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前途是光明的。国民收入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向上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前途是光明的。国民收入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向上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前途是光明的。国民收入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向上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前途是光明的。国民收入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向上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 经济增长到底好不好?

2 第一节 认识经济增长 一、概念与特征(Economic Growth) 二、源泉:Y=A×F(K,L)
第一节 认识经济增长 一、概念与特征(Economic Growth) 1、概念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G=△Y/Y。 包括: 2、特征 二、源泉:Y=A×F(K,L) (一)资本 (二)劳动: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 (三)技术进步 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Economic Delopment) 四、高速增长好不好? 五、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建立模型、探讨因素、分析极限、重视技术、关注制度

3 经济增长特征 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高。 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很高。 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快。 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很高。  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快。 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全世界的增长情况不平衡。

4 劳动 1、内容 2、索洛的研究 3、一组数据 启示:许继集团的理论 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1909~1940年,美国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38% 3、一组数据 中国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粮食:供3人消费;美国:62人;法国:36人;英国:70人 启示:许继集团的理论 企业的“三条死亡线”:人员淘汰率低于2%;收入差距小于15%;高级人才的比重低于10%。

5 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不考虑社会福利以及个人幸福。 (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
“金木水火土,五小乱中华” 沙河矿难的兄弟们,愿你们在天堂里不再有灾难的侵袭。 诸多小煤矿的背煤工的命运;村民何时不再背井离乡? (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 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一部经济增长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史 在幼儿园领先,就永远领先吗? (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 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两个转变、三次思想解放 那几个社会主义兄弟: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6 资本 1、物质资本 2、人力资本 有形资本,如厂房、设备、存货。 1909~1940年,美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1%。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资本占国民收入的10~15% 2、人力资本 无形资本,包括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7 技术进步(51%的贡献) 1、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 2、规模经济 3、知识进展 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
企业规模扩大后,收益增量大于成本增量 3、知识进展 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经济增长的两个车轮。 中、日、意“三国演义”

8 1、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变化。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变化。 (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 (2)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 (3)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况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 (5)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 (6)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为什么春天听不到鸟叫 2、二者关系 (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2)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3)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 回2

9 辛集的污染 污水之患

10 是否只追求速度? 1、经济效益问题 2、社会资源的虚耗问题 3、社会效益问题 4、分配不公问题 避免“高增长、低效益”,扭曲产量与成本的关系
次品、假冒伪劣产品、供给过剩的产品 3、社会效益问题 负外部效应 4、分配不公问题 40%的财富集中于少数人之手,40%的个人所得税来自于工薪阶层。 Gini系数为0.45

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一)20世纪40~50年代,建立模型 (二)60年代,分析影响因素 (三)70年代,研究经济增长极限
背景:各国经济高速增长。需探索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 代表:哈罗得、多马、索洛、斯旺、卡尔多 (二)60年代,分析影响因素 背景:50年代以来,各国增长了,美国落后了 代表:丹尼森、库兹涅次 (三)70年代,研究经济增长极限 背景: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问题也开始出现 代表:麦多斯(毁灭论)、米香(代价论) (四)80年代,知识外溢长期增长模式 技术是经济增长模型的内生变量 代表:罗默 (五)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也是内生变量 代表:科斯、诺斯、斯蒂格勒

12 第二节 背景知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提出
在短期中,投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乘数效应,增加有效需求。但从长期来看,投资增加了资本存量,提高了供给能力,因而具有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模型是要通过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 哈罗德:1939年,《经济学杂志》, “论动态理论” ;1948年,《动态经济学导论》。 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资本扩张、增长率和就业”;1947年,《美国经济评论》,“扩张与就业” 。

13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英国人与美国人的异曲同工 一、哈罗德模型 二、多马模型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模型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英国人与美国人的异曲同工 一、哈罗德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模型 (三)G、GW、GN的关系 二、多马模型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

14 哈罗德模型基本假设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 2、储蓄率s=S/Y
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与L,二者比例始终不变 4、劳动力按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5、规模报酬不变:即L/Y、K/Y均不变 6、不存在技术进步和折旧,此时资本-产量比等于加速系数 资本产量比v=K/Y,加速系数 =△K/△Y=I/△Y

15 哈罗德模型方程 1、实际增长率方程:Actually 3、自然增长率
GA=s/v,其中GA=△Y/Y——经济增长率;s=S/Y,储蓄率;v=K/Y =△K/△Y,加速系数 所以有 可得结论如下:(1)经济均衡增长以投资等于储蓄为条件;(2)根据假设,v不变,所以I相对稳定,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蓄。 2、有保证的增长率 3、自然增长率

