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國家檔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國家檔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國家檔案

2 學習重點 中美洲自然環境的特徵 中美洲古文明的活動 中美洲經濟的發展 墨西哥城今昔的變化

3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 第二節 印第安部落社會的生活方式 第三節 近代的經濟發展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 第二節 印第安部落社會的生活方式 第三節 近代的經濟發展 第四節 墨西哥城的誕生、重建與擴張

4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特色

5 中美洲 範圍: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
民族:墨西哥和中美地峽以麥士蒂索人和印第安人為主,西印度群島以黑人和姆拉托人為主【參考學習手冊P.56】 西印度群島為拉丁美洲人口密度最高之區【參考學習手冊P.65】 圖6-1

6 板塊邊界多火山地震(Ⅰ) 中美位於北美、南美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殼不穩 火山活動旺盛,薩爾瓦多「太平洋燈塔」之稱
地震造成毀滅性破壞,中美洲國家首都重建 圖6-2

7 板塊邊界多火山地震(Ⅱ) 墨西哥高原(東、西馬德雷山系)―呈三角形
(1)東、西兩側有山脈,西部山地直逼海岸, 地形崎嶇,東側有狹長平原,猶加敦半島 地勢低 (2)中部地勢較高,南部多火山、斷層谷地

8 中美地峽 地形:山地、丘陵為主,其間有高原,海岸平原狹小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多火山,土壤肥沃,利農耕

9 西印度群島 巴哈馬群島:位弗羅里達半島東南,多珊瑚礁島【參考學習手冊P.63知識補給站】
大安地列斯群島:大陸島,為北美古山地沉水形成, 如古巴、海地、牙買加 小安地列斯群島:多火山島和珊瑚礁島,火山、地震頻繁

10 熱帶氣候 + 洋流(東側墨西哥灣流,西側加利福尼亞涼流) ↓↓ 東岸為熱帶雨林氣候; 西岸為熱帶莽原氣候。 東北信風帶(東岸迎風,西岸背風)
圖6-3

11 高地與沙漠氣候 墨西哥西北部受副熱帶高壓籠罩+東北信風自陸地而來+加利福尼亞涼流乾燥氣候 因為高度此區高原為副熱帶高原氣候,
涼爽宜人,故山上人口密度較沿海平原高

12 熱帶海域颶風危害 中美熱帶海域,蒸發旺盛+熱帶低壓 輻合帶颶風 面積小的巴哈馬和小安地列斯群島, 乏耕地,易有水荒,並受颶風侵襲 圖6-4

13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二節 印第安部落社會的生活方式

14 中美洲馬雅文明主要的分布範圍 圖6-5 中美洲馬雅文明主要的分布範圍

15 馬雅文明 西元八世紀末達到鼎盛期 擅用石灰岩地形,營造出取水方便之景觀特色 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 圖6-6~6-8

16 阿茲特克帝國 原居北方乾燥高原→侵略性性格 南下墨西哥谷地(火山灰土肥沃、堰塞湖水多)。 馬雅文化和阿茲特克帝國比較,參考學習手冊P.67

17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三節 近代的經濟發展

18 經濟依賴國際市場價格 熱帶栽培業 銀:墨西哥 石油(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海域): 農業人口比例高,外銷產品以農產品為主 以生產香蕉、咖啡聞名
採礦業 銀:墨西哥 石油(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海域): 墨西哥(高度依賴石油的經濟P.67)、千里達 鋁:牙買加

19 殖民化的社會結構 多數地區為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盛行西班牙語,信仰天主教 人種:多為麥士蒂索人,再者為印第安人、白人和黑人

20 高度依賴現金作物的經濟 中美地峽各國(Ⅰ)
產業型態:農業,玉米為傳統作物 以單一作物為主: 1.咖啡 2.香蕉(宏都拉斯香蕉共和國) 3.棉花(熱帶莽原區) 表6-1

