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异国情缘-蒋经国和芬娜 民国廿二年(1933年)十月,一名来自白俄罗斯铁路工人的十七岁孤女-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V a h a l e v a),自技术学校毕业后被派往乌拉山区的重型机器厂担任女工,在朋友的介绍下,这位金发、蓝眼活泼美丽、热情无比的芬娜,与任职副厂长的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札洛夫(Nikolai.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异国情缘-蒋经国和芬娜 民国廿二年(1933年)十月,一名来自白俄罗斯铁路工人的十七岁孤女-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V a h a l e v a),自技术学校毕业后被派往乌拉山区的重型机器厂担任女工,在朋友的介绍下,这位金发、蓝眼活泼美丽、热情无比的芬娜,与任职副厂长的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札洛夫(Nikolai."—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异国情缘-蒋经国和芬娜 民国廿二年(1933年)十月,一名来自白俄罗斯铁路工人的十七岁孤女-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V a h a l e v a),自技术学校毕业后被派往乌拉山区的重型机器厂担任女工,在朋友的介绍下,这位金发、蓝眼活泼美丽、热情无比的芬娜,与任职副厂长的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札洛夫(Nikolai VladimirovichE l i z a r o v, 蒋经国的俄文名字)结识,当时的蒋经国,因为国民党与正在剿共,在苏联成为人质,被苏共当局下放到西伯利亚,思乡情切的蒋经国,只有藉辛勤工作来忘却烦恼,芬娜的出现与爱情,带给蒋经国莫大的安慰。经国先生且在日记中记下: 「芬娜是他唯一的朋友,每逢他遇到困难,芬娜总会表示同情及加以援手。」民国廿四年三月十五日,蒋经国与芬娜结婚, 文化传播网 单击鼠标換页 幻 灯片制作汪锦昌

2 蒋经国与芬娜结婚  1935年三月十五日,蒋经国与芬娜结婚,当时蒋经国的月薪是七百卢布,并分配到一户两个房间的公寓。婚后,两人过的生活虽然清苦,却也甜蜜。经国先生在乌拉重机械厂,从基层技师做起,到工厂车间主任助理,后来升为助理厂长,并且主持「重工业日报」的编辑工作, 工作相当顺遂。只是好日子并不长,因为身分特殊,命运依然操控在苏共手中。尤其在他被「检举」思想有问题并被革职送到西伯利亚劳改,生活陷入困顿之时,经国先生刻骨铭心的表示:「这段艰苦的日子一共维持了六个月,我们全家三口只有依赖我太太在工厂做工的微薄工资过活。」同年十二月十四日,长子蒋孝文出生. 1935年右)芬娜和姐姐安娜

3 俄罗斯儿媳-蒋方良 1936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 蒋介石决定把在苏联当人质的蒋经国找回来.1937年三月,在亲友的泪水和祝福声中,芬娜跟着蒋经国,挥别她的姊姊和故乡,搭乘火车、轮船来到中国,四月十八日抵达杭州,回到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的老家。蒋介石初见到这位金发蓝眼、高鼻梁的俄罗斯媳妇,或许有些不习惯,虽然先前蒋经国曾写信报告这桩婚事,蒋孝文出生时也寄了一组黑白照片报喜,直到相处两、三个月之后,发现这位俄罗斯媳妇,个性温柔婉约,孝顺公婆,体贴丈夫,照顾孩子十分周到,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妇女的要求,是位标准的贤妻良母,不仅完全接受了 这位苏联儿媳,并亲自为她取名:芳娘. 1937年溪囗婚照

4 芳娘改名为方良 芬娜乐观活泼、热情洋溢,健谈而好交际。蒋经国十分尊重她,把她当家之主。芬娜则很亲暱地喊他『阿五』,把蒋经国当成她第五个孩子。蒋方良和蒋经国经常亲暱地以「国」、「芬」互称。1938年蒋经国夫妇从溪口搬到赣南城,一月四日蒋经国出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兼新兵督练处长,开始走上仕途,蒋方良也随着蒋经国的职务迁徙,走出家门.1938蒋孝勇在上海出生.年轻时候的蒋方良很阳光,尤其在赣南和蒋经国同甘共苦,过着夫唱妇随的日子, 和来台以后的低调,完全不一样。 在赣南蒋经国夫妇的家里, 经常是 高朋满座,她热情的招待每一位受 邀到她家的青年人,为他们准备 饮料和食 物,有时也坐下来用 宁波话和他们交谈,满足青年人 对她这位来自苏联的专员太太的 好奇心