16 GA、GW、GN之间的关系 1、GA<GW:厂商愿意增加的投资大于实际需要增加的投资,如果厂商一意孤行,将面临产品滞销。
趋势:厂商减少投资,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导致衰退与萧条。 2、 GA>GW:趋势——经济复苏与繁荣。 3、GA=GW:经济处于稳定、均衡的增长状态。 4、GW>GN:厂商的愿望超过了社会的允许。 趋势——经济增长受到限制,出现萧条。 5、 GW<GN:经济增长有余地。趋势——经济繁荣。 6、GW=GN:充分就业状态。 7、GA=GW=GN: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经济实现稳定、均衡增长。“黄金时代”

17 哈罗德-多马模型 但是在现实中,△I/I往往不等于△Y/Y,GA=GW=GN亦不易实现。
经济增长的途径象刀刃一样狭窄,所以哈罗德-多马模型又称“剃刀锋口”模型。(Razor-edged)

18 有保证的增长率:GW=Sd/Vr “有保证”即是指“由于资本家满意而得到保证”。
(1)GW:有保证的增长率(Warranted Rate of Growth),合意增长率,长期中的理想增长率。指厂商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保持下去的增长率。 (2)Sd:(Desired)意愿储蓄率,即一个社会的居民、企业愿意的储蓄与收入水平之比; (3) Vr:意愿的资本产量比率。即厂商认为的最佳产量与资本的比例。 “有保证”即是指“由于资本家满意而得到保证”。

19 自然增长率:Gn=So/Vr=n 人口增长率为n,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n,以便为增长的人口提供相应的消费品和就业机会。
在技术不变的假定下,它就是能适应劳动力增长,又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即劳动力的增长率。 (2)So:最适宜的储蓄率。是在劳动力增长率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vr)给定时所需要的储蓄率。 (3) Vr :意愿的资本产量比率。 人口增长率为n,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n,以便为增长的人口提供相应的消费品和就业机会。

20 多马模型 (一)多马模型的推导 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二)结论
多玛明确指出,投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投资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投资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即扩大了总供给。 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二)结论 令△YD=△Y,得

21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二、黄金规则(Golden Rule) 前景果真如此黯淡?20世纪50年代,黄金时代真的来临了。 一、基本方程
(一)方程式 (二)解析 (三)经济涵义 (四)稳态分析: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 二、黄金规则(Golden Rule) (一)引言 (二)研究的内容:如何分割消费与积累 (三)黄金分割率推导 (四)内容 (五)延伸:最优经济增长途径

22 基本方程式 方程式如下图 从I=S出发进行推导的结果(P )

23 基本方程解析 注释:大写字母——总量;小写字母——人均量 △k——人均资本增量 k——K/L,人均资本,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
s——S/Y,储蓄率 y—Y/L,人均产量 sy—(S/Y)·(Y/L)=S/L 人均储蓄 n—人口增长率 δ—资本折旧率,0< δ<1 nk—为增加的人口配备的资本 δk——用于折旧的资本

24 新古典经济涵义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或者:人均储蓄=资本深化+资本广化
1、资本深化:△k——为现存的每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即实现内含型经济增长 2、资本广化:( n+δ) k——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应得的资本设备,并替换报废的资本(报废的资本用折旧资本来表示)。即实现外延型经济增长。

25 1、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k和y达到均衡值并且持久不变。
与哈-多模型相反 新古典稳态分析 1、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k和y达到均衡值并且持久不变。 2、条件: △k=0,即人均资本的增量为零(根据上述特征) 得到sy=(n+δ)k 在均衡点A处,有syA=(n+δ)kA,人均储蓄等于资本广化 A点之左,人均储蓄大于资本广化,存在资本深化,k上升 A点之右,△k<0,k下降 3、稳态的变动 (1)储蓄率变动 (2)人口增长即n变动 O k y (n+δ)k sy A kA syA yA

26 黄金分割率推导 y=人均消费+人均积累(储蓄) y=C/L+△k+(n+δ)k y=人均消费+资本深化+资本广化
C/L=y-△k-(n+δ)k 令△k =0——现存每人拥有的资本不变 δ=0——不存在折旧 可以得到:C/L=y-nk C/L取得最大值的一阶条件为(C/L)’=0 即y’=(nk)’或者f’(k)=n(对k求一阶导数,因为要考察稳态人均资本量)

27 黄金分割率内容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达到此目标的条件是:稳态人均资本量固定在资本边际产品等于人口增长率的水平。

28 黄金规则引言 Y是用来做什么的? 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过去,中国强调积累,导致消费不足。生产成为“无本之木”。
但是,过度消费、奢侈型消费而忽视积累,同样是一种病态。

29 最优经济增长途径 1、问题的提出 2、最优经济增长模型的要素 3、简单的数学分析
为了使社会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经济社会从各种不同的可行增长途径中挑选最优的经济增长途径。 2、最优经济增长模型的要素 目标函数 状态方程——描述经济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运行 约束条件 3、简单的数学分析

