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动物生理生化教研室 主讲人:钟 凯
2
欢迎同学们进入生化世界 !
3
课程安排 本实验课程共20学时,进行以下7个实验: ⑴实验基本知识与操作 4学时 ⑵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2学时
⑴实验基本知识与操作 学时 ⑵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学时 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 学时 ⑷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2学时 ⑸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学时 ⑹动物组织中提取DNA 学时 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 2学时
4
实验一 实验基本知识与操作
5
目录 量器的认识和使用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思考题
6
量器的认识和使用 一、移液管的使用 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其下端为尖嘴状,上端管颈处刻有一条标线,是所移取的准确体积的标志。常用的移液管有5,10,25,和50mL等规格。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称为吸量管。常用的吸量管有1,2,5,和10mL等规格。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体积通常可准确到0.01mL。
7
量器的认识和使用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移取溶液时,用右手的大拇指和小指捏着移液管颈的上方,将其末端插入溶液中,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中空气压出,再将球的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慢慢松开压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内。当液面升高到刻线以上时,移去洗耳球,立即用右手食指堵住上口。将移液管提出液面,使其保持垂直,同时末端靠在容器的内壁上,为此可使容器略倾斜。然后略为放松食指,并轻轻捻动管身,使液面缓慢下降,当溶液的弯月面下沿恰与刻线相切时,立即用食指压紧上口,使溶液不再流出。将移液管取出并插入承接容器中。为保持其垂直并使末端靠在容器内壁,可使承接容器略倾斜。松开食指,让管内溶液自然地全部沿容器壁流下。全部溶液流完后需等15s后再拿出移液管,以便使附着在管壁的部分溶液得以流出。如果移液管未标明“吹”字,则残留在管尖末端内的溶液不可吹出,因为移液管所标定的量出容积中并未包括这部分残留溶液。
8
量器的认识和使用 移液管的洗涤 使用移液管前,应先用铬酸洗液润洗,以除去管内壁的油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再用蒸馏水洗净。洗净后的移液管内壁应不挂水珠。移取溶液前,应先用滤纸将移液管末端内外的水吸干,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管壁2至3次,以确保所移取溶液的浓度不变。
9
量器的认识和使用 二、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量移液器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工具。这类移液器有准确、可连续操作和方便等特点。其结构如图。
10
量器的认识和使用 微量移液器的操作方法:调节体积选取钮至所需值,套上吸头,旋紧。垂直持握移液器,用大拇指按下液体吸放钮至第1档,将吸头插入待吸溶液,轻轻松开大拇指使吸入钮回复原位。将移液器移入准备接收液体的容器,用大拇指再次按下吸放钮,至第1档后继续至第2档以排空液体。
11
量器的认识和使用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⑴吸取液体时,只推至第1档,释放液体时,推至第1档后停1~2秒后推至第2档。
⑵使用完之后,一定要把移液器调回最大量程,以免压缩弹簧导致弹簧不能回复。 ⑶移液器必须卸掉枪头后才能放到移液器架上。 返回目录
12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初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新购买的玻璃仪器表面常附着有碱性物质,可先用洗涤灵稀释液,肥皂水或去污粉等洗刷,再用自来水洗净,然后浸泡在1%-2%盐酸溶液中过夜,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80℃烤干备用。
13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2.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 (1)一般玻璃仪器 如试管,烧杯,锥形瓶等,先用自来水洗刷去净污物,再用毛刷沾取洗衣粉,洗涤灵稀释液或去污粉刷洗器皿内外壁,自来水多次冲洗去除洗涤剂,并洗至容器内壁不挂水珠,最后用蒸馏水洗3次,烤干或倒置控干备用。 (2)量器 如吸量管,量瓶等,使用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直至不挂水珠,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风干备用。若冲洗后的器皿仍挂水珠,则将其晾干后,泡在铬酸洗液中4-6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3次控干。 返回目录
14
思考题 ⑴移液器使用完之后为什么要调回最大量程? ⑵移液器释放液体时应注意什么?
