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立清華大學 通識教育工作坊 經典課程之教材設計與規劃 張燦輝教授 2016年5月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立清華大學 通識教育工作坊 經典課程之教材設計與規劃 張燦輝教授 2016年5月5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清華大學 通識教育工作坊 經典課程之教材設計與規劃 張燦輝教授 年5月5日

2 如何選擇和教授經典 H-G. Gadamer:
“The classical is a truly historical category precisely by virtue of the fact that it is more than the mere name for an epoch or historical style but at the same time refuses to evaporate into a super- or extra-historical norm…the awareness of something enduring, of an exemplary significance beyond amnesia and historical contingencies – a kind of timeless present which is contemporaneous with every present.” Truth and Method 為甚麼強調對話?為甚麼強調對話? 2008 Conferenc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3 如何選擇和教授經典 為甚麼強調對話?為甚麼強調對話?

4 如何選擇和教授經典 為甚麼強調對話?為甚麼強調對話?

5 如何選擇和教授經典 為甚麼強調對話?為甚麼強調對話?

6 如何選擇和教授經典 問題 不是經典不重要 在有限學分,老師和資源下 教什麼和如何教才是最重要問題 為甚麼強調對話?為甚麼強調對話?

7 範圍A 中華文化傳承 範圍B 自然、科學與科技 範圍C 社會與文化 範圍D 自我與人文
香港中文大學 通識教育課程設計(2012-) 通識教育課程 21 學分 *總學分要求: 123 學分 書院通識 6 學分 + 書 院 生 活 大學通識 15 學分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6 學分 與人文對話 與自然對話 大學通識四範圍 9 學分 範圍A   中華文化傳承 範圍B   自然、科學與科技 範圍C   社會與文化 範圍D   自我與人文

8 建立共同核心 核心課程的教育成效: A.W. Astin (1932- ) 在1985-89年對 2萬4千多個本科生追蹤研究
真正核心課程的大學只佔5% 學生學習成果包括認知-心理方面和行為方面都顯著地優勝 有關課程與教學的滿意指標明顯較高 對學校環境有正面印象

9 從核心課程到核心元素 新核心課程運動 不再以透過西方文明為中心 建構共同的學習的内容
(Common Learning Experience) 強調 文化多樣性與全球視野 學生共同學習經驗 對知識有跨學科的理解 人類面對的重大問題

10 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保留原有的分類必修部分,加入核心元素 經典名著研討班,援引經典, 發掘前人智慧對現代人的啟示 與人文對話
與自然對話

11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2012年開始兩個共同基礎課: 共 6 學分。 ~3800人,超過150組。 每個老師教6組,共150人。
首年下學期及次年上學期修讀。 強調人文與科學經典之研讀。 強調跨文化視野、跨科際整合。 傳授知識,培養學習態度及技巧。

12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與人文對話 三個主題: 自我與人的能力 信仰與人的限制 理想社會

13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與人文對話:研讀經典…
自我與人的能力 《論語》 / 《莊子》 / Homer, The Odyssey / Plato, The Symposium / Aristotle, The Nichomachean Ethics 信仰與人的限制 The Bible/ The Qur’an/《心經》 理想社會 黄宗羲:《明夷待訪尋》/ Rousseau, The Social Contract /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 Marx, Alienated Labor

14 《與人文對話》課程設計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選篇 Plato: Symposium
Aristotle: from Nicomachean Ethics Homer: from The Odyssey 孔子:《論語》選篇 第一部分: 自我與人的潛力 第二部分: 信仰與人的限制 第三部分: 建制中的自我 Rousseau: from The Social Contract Adam Smith: from The Wealth of Nations Marx: from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莊子:《莊子》選篇 《古蘭經》選篇 《聖經》選篇 一行禪師: 《般若之心》

15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與自然對話 三個主題: 物理宇宙的探索 生命世界的探索 人的理解能力的理解

16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與自然對話:研讀經典…
物理宇宙的探索 Plato, Republic / David C. Lindberg, 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 / Bernard Cohen, The Birth of a New Physics / Newton, Principia 生命世界的探索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 Watson, DNA: The Secret of Life / Rachel Carson, Silent Spring

17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與自然對話:研讀經典…
人的理解能力的理解 Poincaré, Science and Method, The Value of Science / Eric R. Kandel, In Search of Memory: The Emergence of a New Science of Mind / Needham(李約瑟),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 Nathan Sivin, Why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Did Not Take Place in China – or Didn’t It / 沈括:《夢溪筆談》/ William Dunham, The Mathematical Universe / Euclid, Elements

