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 齒輪機構Gear mechanism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 齒輪機構Gear mechanism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齒輪機構Gear mechanisms
◎最單純可產生定值轉速比的直接接觸傳動為滾動接觸傳動。但若負荷太大, 將發生滑動現象。 ◎為獲致確定驅動,可在接觸面配置適當的齒形,此類元件就稱為齒輪(Gear)。 雖然其接觸仍有些滑動現象,但是兩軸間之傳動卻可維持一定的轉速比,此 種傳動叫齒輪傳動。 ◎由齒輪所組成用來使輸出件與輸入件的轉速比維持一定的裝置,則稱為齒輪 機構(Gear mechanism)。 10-01

2 10-1 齒輪的分類 齒 輪 兩軸平行 兩軸相交 兩軸交錯 直 齒 正 齒 輪 直 齒 斜 齒 輪 歪 斜 齒 輪 齒條與小齒輪
10-1 齒輪的分類 圖10.1 齒輪的分類 齒 輪 兩軸平行 兩軸相交 兩軸交錯 直 齒 正 齒 輪 直 齒 斜 齒 輪 歪 斜 齒 輪 齒條與小齒輪 冠 狀 齒 輪 交叉螺旋齒輪 螺 旋 正 齒 輪 蝸 線 斜 齒 輪 戟 齒 輪 人 字 齒 輪 蝸 桿 與 齒 輪 針 齒 輪 10-02

3 10-1-1 平行軸齒輪parallel axes ◎直齒正齒輪(Straight spur gear)為齒腹平行於軸線的圓柱齒輪 。
(a)直齒正齒輪(外齒輪) (b)直齒正齒輪(內齒輪) (c)齒條與小齒輪 圖10.2 平行軸齒輪類型 ◎直齒正齒輪(Straight spur gear)為齒腹平行於軸線的圓柱齒輪 。 外齒輪(External gear)為齒輪在外面相接觸,相當於一對外面接觸的滾動圓柱,兩傳動軸的旋轉方向相反,大的稱齒輪(Gear),小的稱小齒輪(Pinion)。 內齒輪(Internal gear)為小齒輪在一個較大齒輪內面接觸,其中大齒輪又稱環齒輪(Annular or ring gear),兩傳動軸旋轉的方向相同。 ◎齒條(Rack)可視為半徑無窮大的齒輪,與其嚙合的齒輪為小齒輪,相當於一 圓柱在平面上滾動接觸,可傳遞平移與旋轉的運動。 10-03

4 ◎螺旋正齒輪(Helical spur gear)齒面的排列與軸向線形成一螺旋角(Helix angle),
(a)螺旋正齒輪 (b)人字齒輪 (c) 針齒輪 圖10.2 平行軸齒輪類型 ◎螺旋正齒輪(Helical spur gear)齒面的排列與軸向線形成一螺旋角(Helix angle), ,負荷是由一個齒漸漸轉移至另一個齒。與直齒正齒輪比較,陡振減少、傳 動更均勻、噪音也較少,適用於高速運轉的傳動,其缺點為齒輪需承受軸向 推力。 ◎人字齒輪(Herringborn gear)類似兩個具左、右方向相反螺旋角之螺旋正齒輪的 組合體,可傳達較大荷重。 ◎針齒輪(Pin gear)的齒形由圓銷固定在圓板面上形成,與其嚙合齒輪的齒形是由外擺線所構成,針齒輪多用於儀器上,而不作為傳達功率之用。 10-04

5 10-1-2 相交軸(intersecting axes)齒輪
(a)直齒斜齒輪 (b)冠狀齒輪 (c) 螺線斜齒輪 圖10.3 平行軸齒輪類型 ◎直齒斜齒輪(Straight bevel gear)之運動相當於兩個成滾動接觸的截頭圓錐,通 常用於傳遞具正交軸線的運動。若兩個齒輪相同,則稱為斜方齒輪(Miter gear)。 ◎冠狀齒輪(Crown gear)當兩個斜齒輪軸線間的夾角大於90時其中之一節圓錐 角等於直角,節曲面成為一平面,稱為冠狀齒輪(Crown gear)。 ◎蝸線斜齒輪(Spiral bevel gear)之齒形為曲線,具有不同的螺旋角,齒數可比直 齒斜齒輪少。蝸線斜齒輪由於接觸齒數增加,加以接觸由齒面的一端逐漸行 進而至另一端,故其傳動較直齒斜齒輪平穩安靜,尤其是以高速傳動時為然。 其強度與使用壽命皆較優,且製造成本較直斜齒輪低,但具有軸向側推力。 10-05

6 10-1-3 交錯軸(Non-parallel non-intersecting axes)齒輪
(a)歪斜齒輪 (b)交叉螺旋齒輪 圖10.4 交錯軸齒輪類型 ◎歪斜齒輪(Skew bevel gear)又稱為雙曲面齒輪(Hyperboloidal gear)有沿齒形方 向的滑動,且齒形為直線,兩軸成直角,但不相交。利用不共面軸線的雙曲 面滾動原理,可製得歪斜齒輪。常用於軸線並不相交,但很接近,無法以一 般之螺旋齒輪傳動的場合。製作與安裝較困難,一般機械較少採用。 ◎交叉螺旋齒輪(Crossed helical gear)類似螺旋正齒輪,齒輪為螺旋曲線,其節 曲面為交叉的圓柱體。 10-06

