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巴哈專題 與舞曲組曲形式探討 音樂四 U10106012 蔡怡萱 音樂四 U10106015 邱詩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巴哈專題 與舞曲組曲形式探討 音樂四 U10106012 蔡怡萱 音樂四 U10106015 邱詩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巴哈專題 與舞曲組曲形式探討 音樂四 U 蔡怡萱 音樂四 U 邱詩恩

2 講綱 舞曲、組曲 -定義 -發展 -形式 巴哈的組曲作品: 鍵盤:英國組曲、法國組曲、Partitas 器樂: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3 組曲 Ordre [法] Partie [德] 用相同的調寫成的小品集。
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 )在其四卷的《大鍵琴曲集Pieces de clavecin》( )中所用的名詞,僅在法國被使用。 Partie [德] 法文的partie只<聲部>而言。 相當於英文的part,即德文的Stimme

4 組曲 Suite [英。法。義] 組曲Suite是連結數個不同來源、拍子,和速度的舞蹈曲,成為一首純器樂的多樂章作品,全體用同一個調;Suite的字源,正是來自法文Suivre連續或追隨之意。個樂章採二段體,使用樂器早期為魯特琴,後來有使用大鍵琴,其他也有室內樂與管弦樂的組曲 Partita﹝義﹞ 組曲Partita, 世紀的用語,包含〈變奏曲〉與〈組曲〉兩種意思。 (1) 原來的意思是變奏,在早期義大利的出版品中,partita尚未出現組曲的型態。大部分是根據romanesca(低音旋律)與帕薩麥左舞曲(passamezzo)等傳統定旋律寫成的變奏曲居多。 (2) 指組曲的德文Partita,是源自於法文的partie,而不是來自於義大利的partita,有J.S. Bach為大鍵琴而寫的六個組曲,以及為無伴奏小提琴而寫的組曲。 (3) 18世紀後半,多樂章的鋼琴奏鳴曲與室內樂曲亦被稱為partita,但後來即被divertimento(輕組曲)及sonata等語所取代。

5 舞曲、組曲的發展 巴洛克時期的組曲,由許多舞曲構成;所以,組曲的發展與舞曲的演變,兩者的關係十分密切。
舞曲的起源時間非常早,約十四世紀時,分別在義大利與法國所發現的手稿中,殘存了以器樂曲型態為主的舞曲。符勒提到:「在義大利所發現的史料中,此兩首舞曲名為“Lamento di Tristan La Manfredina”,篇幅較短、數量成對,且使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連接。」

6 十五世紀時,舞曲在義大利廣為流傳,通常以四首不同性質的舞曲之連續排列;十五世紀晚期,舞曲的編排逐漸減少為連續演出的兩首舞曲,當快速的三拍子五曲之後通常接入一首很慢、且性質高雅的曲子因此,兩手連續演奏的舞曲,其在速度和音樂的特性上極具對比性,稱之為「對舞」(pair dance)。 在德國,跟隨在後的舞曲稱“nachtanza”;在法國與義大利以「巴望-嘉里亞得舞曲」(pavan-galliard)與「帕薩麥左-薩搭瑞舞曲」(passamezzo-saltarello)的組合較常出現。 十七世紀 1674年,貝克(D.Becker)首先在其出版作品標上組曲(suiten)1676年,麥斯(T.Mace)第一個以“Suite”代表某種特定的曲種,其包含許多舞曲,例如:序曲(prelude)、阿勒曼舞曲、歌調(ayre)等。

7 在倫敦與巴黎流行且常見的舞曲編排形式與演奏順序維:「阿勒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舞曲」,即“A-C-S”。漸漸具有比較標準的古典組曲形式之雛形,影響了舞曲音樂的發展;雖然如此,大部分的舞曲仍無法特定的組合形式。 進入十七世紀中葉以後,佛洛貝格(J. Froberger,德, 1616~1667)的大鍵琴組曲作品問世,其受到法國舞曲發展的影響,在原本的加入吉格舞曲,而漸漸確立組曲的標準形式。

8 組曲中舞曲的形式

9 組曲(Suite)這個名詞第一次的記載出現於 1557年的巴黎,當時的描述為各種不同的、輕快的 bransles(布朗斯勒舞曲)的組合。
以速度與節拍特性分為四種,由慢至快依序為:bransles double (重複式) bransles simple(簡易式) bransles gay (跳躍式) bransles de Bourgogne(輕快式) 這便是組曲最古老的基本雛型。

10 早期的舞曲還包括了以下組合: Pavane 巴望舞曲 Galliard 嘉雅舞曲 Passamezzo 帕薩麥左舞曲
Saltarello 薩塔瑞舞曲 年左右在義大利魯特琴曲集中所見組合: Passamezzo-Gagliarda-Padovana, 或 Passamezzo-Padovana- Saltarello-Ripresa 等三曲以上的舞曲組合例子。不過,這些早期的組曲中,並無固定的舞曲排列原理,任何組合的方式皆可能產生。

