玉門關 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安西縣雙塔堡一帶,為通西域的要道。關閉

32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穿 破。關閉

33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金甲 護身的鐵甲戰衣。 關閉

34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樓蘭 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羅布泊一帶。此處借漢喻唐,指當時在西北地區和唐為敵的各族。  補充

35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樓蘭是漢代西域國名,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之地。漢武帝時歸漢。漢昭帝時,樓蘭國王勾結匈奴,多次殺害漢使。漢將霍光派傅介子赴樓蘭,用計誘殺樓蘭國王,另立新王。唐時,樓蘭是邊塞詩中經常提到的地名。後來,這個一度繁華的都市冷落下來,湮沒於沙漠之中。            關閉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樓蘭 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羅布泊一帶。此處借漢喻唐,指當時在西北地區和唐為敵的各族。  補充

36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說明:寫邊地軍士的征戰之苦,以及殺敵報國的決心。     關閉

37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文與注釋:從軍行 語譯:青海湖邊的長雲連綿,籠罩著祁連山,這荒漠中的孤城,與玉門關遙遙相望。 將士們在黃沙滾滾中身經百戰,磨破了鐵甲, 卻有著不消滅敵人就不還中土的豪情壯志!關閉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38 賞 析    本詩前二句鋪寫場景,以「孤城」為中心,鳥瞰整個西北邊陲,凸顯出其南拒吐蕃、西防突厥、捍衛中原的衝要地位。「青海」、「雪山」、「玉門關」,將視覺的想像空間拓展至千里之外,醞釀出壯闊的氣勢;「長雲」及「暗」烘托出邊地凝重的氣氛;「遙望」則隱含著征人期待歸去的心情。

39 賞 析    本詩前二句鋪寫場景,以「孤城」為中心,鳥瞰整個西北邊陲,凸顯出其南拒吐蕃、西防突厥、捍衛中原的衝要地位。「青海」、「雪山」、「玉門關」,將視覺的想像空間拓展至千里之外,醞釀出壯闊的氣勢;「長雲」及「暗」烘托出邊地凝重的氣氛;「遙望」則隱含著征人期待歸去的心情。 從高處俯視低處。 關閉

40 賞 析    本詩前二句鋪寫場景,以「孤城」為中心,鳥瞰整個西北邊陲,凸顯出其南拒吐蕃、西防突厥、捍衛中原的衝要地位。「青海」、「雪山」、「玉門關」,將視覺的想像空間拓展至千里之外,醞釀出壯闊的氣勢;「長雲」及「暗」烘托出邊地凝重的氣氛;「遙望」則隱含著征人期待歸去的心情。 軍事或交通要地。 關閉

41 賞 析    後二句寫征人身經百戰,報國衛土的豪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全詩的轉筆,從「遙望」所隱含的心情跳脫而出。一個「穿」字,道盡征戰的頻仍與慘烈,但征人報國衛土的壯志並未因此銷磨,反而更為堅定。所以結語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征人縱死不悔的誓言,將原來的蒼涼、孤寂,轉為豪壯、深沉。

42 賞 析 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課文深度鑑賞   全詩情景交融,在蒼茫中渲染出悲壯豪情,是盛唐邊塞詩中極傑出的作品。 〈從軍行〉目錄

43 旅夜書懷 杜甫 作者 課文與注釋 形音義比較 賞析 授課大綱

44 作 者 杜甫,字子美。唐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生於睿宗太極元年(西元七一二年),卒於代宗大曆五年(西元七七○年),年五十九。
作 者    杜甫,字子美。唐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生於睿宗太極元年(西元七一二年),卒於代宗大曆五年(西元七七○年),年五十九。 杜甫稱號 杜甫小傳 杜甫軼聞故事 杜甫詩作特色 吟詠杜甫的作品

45 作 者 杜甫,字子美。唐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生於睿宗太極元年(西元七一二年),卒於代宗大曆五年(西元七七○年),年五十九。
作 者    杜甫,字子美。唐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生於睿宗太極元年(西元七一二年),卒於代宗大曆五年(西元七七○年),年五十九。 「甫」是男子的美稱;故字「子美」,名與字相成。     關閉

46 作 者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47 作 者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猶今之江蘇、浙江、山東、河北一帶。 關閉