7 ◎戟齒輪(Hypoid gear)其運動相當於兩個成滾動接觸的雙曲面體,比蝸線斜齒
(c)戟齒輪 (b)蝸桿與齒輪 圖10.4 交錯軸齒輪類型 ◎戟齒輪(Hypoid gear)其運動相當於兩個成滾動接觸的雙曲面體,比蝸線斜齒 輪強軔、傳動更勻滑、陡振與噪音亦較少。戟齒輪的正確節面雖為雙曲線旋 轉體,但實際上係由近似圓錐面所取代,可用於偏位軸線,並在齒面元素方 向產生某種程度的滑行,故具有歪斜齒輪的優點。齒素線為曲線,接觸表面 增加,所以運轉平穩安靜;但由於接觸點的大量滑行而產生局部高溫,需使 用高壓潤滑油,使可免除過度磨損。常見於汽車之差速箱的傳動。 ◎蝸桿與蝸輪(Worm and worm gear),兩軸線一般成直角,具有高傳動轉速比、 構造緊湊、工作平穩、傳動精準、以及自鎖功能等優點,因此被廣泛的使用 於各種減速機構中 ;其缺點為傳動效率低、磨耗嚴重、以及製造成本高。 10-07

8 10-2 名詞定義 齒數(Number of teeth):為齒的數目,以符號T表示之。
10-2 名詞定義 齒數(Number of teeth):為齒的數目,以符號T表示之。 節曲面(Pitch surface):設計齒輪時,代表齒輪的理論面。 (a)正齒輪與齒條 (b)斜齒輪 (c)戟齒輪 圖10.5 交錯軸齒輪類型 節線(Pitch line):節曲面與垂直於輪軸之截面的交線。 節圓(Pitch circle):正齒輪與螺旋齒輪的節線是圓,稱 為節圓;齒條的節線,則是直線。 節徑(Pitch diameter):節圓的直徑,以符號D表示之。 節點(Pitch point):兩節圓相切的接觸點,若其中之一 為齒條時,則為節圓與節線的切點。 中心距(Center distance):兩嚙合齒輪旋轉軸心的距離, (a) 以符號C表示之。 圖10.6 正齒輪與齒形名稱 10-08

9 齒冠圓(Addendum circle):通過齒輪頂 部、圓心在齒輪中心的最大圓。 齒冠(Addendum):節圓與齒冠圓的徑
齒根圓(Dedendum circle):通過齒輪底 部、圓心在齒輪中心的最小圓。 齒根(Dedendum):節圓與齒根圓的徑 向距離。 齒隙圓(Clearance circle):通過與其嚙 合之齒輪齒頂、圓心在齒輪中心的圓。 (b) 圖10.6 正齒輪與齒形名稱 齒隙(Clearance):齒隙圓與齒根圓的徑向距離。 全齒深度(Whole depth):齒冠圓與齒根圓的徑向距離,即齒冠與齒根之和。 工作深度(Work depth):齒冠圓與齒隙圓的徑向距離。 齒面(Tooth face):介於齒冠圓與節圓間的齒形曲面。 齒腹(Tooth flank):介於節圓與齒根圓間的齒形曲面,包括圓角部份。 圓角(Fillet):連接齒腹與齒底部份的曲面。 齒頂(Top land):齒形頂端的曲面。 齒底(Bottom land):齒形相鄰兩圓角間的曲面。 齒面寬(Face width):沿軸向之齒形的厚度。 齒厚(Tooth thickness):節圓圓周上同一齒兩側間的弧長。 齒間(Tooth space):沿節圓圓周上相鄰兩齒間空隙的弧長。 10-09

10 周節(Circular pitch):沿節圓圓周上,自齒形上一點至相鄰齒上之對應點的弧長以Pc表示之,即: (10.1)
一對齒輪嚙合時,其周節必相等,這樣次一對齒輪才能繼續接觸;否則,會發生干涉或失去接觸。 徑節(Diametral pitch):齒數T與節徑D(inch)的比值,以Pd表之,即: Pd = (10.2) 兩齒輪若其徑節相等,則齒的大小也相等。徑節愈大其齒形愈小,徑節愈小其齒形愈大。徑節與周節具有如下的關係: PcPd =  (10.3) 模數(Module):節徑D(mm)與齒數T的比值,以m表之, m = (10.4) 公制以模數表齒形的大小,模數愈大,齒形愈大。 背隙(Backlash):互相嚙合的一對齒輪,其中一齒 輪的齒厚與另一齒輪齒間相差之量。適量的 背隙,為提供潤滑與解決製造誤差所必需; 但是過量的背隙,則會產生傳動不精確與顫 振等問題。 (b) 圖10.6 正齒輪與齒形名稱 10-10

11 [例10-1]有一正齒輪,齒數(T)為32、徑節(Pd)為4、轉速(n)為300rpm,試求這個 齒輪的周節(Pc)與節線速度(Vp)。
由於徑節Pd=4為已知,由式(10.3)可直接求得: Pc = = = in 再者,齒輪的節徑(D)可由式(10.2)求得如下: D = = = 8 in 因此,齒輪的節線速度Vp為: Vp =  = ( )( )(2 )( ) =125.7in/sec [例10-2] 有一正齒輪,其齒數(T)為40,模數(m)為1.5,試求其周節(Pc)。 由式(10.1)和式(10.4)可得正齒輪的周節(Pc)為: Pc = m = (1.5) = 4.71mm 10-11

