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内感染放射防护科 朱娟芳

2 隔离原则 按规定建立预检分诊点 分诊点的工作人员接待可疑患者流程: 1、指导患者戴口罩; 2、指导患者消毒双手(用快速手消15秒钟)
3、指导患者测量体温(腋下超过37.5℃) 4、及时引导患者至待查室。

3 隔离原则 待查室要求: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患者应戴外科口罩(N95),并限制在待查室内活动。 (3)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4 隔离原则 (4)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

5 防护技术 (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标准预防的原则 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飞沫和接触隔离 分级防护: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程度分4级 防护措施适宜。

6 1999年 CDC出台标准防护 (1)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7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8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3)医务人员执行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4)处理锐器时应注意,防止发生锐器伤。 (5)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9 使用防护用品应注意 1.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 应当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10

11 护目镜, 防护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12 医务人员防护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13 医务人员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待查室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14 医务人员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的工作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相关区域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15 医务人员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略)

16 医务人员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以下程序:
①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17 医务人员防护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以下程序: ①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②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③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18 医务人员防护 注意事项 ① 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②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③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19 医务人员防护 ④ 接触疑似患者,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⑤ 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⑥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20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待查室:隔离区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当进行消毒。
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21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4)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5)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22 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可煮沸10分钟消毒或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23 甲型H1N1流感患者 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2.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3.患者复用的餐饮具,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

24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 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的原则为:
1、设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医疗机构,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25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2.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医疗机构,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则应按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每1000ml可加50克漂白粉或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 (2)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盛放容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30 分钟。 (3)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作用60分钟后清理。

26 终末消毒 1.空气消毒:无人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氧乙酸7 ml/m3(即纯过氧乙酸1g/ m3)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27 医疗废物的管理 废弃物(含生活垃圾),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给予焚烧处理。
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过程中人员应做好防护,并保证严密封口。

28 教育病人遵守医院的规定,做好病人的心里疏导。
医务人员应注意休息、多吃水果。 如果出现发热、流涕等流感症状,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预防保健科部和内感染科。

29 祝各位: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感谢您的聆听!


Download ppt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