15
实验二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16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试剂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17
实验目的 分析血液中许多成分时,常需除去蛋白质,制成无蛋白血滤液。如血液中的非蛋白氮,尿酸,肌酸等测定皆需先把血液制成无蛋白血滤液后,再进行分析测定。蛋白质沉淀剂如钨酸,三氯醋酸或氢氧化锌皆可用于制备无蛋白血滤液,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加以选择。 返回目录
18
实验原理 无蛋白血滤液制备的基本原理是以蛋白质沉淀剂沉淀蛋白,用过滤法或离心法除去沉淀的蛋白。我们今天的实验采用的是钨酸法。
原理: 钨酸钠与硫酸混合,生成钨酸: Na2WO4 + H2SO4 → H2WO4 十Na2SO4 血液中蛋白质在pH 值小于等电点的溶液中可被钨酸沉淀。沉淀液过滤或离心,上清液即为无色而透明、pH 约等于6 的无蛋白血滤液。 返回目录
19
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 ⑴10 %钨酸钠溶液 ⑵0.333mol/L 硫酸溶液 仪器: 移液管、锥形瓶和定性滤纸等。 返回目录
20
实验步骤 ⑴取50ml 锥形瓶1 只,加入蒸馏水7 份;
⑵用吸管吸取抗凝血1 份,擦去管壁外血液,将吸管插入锥形瓶底部,缓缓放出血液。放完血液后,将吸管提高吸取上清液再吹入,反复洗管3 次。充分混合,使红细胞完全溶解; ⑶加入0.333mol/l 硫酸溶液1 份,随加随摇,充分混匀,此时血液由鲜红变成棕色,静置5-10min ,使其酸化完全; ⑷加入10 %钨酸钠1 份,随加随摇; ⑸放置约5min 后,如振摇亦不再发生泡沫,说明蛋白质已完全变性沉淀。 ⑹用定量滤纸过滤。 用此法制得的无蛋白血滤液为10 倍稀释的血滤液。即每毫升血滤液相当于0.lml。 返回目录
21
实验结果 用定量滤纸过滤后应该得到完全澄清无色之无蛋白血滤液。如果得到仍带有红色的血滤液则说明蛋白质未被完全去除。 返回目录
22
注意事项: 用吸管吸取血液时,动作要缓慢,释放入锥形瓶前要擦干净管壁外的血液。 加入试剂时注意要边加边摇。
制做过滤装置时要注意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 过滤时速度很慢,切忌捣破滤纸以加快速度。 返回目录
23
思考题 ⑴钨酸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⑵在临床检验中为什么要制备无蛋白血滤液? ⑶加入硫酸和钨酸钠的顺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⑷用移液管吸取血液等粘稠液体时应注意什么?
24
实验三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
25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试剂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26
实验目的 酶是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生物催化剂。其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以及抑制剂激活剂等。通过本次的实验观察,同学们应该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课上所讲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内容。 返回目录
27
实验原理 在本实验中,以稀释的唾液作为淀粉酶液。唾液内的淀粉酶可将淀粉逐步水解成各种不同大小的糊精分子,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它们遇碘呈不同的颜色。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显颜色。
28
实验原理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及少量葡萄糖 遇I2分别呈现:
蓝色→紫色→红色→不显色 由于在不同温度,不同pH,或者在有激活剂或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则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所以,可由酶反应混合物遇碘所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从而可了解上述诸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返回目录
29
实验材料及设备 仪器:恒温水浴锅 试剂 0.5%淀粉溶液 0.3% NaCl溶液 0.3% CuSO4溶液 碘液 返回目录
30
实验步骤 1. 唾液淀粉酶的制备 (1) 提取:实验者先用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含一小口(约5mL)蒸馏水于口中轻嗽一、二分钟。 (2) 稀释:将酶提取液用水定容至100mL。作为唾液淀粉酶的样品液。 (由于不同人或同一人不同时间收集到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并不相同,稀释倍数可以是50~300倍,甚至超过此范围。)
31
实验步骤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后各加入淀粉溶液2毫升。将第l、2号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第3号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5分钟后,向第l号试管中加人煮沸5一15分钟的稀释唾液l毫升;向第2、3号试管加稀释唾液各l毫升。摇匀,20分钟后取出3支试管,各加碘溶液2滴,混匀,比较各管溶液的颜色。判断淀粉被唾液酶水解的程度,并说明温度对唾液酶活性的影响。
32
实验步骤 3.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向第l支试管中加入l%氯化钠溶液l毫升,向第2支试管中加入0.1%的硫酸铜溶液l毫升,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l毫升作对照。再向每支试管各加入0.l%淀粉溶液3毫升和稀释的唾液l毫升。摇匀各管内容物,一齐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15分钟后取出。冷后,各滴入2一3滴碘溶液,混匀。观察比较3支试管颜色的深浅。 返回目录