12 (a)滾動與滑動接觸 (b) 純滾動接觸 (c) 純滑動接觸
10-3 齒輪傳動原理 (a)滾動與滑動接觸 (b) 純滾動接觸 (c) 純滑動接觸 圖10.8 直接接觸傳動 ◎凸輪機構在瞬心點P處,兩曲面在公法線N-N上的速度分量必相等且同向,因 此轉速比(Velocity ratio),rv,為: (10.5) ◎齒輪傳動基本定律(Fundamental law of gearing) 欲使一對齒輪以等轉速比傳動,則互相嚙合兩齒輪之齒形曲線的公法線,必 須通過中心線上的一個固定點,即節點。 ◎一對嚙合齒輪,若符合齒輪傳動基本定律,則稱其相對運動為共軛作用 (Conjugate action)。 10-12

13 ◎設主動輪的角速度為2、從動輪的角速度為3,則轉速比為常數: (10.6)
其中,n2和n3分別為轉數(rpm),T2和T3分別為齒數,D2和D3分別為節圓直徑 R2和R3分別為節圓半徑。 [例10-3] 有一對轉速比()為1:3的正齒輪,從動輪的模數(m)為6、齒數(T3)為96、 轉速(n3)為600rpm,試求主動輪的轉速(n2)與齒數(T2)、及節線速度(Vp)。 主動輪的轉速(n2)與齒數(T2)可由式(10.6)求得: rev/min T2 = rvT3 = (96) = 32 從動輪的節圓半徑(R3)與角速度(3)為: R3 = = ( )(96) = 288mm 3 = ( )(2 )( ) = 62.83rad/sec 因此,齒輪的節線速度(Vp)為: Vp = R33 = (288mm)( ) = 18095mm/sec 10-13

14 10-4 齒形曲線 10-4-1 漸開線齒形 ◎凡是能滿足轉速比為定值的成對曲線,均可成為齒輪的齒形曲線。
10-4 齒形曲線 ◎凡是能滿足轉速比為定值的成對曲線,均可成為齒輪的齒形曲線。 ◎較常使用的齒形曲線,有共軛曲線(Conjugate curve)、漸開線(Involute curve)、 及擺線(Cycloidal curve)。 漸開線齒形 (a) (b) (c) 圖10.8 漸開線齒形 ◎將圍繞於圓形圓周的一條弦線拉緊展開,則弦線端點的動路即為漸開線,如 圖10.8(a)所示。此圍繞的圓周,稱為產生漸開線的基圓(Base circle)。 ◎漸開線的特性:在任何展開位置的弦線均與基圓相切,弦長與弧長相等,且 弦長永遠與漸開線垂直。一對互相接觸的漸開線,無論接觸點如何變化,其 公法線N-N均相切於兩基圓,圖10.8(b)。如圖10.8(c)中,AB為齒面,BE為齒 腹,AC為漸開線,CD一般以徑向輻射線構成之,DE為圓角。 10-14

15 10-4-2 擺線齒形 ◎擺線齒形的形成是利用兩個創成圓 (Generating circle)在齒輪的節圓曲
擺線齒形 ◎擺線齒形的形成是利用兩個創成圓 (Generating circle)在齒輪的節圓曲 線上滾動而得。在節圓外稱外擺線 (Epicycloid),形成齒面;在節圓內 稱內擺線(Hypocyloid),形成齒腹。 ◎兩嚙合的擺線齒輪,創成圓不必完 全相同。如果互相接觸的齒面曲線 與齒腹曲線是使用同一創成圓所滾 成,則具有可互換的特性。創成圓 半徑之最大極限為節圓的一半。 圖10.9 擺線齒形 ◎當齒的兩側齒形曲線相交成尖端時,此尖端就是齒冠的最高限度。若節圓上的 齒厚與創成圓大小一定,則節圓愈小,而齒冠最高限度也愈短;節圓愈大,最 高齒冠愈長。 ◎齒數若減少,齒形所對應的圓周角增大,節圓處的齒厚增大,齒根的厚度減小; 最少齒數一般取12。 10-15

16 10-4-3 齒形曲線的比較 ◎漸開線齒形,若基圓大小一定,則齒形恆為一定;所以只要周節、壓力角相
齒形曲線的比較 ◎漸開線齒形,若基圓大小一定,則齒形恆為一定;所以只要周節、壓力角相 等,則均能完全嚙合。擺線齒形若其齒腹的創成圓不等於嚙合齒輪之齒面的 創成圓,則無法完全嚙合。因此,在應用上若需要互換嚙合的齒輪,通常皆 用漸開線齒輪。 ◎漸開線齒條齒廓曲線為直線,因而刀具可為直線形,使漸開線齒輪的製造較 為容易;擺線齒輪的齒形,由於是由內、外擺線兩段曲線組成,故製造上較 為困難。 ◎漸開線齒輪的中心距,允許有變化而不影響其轉速比,節圓半徑可隨中心距 改變而變化,但與基圓半徑成正比,故漸開線齒輪的轉速比與基圓半徑成反 比 。擺線齒輪互相嚙合時,節圓必須恰好相切,欲獲得固定的轉速比較困難。 ◎擺線齒輪的接觸路徑為一曲線,壓力角在兩端時最大,在節點時為零。而漸 開線齒輪的接觸路徑為一直線,壓力角大小一定;若中心距改變,則其節點 的位置與壓力角之大小會有不同的改變,故可用於減少干涉現象。 ◎就摩擦問題而言,漸開線齒的磨耗較擺線齒者為多;若就振動與噪音問題而 言,則擺線齒較為不佳。 ◎雖然擺線齒形發明在先,但是在實際應用上卻逐漸為漸開線齒形所取代。擺 線齒輪甚少作為傳達動力之用,而多用於葉輪、轉子、鐘錶、以及其它精密 儀器中。 10-16

