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2 定义 :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成分增生,逐渐在动脉壁局部形成斑块,斑块内组织坏死崩解,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动脉粥样硬化(AS)。
病理改变:脂纹 、纤维斑块、粥样斑     块(粥瘤)、复合性病变。

3 Atherosclerosis: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Figure 3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include age, male sex,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smoking, and diabetes. More recently identified risk factors include obesity and a sedentary lifestyle. KW: CHD, risk factor, obesity, diabetes, BP, smoke, lipid

4 1、高胆固醇血症

5 2、高血压 : CAD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4倍 血流切应力对内皮损伤↑ ; 缩血管活性物质↑ 。

6 3、吸烟:AS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 交感神经↑; 凝血功能紊乱; 损伤血管内皮。

7 4、糖尿病: 高血糖 糖化LDL 泡沫细胞 胰岛素 IGF VSMC增殖

8 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甲硫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转氨基 巯基氧化 胱硫醚酶 高胱氨酸 半胱氨酸

9 6、感染: 相关病原微生物: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疱疹病毒、流感病毒、链球菌等。 肺炎衣原体通过鼻咽部进入血液,感染内皮细胞、VSMC及巨噬细胞,造成局部的慢性反复炎症状态。

10 7、其它因素 : 遗传 危险因素 年龄 肥胖 性别

11 三、发生机制

12 脂质浸润学说: 血脂侵入动脉壁并在局部沉积,刺激SMC增生、促进泡沫细胞形成;脂质及其降解物和泡沫细胞刺激纤维增生,形成斑块病灶。

13 血栓形成学说: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内皮 损伤处,释放活性物质 促内皮损伤、脂质浸润 、VSMC增生并形成泡沫 细胞;纤溶机制受抑, 形成附壁血栓,血栓机 化形成纤维性增厚,与 脂质构成粥样斑块病灶。

14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中膜SMC发生突变获得增生优势,形成一个单克隆。
VSMC VSMC VSMC 突变 VSMC VSMC VSMC VSMC VSMC

15 损伤反应学说: 危险因素 VSMC增殖 VEC损伤 血小板粘附聚集 VSMC和单核细胞迁移

16 炎症学说: 致炎因子 VEC损伤 局部炎症反应

17 1、血管内皮细胞(VEC): Normal Endothelium

18 ①VEC受损通透性↑→脂蛋白沉积在内膜下;
障碍,促进VSMC和间质细胞增生; ③VEC表达粘附分子和促凝物质↑而纤溶酶原 ↓→血小板粘附聚集↑,易形成血栓;

19 ④释放MCP和M-CSF↑→促血液单核细胞进入
内皮并转变成巨噬细胞; ⑤VEC释放细胞GF↑→刺激中膜SMC迁移和增殖; ⑥受损VEC氧化修饰LDL能力↑→ox-LDL生成↑,加重VEC损伤。

20 2、平滑肌细胞:

21 ①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中膜SMC向内膜迁移、
增殖及表型改变→泡沫细胞; ②合成型SMC合成分泌大量GF和ECM→SMC向内膜 迁移、增殖↑,基质↑; ③病灶纤维帽的SMC凋亡↑→基质成分合成↓, 纤维帽易裂→不稳定斑块。

22 3、单核-巨噬细胞:

23 ①氧化LDL,通过表面的清道夫受体大量摄入ox-LDL转变成泡沫细胞→细胞崩解释出脂质,形成细胞外脂质池;
②释放水解酶和氧自由基↑,损伤VEC、SMC和自身,细胞死亡↑→“粥样成分”; ③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单核细胞、SMC迁移增殖; ④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降解斑块中纤维基质→不稳定斑块。

24 4、血小板: VEC损伤 TXA2 血小板 促血栓 PDGF SMC改变、迁移

25 四、AS对机体的影响

26 1、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粥样斑块不断增大向管腔突出、斑块破裂或局部附壁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无侧枝循环代偿时,器官缺血→器官功能障碍、萎缩、坏死;

27 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28 2、动脉瘤形成: 粥瘤处中膜SMC受压萎缩,弹性↓、动脉壁抗张能力↓→血压使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动脉瘤形成→瘤破裂引起大出血 。

29 AS防治原则 一级预防(原发性预防) 针对尚无AS的人采取的 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继发性预防) 针对已患AS的病人采取 的预防措施。


Download ppt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