48 作 者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西元七○二-七六五年)字達夫,唐渤海(今山東省濱縣)人。長於詩,尤以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 關閉

49 作 者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指歷經曲折。 關閉

50 作 者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官名。武則天始置。與右拾遺共掌諷諫皇帝過失之責。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門下省在殿廡之左,中書省在右,故稱左、右拾遺。    關閉

51 作 者 房琯(西元六九-七七六三年),字次律,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玄宗奔蜀,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肅宗立,多參決朝中機密要務。但至德元載(西元七五六年),領兵討安祿山,全軍覆沒。兼以門下的琴師董蘭對外招搖納賄,於是在靈武擁立肅宗的新皇黨為了排除玄宗舊臣,便趁機加以抨擊。房琯罷相後,杜甫上疏言不宜以細罪免大臣,肅宗大怒,詔三司審問。後杜甫雖免罪,但漸致疏離遭貶。此次因上疏救房琯而遭斥,對杜甫及其政治生涯是一大打擊。   關閉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52 作 者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違逆;不順從。忤,音ㄨˇ。 關閉

53 作 者    杜甫年少能詩,頗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李白、高適等詩友。玄宗開元、天寶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輾轉奔赴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謁見肅宗,拜左拾遺。後因上疏救房琯(ㄍㄨㄢˇ),忤肅宗,貶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司功參軍。 官名。唐府州之屬官。在府稱功曹參軍; 在州稱司功參軍。主管考績、差假、禮樂 、祭祀、學校、選舉等事。    關閉

54 作 者  仕途既不順遂,加上關中一帶大饑荒,不能生存,於是輾轉入蜀依劍南節度使嚴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武卒,移居夔(ㄎㄨㄟˊ)州(今四川省奉節縣)。年餘出蜀,飄泊湖北、湖南一帶,最後病死船上。

55 作 者  仕途既不順遂,加上關中一帶大饑荒,不能生存,於是輾轉入蜀依劍南節度使嚴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武卒,移居夔(ㄎㄨㄟˊ)州(今四川省奉節縣)。年餘出蜀,飄泊湖北、湖南一帶,最後病死船上。 指唐代帶使持節的都督,掌管軍事、防禦外敵。後來漸漸總攬一區的軍事、民政、人事和財賦,所轄區內各州刺史均 為其節制。           關閉

56 作 者  仕途既不順遂,加上關中一帶大饑荒,不能生存,於是輾轉入蜀依劍南節度使嚴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武卒,移居夔(ㄎㄨㄟˊ)州(今四川省奉節縣)。年餘出蜀,飄泊湖北、湖南一帶,最後病死船上。 (西元七二六-七六五年)字季鷹,唐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西南)人。肅宗朝累官劍南節度使,封鄭國公。卒贈尚書左僕射。與杜甫家為世交,資助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為蓋浣花草堂。  關閉

57 作 者  仕途既不順遂,加上關中一帶大饑荒,不能生存,於是輾轉入蜀依劍南節度使嚴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武卒,移居夔(ㄎㄨㄟˊ)州(今四川省奉節縣)。年餘出蜀,飄泊湖北、湖南一帶,最後病死船上。 工部員外郎是尚書省工部曹的副長官,協助工部郎中主管土木工程方面的行政。檢校,指由皇帝下詔任命,不占編制名額的「加官」。當時杜甫並未在朝任官,其正式職位是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是嚴武呈請朝廷授予的「加官」。    關閉

58 作 者 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五月,杜甫離開卜居數載的浣花草堂,攜家乘舟南下。中間因多年肺疾轉劇,在雲安(今四川省雲陽縣)養病數月。次年春末,繼續舟行,初夏到夔州。  仕途既不順遂,加上關中一帶大饑荒,不能生存,於是輾轉入蜀依劍南節度使嚴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武卒,移居夔(ㄎㄨㄟˊ)州(今四川省奉節縣)。年餘出蜀,飄泊湖北、湖南一帶,最後病死船上。 此後一直到大曆三年(西元七六七年)正月離開,寓居時間近兩年,這是杜甫晚年最後一段安居的歲月。在杜甫五十九年的生命中,它占的時間並不算長,但詩作三百六十一首,則為全集的四分之一。名篇〈秋興〉八首、〈登高〉、〈詠懷古跡〉五首等也都作於此時。夔州時期可說是杜甫晚年創作的豐收期。          關閉

