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老師:王強強 組名:霹靂卡霹靂拉拉 波波力那貝貝魯多 組員:鄭縈絨、王瑞楨、楊詠筑、楊淑媚、許妤甄
設計概論期中報告 老師:王強強 組名:霹靂卡霹靂拉拉 波波力那貝貝魯多 組員:鄭縈絨、王瑞楨、楊詠筑、楊淑媚、許妤甄
2
工業設計 Industrial Design
3
工業設計演變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 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製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
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美術工藝運動」就是因工業革命之後,自然動力、各種材料及技術和新的工具與機械的發明,而產生的科學及工業奇蹟。 水晶宮(1851)
4
「新藝術運動」就是因「美術工藝運動」對機器的反對,提高了生產製作成本,使得這些作品變成資產階級的奢侈品,無法嘉惠大眾。
因此,另一批人就以拋棄歷史式樣和關心機器生產為思想,雖然並沒有完全接受工業生產的新形式,但已經明確地接受了工業革命所形成的新審美情趣。講求結構、形態和製程的合理性,由內而外結合藝術造形理論和風格,崇尚創造、藝術的表現。但由於太過講求風格,反而流於型態的變化及裝飾,造成作品的華而不實。
5
「機能主義」 (functionalism)則以美為功能的預示、行動為功能的呈現、特性為功能的記載為宣言,探討造形與機能的關係。以改變材料、建立結構的創新及新美學,促使工業技術的建立和造形的許可性,建立於「方法和功能」,而非建立在「易於了解」上。他們相信有機性及需要,造形追隨機能,並痛恨高度封建和專制的文化。
6
德國「包浩斯學院」(Bauhaus)創辦人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主張以團隊合作方式及客觀方法,積極拯救因機器大量生產所造成家庭的無序,並探討設計品質,使之回歸到符合人本目的、感情及基本需要,避免人類成為機械的奴隸。藉著基本課程,對材料的了解及知識的應用,打破藝術家、工藝家間的藩籬。
7
1930年代美國經歷經濟大恐慌,商業藝術家與廣告插畫者乃思考產品外觀的改進,使產品能誘發人們的慾望,以解決銷售的困境。有人探討以人為本、使用者與製造品調和的設計;有人運用科學原理於產品造形上;有人使產品簡潔化並易於了解;有人把鋁材或塑膠應用在產品中,使造形更輕巧和簡潔;更有人把未來的情境應用於設計中。
8
40、50年代除考慮造形、機械功能之外,還得另外考慮到產品生命周期和創造使用者的需要。
企業界從當代生活的研究與消費者的需求來引導設計,並從市場分析和產品規畫來界定產品參數,以滿足消費者的興趣。 戰後新一代的設計師努力於象徵符號的探討,建議被製造的物品須提供消費者心理上的滿足,使得消費者能更方便地辨認與了解。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而採行的產業外移,更引發了產品的國際化。 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由於物品的增多、交通的便利,郵寄購買的服務也開始流行,加上生活空間的不足,出現了不少強調可堆積性、可折疊性、模組化、高雅及多功能的優良產品。另外配合環境可替換的單元協調組合產品,由從前僅供一人使用的專業產品設計中蛻變出來。
9
1950年代,波普藝術(popular art)由歐洲傳入了美國,使得年輕人對環境、大眾文化與生活感受更加關心。年輕的設計系學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產生關心人類價值和環境品質的人本主義。
有識之士重新檢視設計價值、使命、文化和大眾事務,對於產品的唯物主義、可丟棄性、品質、安全,以及對廣告 、產品和包裝意象的欺騙,給予道德批判。這個結果使得設計師除了必須重新探討消費者所了解的符號傾向,考慮製造品是否像是一種波普藝術的造形之外,同時也得了解設計是一種對大眾生活負責的工作。
10
70年代以後,工業設計影響了生活的各個層面,專為單一目的而設計的主題在這時已經很難看到了,設計的發揮也因主題、設計師背景、產品類別、公司型態等而有所不同。