5 鹣鲽情深 恩爱逾恒 蒋经国与夫人感情非常浓厚.时时刻刻不忘夫人。蒋方智怡女士回忆说自她在1973年嫁进蒋家以来,在七海寓所内的日子,最让她难忘的是,公公蒋经国每天下班后,才下公务车,还没踏进家门的阶梯,就会呼唤婆婆蒋方良的名字,蒋方良也会前来迎接,温馨甜蜜的画面,至今还深深烙印在她心底。1988年一月十三日蒋经国总统过世后回忆蒋方良几度晚上至荣总太平间探视的情景:「经国先生的遗体从冰柜拉出来之后,夫人就抚摩的脸,细细地轻轻地摸,好像经国先生只是睡了一般。其实遗体早被冰得像冰块了,可是她不管,她对经国先生的感情,让我们都看了不忍。 金婚紀念餐會上合影 年

6 安娜--蒋方良 蒋方良女士与廖文进医官合影(下 头寮(右 孝勇生日(右下 民国卅八年,蒋经国夫妇随政府搬到台湾,一家六口住进台北市长安东路的日式寓所,一家人常四处旅游、逛街,开朗简朴的蒋方良也和一般家庭主妇一样,自己操持家务,邻居经常可以看到蒋方良做家务的身影。一直到1969年迁入七海寓所,这段期间是蒋经国与蒋方良夫妇活得最自在的时光,此一时间的家居照片,随时洋溢着欢笑与温馨。

7 居家生活 方良生日(左 蔣孝章22歲生日(右 1969年迁入七海寓所,这段期间是蒋经国与蒋方良夫妇活得最自在的时光,此一时间的家居照片,随时洋溢着欢笑与温馨。蒋方良的居家生活以夫为天、以儿女为中心,凡是蒋经国、蒋方良和四个儿女的生日,以及蒋经国夫妇的结婚纪念日、圣诞节,全家一定回家团聚在一起,或是举办一场简单的家庭宴会,切蛋糕、开香槟。

8 永远把丈夫摆在第一位 蒋方良永远把丈夫摆在第一位,关心他的健康与安危。1968年,蒋经国在国防部长任内登七星山失踪,她亲自上山寻找。1970年,蒋经国在美国遇刺幸未受伤,她也带着孙女到机场拥抱返国的丈夫。:夫人个性单纯、活泼,对人诚恳,精力充沛,喜欢运动,最爱打高尔夫球。别人打球是休闲,夫人打球纯粹是运动,打完就走,不管天气好坏,台风天也照打不误。她脚力好、速度快,别人很慢,自然让她先打,走过时总不忘跟大家挥挥手,说声谢谢,大家因而给她取个了外号「快乐的火车头」。

9 蒋方良的锥心之痛 蒋经国和夫人、蒋纬国、徐乃锦、孝武、孝勇、友梅、友兰、友松于总统办公室合影( 孝章15岁生日(右下 巡视大陈(右方良女士应经国先生之请,以身作则的断然放弃打麻将、打高尔夫球的嗜好,既使是在经国先生过世后,蒋孝勇劝说:「可以藉打麻将排遣寂寞」,方良女士也不愿再打麻将,为的是谨守对经国先生的承诺。民国七十年代,方良女士的身体渐渐差了,没想到,身体看似较好的丈夫竟然先她辞世,经国先生的去世,对她是锥心之痛。

10 早逝的蔣家第三代 经国先生的长子蒋孝文,曾读陆军官校,1989年四月,因鼻咽癌病逝台北,享年五十四岁。 次子蒋孝武,淡江大学中美关系研
 经国先生的长子蒋孝文,曾读陆军官校,1989年四月,因鼻咽癌病逝台北,享年五十四岁。   次子蒋孝武,淡江大学中美关系研 究所毕业,民国八十年七月一日病逝于台北,  三子蒋孝勇,曾读陆军官校,1996年十二月廿四日因食道癌病逝于台北, 方良女士自经国先生过世后,除了女儿蒋孝章长年定居美国,三个儿子又相继过世;2000年,服侍方良女士五十余年且亲如姊妹的总管阿宝姐,亦告老回大陆定 居;到2004年十二月十五日方良女士因肺癌病逝台北荣总为止,蒋方良一直是位没有声音的蒋家媳妇.