59 作 者    杜甫詩風多樣而以沉鬱頓挫為主。各體兼擅,古體與律詩的成就尤高。因身遭安、史之亂,詩作往往感時傷事,抒寫離亂之情,反映時代,故有「詩史」之稱。又因詩中常寓悲天憫人、忠君愛國之胸懷,被譽為「詩聖」,與「詩仙」李白齊名,並稱「李杜」。後人編有《杜工部集》。 〈旅夜書懷〉目錄

60 作 者    杜甫詩風多樣而以沉鬱頓挫為主。各體兼擅,古體與律詩的成就尤高。因身遭安、史之亂,詩作往往感時傷事,抒寫離亂之情,反映時代,故有「詩史」之稱。又因詩中常寓悲天憫人、忠君愛國之胸懷,被譽為「詩聖」,與「詩仙」李白齊名,並稱「李杜」。後人編有《杜工部集》。 指文章的氣勢深沉蘊蓄而抑揚曲折。「沉鬱頓挫」是杜甫〈獻雕賦〉的表中,對自己辭賦的評介。後人以此句來概括杜詩的風格。沉鬱,一般指作品中主題內容的深度、厚度。頓挫,一般指作品起伏震盪的節奏,與作品的謀篇、結構、遣字造句的技巧有關。簡單說,「沉鬱者,意也。頓挫者,法也」。杜詩中以悲劇題材的詩歌最能表現沉鬱頓挫的風格。(沉鬱並不等同於傷感或憂鬱,但題材的悲劇色彩則能夠加深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深度。)其次,杜甫作品中那種深厚的感情,寬廣的胸襟,也有助於表現沉鬱頓挫的風格。另外,沉鬱頓挫的風格更體現在杜甫宏大巨麗的長篇詩歌中。              關閉

61 作 者    杜甫詩風多樣而以沉鬱頓挫為主。各體兼擅,古體與律詩的成就尤高。因身遭安、史之亂,詩作往往感時傷事,抒寫離亂之情,反映時代,故有「詩史」之稱。又因詩中常寓悲天憫人、忠君愛國之胸懷,被譽為「詩聖」,與「詩仙」李白齊名,並稱「李杜」。後人編有《杜工部集》。 指杜甫的詩歌能反映一代之歷史。杜甫一生經歷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代,他用詩歌記錄下當時社會現況,為其時代的見證。  關閉

62 作 者    杜甫詩風多樣而以沉鬱頓挫為主。各體兼擅,古體與律詩的成就尤高。因身遭安、史之亂,詩作往往感時傷事,抒寫離亂之情,反映時代,故有「詩史」之稱。又因詩中常寓悲天憫人、忠君愛國之胸懷,被譽為「詩聖」,與「詩仙」李白齊名,並稱「李杜」。後人編有《杜工部集》。 有兩層涵義:一指杜甫悲天憫人,有聖人的胸懷;二指杜甫諸體皆備,集古今詩歌藝術之大成。後一層意義的「聖」,猶如「書聖」的「聖」。             關閉

63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說明 研析 語譯 文意、修辭 格律說明 〈旅夜書懷〉目錄

64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1.危檣(ㄑㄧㄤˊ) 高高的船桅(ㄨㄟˊ)。危,高。檣,船上的桅杆。        關閉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5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2.平野 平坦的原野。 關閉

66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3.月湧 指月光倒映江中,隨波湧動。關閉

67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4.著 著名;顯揚。關閉

68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4.著 著名;顯揚。關閉 ㄓㄨˋ 關閉

69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去職;退休。 關閉

70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5.飄飄 形容四處飄泊,生活不安定。   關閉

71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沙鷗 一種水鳥。因常棲集在沙洲、沙灘上,故名。  關閉