17 10-5 標準齒形Standard gear ◎為節省切削工具樣式的變化與製造標準的切削工具,進而增加可交換性,建 立了標準齒形。
◎為節省切削工具樣式的變化與製造標準的切削工具,進而增加可交換性,建 立了標準齒形。 ◎一般具交換性的齒形,必須有相同的模數(或徑節)、齒冠、齒根、齒厚、以 及壓力角。 ◎標準齒形制,如美國標準齒制(AGMA)、英國標準(BS)齒制、德國標準(DIN) 公制模數齒制、日本工業標準(JIS)齒制(JGMA)、以及我國的中國國家標準 (CNS)齒制等。 10-17

18 10-5-1 美國標準齒制 ◎齒形徑節小於20者稱為粗節距(Coarse pitch),大於20者稱為細節距(Fine pitch)。
美國標準齒制 ◎齒形徑節小於20者稱為粗節距(Coarse pitch),大於20者稱為細節距(Fine pitch)。 ◎常用粗節距系統的徑節為: 2,,,3,4,6,8,10,12,16;常用細節距系統 的徑節為: 20,24,32,40,48,64,80,96,120,150。 表10.1 AGMA漸開線齒輪齒形標準 141/2°壓力角混合制 141/2°壓力角全深制 20°壓力角全深制粗節距 20°壓力角全深制細節距 20°壓力角短齒制 25°壓力角全深制 齒 冠 齒 根 齒 隙 工作深度 全齒深度 齒 厚 圓 角 in in in 10-18

19 10-5-2 公制標準齒制 ◎公制齒制之齒輪的輪齒大小係以模數表之,即為一個齒相當直徑的公厘(mm)
公制標準齒制 ◎公制齒制之齒輪的輪齒大小係以模數表之,即為一個齒相當直徑的公厘(mm) 數,此制常用的壓力角為14.5o、15o、20o、22.5o,我國中央標準局制定採用 20o的壓力角。 表10.2 公制漸開線齒輪齒形標準 齒 冠 1.000 m 工作齒深 2.000 m 齒 根 1.157 m 全齒深度 2.157 m 齒 隙 0.157 m 齒 厚 m 10-19

20 ◎在接觸點F的公法線AB是與齒輪基圓相切 的齒輪在。齒輪在傳動過程中,不同位置 的接觸點皆在公法線AB上。公法線AB與
10-6 漸開線齒輪的傳動 10-6-1,2 作用線與壓力角 ◎在接觸點F的公法線AB是與齒輪基圓相切 的齒輪在。齒輪在傳動過程中,不同位置 的接觸點皆在公法線AB上。公法線AB與 中心線O2O3的交點,即節點 P。 ◎通過齒廓曲線接觸點的公法線,即稱 為作用線(Line of action)。 ◎通過節點P之兩節圓的公切線T-T與作用線 AB的夾角,稱為壓力角(Pressure angle), 以表示之。 ◎兩節圓半徑與其基圓半徑之間具有下列關 係: (10.7) (10.8) ◎齒輪壓力角在實際製造上都取20和25為 標準值。14.5壓力角的齒輪,目前已少有 製造。 圖 漸開線齒輪的傳動 10-20

21 聯立解以上四個式子,可得T2=24齒,T3=96齒。因此,被動輪的基圓半徑(Rb3)為:
[例10-4]有一對壓力角為20o的正齒輪,轉速比(rv)為1:4、模數(m)為6,中心距離(C)為360mm,試求從動輪的基圓半徑(Rb3)。 由式(10.6)可得: T3 = T2/rv = 4T2 由式(10.4)可得: D2 = mT2 = 6T2, D3 = mT3 = 6T3 再者,中心距C為: mm 聯立解以上四個式子,可得T2=24齒,T3=96齒。因此,被動輪的基圓半徑(Rb3)為: Rb3 = R3cos = cos = mT3cos = (6)(96)cos20o = 270.6mm 10-21

22 ◎中心距的增加會使節圓半徑增加,壓力角增大。 由式(10.7)可得:
[例10-5]一對20o的正齒輪,徑節(Pd)為4,齒數為T2=24、T3=48,試求這對齒輪的中心距離C。試問當中心距增加0.3in時,壓力角變為多少? 兩齒輪的節徑(D2和D3)分別為: D2 = = = 6 in D3 = = = 12in 因此 C = (D2+D3) = (6+12) = 9in ◎由於中心距離的改變並不影響基圓半徑。 ◎中心距的增加會使節圓半徑增加,壓力角增大。 由式(10.7)可得: Rb2 = R2cos = (6/2)cos20o = 2.819in 新的節圓半徑和間的關係為: = ( ) = ( ) = 2 由於新的中心距離C為: C = = = 9.3in 因此,可求出新的節圓半徑R2’為 3.1in 因為基圓半徑沒有改變,新的壓力角’為: cos = = = 即 ’ = 24.6o 10-2

