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项目八 呼吸(2) 赵红岗教授 2015.4.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项目八 呼吸(2) 赵红岗教授 2015.4.3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八 呼吸(2) 赵红岗教授

2 上次课问题: 1.呼吸过程的三环节四步骤是什么? 2.肺通气的动力有哪些? 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4.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3 课程名称 生理学 课对象 假肢矫形器设计与制造专业 授课学时 2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赵红岗 授课内容 项目八 呼吸(2) 教学要求 1.掌握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 2.熟悉氧饱和度概念,肺牵张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教学重点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4 第五章 呼 吸 任务一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任务二 呼吸运动的调节

5 任务一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肺泡 血液 组织 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 量少,但必需,是实现化学结合的中间环节
任务一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 量少,但必需,是实现化学结合的中间环节 化学结合 量多,为主要形式 肺泡 血液 组织 O2 溶解的O2 化学结合的O2 溶解的O2 O2 CO2 溶解的CO2 化学结合的CO2 溶解的CO2 CO2

6 一、氧的运输 运输形式: (1) 物理溶解:占1.5%; (2) 化学结合:占98.5%,
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氧合作用

7 (一) Hb与O2结合(氧合作用)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 受PO2的影响 (PO2高时结合, PO2低时解离)
Hb+O HbO2 PO2低(组织) 2. 是氧合,而不是氧化:Hb的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 3. 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 4.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8 (二) Hb饱和度 Hb氧容量 (oxygen capacity): 血液中Hb能结合氧的最大量。 20mL/100mL
Hb氧含量 (oxygen content): 血液中Hb实际结合氧的量。动脉血,19-20mL/100mL;静脉血,15mL/100mL Hb氧饱和度 (oxygen saturation) : 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数。动脉血,95%-100%;静脉血,75%

9 (三)氧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1.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的曲线,曲线呈S型。

10 2.氧解离曲线的形态特征和意义 (1)上段:PO2在60-100mmHg,曲线较平坦。
生理意义:只要吸入气或肺泡气PO2不低于60mmHg,Hb氧 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之上。有利于肺换气。 (2)下段:PO2在15-60mmHg,曲线较陡。 生理意义:PO2在此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 大,可释放较多的O2,有利于组织活动增强时 的供氧,促进组织换气。

11 3.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影响因素: (1)PCO2 (2)血液pH值 (3)温度 (4)2,3-二磷酸甘油酸(DPG)

12 (四)氧利用率 (五)氧脉搏 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O2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氧利用率= *100% 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O2量
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 氧利用率= *100% 动脉血氧含量 (五)氧脉搏 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O2量

13 二、CO2的运输 CO2的运输形式: (1)物理溶解(5%); (2)化学结合: ①碳酸氢盐(87%); 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14 1.结合成碳酸氢盐进行运输 + 血浆 红细胞 组织 H2CO3 H2O+CO2 碳酸酐酶 CO2 HCO3-+H+
HCO3-+Na NaHCO3 Cl Hb-CO2 Hb +

15 (1)该过程中伴有红细胞内外的Cl-转移 ; (2)在血浆中HCO3-与Na+结合生成碳酸氢钠,
碳酸酐酶 CO2 H2O H2CO3 HCO3- H+ 碳酸酐酶 (1)该过程中伴有红细胞内外的Cl-转移 ; (2)在血浆中HCO3-与Na+结合生成碳酸氢钠, 在RBC内HCO3-与K+结合生成碳酸氢钾.

16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 CO Hb HbNHCOOH 特点: (1)无需酶的催化, 反应迅速可逆; (2)与Hb上的自由氨基(-NH2)结合; (3)主要受Hb含O2量(氧合作用)的调节

17 三、呼吸与酸碱平衡 缓冲对:NaHCO3/H2CO3 呼吸运动强弱改变肺通气量,调节血液中H2CO3的含量,从而维持酸碱平衡

18 任务二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 呼吸中枢 1.基本中枢 延髓是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2.高级中枢
任务二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 呼吸中枢 1.基本中枢 延髓是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2.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是随意呼吸调节中枢

19 (二) 呼吸节律形成 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学说

20 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中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中 吸气→ 肺扩张 →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多→(+)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吸气停止,转入呼气 深吸气时发挥作用,防止过度通气 切断迷走神经,呼吸?

21

22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器 (1) 外周化学感受器 PO2↓ H+ ↑ PCO2 ↑ (+)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窦 N 迷走 N 延髓 呼吸加深加快

23 (2)中枢化学感受器 延髓腹外侧浅表区 有效刺激 : 脑脊液和局部组织间液中的H+(CO2产生的)

24 2.CO2 、H+ 、O2对呼吸的调节 CO2 :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 中枢化学感受器途径是主要的,比外周敏感(80%)  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快速反应中起作用(20%)  PCO2 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加强对呼吸的刺激;超过一定限度,抑制呼吸,起麻醉效应

25  H+ 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 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脑脊液中的H+是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  血中H+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

26  O2  缺氧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对呼吸的刺激作用  严重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表现为抑制效应  PO2<60mmHg时,才出现反射效应,对正常呼吸调节意义不大。

27 PCO2、H+和PO2影响呼吸的相互关系 1)在正常呼吸调节中PCO2起主导作用,其次是H+,最弱是O2。 2)三个因素中任一改变,可引起其它两个因素的继发性改变,并可影响第一因素改变的呼吸效应。

28 (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 喷嚏反射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肌梭)传入冲动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运动或呼吸阻力增大时,呼吸肌肉受牵张,肌梭受刺激兴奋,传到脊髓,反射地引起受牵张的肌肉收缩。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 喷嚏反射

29 小结: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 2.氧解离曲线?影响因素? 3.血液中PCO2升高和H+浓度升高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


Download ppt "项目八 呼吸(2) 赵红岗教授 2015.4.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