30 最优经济增长途径的数学推导 经济变量是时间的函数

31 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别人进步了,自己怎么办? 不能眼馋别人,而是寻找追赶的途径。
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别人进步了,自己怎么办? 不能眼馋别人,而是寻找追赶的途径。 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因素,并度量它们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以寻求促进经济加速增长的途径与方法。 比较重要的有肯德里克(Kendrick,J.W.)、丹尼森(Denison,E.)等人的理论。

32 本节知识结构 一、肯德里克(Kendrick,J.W.)的全要素生产分析 二、丹尼森(Denison,E.)经济增长因素论
三、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理论 四、中国经济增长十大因素

33 全要素生产分析 劳动 一种至今仍广泛使用的理论 工资 报 酬 资本 1、定义:产量与全部投入要素之比
包括土地 报 酬 工资 利润利息地租 一种至今仍广泛使用的理论 1、定义:产量与全部投入要素之比 2、内容:技术创新的扩散程度、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 3、引申:部分要素生产率 产量与部分要素之比

34 丹尼森理论 与肯德里克理论趋同 要素投入增长1.1%,贡献为 34% 美国1948年~1981年 的经济增长率 其中 是3.2%
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2.1% 贡献为66% 教育因素的贡献占19% 知识进步的贡献占47% 丹尼森的结论 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总增长率的贡献已大大超过要素投入量增加;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开发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与肯德里克理论趋同

35 库兹涅茨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二)库兹涅茨效应 经济增长变化趋势 (1)财产收入比重出现下降趋势;
1、原因:在人均GDP增长中,25%归因于资源投入量增长,75%归因于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 所以,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效率提高,而不是资源投入数量的增加。 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技术不断进步引进的。 科学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2、趋势 (二)库兹涅茨效应 经济增长变化趋势 (1)财产收入比重出现下降趋势; (2)劳动收入比重上升。劳动力质量提高。 (3)收入分配差距日益缩小并趋于平等。

36 中国经济增长 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8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5%,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列世界第六,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二,一二十种主要工农业产品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目,政治家、思想家纷纷探讨“中国发展之谜”。 短短23年,中国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和总体小康、从落后到初步兴旺的重要历史性跨越,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这一跨越极为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国有这样高速度的发展和重要跨越呢?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是十大因素在起作用.

37 第一个因素:引入了市场。 第二个因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个因素:引入了市场。 第二个因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个因素: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发展战略。第四个因素:注重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第五个因素:抓技术进步和管理。第六个因素:投资率较高。第七个因素:地区建设和基础建设。第八个因素:人才、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第九个因素:为人民谋福利。第十个因素:扩大对外开放。

38 库兹涅茨效应 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 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Kuznets Effect),为“倒U曲线”。
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 当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从先有利于高收入阶层、再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最后有利于低收入阶层,依次变得较为平等。 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Kuznets Effect),为“倒U曲线”。

39 库兹涅茨曲线 引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将基尼系数换为人均环境污染水平

40 因素一 20年前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越到后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的原因是违背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要求,限制了人们自主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引入市场,企业成为生产、交换(价格、交换方式、交换渠道)、投资主体,生产、交换、投资、分配由计划决定改由市场决定,市场的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人们的积极性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商品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符合商品生产要求的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因。

41 因素二 基本单一的所有制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基本单一的分配形式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同时实行按要素分配,加上公有制实行多种实现形式,一下子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发挥主导作用。重点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只占全国工业企业的0.3%,但资产总额占59.2%,销售收入占41.9%,实现利润占49.4%,上交税金占67%。非公有制迅速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由不到1%上升到近1/3。截至2001年,私有企业的产值已相当于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

42 因素三 197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2年,确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方针,把“分三步走”具体化。1987年,对发展战略作进一步概括。1991年,提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方向明确,步骤切合实际,成为极大的凝聚力,指引着12亿人民沿着一个使中国富裕强盛起来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战略及其实施体现了政府的效率

43 因素四 注重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建国以来,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改变了工业和现代科技“一穷二白”的状态。 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经济素质仍然不高。这些年来,下功夫抓第一产业,稳定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调整提升第二产业,淘汰落后部分,改造传统部分,发展高新部分。一批新型产业已发展起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起了指向和带动作用。传统产业的内含和结构不断进步。注重发展第三产业。企业结构:抓大放小。经济命脉牢牢控制在大型骨干企业手里,大型企业产值占44.7%,已有若干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贡献率达到2/3。

44 因素五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进步放到首位。科研投资增加了,技术进步贡献率由过去的10%上升到33%。技术进步使经济质量逐步提高,结构不断改善,消耗不断降低。宏观管理、地区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步步改进,既继承发扬了建国以来管理中积累的优秀的东西,又不断吸收西方现代管理方法和经验,使管理逐步走上现代科学管理的轨道。

45 因素六 投资率较高。我国投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投资市场化,加上高投资率,提高了投资效率,成为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投资率高,是因为储蓄率高和引进外资额大。高达8万亿元的银行存款使相当大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在发展中国家是很少的。