23 10-6-3 接觸路徑Path of contact ◎接觸路徑:同一齒對自接觸開始(點I) 至終止(點F) ,其接觸點的路徑,其長
度稱為接觸長度(Contact length Lc)。 IF = IP + PF = (IB-PB) + (AF-AP) Lc = (10.9) ◎漸開線齒輪的接觸路徑為一直線,擺線齒輪的接觸路徑為一曲線。 ◎作用弧(Arc of action)所對應之角(2+2和3+3)稱為作用角(Angle of action), 接近弧(Arc of approach)所對應之角(2和3)稱為接近角(Angle of approach),退 遠弧(Arc of recess)所對應之角(2和3)稱為退遠角(Angle of recess )。 圖 漸開線齒輪的傳動 10-23

24 10-6-4 接觸比Contact ratio ◎接觸比為作用弧長與周節的比值,或作用角與周節角(Pitch angle)的比值,以
rc表示之。 ◎接觸比rc可由接觸長度(Lc)與基圓節距(Pb)的比值求得,即: (10.10) 其中,基圓節距(Base pitch)乃是沿基圓圓周上,自齒形上一點至相鄰齒上之 對應點的弧長,即: (10.11) (10.12) (10.13) ◎接觸比相當於在任何瞬間之平均接觸齒數,其最小極限值為1。設計齒輪時, 一般取接觸比介於1.2至1.6之間。接觸比愈大,作用愈平滑,傳力效果愈佳 。 10-24

25 在利用式(10.13)來求得接觸比(rc)之前,必須先利用式(10.9)求出接觸長度(Lc),即先求出R2、a2、R3、以及a3。
[例10-6]有一對壓力角()為25o的全深正齒輪,齒冠a=1/pd,轉速比(rv)為1:3,徑節(Pd)為5,小齒輪齒數(T2)為20,試求這對齒輪的接觸比rc。 在利用式(10.13)來求得接觸比(rc)之前,必須先利用式(10.9)求出接觸長度(Lc),即先求出R2、a2、R3、以及a3。 由式(10.2)可得: D2 = = = 4in 即R =2in。 而由式(10.6)可得: D3 = = = 12in 即R =6in。 而齒冠a2和a3為: a2 = a3 = = = 0.2in 因此,由式(10.9)可得接觸長度(Lc)為: = in 再由式(10.13)可得接觸比(rc)為: = = 10-25

26 10-6-5 干涉現象 ◎干涉(Interference)乃是因嚙合齒形曲線的中心距過短、齒冠過高、或配合齒數太少等原因所致。
干涉現象 ◎干涉(Interference)乃是因嚙合齒形曲線的中心距過短、齒冠過高、或配合齒數太少等原因所致。 ◎由於漸開線齒形曲線是由基圓開始展開,若接觸點發生在基圓以內,則將發生干涉。 ◎若欲避免干涉,則開始接觸點(尺條上點I)應在干涉點(即點A)以內,不然就將齒冠過高的超出部份予以切除。    ◎齒輪創成時,若齒條變成切削工具或滾齒刀,則將切除齒腹部份,此稱為過 切(Undercutting)現象,如圖10-11(b)所示。 ◎過切雖可避免干涉,但由於強度減弱,工作齒面的完整性破壞,使齒隙、噪 音、振動增加,壽命減少。 (a) (b) 圖 干涉與過切 10-26

27 ◎因為A’B’>AB,故表示當齒數較少時,為避免發生干涉與增加接觸比,可以使 用壓力角較大的齒輪對。
◎通常干涉的避免方法有下列幾種: 1. 增加齒輪尺寸或使用較小的齒形, 以增加齒數。 2. 切除齒形太高部份,如減少齒冠。 3. 過切齒腹。 4. 增加壓力角。 ◎對壓力角為141/2的齒輪而言,其接 觸長度AB為: (10.14) ◎對壓力角為20的齒輪而言,其接觸 長度A‘B’為: A'B' (10.15) 圖 壓力角大小的影響 ◎因為A’B’>AB,故表示當齒數較少時,為避免發生干涉與增加接觸比,可以使 用壓力角較大的齒輪對。 10-27

28 [例10-7]一對壓力角()為20o的全深正齒輪,模數(m)為8,齒冠(a)為8mm,大齒
輪齒數(T3)為30,小齒輪齒數(T2)為15,試問兩齒輪會互相干涉嗎? 由式(10.4)可得大小齒輪的節徑D3和D2分別為: D3 = mT3 = 8(30) = 240mm D2 = mT2 = 8(15) = 120mm 所以,這一對齒輪的中心距C為: C = (D2+D3) = ( ) = 180mm 再者,由式(10.8)可知,大齒輪的基圓半徑Rb3為: Rb3 = cos = cos20o = 112.8mm 所以,可以決定出最大允許的齒冠圓半徑Ra3max為: Ra3max = = = 128.5mm 而齒冠圓半徑(Ra3)為節圓半徑(R3)與齒冠(a3)之和,即: Ra3 = R3+a3 = = 128mm 比較最大允許的齒冠圓半徑(Ra3max)128.5mm與實際值(Ra3)128mm可知,這 兩個齒輪並沒有互相干涉,因為Ra3稍小於Ra3max。 10-28