11 17世紀又拜巴黎著名的魯特琴家高帝耶(Denis Gaultier, 1603-1672)之賜,發展成:
Prelude(前奏曲)-Allemande - Courante - Jig(Gigue)- Sarabande的順序。 而今天我們已知的組曲核心: Allemande - Courante - Sarabande - Gigue 形式 由德國作曲家弗羅貝爾格(Johann Jacob Froberger, )所確立的。 此形 態一直發展至18世紀,在Sarabande與Gigue之間還會再穿插間奏曲(Intermezzo),如Menuett(小步舞曲)、Bourrée(布蕾舞曲)、Gavotte(嘉禾舞曲) 等略帶民謠風格的短小舞曲。

12 Allemande Allemande:四拍子的德國式舞曲,屬於較嚴肅、 中速、平穩的滑步舞曲,多是短的弱起拍開始。起源於德國的二拍子舞曲。16世紀盛行於法國、英國與西班牙。 早期為兩段式:第 一段為4/4拍的慢速舞曲、第二段為稍快的三拍子舞曲,舞風著重於手部動作。 後演變為貫穿的兩段式四拍子舞曲。 Allemande在17世紀時仍是宮廷式的舞 蹈,後來漸漸的形式化、純器樂化,而成為組曲的 首曲。巴洛克晚期也盛行運用16分音符組成的音群 增加其緊湊度。

13 Courante。 Sarabande • Courante:三拍子快速的、活潑的兩段式法國社交 舞曲,常是弱起拍開頭,較具有輕巧的流動感。 • Sarabande:由正拍開始的三拍子兩段式西班牙風滑 步舞曲,多莊嚴與隆重。節奏上的特點為長附點節 奏音形與重拍在第二拍的律動(而非一般三拍子, 重拍在第一拍),(圖3)常有利用穩重和聲結構 而達成緩緩綿延推展的效果。

14 Gigue • Gigue:速度敏捷、生動活潑的6/8拍、12/8拍舞 蹈。起源於蘇格蘭、愛爾蘭的舞蹈短歌,有農夫 舞蹈的風味。
又分Gigue gaye(又Giga)與Gigue grave,前者為速度輕快、律動靈敏的快板基格, 後者為一種帶附點節奏音型的、舞風優雅、近似於 Allemande風格的基格舞曲。

15 巴哈的組曲作品 鍵盤樂器 六首英國組曲 (Englische Suiten BWV806~811) 六首法國組曲
(Französische SuitenBWV812~817) 六首組曲 (Sechs Partiten BWV825~830) 法國序曲 (Ouvertüre nach französischer Art h-Moll BWV 831)

16 巴哈為組曲集大成者 他的鍵盤組曲作品皆以多樂章的形式構成,均由“A-C-S-O-G”的編排方式為基本架構。 英國組曲整體上看來屬於比較大的規模作品,相形之下法國組曲及屬於比較小規模而且比較容易演奏的作品,兩者融合了德國、義大利與法國的各種要素,屬於形式比較自由的組曲。 事實上,巴哈所創作的鍵盤音樂作品,以六組鍵盤組曲達到最高點。一七二六年,他親手出版了降B大調鍵盤組曲第一號,作品八二五(Partita in B-flat major No.1 Bwv 825),直到一七三一年才將所有的組曲整理成一個曲集,以《鋼琴練習曲集》(Clavier-Ubung)為名稱。

17 Bach: Partita in B-flat major No.1 Bwv 825

18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哈譜寫給弦樂器的組曲,如他的鍵盤組曲,堅持以一貫純熟技巧經營並發揮複聲部的精神。
在和聲上,不只有聚集性的和弦(某些情況下,仍可視其後續音樂走向而定義為複聲部) 旋律方面,單旋律的出現之外,也可見兩條旋律線形成對位方式的進行 巴哈除傳統的遵循基本曲式外,最突出的地方在於對於像大提琴屬於單旋律的樂器,運用樂句的對答、音形和音域的對比、樂句的模進、分解和弦中暗藏聲部層次等等手法,將單旋律樂器的極限澈底突破,使之仍能完整的表達出巴哈的音樂架構與思想。

19 參考資料 郭牧萱。舞動音樂之父的組曲。美育。171(4-15)。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新編音樂辭典 樂語篇。音樂之友社授權。美樂出版社。 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組曲:巴哈、德布西、荀白克作品之探討。碩士論文。邱淨琳撰 中華百科全書


Download ppt "巴哈專題 與舞曲組曲形式探討 音樂四 U10106012 蔡怡萱 音樂四 U10106015 邱詩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