46 因素七 大国地区布局实在重要,搞好了可以带动经济长期发展。我国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前者向更高水平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示范者和火车头;后者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是中国最大的内需,那里有多少东西都能容纳得下。

47 因素八 我国有近13亿人口,9亿劳动力。我国劳动者勤劳、聪慧、有文化、守纪律,闻名于世。社会主义制度为劳动者当家做主创造了根本条件,但旧的体制还是对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束缚。通过改革,劳动者自觉劳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出来。积极性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比较高。我国成人识字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我国劳动力占世界的26.5%,熟练劳动力占世界的17.5%。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已超过2000万人。每年有上百万高校生、2000多万中专生和五六万研究生毕业,走上劳动岗位。每年有3万多项重大科研成果,5万多项受理专利申请的创造发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

48 因素九 我们发展生产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消费。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扩大消费才能扩大生产。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1倍和62%,是生产增长的动力和来源。收入增长使消费结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和质量提高又带来生产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

49 因素十 对外开放使中国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扩大市场等多方面受益,使外部生产力变成中国生产力,落后生产力变为先进生产力。1979年~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5189亿美元,占世界向发展国家直接投资的40%,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约10%。进出口贸易上升到世界第6位,对外依存度达到35%。注重外资质量、结构、提高开放层次,尽量不受外部不利因素干扰,而学其所长,用其所长。耶鲁大学斯彭教授说:“中国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做自己的事”,(《改造中国》)他说对了。

50 我喜欢:“朦胧曙色,沉湎于露之草原,露之枝叶,酣睡也似的柔匀,万物只知宁静,低吟一缕思古幽情。”这幅情景只能在诗歌中出现吗?
第五节 经济增长极限论 我喜欢:“朦胧曙色,沉湎于露之草原,露之枝叶,酣睡也似的柔匀,万物只知宁静,低吟一缕思古幽情。”这幅情景只能在诗歌中出现吗? “罗马俱乐部”与《山坳上的中国》 “带着计算机的马尔萨斯”与何博传 “第三只眼看中国”:城市和绿色从地球上消失——为了一块牛排而失去整个巴黎

51 1、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因素: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人口增长和资本投资增长的正反馈环路处于主导地位。
一、基本观点 1、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因素: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人口增长和资本投资增长的正反馈环路处于主导地位。 2、五个因素按指数增长。开始增长不显著,到了一定程度增长速度便非常惊人。 倍增时间——某因素在一定增长率下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倍增时间=70/增长率。增长率越高,倍增时间越短。 3、随着人口、粮食生产、资本投资的指数增长,所需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最终迫使经济停止增长。2100年,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4、为了避免经济崩溃,唯一出路是实行零经济增长。 (1)人口(1975年)和工业(1980年)投资停止增长。 (2)增加对土地肥力和水土保持的投资,以增加粮食生产。 (3)经济重点从生产物质产品转移到服务领域。

52 二、对之的评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反驳 (二)赞同——增长价值怀疑论 1、科学界:美国爱迪生电气研究所《未来的经济增长》 2、经济学界
(1)人口不会急剧增长:采取政策、人们观念改变 (2)粮食供给问题可以解决:农业科技进步 (3)非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并不可怕:科技进步使新能源不断被发现 (4)环境污染可以治理:科技进步、环保产业、循环经济 2、经济学界 (1)零增长不能保持生态平衡:无疑是想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2)零增长将加剧社会不平等:因为一切都要保持现状 (3)零技术进步使社会效率大大降低:零技术进步 (4)零增长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博弈 (5)造成政府机构庞大,财政负担加重:建立庞大机构监督零增长 (二)赞同——增长价值怀疑论

53 增长价值怀疑论 即使经济增长没有极限,但由于人们付出的社会与文化代价太高,使人们失去了诸如无忧无虑的闲暇、田园式的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许多美好生活的享受,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美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仅仅是物质产品和物质享受的增加而不是幸福的增加,相反,这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们失去的幸福太多了,因此应该停止经济增长。 幸福是什么? 古希腊:幸福=身体无疾+灵魂无纷扰 西方经济学家:幸福=效用/欲望 中国老百姓: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54 三、对中国的启示 GDP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没有GDP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是,如果GDP增长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方式实现,那么这种增长不但无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成为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 在我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存在诸多危机

55 (一)高增长背后的危机 新中国成立55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1473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14000多亿美元,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4%,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的2倍、世界平均增速的3倍,发达国家平均增速的4倍。 但是,这种快速增长也使我们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中国遇到了资源枯竭、消耗过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公共设施落后、分配不公、发展不平衡等等严重困难。主要表现在:

56 1、能耗、水耗很高 统计表明,我国每制造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仅每年浪费的煤炭即达1亿吨,超过日本全年用煤的总量。我国每消耗1吨煤提供的社会产品比发达国家低3—6倍。企业每单位产品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如每炼1吨石油,发达国家用水0.2吨,而我国少则用水5—6吨,多的可达30吨。我国每单位产值的油耗是欧美国家的10倍。