33
实验结果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7℃水浴中的试管加入碘液后呈现浅黄色(碘液颜色);0 ℃水浴中的试管加入碘液后呈现紫红色或者蓝色;沸水浴中的试管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加入1%NaCl溶液的试管加入碘液后呈现浅黄色;加入蒸馏水的试管加入碘液后呈现红色;加入1%硫酸铜溶液的试管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 返回目录
34
注意事项: 沸水浴中的试管在加入碘液之前一定要在自来水下冷却。这是因为淀粉与碘液生产的蓝色物质加热会变成无色,如果不冷却而直接加入碘液会使生成的蓝色物质变为无色,导致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 返回目录
35
思考题 1. 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有何实践意义? 2. 什么是酶的最适pH?它是否是一个常数?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种性质对于选择测定酶活力的条件有什么意义? 3. 酶反应的抑制作用有哪些类型?各根据什么划分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6
实验四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37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试剂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38
实验目的 电泳法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重要方法。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应了解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 返回目录
39
实验原理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都低于pH7.0,在pH8.6缓冲液中,它们均电离成阴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电荷多少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不同。一般来说,蛋白质分子量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快,分子量大而带电荷少者泳动速度慢,因此可以利用其泳速不同将之分开。
40
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进行电泳,依上述原理可将血清蛋白质分离为五条区带,从阳极到阴极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醋酸纤维薄膜由二乙酸纤维素制成,具有均一的泡沫结构,厚度120微米,有较强的渗透性,对分子移动无阻力,作为支持物进行蛋白电泳,有微量、快速、简便、分离清晰及无吸附现象等优点。 返回目录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一)仪器 电泳仪;电泳槽;加样器;醋酸纤维薄膜(2×8cm)。
44
实验仪器与试剂 (二)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 :称取巴比妥钠12.76克,巴比妥1.66克,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0ml。 2.氨基黑10B染色液: 取氨基黑10B0.5克,加冰醋酸10ml及甲醇5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3.漂洗液: 取95%乙醇45ml,加冰醋酸5ml,混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返回目录
45
实验步骤 (一)准备电泳槽 根据电泳槽膜支架的宽度,剪裁尺寸合适的滤纸条。在两个电极槽中,各倒入等体积的电极缓冲液,在电泳槽的两个膜支架上,各放两层滤纸条,使滤纸一端的长边与支架前沿对齐,另一端浸入电极缓冲液内。当滤纸条全部润湿后,用玻璃棒轻轻挤压在膜支架上的滤纸以驱赶气泡,使滤纸的一端能紧贴在膜支架上。滤纸条是两个电极槽联系醋酸纤维素薄膜的桥梁,因而称为滤纸桥。
47
实验步骤 (二)点样 1.取醋酸纤维薄膜,于无光泽面距一端1.5cm处用铅笔画一线,表示点样位置。 2.取盖玻片蘸新鲜血清,点在加样线上,待血清渗入薄膜后移开。
49
实验步骤 (三)电泳 用竹夹子将点样端的薄膜平贴在阴极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点样面朝下),另一端平贴在阳极端支架上 。盖上电泳槽盖,使薄膜平衡10min。 用导线将电泳槽的正、负极与电泳仪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注意不要接错。在室温下电泳,打开电源开关,用电泳仪上细调节旋扭调到每cm膜宽电流强度为0.3 mA(8片薄膜则为4.8 mA)。通电10~15min后,将电流调节到每cm膜宽电流强度为0.5 mA(8片共8 mA),电泳时间约50~80min;电泳后调节旋扭使电流为零,关闭电泳仪切断电源。
50
实验步骤 (四)染色与漂洗 电泳毕,将薄膜浸入氨基黑10B染色液中1-2分钟,取出后用漂洗液漂洗3次,每次约5分钟,至背景无色为止,取出晾干,辨认图谱中各蛋白区带。 返回目录
51
实验结果 染色并漂洗后,理论上在薄膜上应得到5条蛋白带。由正级到负极排列分别为:清蛋白、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返回目录
52
注意事项 点样时,一定要注意点样量,且一定不能重复点样; 注意点样端要位于负极端;
要求薄膜紧贴滤纸桥并绷直,中间不能下垂。如一电泳槽中同时安放几张薄膜,则薄膜之间应相隔几毫米。 返回目录
53
思考题 为什么需将血清样品点在薄膜条的负极端 ? 电泳的原理是什么?根据支持介质的不同,电泳可分为哪几类?