72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說明:透過夜泊舟中所見的景物,抒發老來無成、飄泊無依的沉重心情。 關閉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73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研析:本詩前四句緊扣「旅夜」,先寫近景,後寫遠景。後四句緊扣「書懷」,接連以問句道出心中感懷。 關閉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74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課文與注釋: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語譯: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獨地停泊著。 星辰低垂,襯托出原野的廣闊;月影隨波跳動,伴隨著江水向東奔流。 我的名聲難道可藉由文章而顯聞於世?應該是因為年老多病而不能再入朝任職了! 一生飄零到底像什麼呢?就像寬廣天地間的一隻沙鷗。            關閉

75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危 (形)高 危檣獨夜舟。 (形)病重 病危、垂危。 (形)正直的 邦有道,危言危行。(《論語‧憲問》)
(形)不安全的 危險、危殆。 (動)憂懼;不安 人人自危。 (動)端正 正襟危坐。

76 形音義比較:形近字比較 檣 (名)桅杆 檣傾楫摧(桅杆傾倒,船槳折斷)。 牆 (名)用磚、石等砌成,可作間隔或屏障的建築
(ㄑㄧㄤˊ) (名)桅杆 檣傾楫摧(桅杆傾倒,船槳折斷)。 (名)用磚、石等砌成,可作間隔或屏障的建築 牆角、牆垣、圍牆、牆頭草、兄弟鬩牆。 薔薇。 (ㄙㄜˋ) (形)儉省 吝嗇、嗇己奉公(節省自己的開銷,熱心公益事業)。 (動)收割穀物 稼穡。 〈旅夜書懷〉目錄

77 賞 析 本詩前四句寫「旅夜」,後四句是「書懷」。 首聯兩句,描寫詩人夜泊所見之近景。句中雖未見「泊」字,但「岸」和「舟」二字的組合,已將此意呈顯出來;而一個「獨」字,更渲染出一種淒涼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即景書懷的基調。頷聯兩句,由近景開展,著筆於遠景的描寫。上句就近景中的「岸」字落筆,謂平野廣闊,仰觀宇宙,星辰如懸垂大地一般;下句則由近景中的「舟」字著墨,寫大江奔流,放眼江面,明月也動蕩似湧。

78 賞 析 本詩前四句寫「旅夜」,後四句是「書懷」。 首聯兩句,描寫詩人夜泊所見之近景。句中雖未見「泊」字,但「岸」和「舟」二字的組合,已將此意呈顯出來;而一個「獨」字,更渲染出一種淒涼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即景書懷的基調。頷聯兩句,由近景開展,著筆於遠景的描寫。上句就近景中的「岸」字落筆,謂平野廣闊,仰觀宇宙,星辰如懸垂大地一般;下句則由近景中的「舟」字著墨,寫大江奔流,放眼江面,明月也動蕩似湧。 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觀念。 關閉

79 賞 析    頸聯兩句,記述平生志向,感嘆身世遭遇。詩人想到自己能否以文章著稱於世尚不得知,在功業方面則因年老多病不能入朝任職,恐怕已沒有什麼希望了!一個「豈」字,一個「應」字,道出了人生失意、老來無成的苦澀。尾聯兩句,上句問,下句答。詩人把自己比擬作飛翔於蒼茫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形象地概括了飄泊無定的一生和當時的心境。「一」字則與「獨」字前呼後應,再次襯托出孤立無依的沉重心情。

80 賞 析    頸聯兩句,記述平生志向,感嘆身世遭遇。詩人想到自己能否以文章著稱於世尚不得知,在功業方面則因年老多病不能入朝任職,恐怕已沒有什麼希望了!一個「豈」字,一個「應」字,道出了人生失意、老來無成的苦澀。尾聯兩句,上句問,下句答。詩人把自己比擬作飛翔於蒼茫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形象地概括了飄泊無定的一生和當時的心境。「一」字則與「獨」字前呼後應,再次襯托出孤立無依的沉重心情。 年紀老大卻毫無成就。  關閉

81 賞 析 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清代紀筠(ㄩㄣˊ)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可謂精當。 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賞 析 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課文深度鑑賞    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清代紀筠(ㄩㄣˊ)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可謂精當。 〈旅夜書懷〉目錄

82 賞 析 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清代紀筠(ㄩㄣˊ)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可謂精當。
賞 析    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清代紀筠(ㄩㄣˊ)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可謂精當。 字曉嵐,諡號文達。乾隆時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著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閱微草堂筆記》。 關閉