57 2、原材料的消耗很高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企业的原材料消耗比发达国家普遍高出5倍以上,最高可高出100倍,甚至比印度也高出2—3倍。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只有80年代初的40%,并且这种下降速度还在加快,而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列入国家统计的105项物耗指标有一半有所上升,物资消耗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58 3、经济效率低,产品质量差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内地每100元固定资产可以生产50元GDP,进入21世纪以来,每100元固定资产只能生产20元GDP,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投资拉动。 2003年,我国GDP仅占全世界GDP的3.8%,但却消耗了世界10%的石油、26%的钢材、45%的水泥。 据有关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抽查,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只占25%,在每年新开发的几万种产品中,能达到国际水平的不到5%。

59 4、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效益很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单位产值排放的污染物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如生产1吨纸的废水排放量,发达国家为5—10公斤,而我国则高达60—300公斤。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世界的10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城市。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加。 据联合国开发署提供的数字,在13亿中国人中,至少有9.8亿人的饮用水是受到污染的。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河段严重污染。 全国大气污染的排放总量每年处于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严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8%,全国土地沙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展,沙漠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8.2%,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已达4亿。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 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因空气和水污染破坏的生态成本已占GDP的7%—8%。

60 5、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 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在2000年即已达到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且还在扩大。
我国财政性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至今未能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制订的《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所定的4%的要求,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报告,在卫疗卫生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方面,我国在191个成员国家中排在第144位,比印尼和孟加拉国还落后;在人民卫生财政负担的公正性方面,我国排在第188位,倒数第4,在尼泊尔和越南的后面。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字,仅2002年死于职业疾病的中国工人人数即达38万人。我国每年在各种安全事故中死亡10多万人,其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4000亿元,这个代价可使GDP降低2.5%。 据统计,目前中国城市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的比例达到70%,每年有28万多人死于自杀,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全国现有各种精神病患者1600多万人,有的大城市人群中有8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61 6、其他问题 “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 城镇拆迁安置问题——野蛮拆迁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年关难过
农村真艰苦、农业真危险、农民真辛苦 城镇拆迁安置问题——野蛮拆迁 推土没商量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年关难过 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群体化和高层化问题 哪只猴子胆敢站起来,杀! 社会治安和黑社会团伙猖狂问题 黑社会与官府勾结 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化问题 城乡差别。春晚相声的荒唐。农村人比城市人幸福?

62 (二)怎么办? 1、转变发展观: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4、具体措施:
最早:发展=经济增长 接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最新: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全面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3、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费用后的GDP,即从GDP中扣除生态成本后的GDP。它代表了经济增长的正净效益。绿色GDP越高,说明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越高。 据胡鞍钢领导的国情分析小组提供的数据,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因灾害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5%,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占GDP的3%—5%(世界银行估计的损失占GDP的8%),这两项相加占当年GDP的6%—10%,如按绿色GDP计算,大家辛苦一年几乎是白干了。 4、具体措施:

63 (1)在建设绿色企业中抓抢商机 21世纪的产品将是绿色产品主导。因此,能有效跨越绿色壁垒、广泛进行绿色贸易的绿色企业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这就是说,能自觉实施绿色战略、主动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奉行绿色设计、大力采用绿色技术、认真进行绿色生产、努力建设绿色文化、广泛开展绿色营销、切实坚持绿色管理、普遍树立绿色观念的企业,不但能赢得竞争先机,还能赢得持续发展。

64 (2)在加强绿色经营管理中抓抢商机 据调查,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中,有50%左右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冶金企业的污染物70%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据对湖南冶金系统一些企业的统计资料分析,“三废”污染物中有70%是由于缺乏生态管理而跑、冒、漏、滴造成的。据对化工、石油等部门的重点企业调查发现,污染物排放量的大部分也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这说明,加强企业管理除了能降低成本外,还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企业的环保形象,提高企业的绿色声誉,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65 (3)在循环经济中抓抢商机 循环经济采取“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协会提出的构想,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保产业创造37万亿日元的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足见循环经济的前景十分广阔。 在我国,虽然循环经济尚处于初步阶段,在全国仅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但也因为如此,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更大,潜在的商机也更多。

66 第六节 经济周期理论 1825年的噩梦:生产锐减、物价暴跌、产品堆积、社会动荡、人心不安
第六节 经济周期理论 1825年的噩梦:生产锐减、物价暴跌、产品堆积、社会动荡、人心不安 十年怕井绳:1837年恐慌、1873年杰伊·库克恐慌、1893年克利夫兰恐慌、1904年“富人的恐慌”、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一” 朱格拉——冷静分析经济周期的第一人 一、经济周期含义 二、类型:按照一个周期经历的时间长短来划分 三、历史的回顾:形形色色的经济周期理论 四、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汉森-萨谬尔森模型