21 高度依賴現金作物的經濟 中美地峽各國(Ⅱ)
產業型態:農業轉變 玉米咖啡香蕉棉花 ◎大規模專業化栽培的問題 1.易受市場影響 2.現金作物生產過剩,連帶導致糧食短缺 表6-2

22 古巴―蔗糖重要生產國 屬大安地列斯群島之一 控制墨西哥灣的門戶,位置重要 夏秋有颶風侵襲 甘蔗採大規模經營,菸草品質極佳
多數土地種植甘蔗,所以糧產不足,須進口 近年來,致力發展觀光業 圖6-10

23 古巴―產業結構演變 農產品單一化  嚴重依賴美國資本  社會主義資金收歸國有  擺脫單一化經濟結構  生產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

24 世界級的地位(Ⅰ) 巴拿馬運河【參考學習手冊P.69、P.71】,鑿穿巴拿馬地峽,聯絡大西洋和太平洋。 科隆(Colon)自由貿易區:
(1)位於巴拿馬運河北端,濱臨加勒比海 (2)拉丁美洲最大的轉口貿易港 (3)加工出口區 圖6-11

25 世界級的地位(Ⅱ) 加勒比海小島國—免稅天堂 觀光旅遊業發達,雨林、火山、珊瑚 礁、熱情驕陽、豐富殖民色彩

26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第四節 墨西哥城的誕生、重建與擴張

27 墨西哥城特諾奇蒂特蘭城 阿茲特克文明 「查那巴斯」人工島可說是典型的填湖造陸工程 種植新鮮蔬菜和水果 圖6-12

28 墨西哥―拉丁美洲第三大國 人口以服務業為主 農業:墨西哥高原南部―玉米、咖啡 北部少雨區―放牧 格蘭特河沿岸―棉花 西海岸灌溉區―小麥
因為多火山活動礦產多,如銀礦產量世界第一 人種有西班牙人、麥士蒂索人和印第安人三種 西班牙人社經地位最高,印第安人最低 墨西哥沿岸近海陸棚石油 圖6-9

29 墨西哥城 阿茲特克文化對墨西哥影響很大 位在墨西哥高原盆地中
屬首要型都市―1950~1976年間,市區建築面積由240平方公里增加至820平方公里 墨西哥都會區人口約有一千八百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4

30 墨西哥―發展工業的優越條件 勞工充足且工資低廉 鄰近美國,可以吸收美國資金、技術,產品亦可就近向美銷售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在1994年成立後,美、加、墨三國間的貨物均免關稅,可自由流通

31 墨西哥―都市發展過快的問題 失業問題 貧民窟占全市區面積的40% 環境污染 水源嚴重不足 古湖床的地質加上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
常有地震造成土壤液化

32 墨西哥高原 西印度群島 中美地峽 火山島 珊瑚礁島 BACK . 圖6-1 中美洲地形圖
圖6-1 中美洲地形圖 BACK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Rand McNally, p116~117 .

33 圖6-2 BACK

34 圖6-3 BACK

35 圖6-4 BACK

36 BACK 資料來源:圖6-6 Claude Baudez, Sydney Prcasso(1994),馬雅古城:淹沒在森林裡的奇蹟。
圖6-6~6-8 資料來源:圖6-6 Claude Baudez, Sydney Prcasso(1994),馬雅古城:淹沒在森林裡的奇蹟。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頁126~127      圖6-8 馬特古城-淹沒在森林裡的奇蹟(1994),發現之旅08,時報出版,頁114~115 BACK

37 表6-1 BACK

38 表6-2 BACK

39 圖6-10 BACK

40 圖6-11 BACK

41 圖6-12 BACK 資料來源:阿茲特克-太陽與血的民族(1996),發現之旅28,時報出版,頁25

42 圖6-9 BACK

43 BACK


Download ppt "世界文化地理篇(下) 第六章 拉丁美洲(一)中美洲 國家檔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