83 賞 析 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清代紀筠(ㄩㄣˊ)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可謂精當。
賞 析    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清代紀筠(ㄩㄣˊ)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可謂精當。 神氣充足舒暢。此處形容文章首尾連貫,一氣呵成。      關閉

84 賞 析    全詩情景相生,意象兩得,清代紀筠(ㄩㄣˊ)稱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可謂精當。 精確適當。 關閉

85 無 題 李商隱 作者 課文與注釋 賞析 授課大綱

86 作 者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ㄒㄧ)生,唐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人。生於憲宗元和七年(西元八一二年),卒於宣宗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年四十七。 李商隱小傳 李商隱軼聞故事 李商隱詩作特色

87 作 者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ㄒㄧ)生,唐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人。生於憲宗元和七年(西元八一二年),卒於宣宗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年四十七。 玉谿,地名,在河南濟源西北之王屋山下。李商隱青年時代曾習業於王屋山。            關閉

88 作 者    李商隱早年為牛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綯(ㄊㄠˊ)所賞識。文宗開成二年(西元八三七年)中進士,旋入涇(ㄐㄧㄥ)原(今甘肅省涇川縣)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並娶其女為妻。因王茂元屬李黨,李商隱從此捲入黨爭,為牛黨所排擠。宦途不順,以在各地藩鎮為幕僚居多。

89 作 者    李商隱早年為牛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綯(ㄊㄠˊ)所賞識。文宗開成二年(西元八三七年)中進士,旋入涇(ㄐㄧㄥ)原(今甘肅省涇川縣)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並娶其女為妻。因王茂元屬李黨,李商隱從此捲入黨爭,為牛黨所排擠。宦途不順,以在各地藩鎮為幕僚居多。 指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政治集團。關閉

90 作 者    李商隱早年為牛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綯(ㄊㄠˊ)所賞識。文宗開成二年(西元八三七年)中進士,旋入涇(ㄐㄧㄥ)原(今甘肅省涇川縣)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並娶其女為妻。因王茂元屬李黨,李商隱從此捲入黨爭,為牛黨所排擠。宦途不順,以在各地藩鎮為幕僚居多。 指以李德裕父子為首的政治集團。「牛李黨爭」為唐朝後期朝廷大臣之間的派系鬥爭,從其醞釀到結束,約四十餘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朋黨之爭。     關閉

91 作 者    李商隱早年為牛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綯(ㄊㄠˊ)所賞識。文宗開成二年(西元八三七年)中進士,旋入涇(ㄐㄧㄥ)原(今甘肅省涇川縣)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並娶其女為妻。因王茂元屬李黨,李商隱從此捲入黨爭,為牛黨所排擠。宦途不順,以在各地藩鎮為幕僚居多。 唐代在邊陲各地設置節度使,鎮守土地,抵禦外侮,故稱。   關閉

92 作 者    李商隱長於詩歌、駢文。其詩構思細密,喜用典故,有時流於隱晦難解,但其名篇則清詞麗句,深受世人喜愛;內容以詠史、詠物、豔情為多。與杜牧並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並稱「溫李」。著有《李義山詩文集》。 〈無題〉目錄

93 作 者    李商隱長於詩歌、駢文。其詩構思細密,喜用典故,有時流於隱晦難解,但其名篇則清詞麗句,深受世人喜愛;內容以詠史、詠物、豔情為多。與杜牧並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並稱「溫李」。著有《李義山詩文集》。 文體的一種。以四字、六字句型為主,採用對偶的形式,講究聲律諧 調、辭藻華麗和使用典故。  關閉

94 作 者 (西元八○三-八五三年)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其詩以七絕為著,與李商隱之七律為晚唐詩之雙璧,並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關閉    李商隱長於詩歌、駢文。其詩構思細密,喜用典故,有時流於隱晦難解,但其名篇則清詞麗句,深受世人喜愛;內容以詠史、詠物、豔情為多。與杜牧並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並稱「溫李」。著有《李義山詩文集》。