67 经济周期含义 经济周期( Business Cycle or Trade Cycle) 含义 阶段
市场经济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呈现周期性的扩张和紧缩。 阶段 繁荣(景气,顶峰)→衰退(过渡)→萧条(不景气、恐慌、谷底)→复苏(过渡)→繁荣 t N Y 顶峰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A B C D E F 谷底

68 经济周期类型 根据周期长短来划分 1、基钦周期:3.5年,短波 2、朱格拉周期:8-10年,中波
3、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建筑周期,长波 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长波 5、熊彼特周期:长周期的三个阶段—— (1)1785-1851:以纺织机、蒸汽机为中心的产业革命时期 (2)1844-1896:以蒸汽机、钢铁业为中心的铁路建设时期 (3)1890-1920:靠电力、汽车、化工发展生产的时期 熊彼特的结论:一个长周期=6个中周期;一个中周期=3个短周期

69 历史回顾:形形色色的周期理论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之前的理论 (一)消费不足论 (二)投资过度论 (三)创新周期论 (四)政治周期论
(五)心理周期论 (六)太阳黑子论

70 消费不足论 代表人物:西斯蒙第、马尔萨斯、霍布森 流程 穷人消 费不足 C下降 AD下降 国民收入 分配不平等 富人储 蓄过度 I上升
AS上升 产品过剩

71 投资过度论 1、货币信用过度论(哈耶克、米塞斯) 2、非货币投资过度论
货币供给↑→利率↓→投资↑→对投资品需求↑→投资品价格↑→制造消费品的要素转移→消费品供给↓、消费品价格↑→消费↓、同时投资↑→危机 2、非货币投资过度论 卡塞尔、维克塞尔、斯皮托夫 新技术发明、新市场开拓→投资↑→重复上述推理

72 创新周期论 熊彼特的理论 1、第一次创新浪潮 2、第二次创新浪潮 创新→生产效率提高→创新者盈利→其他企业效仿→对资本品需求增加→繁荣
创新普及→盈利机会下降→对资本品需求下降→危机 2、第二次创新浪潮 厂商乐观 增加投资与投机 第一次浪潮 带来繁荣 消费者乐观 高估未来收入、抵押贷款 第二次浪潮 泡沫破灭 对投资品和消 费品的需求增加 乐观带来的 虚假繁荣

73 政治周期论 波兰;卡莱斯基 论点: 萨谬尔森的描述
萧条、失业→政府实施扩张性政策→充分就业、繁荣、通货膨胀→人为制造停滞和衰退→人民反抗→采取措施治理失业→下一个循环 萨谬尔森的描述 选举刚结束,政府紧缩经济,提高失业并关闭工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造成萧条(这时人们怒而无法)。到了大选之前,如果他想连任,就会扩张经济、减少失业,使经济繁荣。 所以在美国,政治性的经济周期四年一次,前两年衰退、后两年增长。如果后两年经济未增长,那么总统要让位。

74 政治周期论 波兰;卡莱斯基 论点: 萨谬尔森的描述
萧条、失业→政府实施扩张性政策→充分就业、繁荣、通货膨胀→人为制造停滞和衰退→人民反抗→采取措施治理失业→下一个循环 萨谬尔森的描述 选举刚结束,政府紧缩经济,提高失业并关闭工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造成萧条(这时人们怒而无法)。到了大选之前,如果他想连任,就会扩张经济、减少失业,使经济繁荣。 所以在美国,政治性的经济周期四年一次,前两年衰退、后两年增长。如果后两年经济未增长,那么总统要让位。 1932、1960、1980、1992,不宜连任;1964、1972、1984、1996,连任吧。

75 心理周期论 庇古、凯恩斯 某原因刺激了投资→繁荣→乐观→消费、投资增加→经济进一步繁荣→过度繁荣→错误被察觉→悲观→消费、投资过度减少→萧条

76 太阳黑子论 杰文斯父子,数理经济学的先驱 经济学=微积分+快乐和痛苦 太阳黑子理论 上述所有理论的缺点
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地球气候变坏→农业歉收、减产→其他产业萧条 太阳黑子活动减少→…… 太阳黑子每11年爆发一次,所以…… 上述所有理论的缺点 片面

77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一)加速原理 和乘数原理正好相反,是产量变动影响投资变动
1、有关概念 2、加速原理: (1)案例 (2)内容 (二)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1、基本表达式 2、模型的运用 表一 表二 3、结论

78 加速原理的有关概念 (1)自发投资: (2)引致投资: (3)资本-产量比率: (4)加速系数: 关于加速系数的推导
由外生因素(如人口、技术、政策而非利率和收入)引起的投资。 (2)引致投资: 由内生因素(利率和收入)引起的投资。 (3)资本-产量比率: 顾名思义:资本与产量之比 经济学含义: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资本量。 设v=K/Y=I/Y,v随技术变化而变化。 (4)加速系数: 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经济学含义是:增加一定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量,即∆K/∆Y。 关于加速系数的推导 (5)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Ig=In+折旧