蛋白质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54
实验五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5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思考题
56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应掌握利用洗脱法测定血清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返回目录
57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光线的本质是电磁波的一种,有不同的波长。肉眼可见的彩色光称为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50nm:小于400nm的光线称为紫外光;大于750nm的光线称为红外光。 当光线通过透明溶液介质时,其辐射的波长有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因此光线射出溶液之后,部分光波减少,这种光波的吸收和透过可用于某些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依据Lambert-Beer定律: A = KCL= -lgT 其中:T:透光率 A:吸光度(有时用光密度OD表示) K:吸收系数 L:溶液的光径长度 C:溶液的浓度
58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从上式可以看出,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后,光波被吸收一部分,其吸收多少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溶液厚度成正比,当入射光、吸收系数K和溶液的光径长度L不变时,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成正比。
60
722S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⑴预热:30min ⑵设定波长 ⑶置入空白 ⑷调零:打开试样盖,按0%ADJ键
⑸调100%T:盖上试样盖, 按100%ADJ键 ⑹置入吸光度标尺:按MODE键 ⑺样品置入光路 ⑻读出数据
61
实验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量与结合染料的量成正比,因此,可进行定量分析。本实验将醋酸纤维薄膜上的各蛋白区带剪下,分别用0.4mol/L NaOH将蛋白质浸洗下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返回目录
62
实验步骤: ⑴将醋酸纤维薄膜上的各蛋白区带剪下;
⑵将各区带分别放入盛有0.4mol/L NaOH的试管中,其中清蛋白8mL,其余各管4mL; ⑶将各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保温30min,每隔10min摇匀一次; ⑷将NaOH溶液作为空白管,620nm波长处调零; ⑸测定各管光密度值,计算各类蛋白质的含量。 返回目录
63
思考题: 比色时,设空白管的意义是什么?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本实验的测定波长为什么是620nm,而不是280nm?
64
实验六 动物组织中DNA的制备
65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试剂和仪器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66
实验目的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DNA序列,通过基因的表达能够使上一代的性状准确地在下一代表现出来。本实验旨在掌握动物组织中DNA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返回目录
67
实验原理 要获得纯的DNA样品,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⑴如何选材,如何破碎组织细胞?
⑵如何除去蛋白质?在真核细胞内,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核蛋白形式。因此,分离DNA时必须使其与蛋白质解离,并除去蛋白质。 ⑶设法除去RNA的污染; ⑷防止DNA酶的降解作用。
68
(一)选材 要提取动物组织DNA,一般选择细胞膜较脆弱,容易破碎的动物脏器,如胸腺、肝脏、脾脏、胰脏、精子等。
69
(二)细胞破碎方法—机械物理法: 研磨:将剪碎的动物组织置于研钵或匀浆器中,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或匀浆,破碎细胞。这种方法温和,适合实验室使用。 组织捣碎器:较剧烈的破碎细胞的方法,为了防止发热和升温过高,通常是转10秒—20秒,停10秒—20秒,可反复多次。 压榨法:在1000×105Pa—2000×105Pa 的高压下使几十毫升的细胞悬液通过一个小孔突然释放至常压,细胞将彻底破碎。温和的、彻底破碎细胞的方法,但仪器费用较高(少量细胞可用French press,大量可用Manto-gaulin)。
70
(二)细胞破碎方法—机械物理法: 反复冻融法:将待破碎的细胞冷至-15℃到-20℃,然后放于室温(或40℃)迅速融化,由于细胞内形成冰粒使剩余胞液的盐浓度增高而引起细胞溶胀破碎。 超声波处理法:借助超声波的振动力破碎细胞壁和细胞器。使用时注意降温,防止过热。 冷热交替法:在90℃左右维持数分钟,立即放入冰浴中使之冷却,如此反复多次,绝大部分细胞可以被破碎。
71