95 作 者    李商隱長於詩歌、駢文。其詩構思細密,喜用典故,有時流於隱晦難解,但其名篇則清詞麗句,深受世人喜愛;內容以詠史、詠物、豔情為多。與杜牧並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並稱「溫李」。著有《李義山詩文集》。 (西元八一二-?年)字飛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精音律,長於詩詞,是詞史上第一位大量填詞的文人。  關閉

9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說明 語譯 修辭 格律說明 相關範文 〈無題〉目錄

97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不容易,分別也就更覺得難分難捨。 關閉

98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東風 指春風。 關閉

99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殘 凋落。 關閉

100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4.蠟炬 蠟燭。 關閉

101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5.曉鏡 清晨照鏡子。鏡,此作動詞用。關閉

102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6.雲鬢改 指鬢髮由烏黑變成斑白。意謂年華老去。雲鬢,濃黑如雲的鬢髮。           關閉

103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7.蓬山 即蓬萊山。古代傳說中東方的海上仙山。這裡借指情人的住處。關閉

104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8.無多路 指路途並不遙遠。關閉

105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9.青鳥 古代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後用以泛指使者。     補充

10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鳥,赤首黑目。」注曰:「皆西王母所使也。」此外,漢武故事記載西王母拜會漢武帝, 有青鳥先飛到殿前。所以後人就以「青鳥」為使者的代稱。            關閉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9.青鳥 古代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後用以泛指使者。     補充

107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0.探看 探視問候。 關閉

108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說明:抒寫與情人離別的相思之苦,以及至死無悔的癡情、期待重聚的盼望。            關閉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09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課文與注釋:無題 語譯: 相見是那樣的不容易,分別也就更覺得難分難捨;這暮春季節,東風無力、百花凋殘。 春蠶只有到死,才能把絲吐盡;蠟燭燃燒成灰燼,燭淚才會流乾。 早晨照鏡子時,就怕烏黑的頭髮變成白髮蒼蒼;晚上苦苦吟詩時,也當會感覺到月色的寒意! 蓬萊山距離這裡並沒有多少路程,卻只能靠著青鳥辛勤地探視問候。      關閉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10 賞 析    首聯上句「相見時難別亦難」,以情人的相見不易,別離難捨,表現出空間相隔的傷感;下句「東風無力百花殘」,寫分離後心情之低落、淒涼,如東風力盡後百花凋殘的景象。頷聯譬況了對愛情生死相許的堅定:上句側重於情的纏綿,說人像春蠶,以情絲纏綿自縛;下句則側重於情的煎熬,說人如蠟燭垂淚,沉痛自煎。

111 賞 析 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課文深度鑑賞    頸聯兩句,分別運用視覺、觸覺的意象,訴說年華在思念中消逝的悲愁,也暗喻無怨無悔的心意。尾聯兩句則回應本詩首句,相見雖是艱難,卻阻擋不了有情人深深的思念與期盼,仍希望藉著「青鳥」探問對方的消息。然而「蓬山」的虛無,加深了這期待的渺茫,同時也凸顯了有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見的憾恨。全詩至此看似開朗寬慰,卻隱隱地帶著無奈與感傷。 〈無題〉目錄

112 賞 析    頸聯兩句,分別運用視覺、觸覺的意象,訴說年華在思念中消逝的悲愁,也暗喻無怨無悔的心意。尾聯兩句則回應本詩首句,相見雖是艱難,卻阻擋不了有情人深深的思念與期盼,仍希望藉著「青鳥」探問對方的消息。然而「蓬山」的虛無,加深了這期待的渺茫,同時也凸顯了有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見的憾恨。全詩至此看似開朗寬慰,卻隱隱地帶著無奈與感傷。 形容相距雖近,卻無緣相見,如同相隔千里。咫尺,八寸到一尺之間。形容距離很近。       關閉

113 主要修辭手法 【誇飾】 黃沙百戰穿金甲。

114 主要修辭手法 【借代】 1.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借代「西北邊的外族」) 2.青鳥殷勤為探看。 (「青鳥」借代「使者」)

115 主要修辭手法 【對偶】 1.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2.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3.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116 主要修辭手法 【激問】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117 主要修辭手法 【提問】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18 主要修辭手法 【譬喻】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借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119 主要修辭手法 【雙關】 春蠶到死絲方盡, (諧音)  蠟炬成灰淚始乾 。(歧義)