79 加速系数推导 由v=K/Y,可得K=vY 从而Kt-1=vYt-1 ① Kt=vYt ②
②- ①,得(Kt-Kt-1)=v(Yt-Yt-1) 即∆K=v ∆Y=In (v为技术不变条件下的资本产量比率),v=In/△Y

80 加速原理案例 案例:已知V=2,折旧率为10% 时间 Y K In=△K Ig ∆Y/Y ∆I/I 1 100 200 _ 20 - 2
重置投资 K×10% Ig ∆Y/Y ∆I/I 1 100 200 _ 20 - 2 120 240 40 24 64 20% 220% 3 140 280 28 68 16% 6% 4 160 320 32 72 14% 5% 5 -55% 6 150 300 -20 30 10 -6% -60%

81 加速原理内容 原理内容:根据表格,投资变动幅度高于产量变动幅度 A、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投资变动率高于产量变动率。
B、投资变动率>产量变动率:∆Y/Y上升,引起∆I/I加速增加。反之则反是。 例如,产量:20%→16%,投资:220%→6%;产量:14%→0,投资:5%→-55%(这说明加速数的作用也是双向的,是双刃剑)

82 It=v(Ct-Ct-1)=v(βYt-1-βYt-2)=vβ(Yt-1-Yt-2)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表达式 基本表达式:Yt=Gt+Ct+It 即某时期国民收入量,由三部分组成——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引致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引致投资。 (1)Gt:假定每年的政府支出相同,所以Gt固定不变。 (2)Ct:自发消费为零时, Ct只指引致消费。 政府支出决定收入,上期收入决定本期消费。所以有 Ct=βYt-1 (3)It:自发投资为零时, It只指引致投资,由个人消费决定。 It=v(Ct-Ct-1)=v(βYt-1-βYt-2)=vβ(Yt-1-Yt-2) 最后,Yt= Gt+βYt-1+vβ(Yt-1-Yt-2)

83 It=v(Ct-Ct-1)=v(βYt-1-βYt-2)=vβ(Yt-1-Yt-2)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表达式 基本表达式:Yt=Gt+Ct+It 即某时期国民收入量,由三部分组成——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引致的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引致的投资。 (1)Gt:假定每年的政府支出相同,所以Gt固定不变。 (2)Ct:自发消费为零时, Ct只指引致消费。 政府支出决定收入,上期收入决定本期消费。所以有 Ct=βYt-1 (3)It:自发投资为零时, It只指引致投资,由个人消费决定。 It=v(Ct-Ct-1)=v(βYt-1-βYt-2)=vβ(Yt-1-Yt-2) 最后,Yt= Gt+βYt-1+vβ(Yt-1-Yt-2)

84 模型的运用:β=0.5,v=1 繁荣 衰退 t Gt Ct=ΒYt-1 It=vβ(Yt-1-Yt-2) Yt 经济波动 1 1000 ——
500 2000 3 2500 4 1250 250 5 2250 6 1125 -125 繁荣 衰退

85 模型的运用(接上表) 萧条 复苏 繁荣 t Gt Ct It Yt 经济波动 7 1000 -125 1875 8 937.5 -625 9
1937.5 10 968.75 31.25 2000 11 12 15.625 萧条 复苏 繁荣

86 结论 (1)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C和I的变动影响Y的变动(乘数的作用),而Y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C和I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Y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2)Y的波动与β、v的关系 A、 β、v小,则Y的波动幅度较小,并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水平,称为“削弱波”。如上表。 B、 β、v大,则Y的波动幅度也大,而且越来越大,称为“爆炸波”。

87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的合理预期模型
8 国民产出波动的原因: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的合理预期模型 English Version 目录

88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被定义为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通常以国民产出来代表),它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形式,经济活动的扩张(expansion)之后跟着是经济收缩(contraction),而后又继之以进一步的经济扩张。这样的周期大约以产出量的长期趋势轨迹而出现。

89

90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约瑟夫·熊彼特根据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康德拉捷夫周期
康德拉捷夫周期又称为“长周期”或“长波”,持续50年到60年。 朱拉尔周期 他把这种周期分为三个时期:萧条、危机、清偿,并强调银行信贷对危机发展的影响。朱拉尔周期又称为“中周期”或“中波”,持续9-10年。

91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约瑟夫·熊彼特根据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基钦周期库兹涅茨周期
经济波动可以分成两类,即大周期和小周期,基钦周期又称为“短周期”或“短波”。 此外,还有库兹涅茨周期

92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行为的描述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在相当程度上包含整个工商营业系统,包括企业的形成及其消亡,价格和产出量,劳动和其他资源的使用,成本和利润,各个人的收入流量和消费支出,储蓄和投资,出口和进口,证券和商品的交易,贷款的延期和偿还,货币供应及其流通,政府的财政运转等等。