但自60年代流傳下來對大眾生活的責任感,卻由於1970年代的產品包裝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而有所反省。能源危機更使得設計師必須對環保及能源問題盡一份心意。輕、薄、短、小的產品於焉而生。 在這個年代中,有識之士紛紛著書疾呼,包括《為真實世界設計》、《合乎人性之設計》、《設計自覺》、《設計倫理和跨代設計》等。這些著作探討設計哲學、倫理和設計師應該考慮的有關文化、社會、生態、經濟、殘障安全等問題。此外,還包括人體工學、人因工程學、電腦輔助設計、設計管理和策略、產品認知工程、感性工學等。這些問題與學問,自70年代以後被廣泛地探討與應用。
11
隨著以機械化為特徵的工業社會向以信息化為特色的知識社會邁進,工業設計的範疇也隨之擴展,工業設計由主要為工業企業服務擴大到為金融、商業、旅遊、保險、娛樂等現代服務業服務;由產品設計等硬體設計擴展到公共關系、企業形象等軟體;由有形產品的設計擴展到「體驗設計」、「非物質設計」等無形產品的設計,用戶參與設計的模式逐步浮現,工業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工業設計」的概念逐漸為內涵更加豐富的「設計」概念所取代。
12
What is Industrial Design?
什麼是工業設計? What is Industrial Design?
13
你認為的工業設計
14
路人覺得的工業設計
15
實際上他是 對工業產品的使用方式、人機關係、外觀造型等做設計和定義的過程。他將產品的功能通過有型的方式創造性的體現,使得工業產品和人的適當的、高效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得以實現。 是一種產品與人溝通的語言,是工業產品和人之間的重要紐帶,是用戶體驗的決定性組成部分。
16
定義 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1970年「工業設計,是一種根據產業狀況以決定製作物品之適應特質的創造活動。適應物品特質,不單指物品的結構,而是兼顧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觀點,使抽象的概念系統化,完成統一而具體化的物品形象,意即著眼於根本的結構與機能間的相互關係,其根據工業生產的條件擴大了人類環境的局面。」 1980年「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做工業設計。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當在上述工業產品全部側面或其中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而且,當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時,這也屬於工業設計的範疇。」 2006年「設計是一種創造活動,其目的是確立產品多向度的品質、過程、服務及其整個生命週期系統,因此,設計是科技人性化創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與經濟交流至關重要的因素。」
17
組成 美學 對於產品的材質所呈現之質感與美感 HERE 經濟學 工學 生產產品之效益 了解產品的構造,加工製作程序,方法及種種材料的關係
18
What is Good Industrial Design?
什麼是好的工業設計? What is Good Industrial Design?
19
經得起歲月的考驗 誠實 讓產品更加實用 創新的 美 謙虛 考慮周到並且不放過每個細節 關懷環境 使產品更容易被讀懂 簡潔
21
無印良品 「這樣就好」 關於MUJI 的理念,其設計總監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曾這樣描述:「追求的不是『這樣好』,而是『這樣就好』 。」
這根源於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日本經濟的高速成長被終結,消費者開始尋求性價比高的產品,這促使日本各大超市爭相開發自有品牌。 1980年,在日本西友超市設立自有品牌,MUJI 就此誕生。其第一任社長木內政雄將其定位於除去一切花俏的形象包裝和噱頭,僅留存使用便利性和較優的質量。在良品計畫株式會社社長金井政明看來,上述理念並未過時,是MUJI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下的立業之本。 「世界上存在很多商品,並非為了更方便地使用,而是為了賣得更好、更流行。追求商品本質的做法使 MUJI 不會在來去匆匆中過時。」 金井 說。