120 主要修辭手法 【轉品】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鏡」名詞轉動詞) 授課大綱

121 問題與討論 一、〈從軍行〉的思鄉望歸,乃因戰事不斷、家人分離之故而產生;〈旅夜書懷〉的即景自況,則是詩人夜泊舟中的有感而發;〈無題〉的男女之情,則隱隱地帶著無奈與感傷。由此可見詩歌的創作,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心境與情懷。請比較這三首詩歌的情感,說明自己的體悟。參考答案 二、請將〈旅夜書懷〉、〈無題〉二首詩的對仗句找出來,並且加以分析說明。 參考答案 授課大綱

122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一、(一)以詩歌的敘述人稱而言,王昌齡的〈從軍行〉從出征的戰士切入,杜甫的〈旅夜書懷〉從旅人的角度著眼,李商隱的〈無題〉則是從戀人的立場出發。三位詩人處理角度並不相同,連帶情感表達與表現手法亦不同。 (二)作者的背景不同,題材取向也不同:王昌齡為山西太原人,曾宦遊邊疆,並與其他邊塞詩人相從甚歡,所以多邊塞佳作。杜甫仕途不順,晚期又遭安史之亂,因此離亂之情特別強烈。李商隱喜用典故創作,加上政治黨爭的糾紛,戀情坎坷的折磨,遂使作品多隱晦難明。 關閉

123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二、詩句中的對仗,基本上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其中頷聯與頸聯一定要對仗,其他聯可對可不對。〈旅夜書懷〉的對仗句共有三聯:首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頷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無題〉的對仗句:頷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頸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關閉

124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1.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錯誤? (A)蠟「炬」成灰淚始乾:ㄐㄩˇ (B)危「檣」獨夜舟:ㄑㄧㄤˊ (C)名豈文章「著」:ㄓㄨˋ (D)不破樓蘭終不「還」:ㄏㄨㄢˊ A (A)ㄐㄩˋ

125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2.下列「 」中文字詞性的說明,何者錯誤? (A)「孤」城遙望玉門關:形容詞 (B)月「湧」大江流:動詞 (C)東風無力百花「殘」:動詞 (D)曉「鏡」但愁雲鬢改:名詞 D (D)名詞轉為動詞。

126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二句,並未運用到哪一種修辭技巧? (A)雙關 (B)譬喻 (C)對偶 (D)倒裝 D (A)「思」,「淚」同時指「燭淚」和「人的眼淚」,是歧義雙關。 (B)「絲方盡」暗喻相思之情到死才休止。 (C)此二句為頷聯,為對偶句。

127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4.下列哪一組的句法不具有「對偶」的特性? (A)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B)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C)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D)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D

128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5.下列成語,何者可以用來表達軍士「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壯志? (A)誓同生死 (B)勢不兩立 (C)視如草芥 (D)視民如傷 B (A)希望同生共死。指關係密切,不可拆散。 (B)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並存。另有「誓不兩立」,立誓絕對不和敵對的人並立於天地之間。形容仇恨極深。 (C)看成小草一般卑賤。比喻輕蔑,藐視。 (D)看待人民如同對傷患,唯恐有所驚擾。形容在上位者對人民愛護之深。

129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6.下列有關〈旅夜書懷〉一詩的說明,何者錯誤? (A)首聯以「遠景」著筆,渲染出淒涼的氣氛 (B)頷聯則由近景推展到遠景,以開闊的景象反襯出詩人的孤寂 (C)頸聯由景入情,以「豈」、「應」的問答,寫出了心中的苦澀 (D)尾聯除採用問答方式外,更進一步以沙鷗為喻,將詩人飄泊無依的感傷形象化 A (A) 以「近景」著筆。

130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7.下列有關〈無題〉一詩的說明,何者正確? (A)「百花殘」指出了兩人相見、別離的時候在冬天 (B)頷聯的「絲」其實就是「思」,「蠟淚」其實就是「人淚」 (C)由於情人不在身邊,精心打扮亦沒意義,故曰「曉鏡但愁雲鬢改」 (D)引用「蓬山」與「青鳥」的神話,使得全詩洋溢著幸福與希望 B (A) 「百花殘」點出時間為春末。 (C) 「曉鏡但愁雲鬢改」是指年華在思念中消逝。 (D)引用神話反襯了期待的渺茫。