29 10-6-6 最小齒數 ◎若以齒條為刀具,則不發生干涉之小齒輪的 最少齒數,可由下列方程式推導出: (10.16)
最小齒數 ◎若以齒條為刀具,則不發生干涉之小齒輪的 最少齒數,可由下列方程式推導出: (10.16) 其中,R為節圓半徑。由式(10.16)可得: (10.17) 若令a=km,其中k為常數,則可得: (10.18) 由於m=D/T=2R/T,因此得最小齒數Tmin: (10.19) 圖 漸開線齒輪最小齒數限制 ◎若使用少於規定的最小齒數,則為避免發生過切,必須將齒冠值修正。 ◎齒冠值被加以修正的非標準齒輪制,便是長與短齒冠齒形制(Long and short addendum system)。該制中減少齒冠值以確定或避免不在干涉點前發生接觸,增 加齒冠值則可增加退遠作用與減少接近作用。 ◎在某些場合必須使用非標準的齒制,如避免過切、干涉、或增加接觸率,以獲得 更好的傳動效果。 10-29

30 10-7 齒輪的製造 ◎齒輪的製造方法很多,大致可分為切削加工成形法與非切削加工成形法二大 類。
10-7 齒輪的製造 ◎齒輪的製造方法很多,大致可分為切削加工成形法與非切削加工成形法二大 類。 ◎切削加工成形法又有成形齒輪切削法(Formed-tooth cutter method)、樣板切削 法(Template method)、創成法(Generating method)、刮刨法(Shaving method)、 以及研磨法(Grinding method)。 ◎非切削加工成形法又有衝壓法(Punching method)、鑄造法(Casting method)、 壓鑄法(Die casting)、塑膠模法(Plastic mold method)、冷拉與擠製法(Cold drawing & extruding method)、以及粉末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 method)等。 ◎選擇製造方法時,須考慮製造成本、材料、以及精度,以產出壽命長、磨損 微小、以及噪音低的齒輪。 10-30

31 10-8 齒輪系Gear train 10-9 齒輪系的分類 ◎兩個以上之齒輪的適當組合,能將一軸上的運動與動力傳遞至另一軸者,稱為齒輪系。
◎馬達、內燃機、以及渦輪機等原動機大多在高轉速下才會產生最大的動力, 因此必須有減速裝置來產生中低速的轉速,以為一般機器可接受的動力輸 入,而齒輪傳動機構即為一種相當重要的減速裝置。 10-9 齒輪系的分類 (b) (c) (a) 圖10.14 簡單齒輪機構 齒 輪 系 普 通 齒 輪 系 周 轉 齒 輪 系 基本周轉齒輪系 單 式 齒 輪 系 單式周轉齒輪系 複 式 齒 輪 系 複式周轉齒輪系 圖 齒輪系的分類 10-31

32 10-9-1 普通輪系Ordinary gear train
◎普通輪系:輪系中之齒輪的軸心皆與固定機架鄰接。其可分為單式齒輪系 (Simple gear train)與複式齒輪系(Compound gear train)兩種。若複式齒輪系的主動輪與從動輪在同一軸線上,則稱此輪系為回歸齒輪系(Reverted gear train)。 ◎與單式齒輪系比較,複式齒輪系的優點在於可用較小的齒輪來達到大的減速 比。 (a)單式齒輪 (b)複式齒輪 圖10.16 單式與複式齒輪 圖 單式齒輪系 圖 複式齒輪系 圖 回歸齒輪系 10-32

33 10-9-2 周轉輪系Planetary gear train or epicyclic gear train
◎周轉輪系:一輪系中,至少有一輪軸繞另一輪軸旋轉。周轉輪系中,有太陽 齒輪(Sun gear)、行星齒輪(Planet gear)和行星架(Carrier, arm)。 ◎周轉輪系可分為基本周轉輪系(Elementary planetary gear train)、單式周轉輪系 (Simple planetary gear train)、以及複式周轉輪系(Compound planetary gear train) 等三類。 (a)基本周轉齒輪系 (c)複式周轉齒輪系 (b)單式周轉輪系 圖 周轉輪系 10-33

34 10-10 齒輪系的轉速比 ◎齒輪i相對於齒輪架的轉速ic為: ic = i - c (10.20)
齒輪系的轉速比 ◎齒輪i相對於齒輪架的轉速ic為: ic = i - c (10.20) ◎齒輪j相對於齒輪架的轉速jc為: jc = j - c (10.21) ◎設齒輪i為主動輪,齒輪j為從動輪,若齒輪i與齒輪j皆為外齒輪,則這個齒輪 對的轉速比(Velocity ratio) rv為: (10.22) ◎若齒輪i與齒輪j分別為外齒輪與內齒輪(或內齒輪與外齒輪),則轉速比rv為: (10.23) ◎一個齒輪系之輸出軸與輸入軸的轉速之比值,以轉速比(Velocity ratio)稱之, 以rv表之。一個齒輪系之輸入軸與輸出軸的轉速之比值,則以減速比(Speed reduction ratio)稱之。 10-34

35 10-11 普通輪系 ◎因為普通輪系之所有的齒輪架皆為固定不動的機架,因此一對互相嚙合之齒 輪的轉速比rv為: rv = (10.24)
◎因為普通輪系之所有的齒輪架皆為固定不動的機架,因此一對互相嚙合之齒 輪的轉速比rv為: rv = (10.24)  圖10.17 單式齒輪系 圖10.17三個齒輪對之轉速分別為: , , (10.25) ◎整個輪系的轉速比rv為: (10.26) ◎單式齒輪系的轉速比,僅與輪系中前後兩個齒輪的齒數有關。 ◎惰輪(Idle gear),其功能為連接用及控制旋轉方向。 10-35