93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经济周期的特点 收缩初期企业存货普遍清理,企业对设备和厂房的投资急剧下降。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敏感商品价格下降 ,而不敏感的商品价格和工资水平却很少下降,即使有所下降,也不象前者那样下降得很迅速。 企业利润急剧降低,普通股票价格下降。

94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制度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如太阳黑子或星象、战争、政治事件、金矿的发现、人口和移民的增长、新疆域和新资源的发现、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等等。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制度之内寻找导致经济周期自我推动的力量。

95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纯货币周期理论 纯货币周期理论的最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周期和危机说成是纯货币现象。它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唯一的和充分的原因,在于银行体系周期地扩张和紧缩信用。 纯货币周期理论在二战前的唯一倡导者是英国人华特莱。

96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是伦敦学派(也称新奥地利学派)代表者,如哈耶克、密塞斯和罗宾士等。
其基本观点是,货币金融当局的信用膨胀政策是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引起经济扩张并由此导致危机和萧条的根本原因。

97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用投资过度来解释危机,首先始于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和德国的施皮特霍夫,其后的主要代表者有瑞典的卡塞尔、维克塞尔和美国的熊彼特等。

98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将经济周期分为依次的三个长波: 1783—1842年的周期,这是“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时期;
1842—1897年的周期,这是蒸汽和钢铁的时代,或被称为世界铁路化的时代; 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的时代,它正是第三个长波的上升阶段。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论的核心是“创新” 这一概念,即用企业家的“创新”是周期地出现的来解释经济周期

99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的周期理论 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
马尔萨斯在1820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有效需求论,即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受到限制来论证普遍生产过剩是可能的。

100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的周期理论 霍布森的储蓄过度(消费不足)论
霍布森认为,国民收入不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有一部分储蓄起来,形成新资本,这是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如果国民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过大,就会降低生产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若用于消费部分所占比例过小,从而储蓄所占比例过大,就会引起生产过剩和危机,造成人力物力的闲置和浪费。

101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 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的周期理论 福斯特和卡钦斯的消费不足论
福斯特和卡钦斯认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因素是消费者手中有足够的货币购买市场的消费品,使得企业家不仅能收回垫支的成本,还能赚得一定的利润。

102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加速原理 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消费的增加,但要增加消费品的数量,资本品的数量必须相应地增加,因此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 资本产量比率 资本产量比率为资本与产量之比。 加速系数 加速系数为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103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加速原理 进一步说明
根据加速原理,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或其变动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而并非取决于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或变动的绝对量。 投资的波动大于产量(或收入)的波动

104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加速原理 进一步说明 要想使投资水平不至于下降,产量(或收入)就必须继续增长。
“加速”一词的含义,是指:当产量(或收入)增长时,投资是加速增长的;当产量(或收入)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是加速减少的。 加速原理必须在没有生产资源闲置的条件下才能起作用。

105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乘数一加速原理模型
萨缪尔森推断出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存在收入和产量的变动以及消费和投资的变动的一个无穷的序列。

106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乘数一加速原理举例 乘数与加速系数相结合时的收入变动 年 现期消费(Ct) Ct=c(Yt-1) 自发投资(I0)
引致投资(Ii) Ii=a(Ct-Ct-1) 现期投资(It) It=I0+Ii 预期收入(Yt) Yt=Ct+I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00 1000 1250 1125 937.5 968.75 250 -125 -62.5 31.25 15.625 1500 875 2000 2500 2250 1875 1937.5 高涨 阶段 低潮

107

108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经济周期波动的上下限
经济周期波动的上限,是指产量或产出无论如何增加都不会超过的一条限界。经济周期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产出无论如何收缩都不会由此再往下降的一条限界。

109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乘数-加速原理的局限性 该理论假定,全部生产能力始终运转,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该理论假定,总投资会降到零以下,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该理论并未考虑预期,而预期可能提高或降低资本投资。

110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乘数-加速原理的局限性 这个原则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复杂机器有时需要长达几年之久(不是1年)来制造。
这个理论假定产出量与资本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关系,但这样的关系可能是不真实的。

111 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希克斯对乘数—加速模型的发展
希克斯认为乘数—加速数模型过于急剧了 。希克斯认为要使乘数—加速数模型符合实际,就必须在其简单的模型中加入“冷却剂”,以延缓其“暴涨”、“暴跌”的性质。希克斯加入第一个冷却剂是“时滞”。 希克斯加入的另一个“冷却剂”,是“自发投资”

112

113 经济周期的合理预期模型 经济周期的合理预期模型 以罗伯特·卢卡斯为首的一批学者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近发展。
卢卡斯发展了一个探索性的经济周期理论,在这个理论模型中不规则的货币冲击和加速数效应互相影响,引起实际产量方面序列相关的、“周期性的”变动。

114 8 国民产出波动的原因:经济周期理论 The End


Download ppt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前途是光明的。国民收入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向上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