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逍遥游 庄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逍遥游 庄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逍遥游 庄子

2 一、关于庄子及其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33篇。 庄子生长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圆吏(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职员),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威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3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4 二、关于《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5 课文节选部分是《逍遥游》的主体,文章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想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6 三、预习检测: 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 抟( tuán ) 迁徙( xǐ ) 坳堂( āo ) 草芥( jiè ) 夭阏( è )

7 3-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 蜩蝉( ) 舂粮(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蜩蝉( ) 舂粮(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蜩蝉( tiáo ) 舂粮( chōng )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 斥鴳(chì yàn) 泠然( líng ) 万仞( rèn ) 蓬蒿( gǎo )

8 3-2、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 迁移,迁往 而后乃今培风: 乘着,趁着
这; 迁移,迁往 而后乃今培风: 乘着,趁着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快速的样子;触,碰

9 3-2、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相比 绝云气,负青天: 穿过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胜任; 顺合; 满意
胜任; 顺合; 满意 未数数然: 追求

10 3-3、翻译下列语句(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11 3-3、翻译下列语句(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之二虫又何如?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彼且奚适也? 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12 3-4、翻译下面文段(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至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13 3-4、翻译下面文段: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需要还凭借呢?

14 四-1、疏通课文意思(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15 (1-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 《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类比,表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

16 (1-3):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17 (1-3):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飞。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18 (1-4):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如?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到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19 (1-4): 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

20 四-1、归纳第一段段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万物都有所待;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都没有绝对自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21 四-2、疏通课文意思(2-1)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出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要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

22 四-2、疏通课文意思(2-2)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翻译:汤问政于棘也是这种情况。不生长草木的荒远之北……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

23 四-2、归纳第二段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24 四-3、疏通课文意思(3-1)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位,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即使这样,还是没有树立起来的最高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名声。

25 四-3、归纳第三段段意: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
由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 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26 ↓ 文章的论证思路: ↓ ↓ ↓ 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27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所谓“无功”, 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 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 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28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29 五、全文鉴赏要点: 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30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庄子所认为的“道”是什么呢?
《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霸;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jī)尾,而比于列星。”

31 由以上说法可知,庄子认为,“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东西,它超越时空而无处不在,它自本自根但又生成万物。万物既出以“道”,道又无所不在,故万物可说是道的化身。所以,万物有变化,惟道不变;万物都是相对的,惟道是绝对的。所以由庄子看来:(一)、大小一样。大鹏之大不足羡,斥鷃(yàn)之小无足慊(qiàn不满)它们都是道之使然,”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齐物论》(二)、以可不可为一贯。即没有绝对的是非,不谴是,故无非,不谴非,故无是。(三)、以生死为一条。生无可羡,死无足畏。庄子把人生比作梦境。〖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齐物论》〗

32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注:方其梦为蝴蝶而不知周,则与殊死不异也。然所在无不适志,则当生而恋生者,必当死而恋死矣。由此观之,知夫在生而哀死者误矣。〗(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33 课堂小练习: 下列句中的红色字我们以前在文言课文中学过,请举出例句。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 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

34 参考答案举例: 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气王纳谏》)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35 本课学习小结: 1、本课应掌握哪些内容? 2、你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 3、有哪些掌握得似是而非?有哪些完全没有掌握?
4、对于没掌握或掌握得似是而非的内容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补救?

36 布置作业: 1、写作训练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要学习勤劳的小蜜蜂,可是,有一个孩子却想做一只快乐的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寻找那一朵最美、最香、最甜的花。 请结合课文主旨,为想做蝴蝶的孩子写一篇诗梦相糅的学习生活,成长经历的文章。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7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肯定也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再 见

38 归纳第三段段意 宋荣子“犹有未树”; 未逍遥游 列子 “犹有所待” 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


Download ppt "逍遥游 庄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