131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8.下列詩人的稱號,何者正確? (A)王昌齡有「詩俠」之稱 (B)杜甫有「詩聖」之譽 (C)李白世稱「詩豪」 (D)王維人稱「詩仙」 B   (A)詩俠為李白。 (C)詩豪為劉禹錫。 (D)詩仙為李白。

132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9.下列關於近體詩的敘述,何者錯誤? (A)又名今體詩,格律於唐代成熟 (B)體裁可分為絕句、律詩與排律 (C)絕句、律詩須講究平仄、對仗,排律則否 (D)第三句皆不押韻 C (C)絕句不一定要對仗。排律除了頭二句及末二句不對仗外,其餘全依五、七言律的格律,並且兩兩對仗。

133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10.下列關於古體詩和近體詩的比較,何者正確? (A)均要求一韻到底 (B)均僅有五、七言之別 (C)絕句限四句,律詩多為八句,古詩則不限句數 (D)古體詩又名「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風」 C (A)古體詩用韻較自由,可以通押或換韻。 (B)古體詩字數不限。 (D)近體詩又稱「今體詩」,不稱「今風」。

134 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 一、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輝煌的時代,名家輩出,詩風多元,後人將這個時期的詩風歸納出幾個流派,各有其代表人物和寫作特色。請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填入表格中。(接下頁)

135 參考選項:(A)李商隱、杜牧 (B)王昌齡、王之渙 (C)杜甫、白居易 (D)字句奇險 (E)豪放雄直 (F)悲天憫人 (G)恬靜閒雅
詩歌派別 邊塞派 自然派 浪漫派 社會派 怪誕派 唯美派 代表人物 王維 孟浩然 李白 韓愈 李賀 寫作特色 瀟灑奔放 文辭華麗

136 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  二、王昌齡〈從軍行〉一詩的前二句鋪寫出壯闊的場景,讓後二句接續氣勢,情景相融,渲染出戰士的豪情。杜甫〈旅夜書懷〉詩中,則是前四句描寫的景物引發他感嘆身世和際遇的沉重心情。人們在面對不同的景色時,內心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請以「觀景」為題,寫一篇三○○字以內的短文。

137 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 引導寫作 1.本題寫作的重點有二:一是景物,一是由景物所引發的感受。在描寫景物時,應為後文引發感受的部分作鋪陳。
2.景物與感受之間必須有關聯性,並且合情合理。比如「農人在田裡辛勤耕種」一景,可興起對鄉間純樸生活的嚮往,亦可觸發對農村艱困生活的悲憫情懷。 授課大綱

138 圖片集錦:王昌齡詩意圖 圖片來源:

139 圖片集錦:王昌齡詩意圖 〈出塞〉詩圖文 圖片來源:

140 圖片集錦:芙蓉樓 紀念王昌齡的芙蓉樓 (王昌齡有〈芙蓉樓送辛漸〉一詩)
  (王昌齡有〈芙蓉樓送辛漸〉一詩) 紀念王昌齡的芙蓉樓 圖片來源:

141 圖片集錦:杜甫草堂地圖 圖片來源:

142 圖片集錦:杜甫草堂 圖片來源:

143 圖片集錦:杜甫草堂正門 圖片來源:

144 圖片集錦:柴門 圖片來源:

145 圖片集錦:工部祠 圖片來源:

146 圖片集錦:少陵草堂碑亭 圖片來源:

147 圖片集錦:詩史堂 圖片來源:

148 圖片集錦:茅屋故居 圖片來源:

149 圖片集錦:杜甫石像 圖片來源:

150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石刻

151 圖片集錦:李商隱圖 圖片來源:

152 圖片集錦:李商隱公園 蠟燭雕像及〈無題〉詩
圖片來源:

153 圖片集錦:李商隱公園 青鳥傳音 圖片來源:

154 圖片集錦:李商隱公園 錦瑟 圖片來源:

155 圖片集錦:李商隱公園 李商隱之碑 授課大綱 圖片來源:


Download ppt "王昌齡〈從軍行〉 杜甫〈旅夜書懷〉 李商隱〈無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