18 《與自然對話》課程設計 第一部: 對物理世界的探索 第二部: 對生命世界的探索 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 300 BC)
柏拉圖:《理想國》節選 (~423 BC–347 BC)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節選 (1642–1727) 林德伯格:《西方科學的起源》節選 (亞里士多德理論介紹) ( ) 科恩:《新物理學的誕生》節選 (1914–2003) 鄧肯:《數學那些事兒》 (1947—) 沈括:《夢溪筆談》 ( ) 第一部: 對物理世界的探索 第二部: 對生命世界的探索 第三部: 對人類認知的反思 席文:《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 (1931—)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簡史》節選( ) 肯德爾:《追尋記憶的痕跡》 節選 (1929—) 這張稿子要講的東西比較多 龐加萊:《科學和方法》節選 ( ) 達爾文:《物種起源》節選 ( ) 華生:《DNA:生命的秘密》節選 (1928—) 卡森:《寂靜的春天》節選 ( )

19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選讀篇章 跨文化:中國、西方、希伯來與伊斯蘭傳統 跨學科:哲學、文學、宗教、政治經濟理論、科學等各方面的經典
兩個學科一文一理,各以不同的主題切入

20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問題導向 引領學生透過閱讀卓越的作品,去思考一些歷久彌新的問題
内容包括人類經驗的兩個最重要的面向:人文世界與自然世界 何謂美好人生、美好社會?人對世界有甚麼認識?

21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經典的作用 作為閱讀材料:優良的「媒介」、 借鑒
有助於學生知道不同的文化、宗教傳統、學術領域的「智者」,曾經採取怎樣不同的進路去思考和解答大問題 刺激他們自己去思考和提問

22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目標 不「為經典而經典」 經典是卓越思考的紀錄,但它本身不能思考
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經典作為文化權威,則閱讀經典反而變成製造固執與偏見的溫床

23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課堂活動 授課(1小時): 老師簡介該週文章 討論(2小時): 在老師帶領下討論文章

24 文本(core-text) & 議題(issue-based)
《與自然對話》:教學經驗總結與反思 文本(core-text) & 議題(issue-based) 45 分鐘大班(50-150人)授課 作者作品背景介紹 作品大綱 文本難點講解 105分鐘小班(25人)討論 小組討論與報告,考察文本掌握 大班討論與議題延伸 建立文本間的聯繫,整合課程 Core-text 核心文本 Issue-based 議題導向

25 教學經驗:核心文本 & 議題導向 議題導向:“反思自我” 核心文本:“探索自然” 文本基礎上的延伸,較發散 貼近文本,較知識性
對“科學”的各種反思: 科學帶來的對人類認知的衝擊 人類作為整體 人類作為個人 科學思維的能力及其局限 文化比較的側面反思 對自身文化的反思 具體案例:第六課,卡森《寂靜的春天》 核心文本:“探索自然” 貼近文本,較知識性 對“科學”的宏觀把握: 科學發展的簡要歷史 重要的科學發現 現代科學的產生及其特點,包括 世界觀的轉變 科學的方法與特點 科學如何影響認識自然 具體案例:第三課關於牛頓 龐加萊:《科學和方法》節選 ( ) 肯德爾:《追尋記憶的痕跡》 節選 (1929—)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簡史》節選( ) 席文:《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 (1931—) 沈括:《夢溪筆談》 ( ) 鄧肯:《數學那些事兒》 (1947—) 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 300 BC) 柏拉圖:《理想國》節選 (~423 BC–347 BC)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節選 (1642–1727) 林德伯格:《西方科學的起源》節選 (亞里士多德理論介紹) ( ) 科恩:《新物理學的誕生》節選 (1914–2003) 第一部: 對物理世界的探索 第二部: 對生命世界的探索 第三部: 對人類認知的反思 這張稿子要講的東西比較多 達爾文:《物種起源》節選 ( ) 華生:《DNA:生命的秘密》節選 (1928—) 卡森:《寂靜的春天》節選 ( )

26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考核 小測驗 討論課前回應文章 學期論文(+ 大綱) 課堂參與

27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閱讀指引 文章簡介 大綱 自修問題

28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教學指引 閱讀指引自修問題答案 破冰問題/活動 討論課的討論題

29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其他學習資源 同儕互助計劃(PASS) 學生通識研討會與通識教育論文奬 網上學習資源

