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理测量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许新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理测量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许新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测量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许新赞

2 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实验设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等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研究及掌握研究方法的基础性学科。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知识、心理测量的编制和实施、以及良好测量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心理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一般测量解析,测量的要素及量表类型,测验信、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测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心理测量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四)教学时数 个课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3 参考书目 林崇德主编:应用心理学书系。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心理测量》 金瑜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忠恒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教育和心理测量》 余嘉元编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教育与心理测量》 宋维真 张瑶编著 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教育测量》 王孝玲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 彭凯平编著 华夏出版社 1990年版 《洞察人生——心理测量学》 谢小庆等编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992年版 《心理与教育统计》 张厚餐 孟庆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心理教育与测量》(海峡两岸教育与心理测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厚餐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 漆书青 戴海崎 丁树良编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心理教育测量》 戴海崎 张锋 陈雪枫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 第一章 心理测验总论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
第一章 心理测验总论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 1、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三个类别,“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相当于现代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2、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明确指出了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具有可测量的特性。 3、(南朝)刘勰: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认为一心不能二用。 4、(南北朝)颜之推:周岁试儿,其是1925年格塞尔婴儿发展量表的前导。 5、“七巧板”又称益智图、唐图(Tangram),为当代多数智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所使用。 6、隋炀帝科举制度的开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当时的考试方法:贴经和对偶,类似于现代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 7、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思想,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 A、他们都是描述性的,没有定量的标准; B、往往将心理特点与道德观念联系起来(局限性)

5

6

7 二、科学心理测验产生的原因 (一)对智力落后着分类和训练的早期关注 1、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疗的需要。 2、法国医生埃斯克罗:1838年出版了两卷本著作,第一次明确地对智力落后与精神病人作出了区分,他认为精神病是以情绪障碍为标志。(发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他智力水平的最可靠的指标) 3、法国医生塞国恩(E.Sequin):训练智力落后者的先驱。1837年,他创建了第一座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1846年出版了《白痴:用生理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首创方法感官训练(sense-training)、肌肉训练(muscle-training)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机构。其Sequin Form Board拼图板被心理测验的非语言测验所采用,其操作方法是要求受测者尽快地将不同形状的图片嵌入适当的凹槽内。 4、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开始致力于推动建立鉴别不能适应正常学校学习但是可教育儿童的方法,鉴别出后安排接受一系列特殊教育课程。比奈与“儿童心理学研究会”的同事们努力推动法国公共教育部开展一项促进智能不足儿童学习能力计划,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的成立是心理测验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8 (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1、冯特: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实验室,引发了个别差异的研究。 2、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给心理测验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

9 三、心理测验的发展(金瑜P7-9) 1、高尔顿: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是倡导测验运动的主要人物。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1884年,他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中专门设立了个“人体测量学实验室”六年中积累了9337人的资料,虽不是正式的心理测验,但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他还是评定量表和问卷法应用的先驱,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并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皮尔逊相关) 2、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从师冯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内与助手西蒙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在1908年修订,1908年量表题目总数达到了59个,所有测题按年龄分组,组别从3-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表示,但其通常翻译和提法为“智力年龄”。后又经1911年修订一次。

10 4、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测验的问世和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这是心理测验方式的极大进步,也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韦克斯勒所编的学前儿童、学龄儿童、成人智力量表。 (4)人格测验的发展:心理测验的另一领域是涉及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的人格评估,通常包括对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和态度的测量。 (5)现代西方心理测验的发展,受到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统计方法的改进的极大影响。

11 四、现代心理测验在中国的发展: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心理测验的发展 1、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并用心理测验试测投考该校的学生,这便是中国正式开始的科学心理测验; 3、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成为中国最早的心理测验专著; 4、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并主持编制心理测验事宜; 5、 1924年,陆志韦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6、 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7、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心理测验的发展 1、 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2、 1989年,成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验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心理测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12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测量的基本问题 (一)测量的定义 1、定义: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a一定的法则:是指测量行为发生时采用的规则或方法。 b事物:是指我们要测量的感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c数字: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不表示数量。 d通常人们所说的测量,指的是给事物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13 2、测量的要素:一是参照点,二是单位 a参照点:一种是绝对的零点;一种是相对参照点,是认为确定的。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心理测验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的,因而测量的结果常常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 b理想的单位的条件:有明确的意义和有相等的价值。

14 3、测量的量表:量表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斯蒂文斯将量表由低到高依次为:
a命名量表:是水平最低的一种测量量表,用数字来代替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b顺序量表:不仅表明类别,还能表明不通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c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又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d比例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15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定义: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2、特点: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16 3、心理测量的水平 心理测量,不论是对智力,还是对能力倾向或人格的测量,都只具有等级量表的特征。测验分数一般只能显示个体智力、能力、人格上的等级位次,而没有一个相等的单位,故它不是一个等距量表。但由于多数心理特征具有常态分布的特征,且没有绝对零点,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测量后直接得到的原始分数转化为常态分布下的标准分数,把这些量表当作等距量表来处理。

17 三、心理测验的基本问题 (一)心理测验和心理测量的的联系和区别 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词上使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测验为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是在“动词”意义上使用。因此,相对而言,心理测量的意义范围更广一些。能被应用于实际心理测量的心理测验才是真正有效的测验工具才是真正有效的测验工具。

18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即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19 (三)心理测验的要素 1、行为样本: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的心理特征。 2、标准化:是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标准化的量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 3、客观性:在不受被试主观判断支配的范围内,测验的实施、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要尽量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客观性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定必须客观。神经心理测验客观性最高,智力测验较高,人格问卷次之,投射测验的客观性较低。

20 (四)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2、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3、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心理测验标准化包括: ①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实测说明、实测者的言语态度及实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经过标准化。 ②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③分数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21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类: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特殊能力测验:如音乐、绘画等 2、成就测验:用于测量个人(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学科测验 3、人格测验: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22 二、按测验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优点:主试可以仔细观察被试的言语情绪,并有充分的机会与被试合作,所以其结果正确可靠。缺点:时间不经济,不能在短时间呢您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2、团体测验:优点:时间经济,主试不必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即可担任。缺点:主试对被试的行为不能作切实的控制,所得结果不及个别测验正确可靠。

23 三、按测验方式分类: 1、纸笔测验:言语作为刺激。MMPI、EPQ、16PF及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部分。 优点:实施方便,团体测验多用,有肢体残疾而无言语困难的病人只能用此。 缺点:受被试文化程度的影响。 2、操作测验:也称非文字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瑞文测验及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操作量表部分。 优点: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 3、口头测验 4、电脑测验

24 四、按测验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等进行描述。 2、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 3、预示性测验:目的在于通过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五、按测验难度分类 1、速度测验 2、难度测验

25 六、按测验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 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验:在此种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 2、投射性测验:在此种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规定。

26 八、按测验解释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 2、标准参照测验 九、按测验应用分类 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27 第四节 心理测验的功能与应用 一、心理测验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测量个体差异或行为反应。 (一)从实际应用角度看: ①人才选拔; ②岗位安置
③临床诊断; ④教育评价; ⑤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从理论研究角度看: ①搜集材料:心理测验是收集个体差异资料最快捷的办法。 ②提出和验证假设 ③实验分组

28 二、测验的应用 (一)错误的测验观 1、测验万能论 2、测验无用论: ①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隐私; ②测验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29 (二)正确的测验观 1、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法的出现是心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之一。 2、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过分夸大心理测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不对的。 3、科学地看待心理测验,防止乱用测验: ①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②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③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④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⑤注意测验的保密。


Download ppt "心理测量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许新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