22
品牌危機 1990年到1999年間由於過度追求銷售業績,忽視設計開發理念,門店擴張過快,遭遇平價對手的阻擊,隨後,第三任社長松井忠三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改革,在了解症結之後,松井忠三開始內部改革。改革核心是回歸商品品質,松井忠三甚至邀請設計大師原研哉擔任 MUJI 藝術總監,改進產品設計理念,重回「方便使用」的本源。 品牌重塑運動亦就此展開。2001 年,MUJI開始通過網路與消費者溝通,製定企劃方案,向網友募集意見,由此洞悉顧客心目中最理想商品的基本特點。開發人員會將網友意見進行整理,從中挑選方案供其投票選擇,得票數最高者則做出樣品。 依照此法,MUJI 曾在2002年推出形似大型沙袋的懶人沙發,一個月最高售出八萬個,銷售額高達10 億日元。兩年後,MUJI業績重回正軌。 懶骨頭
23
深澤直人 滲透生活的「無意識設計」 作為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在吸收西方經典設計理論的基礎上,也融入了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並把其應用到設計實踐中,獨創了「無意識設計」(Without Thought)理念,關注的我們所忽略的生活中種種細節,並且把這些細節放大,注入到產品設計中,這種改變,有時比創造一種新的產品更有意義。
24
設計師簡介 1956年生於日本山梨縣 1980年畢業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產品設計系與3D設計系。
1988年在日本EPSON精工株式會社擔任設計師 1989年前往美國,在舊金山加入了一個只有15個人的小辦公室ID two, 即IDEO前身,八年後返回日本協助組建了IDEO日本分部。 2003年他在東京建立了「深澤直人設計公司」(Naoto Fukasawa Design), 並擔任無印良品等許多公司的設計顧問。同年,還創辦了一個家用電器 和日用雜物的新品牌±0(PLUS MINUS ZERO),設計了許多不同種類 的產品,包括從微電子設備如手錶、手機到家具和室內擺設。當時他為 無印良品設計的壁掛式CD播放器為他贏得了世界性聲譽。 2006年與另一名設計師共同創建Super Normal工作室。現在,深澤直人已被武 藏野美術大學聘為教授,還在東京多摩藝術大學產品設計系擔任著講師, 同時出任東京AAD工作室主管,並且在日本顧問委員會的質量設計和經 濟部門以及貿易與工業戰略設計研究學會供職。曾為多家知名公司進行 過產品設計,如Apple、Epson、日立、無印良品、NEC、夏普、東芝等。 曾獲得五十多項大獎,包括美國IDEA金獎、德國IF金獎、紅點設計獎、 英國D&AD金獎、日本優秀設計獎等。
25
無意識設計 認識深澤直人的人說,他不論是外表、談吐,都非常的「平凡」,而這也就是他的設計內涵: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現新的設計元素,而這種設計元素本身也是那麼的「平凡」。確實,他的設計作品被普遍人認為是樸素、不須思考就能使用的,這就是他提出的「無意識設計」理念。 但「無意識設計」並不是真的沒意識,而是指「我們知道自己需要某些東西,但還沒意識到自己想要的那些東西是什麼東西」。 深澤直人作品的簡潔,並非平常人所理解的「構造簡單」,而是在保證產品功能的基礎上盡量去除一些不必要的修飾,只保留事物最基本的元素,同時在細節上進行改變,使得產品產生一種新的價值,且這種改變往往充滿了人文關懷。
31
深澤直人在無意識中讓細節,環境,情感,三者層層遞進,融入設計,使產品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傳遞著一種思想、一種理念,和一種哲學態度。
「設計其實就是去尋找意識的核心。當人與物、環境達到完美的和諧的時候,就是找到了一種意識的核心。」
32
德國的設計師Konstantin Grcic評價深澤直人說:「他有著能將復雜變成簡單,醜陋變成漂亮,陳舊變成嶄新的魔力,他可以親吻一隻青蛙而讓她變成公主。」
33
出處 工業設計演變 MUJI 設計師簡介/產品 椅子
34
報告結束,請來賓掌聲鼓勵鼓勵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