11 蒋方良舐犊情深  一如因病未能回台的蒋孝章在悼念母亲蒋方良的信上说:舐犊情深,故天下母爱最伟大。而孝章为父母独生女,所受宠爱尤其有加。她虽出生外国,却具道地中国传统妇德,十足的贤妻良母,勤俭朴实主持家务,克己守份,从不过问政治。缅怀先二老,基于情投意合,患难相交,继成良缘,结为夫妇,鹣鲽情深,恩爱逾恒。在我记忆中,慈母一生只有奉献,极少安闲享受,也难有度假旅游机会,只有来美曾在爱女家度过一个多月,使老人家便认为是她一生中最温馨可贵的一段岁月。 重庆九龙坡(左 在长安寓所为孝文、孝章赴美饯行(中. 1959年 蒋孝章(下

12 不干预政治 蒋方良女士是俄国人,却「入境随俗」,比中国女性更具有传统妇女「温良恭俭让」的美德,除了脸孔,蒋方良女士的生活、语言、品德已经完全中国化,尤其她自持律己的作风,不干预政治的良好典范。贤妻良母与家庭主妇,从没有看过她有浮华、奢侈、自夸、自大的一面,也没听过一句她与政治有关的话。以她曾在权力核心的边缘,却与权力绝缘,甚至与政治绝缘, 拍摄.长期挂于长安寓所 桃园

13 七海寓所一 蒋经国夫妇共在此居住了三十七年,是他们在台湾居住最久的地方,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因而将之规划成「七海文化园区」与「蒋经国先生纪念馆」。 寓所依山而建,环境优雅而隐密。内有圆形回车花圃与庭院,房子分成两个楼层;第一层系石头垫高的地基,从大门拾阶而上,到达的就是第二层的房舍,分成会见外宾的会客室,餐厅及厨房,家族聚会的会客室,书房,起居室;内部的家俱摆设,至今仍完整保留蒋经国先生与蒋方良女士的家居生活原貌。 七海寓所外观 与何应钦、张大千、张学良等中秋茶叙

14 七海寓所二 2008.01.13 七海寓所小会客室后端 2008.01.13 七海寓所小會客室前端
於七海寓所與毛太夫人畫像合影 七海寓所前与百朵菊花 七海寓所大会客室后端

15 家庭紀事 民國前二年四月廿七日,農曆三月十八日, 蔣經國(幼名建豐)出生於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 民國五年五月十五日,芬娜.伊芭奇娃.
瓦哈李娃(FainaEpatcheva Vahaleva)出生於 白俄羅斯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民國廿二年十月, 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札洛夫 (Nikolai Vladimirovich Elizarov蔣經國的俄 文名字)與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結識。 民國廿四年三月十五日,蔣經國與芬娜結婚。 民國廿四年十二月十四日,長子蔣孝文出生。 民國廿六年四月,自蘇聯返抵溪口老家。 民國廿六年底, 蔣介石為俄羅斯媳婦芬娜 取名「芳娘」。之後,蔣經國再為她改名为「方良」。

16 認祖歸宗 1938年二月十五日,长女蒋孝章在赣南出生。1941年五月二日,孝严、孝慈在赣南出生。1942年 蒋经国慈和赣南工作干部合影
1945四月廿五日,次子蒋孝武在重庆出生。1948年十月廿七日,三子蒋孝勇在上海出生。1988年一月十三日,蒋经国过世。1989年四月十四日,长子蒋孝文病逝台北。1991年七月一日,次子蒋孝武病逝台北。1996年十二月廿二日,三子蒋孝勇病逝台北。2004年十二月十五日,蒋方良女士病逝台北。 蒋孝严完成身份证改姓手续正式「认祖归宗」 民国九十四年三月二日,蒋孝严俟蒋方良女士过世后的隔年,申请完成身份证的改姓手续,是继民国九十二年七月廿九日经由遗传基因比对验证等法定程序,在身份证父母姓名栏更正为蒋经国和章亚若之后,正式「认祖归宗」。 2008年 蔣孝嚴全家福

17 一组相片(一) 回国前与海参威领事馆人员合影 1939年 江西 于赣南

18 一组照片(二)

19 亡命台湾 圣诞夜团 西子灣

20 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6年 初於南京 年杭州 文化传播网


Download ppt "异国情缘-蒋经国和芬娜 民国廿二年(1933年)十月,一名来自白俄罗斯铁路工人的十七岁孤女-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V a h a l e v a),自技术学校毕业后被派往乌拉山区的重型机器厂担任女工,在朋友的介绍下,这位金发、蓝眼活泼美丽、热情无比的芬娜,与任职副厂长的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札洛夫(Nikolai."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