30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學習效果分析 智性思考 (2013-2014下學期) 理解文本 批判意識 批判性 分析不同觀點 聯系現實 欣賞知識價值
認識美好生活與美好社會 將所學知識加以應用 更加認識何為美好生活與美好社會 4.84 4.61 4.73 4.63 4.59

31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學習效果分析 學習態度 ( 下學期) 興趣 欣賞 包容 開放 4.41 4.72 4.70 4.80

32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學習效果分析 基本學習技能 ( 下學期) 閲讀 寫作 口語表達 4.12 4.24 4.28

33 通識基礎課程學習習慣 課堂提問與參與 課外與同學討論 課外與教師討論 每週所花學習時間 文本閱讀量 授課參與度

34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成功感及信心:我做得到! 閱讀及表達能力:老師指引,有效訓練 開放心胸與眼光:從對話了解、欣賞多元世界
自我發現的過程:認識自我,建立志趣

35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36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37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38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成功感及信心 “其實這科給了我接觸科學的機會。因為我一直以來都不太喜歡科學,是那種提起科學就會頭痛的人,但如果看這本書[與自然對話]的話,它不著重在公式上,反而多看了科學家的生平…”

39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成功感及信心 “了解到了一些不知道的東西。像人文中的社會契約論,國富論,這些對人類歷史有很大影響的東西,以前都沒有讀過,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東西。讀完之後有了些初步的了解,也算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40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閱讀及表達能力 “我發現我讀過兩個課程古希臘的text後, 例如Plato和Aristotle的,還有後期發展後的《國富論》及馬克思的文章後,開始有能力上例如維基百科等網站,查閱關於現代哲學的條目,然後初步理解其大概的想法。例如各種主義學派,究竟是怎樣的概念”

41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閱讀及表達能力 “…而過程中最令我有得著的是我認識了哲學思考的方法,尤其指邏輯 …授課的老師的批改標準很嚴格。例如文章中邏輯不通順,他都認為是不恰當的。還有…用了意思模糊的字的話,老師就會指示我們避免使用那些字,或是換別的字把意思説清楚,或是叫我們把他人的意見標明是誰提出來的。這種批改方式對我的影響是最深遠的…”

42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開放心胸與眼光 “像我這種從高中階段都是讀純理科的人,想東西只會向着理科的方向想,從來也不懂從其他角度如政政、歷史等去想;那我在這科遇到很多同學,你會和他們溝通並了解他們的思想,例如讀文學的人,我會了解他們寫文章的結構,他怎樣去理解和證明事物。本來我們是不太會和其他人溝通的,但讀了這科後,我們會開始有興趣認識其他學系的人和他們是怎樣想的…”。

43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自我發現的過程 “這兩門課的意義不能只是讓你看了那些文章,而是你要有批判性的思維,並不是課文中的一切都是真理,那只是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特定的人的看法,是你自己要去做判斷,它那些想法對你有甚麼用,你又有甚麼自己的想法”。

44 通識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成果 所有學生必修 提升學習的基本能力與態度 建立可以深入討論的學習社群 具有了解不同學科與文化的視野
尊重傳統,但不盲從權威 一方面懂得以自己的聲音發聲,他方面能聆聽他人意見 有思想的、可以包容,可與共事的世界公民

45 Unpublished work by: Cheung, Kiang and Ng, Learning Outcome Assessment
教學評估: 第1學期 Entry Exit Increase 我對自然科學有興趣 4.11 4.71 0.60 科學知識對我的個人智性發展是重要的 4.39 4.83 0.44 我能以批判的眼光去分析及評價不同的論點 4.08 0.62 我可以接受新的、不同的想法 4.79 5.03 0.24 我有信心閱讀與科學有關的文章 3.94 0.45 我有信心以英語閱讀艱深的文章 3.62 4.05 0.43 我能清晰地以文字說明自己的想法 3.96 4.42 0.46 我能清晰地以口頭表達說明自己的想法 3.93 4.37 我了解科學的發展歷程 3.04 4.43 1.39 我了解科學方法的特徵 3.68 4.61 0.93 我了解科學探究的貢獻與局限. 3.78 4.77 0.99 我能評價科學探究對社會的影響 3.70 4.73 1.03 Unpublished work by: Cheung, Kiang and Ng, Learning Outcome Assessment


Download ppt "國立清華大學 通識教育工作坊 經典課程之教材設計與規劃 張燦輝教授 2016年5月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