(二)细胞破碎方法—化学方法 有机溶剂处理法:利用氯仿、甲苯等脂溶性溶剂或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可将细胞膜溶解,从而使细胞破裂,此法也可以与研磨法联合使用。 溶胀法:细胞膜为天然的半透膜,在低渗溶液和低浓度的稀盐溶液中,由于存在渗透压差,溶剂分子大量进入细胞,将细胞膜胀破释放出细胞内含物。
72
(三)除去RNA的方法 脱氧核糖核蛋白在浓NaCl(1-2mol/L)溶液中溶解度很大,但在0.14mol/L 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低,而核糖核蛋白则溶于0.14mol/L NaCl溶液中,利用这一性质可将脱氧核糖核蛋白与绝大部分核糖核蛋白分离开来。
73
(四)除去蛋白质的方法 用氯仿一异成醇混合液振荡核蛋白溶液,使蛋白质变性,然后离心除去变性蛋白质,此时蛋白质凝胶停留在水相及氯仿相中间,而DNA溶于上层水相。用两倍体积95%乙醇溶液可将DNA钠盐沉淀出来。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去污剂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DNA。
74
(五)纯的DNA样品的获得 为了防止DNA酶的降解,提取时可加入适量EDTA(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以降低DNA酶的活性。
加入RNA酶降解剩余的RNA,获得纯的DNA。 保存:将DNA于滤纸上干燥,溶于1mlTE中低温保存。 返回目录
75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材料:动物肝脏 (二)试剂: (1)0.14mol/LNaCl-0.15mol/L EDTA-Na溶液:
(2)20%SDS溶液: (3)氯仿一异戊醇(24:1)混合液: (4)95%乙醇溶液。 (5)80%乙醇溶液。 (三)仪器(略) 返回目录
76
实验步骤 1.取新鲜动物肝,除去结缔组织,用0.14mol/LNaCl-0.15mol/L EDTA溶液洗去血液。在冰浴中切成小块,称取10g,加入两倍体积0.14mol/LNaCl-0.15mol/L EDTA溶液,于研钵中研磨至匀浆,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
77
实验步骤 2.在上述沉淀物中加入0.14mol/LNaCl-0.15mol/L EDTA溶液,使总体积为20mL,然后在60℃下,滴加20%SDS溶液1mL,边加边搅拌,再摇动10min,使核酸与蛋白质分离。 3. 边搅拌边加固体氯化钠2g,使其最终浓度达到l.4mol/L,再摇10min。
78
实验步骤 4.加等体积的氯仿一异戊醇,轻混,静置,离心管内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为含DNA的水相层,下层为氯仿一异成醇混合物,中间层为变性蛋白凝胶。吸出上清液,倒入另一离心管。 5.加1/2体积的氯仿一异戊醇混合液,振摇20min,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
79
实验步骤 6.吸出上清液,加入2倍体积95%乙醇溶液(预冷),产生沉淀。
①用玻棒搅拌,DNA的丝状物即缠在玻棒上,用80%乙醇溶液洗涤一次。 ②再以4000r/min的转速离心溶液1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80%乙醇溶液再离心洗涤一次。 7.将沉淀置于吸水纸上,除尽乙醇,室温自然干燥后,加入1ml 蒸馏水,使DNA充分溶解,待用。 返回目录
80
注意事项 (1)避免过酸过碱或高温环境,合适的T:0-4℃,pH4-9; (2)防止机械力的切割作用,避免剧烈振荡;
(3)防止核酸酶的降解作用,可加入抑制剂-EDTA,柠檬酸钠; (4)整个操作步骤应尽量简化,缩短实验过程,减少核酸变性、降解、机械切割的机会。 返回目录
81
思考题 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去除蛋白质? 如何避免RNA酶的影响? 在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避免剧烈振荡?
82
实验七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
83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和步骤 思考题
84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应了解并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返回目录
85
实验原理及步骤 DNA定量 DNA在260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蛋白质在280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盐和小分子则集中在230m处。因此,可以用260nm波长进行分光测定DNA浓度,OD值为1相当于大约50μg/ml双链DNA。如用1cm光径,用H2O稀释DNA样品n倍并以H2O 为空白对照,根据此时读出的OD260值即可计算出样品稀释前的浓度:DNA(mg/ml)=50×OD260读数×稀释倍数/1000
86
实验原理及步骤 DNA纯品的OD260/OD280为1.8,故根据OD260/OD280的值可以估计DNA的纯度。若比值较高说明含有RNA,比值较低说明有残余蛋白质存在。OD260/OD280的比值应在0.4~0.5之间,若比值较高说明有残余的盐存在。 返回目录
87
思考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溶液的浓度原理是什么?
88
课程结束!
89
祝愿同学们在科学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