36 , , (10.27) ◎整個輪系的轉速比rv則為: 由於: 且 因此,這個複式齒輪系的轉速比rv為: (10.28)
圖10.18 複式齒輪系   , , (10.27) ◎整個輪系的轉速比rv則為: 由於: 且 因此,這個複式齒輪系的轉速比rv為: (10.28) 10-36

37 ◎第一檔時,動力傳遞路程為:輸入軸-齒輪2-齒輪3-軸A-齒輪5-齒輪9-輸出軸, 轉速比rv為: 即減速比為3.31。
[例10-8] ◎第一檔時,動力傳遞路程為:輸入軸-齒輪2-齒輪3-軸A-齒輪5-齒輪9-輸出軸, 轉速比rv為: 即減速比為3.31。 ◎第二檔時,動力傳遞路程為:輸入軸-齒輪2-齒輪3-軸A-齒輪4-齒輪8-輸出軸, 轉速比rv為: 即減速比為1.77。 ◎第三檔,動力直接由輸入軸帶動輸出軸,轉速比rv = 1.0,即減速比為1。 ◎倒檔時,動力傳遞路程為:輸入軸-齒輪2-齒輪3-軸A-齒輪6-齒輪7-齒輪9-輸出軸,轉速比rv為: 即減速比為-4.27。 T2=14 T3=31 T4=25 T5=18 T6=T7=14 T82=20 T9=27 圖10.21汽車手排變速器齒輪系 10-37

38 10-12 周轉齒輪系 ◎一個齒輪對,可得到式(10.20)、式(10.21)、式
(10.22)或(10.23)等三個獨立方 程式,有 n 個齒 輪對即可有3n個獨立方程式,加上已知條件與 限制條件,可解聯立方程式求每個齒輪的轉速。 [例10-9] 圖10.22之齒輪系有一個齒輪對,可得下 列三個關係式: 圖10.22簡單齒輪系 T22c = - T33c (10.29) 2c = 2 - c (10.30) 3c = 3 - c (10.31) 齒輪架固定: c = (10.32) 設齒輪2為主動輪,轉速比rv為:rv = = - (10.33) 齒輪2固定:因2 = 0,齒輪3為主動輪,得 rv = (10.35) 齒輪3固定:因3 = 0,齒輪3為主動輪,得 rv = (10.37) 10-38

39 ◎若齒輪4為主動軸,機架5為輸出軸,且齒輪2固定,
[例10.10]   T225 = - T335 (10.38) T335 = + T445 (10.39) 25 = 2 - 5 (10.40) 35 = 3 - 5 (10.41) 45 = 4 - 5 (10.42) ◎若齒輪2為主動軸,行星架5為輸出軸,且 齒輪4固定,即:4 = 0 (10.43) 則解聯立方程式(10.38)~式(10.43) 可得: 由以上兩式可得轉速比rv為: 圖10.23 單式周轉齒輪系 ◎若齒輪4為主動軸,機架5為輸出軸,且齒輪2固定, 10-39

40 由式(10.45)~式(10.54)等十組聯立方程式,可解出27、37、47、57、67、3、
[例10.11] T227 = - T337 (10.45) T337 = + T557 (10.46) T447 = + T667 (10.47) 27 = 2 - 7 (10.48) 37 = 3 - 7 (10.49) 47 = 4 - 7 (10.50) 57 = 5 - 7 (10.51) 67 = 6 - 7 (10.52) 3 = 4 (10.53) 圖10.24 複式周轉齒輪系 5 = 0 (10.54) 由式(10.45)~式(10.54)等十組聯立方程式,可解出27、37、47、57、67、3、 4、5、6、以及7等十個未知數(2為已知),轉速比rv為: 亦可求出如下的轉速比關係: 10-40

41 [例10-12]一種自行車的三速內變速器,是由一個具有二個自由度的周轉輪系及二個單向離合器(OWC1和OWC2)所組成。
  (a)一檔 (d)檔位順序 圖10.25 自行車三速內變速器的周轉齒輪系 T113 = -T223 (10.55) T223 = T443 (10.56) 13 = 1 - 3 (10.57) 23 = 2 - 3 (10.58) 43 = 4 - 3 (10.59) 由於太陽齒輪固定不動,因此可得: 1 = 0 (10.60) ◎一檔時,環齒輪4為輸入件,OWC1作用,使得行星架3與機件5合一為輸出件,可得轉速比r為: r = = = 0.734 輸 入 OWC1 OWC2 輸 出 一檔 環齒輪4 * 行星架3 二檔 三檔 *代表接合 10-41

42 ◎二檔時,環齒輪4亦為輸入件,但OWC2作用,使得環齒輪4與機件5合一為輸
出件。動力直接由輸入軸帶動輸出軸,轉速比r為: r = 1.0 ◎三檔時,行星架承為輸入件,OWC2作用,使得環齒輪4與機件5合一為輸出 件, 可得轉速比r為: r = = = 1.362 圖10.25 自行車三速內變速器的周轉齒輪系 10-42

