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明清 顶峰 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2 关于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这样可以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其次,阅读小说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第三,阅读小说要从故事情节发展过程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 第四,阅读小说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3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4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其父曹因受牵连,被抄家,曹家从此衰落,曹雪芹正经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痛苦的回顾。他对社会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才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5 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先后遭遇了革职、抄家、下狱,一年有余。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卖画度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入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这年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6 曹雪芹其人 性格 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 他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不过,他最大贡献还在于小说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作品介绍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从该书的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也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现行的120回本,前80回为曹雪芹原著,后40回据推断为高鹗续写。作品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封建家族盛衰过程的描述,艺术的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真实图景,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8 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9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

10 《红楼梦》的读法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

11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宁国公 荣国公 贾 敷 假如我是林黛玉,如何称呼其他人? 贾演-贾代化 (秦可卿) 贾惜春 贾琏 贾 赦 贾珠 贾 兰
贾 敷 假如我是林黛玉,如何称呼其他人? 贾珍——贾蓉 贾演-贾代化 贾 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琏 巧 姐 贾 赦 (王熙凤) (邢夫人) 贾迎春 荣国公 贾珠 贾 兰 贾源-贾代善 (李纨) 贾 政 (贾母) 贾元春 (王夫人)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敏 林黛玉 (林如海)

12 林黛玉行踪 南大厅 凤姐院 凤姐院 荣禧堂 贾赦院 贾母院 贾政院 大门 后廊 穿堂 抄手游廊 垂花门 仪门 二门 二门 西角门 荣府正门
西角门 二门 荣府正门 南大厅 穿堂 东角门 凤姐院 凤姐院 大门 影壁 角门 后廊 穿堂 三间厅 贾母院 五间上房 厢房 荣禧堂 东廊三间 抱厦厅 三间房 林黛玉行踪 贾赦院 贾政院 仪门 抄手游廊 垂花门 二门

13 《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前五回构成整个小说的序幕, 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 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 甄士隐梦幻识通玉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木石前盟:以浪漫的笔法道出宝黛关系 第一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人物报表:以冷子兴之口讲述贾家家谱 第二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黛玉进府:以林黛玉行踪交代贾府环境 第三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门子判案:以薛蟠案牵出贾史王薛关系 第四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梦游太虚 :以贾宝玉梦境隐喻红楼女儿 第五回 《红楼梦》的前五回构成整个小说的序幕, 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 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14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 人物 情节 (贾府) 宝黛初逢 林黛玉 贾宝玉 王熙凤 《红楼梦》系列课件

15 本文的情节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初进贾府 见贾母、舅母及三姊妹 (小高潮) 初见王熙凤 拜见大舅贾赦(未见) 拜见二舅贾政(未见)
宝黛初会 安置住处、侍婢

16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17 一 阅读课文填以下空白: 红楼梦 三 这篇课文选自《 》第 回。
一 阅读课文填以下空白: 红楼梦 这篇课文选自《 》第 回。 它以 为中心事件。通过 的所见所闻介了 、 、 等一大批主要人物。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 详写的人物有 略写的人物有 ; 有实写有虚写,实写的人物有 虚写 的人物有 ;有单独介绍,有集体介 绍,单独介绍的有 集体介绍有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 王熙凤、贾宝玉 王熙凤、贾宝玉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 王熙凤、贾宝玉 贾赦、贾政 王熙凤、贾宝玉 三春等 。 《红楼梦》系列课件

18 答案: ①贾宝玉:潇洒英俊、善良多情 ②王熙凤:刁钻狡黠、谄上欺下 ③林黛玉:聪慧灵秀,体弱多病
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每个人怎样的特点?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如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答案: ①贾宝玉:潇洒英俊、善良多情 ②王熙凤:刁钻狡黠、谄上欺下 ③林黛玉:聪慧灵秀,体弱多病 《红楼梦》系列课件

19 .下面四句描写中的A和C各是谁?你根据什么做出判断?哪三句描写中表现了同一个人的同一种心理状态?这是谁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①A再四携他上炕,B方挨A坐了。 ②C忙拉了D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D十分推让。 ③虽然未曾见过E,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④我没有那个,想来那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答案:A是王夫人,C是王熙凤, ① ② ④句表现了林黛玉的细心、多虑、自尊的心理状态。) 《红楼梦》系列课件

20 选择正确答案: 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林黛玉来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是因为 A、贾府是贵族世家,讲究礼节,且等级制度森严。 B、她自觉出身低微,不如贾家高贵,有自卑心理。 C、她有寄人篱下之感,又极自尊,敏感多疑,所以小心谨慎。 D、林黛玉初进贾府,人地生疏,自然时时处处留心在意。 答( ) C 《红楼梦》系列课件

21 沉浸在《边 城》的河流

22 边 城 山 景                                                            

23 边 城 市 景

24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 凰

25 作家介绍 沈从文( ),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26 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7 《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

28 人性美 人情美 2.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三节内容具体写的是: 第一节:翠翠爱情的萌动和翠翠依恋爷爷。 第三节:爷爷试探心事和翠翠期待情歌。
 第二节:翠翠的甜蜜梦境和爷爷暗访大佬。 第三节:爷爷试探心事和翠翠期待情歌。 人性美 人情美

29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30 小结: 纯朴的人性美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31 分析翠翠这个人物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忧起来,为自己的想法所带来的后果害怕自责。 她情窦初开,爱上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对爱执着追求。

32 归纳主题 沈从文先生正是通过这个故事为我们表现了这样一种“人生形式”:一种顺乎自然的人生,闪烁着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民之中的良知与明慧。

33 套中人 契诃夫

34 契诃夫

35 契诃夫 及其《套中人》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

36 俄 国 契诃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 —1904) 短篇小说 《套中人》 剧本 《樱桃园》

37 契诃夫的全部作品的基调是:“不成,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啦!” 八十年代写有一些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篇,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1883)、《变色龙》(1884)、《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等嘲笑和抨击了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

38 契科夫创作的艺术风格是简练、含蓄,善于通过凡人小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
在短篇小说方面,结构精巧,用语精炼,内涵丰富,发人深省,把短篇小说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由于他的创作成就,使他与莫伯桑、欧·亨利一起共同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39 背景资料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心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

40 读课文疏通情节: 1、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 序幕 2、别里科夫的恋爱 开端:怂恿 发展:漫画、骑车 高潮:争吵 结局:失败 3、别里科夫之死 尾声

41 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42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 集中表现为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 眼、耳朵。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
集中表现为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 眼、耳朵。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 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称赞过去、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 厨房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43 3、这些套子对他、别人有什么影响? 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同事骑车交游。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Download ppt "朝代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 志人 唐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演义小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