43 10-13 具二個輸入的周轉輪系 ◎一個自由度為2的周轉齒輪系,根據重疊原理(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輸出
轉速o等於輸入I與輸入II分別所產生的輸出結果之和,即: (10.61) [例10-13]具有二個自由度的周轉齒輪系,輸入I的轉速I=-300 rpm,輸入II的轉 速II=+120 rpm,試求輸出軸轉速o。    T221 = - T331 (10.62) T446 = - T556 (10.63) T776 = +T886 (10.64) 21 = 2 - 1 = 2 (10.65) 31 = 3 - 1 = 3 (10.66) 46 = 4 - 6 = 3 - 6 (10.67) 56 = 5 - 6 (10.68) 76 = 7 - 6 (10.69) 86 = 8 - 6 (10.70) 圖10.26 具兩個自由度的周轉齒輪系 10-43

44 ◎若輸入I固定,即: I = 2 = 3 = 4 = 0 (10.72) 為具有一個自由度的周轉齒輪系,可得:
◎若輸入II固定,即: II = 6 = 0 (10.71) ◎若輸入I固定,即: I = 2 = 3 = 4 = 0 (10.72) 為具有一個自由度的周轉齒輪系,可得: ◎因此,這個齒輪系的輸出o(即8)為: (10.73) 即輸出軸的轉速為75rpm,方向與輸入II相同。 10-44

45 (b)檔位與離合器 (c)周轉齒輪系(空檔) 圖10.27 Buick Dual Path 變速系統 ◎空檔時,可列出以下的關係式:
[例10-14] Buick Dual-Path汽車自動變速器有二個前進檔與一個倒退檔,由一個扭力轉換器(P、T、S)、一個周轉齒輪系、四個離合器(A、B、C、D)、以及二個單向離合器(E、F)所組成。試分析這個輪系在各檔位的轉速比。   (a)功能簡圖   (b)檔位與離合器 (c)周轉齒輪系(空檔)  圖10.27 Buick Dual Path 變速系統 ◎空檔時,可列出以下的關係式: T225 = + T665 (10.74) T335 = - T665 (10.75) T445 = - T665 (10.76) 25 = 2 - 5 (10.77) 35 = 3 - 5 (10.78) 45 = 4 - 5 (10.79) 65 = 6 - 5 (10.80) 減 速 比 A B C D E F 空 檔 ----- 一 檔 1.58:1 * 二 檔 1:1 倒 檔 2.73:1 10-45

46 此時動力由環齒輪2輸入,由行星架5輸出,可得轉速比rv為: 減速比為1.58
◎一檔時,離合器C、E、F作用,4 = 0 此時動力由環齒輪2輸入,由行星架5輸出,可得轉速比rv為: 減速比為1.58 ◎二檔時,離合器A、C作用,64%的動力經扭力轉換器由環齒輪2(輸入I)進入 周轉齒輪系,36%的動力經離合器A由太陽齒輪3(輸入II)進入周轉齒輪系,而 行星架5仍為輸出。若輸入II為零,即:3 = 0 若輸入I為零,即: 2 = 0 用重疊原理可得輸出件的轉速5為: 扭力轉換器不產生滑差時2=3,因此 在二檔時的轉速比為1,減速比亦為1。 ◎倒檔時,離合器B、D作用,使得:2 = 0 動力經扭力轉換器與單向離合器E由太陽 齒輪4輸入,由行星架5輸出,可得轉速比 rv為: 減速比為-2.73 (c) 圖10.27 Buick Dual Path 變速系統 10-46

47 ◎周轉斜齒輪系(Planetary bevel gear train):具有斜齒輪的周轉輪系,其優點是
10-14 周轉斜齒輪系 ◎周轉斜齒輪系(Planetary bevel gear train):具有斜齒輪的周轉輪系,其優點是 所佔的空間較小,可用較少數的齒輪得到較高的減速比。 ◎齒輪的轉動方向需由圖面來加以判斷。 [例10-15]圖10.28齒輪系中,齒輪6固定,試求轉速比(7 /2)   T225 = +T335 (10.85) T335 = -T665 (10.86) T445 = -T775 (10.87) 25 = 2 - 5 (10.88) 35 = 3 - 5 (10.89) 45 = 4 - 5 = 3 - 5 (10.90) 65 = 6 - 5= 0 - 5= - 5 (10.91) 75 = 7 - 5 (10.92) 再者3 = 4 (10.93) 可解得轉速比rv為: 圖10.28 周轉斜齒輪系 10-47

48 用 來 產 生 差 速 傳 動 (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常應用於車輛的差速 器與機械式的計算器中。
◎具二個自由度的周轉斜齒輪系,可 用 來 產 生 差 速 傳 動 (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常應用於車輛的差速 器與機械式的計算器中。 ◎圖10.29差速器的轉速比如下: (10.94) 即  5= ( 2+ 4) (10.95)   圖10.29 汽車差速傳動機構 ◎行星架5的轉速等於斜齒輪2與齒輪4轉速的代數平均值。當齒輪2與齒輪4的轉 向相同且大小相等時,可得5=2=4。再者,當齒輪2與齒輪4的轉速相同但 轉向相反時,2=-4、5=0。 ◎汽車直線行走時,左右兩輪的轉速自動相同;右轉彎時,左車輪的轉速自動 增加;左轉彎時,右車輪的轉速自動增加。 ◎若遇天雨路滑或雪地停車時,地面阻力變化不定,雖然車輪仍按照地面阻力 自動調整轉速,車身即因此變化不定,致使轉向無從控制而易生事故。 10-48


Download ppt "第十章 齒輪機構Gear mechanism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