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課 漁 父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課 漁 父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課 漁 父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漁 父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2 課前引導 眾人皆醉我獨醒 根據古文,屈原在江邊和漁父對談,表明自己不肯同流合汙,蒙蔽君王,留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名言後投江……

3 如果屈原被強迫推銷… 6位建中高三學生,因為在通勤時,常碰到自稱設計系學生的強迫推銷包包,把這個情節改編進古人屈原的詩歌「漁父」,屈原因為不肯接受漁父的強迫推銷,才被楚王流放。

4 與世推移,不好嗎? 「這叫與世推移,你懂不懂,人家喝酒你就喝酒,人家買包包你就買包包,就沒事情了。」 影片欣賞:Kuso 版漁父

5 細心觀察生活,加上俏皮配音,題材貼近大家生活的經驗,
除了網路爆紅之外… 現代人心靈的黑暗面-- 屈原情結 你有嗎?

6 目次 一、題解 六、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七、問題與討論 三、課文賞析 八、延伸閱讀 四、文章結構表 九、牛刀小試 五、補充資料 十、資料來源

7 題解 出處 寫作背景 題意

8 出處 本文選自《楚辭》,所根據的版本是朱熹《楚辭集注》。朱熹將王逸《楚辭章句》十七卷,增刪編為八卷。
《楚辭集注》今傳有宋理宗端平二年(西元一二三五)刊本,是目前所見《楚辭》最古最完整的一個刻本。

9 寫作背景 屈原為楚國的貴族,早年深受懷王信任與重用,後因小人進讒而被疏遠、放逐。
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仍遭小人謗誣,再次被流放,他輾轉流離在今湖南洞庭湖、湘、沅流域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最後投汨羅江自殺。本文屈原自言「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可見此時他已有自沉汨羅江的念頭。當時屈原經過長期流放,神態相當疲憊,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與惡勢力妥協。

10 題意 1.漁父,捕魚的老翁。父,音ㄈㄨˇ,對老年人的通稱。本文是以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為主體,因此用《漁父》當作篇名。
2.文中的漁父是否真有其人,司馬遷《史記》為屈原立傳時,將本文採錄為屈原的真實事蹟,他似乎認定確有漁父這個人。

11 3.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也因此不敢否定漁父的存在,如果真有其人,根據文中漁父勸導屈原的這番話,他應該是逃避亂世的隱者。

12 4.一般都認為這是文學的表現手法,漁父只是作者虛構的人物,如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說:「《卜居》、《漁父》,皆假設問答以寄意耳。而太史公 〈屈原傳〉……以為實錄,非也。」

13 5.本文透過屈原與漁父的對答,顯現出屈原廉潔忠貞、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節操。本文所塑造的漁父形象,代表隨世俗進退轉移的處世態度,與屈原堅持理念的處世態度,正好形成強烈的對照。

14 屈 原 作者 經歷 文學特色文學成就

15 經歷 一、生平 (一)姓名、里籍 1.屈原,名平,字原。他在《離騷》中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公平的法則,隱含「平」的意思。靈均,極好的平地,隱含「原」的意思。 2.屈原是戰國楚人。其故里已難確定。根據漢以後各家之說來推斷,以湖北丹陽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秭,音ㄗˇ)的傳說最多。

16 (二)生卒年 屈原約生於楚威王元年(西元前三三九),約卒於楚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二七八),年約六十二。

17 (三)家世 屈原的遠祖是顓頊高陽氏,高陽氏六代孫名季連,是楚的創業始祖,姓羋(音ㄇㄧˇ)。傳至楚武王熊達(一作通),熊達的兒子瑕,被封食采邑在「屈」這個地方,後代就以屈為氏,屈是楚國羋姓的分支,所以從家世淵源來講,屈原和楚王同姓,同一始祖。

18 (四)早年深受懷王信任 1.屈原出身楚國貴族,博聞強記,熟悉政治,擅長外交辭令。早年事楚懷王,擔任三閭大夫。三閭大夫的職務是管理宗族事務,肩負教育宗族子弟的重任。

19 2.由於表現突出,懷王升他為左徒(相當於副宰相),對內商議國事,發布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對諸侯,深得懷王的信任,這時他才二十多歲,是生平最得志的一段時期。

20 (五)遭讒而被懷王疏遠、放逐 1.屈原受到懷王的重用,讓他「造為憲令」,即主持國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項。屈原希望變法革新,使楚國富強。但當時與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靳尚,心懷嫉妒,向懷王進讒言。懷王昏庸,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

21 屈原主張聯齊抗秦,這是對楚國有利的策略。屈原被疏遠後,秦以土地誘惑懷王與齊絕交。懷王貪利,結果吃虧上當。懷王惱怒,輕率兩次出兵伐秦,被秦國打得大敗,還喪失了漢中之地。

22 2.在這種情勢之下,屈原曾被派往齊國,以恢復兩國關係。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兩國聯姻,要與楚王會面,屈原諫阻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之子子蘭卻勸懷王前往,懷王終於去了秦國,果然被扣留,三年後客死在秦國。這期間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漢水以北地區。

23 (六)再遭頃襄王流放,投江自盡 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他輾轉流離在今湖南洞庭湖、湘、沅流域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的許多悲憤詩篇,如《九歌》、《天問》、《招魂》及《九章》部分作品等,就在這個時期創作。

24 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二七八),秦將白起率領大軍南下,攻陷楚都郢(今湖北省江陵縣),毀了楚國的陵廟。屈原看到國家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感到理想和希望破滅,於是在無限悲憤的心情下,投湖南汨羅江自殺,傳說日期是五月五日。

25 傅抱石《屈原》  一九四○年代作  南京博物院藏

26 章翠英繪畫

27 文學特色 1.格律的突破 ˙不侷限在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而以六、七言的參差句式,使詩人能更自由地展現情意。 ˙為詩歌與散文的融合體,兼具散文的靈活與詩歌的韻律美。 ˙大量運用「兮」字,用法變化多端,加上方言的配合以及南方歌謠獨具的天籟之聲,使《楚辭》在文字、形式上自成一格。

28 2.風格的轉變 《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具有社會的普遍性,風格和手法樸質而寫實。 《楚辭》則著重於個人情感的抒發與幻想,風格和手法浪漫且鋪張,充滿了強烈的個人情感、超現實的神祕感。

29 3.神話的活用 楚地位於南方,山明水秀之所在。楚地之民,物質層面不虞匱乏,精神層面偏好幻想,產生豐富的巫祝、神話傳說,為楚辭所運用。 楚辭運用神話,不只是單純地敘述神話,而是作者自己參與其中,作者與神話人物同時融合出現,使讀者不覺得有人神的隔閡,或是時間上的差距。

30 4.比、興的運用 賦、比、興雖然由《詩經》創出,但《楚辭》特別大量運用比、興,使之成為文學創作的主力。 如屈原常以各種香草比自身高潔,用美人比國君;由於此種手法的純熟運用,使《楚辭》中一再表達的忠君思想不枯燥單調。

31 文學成就 (一)屈原的作品 ——屈賦二十五篇 1.《離騷》 2.《九歌》(十一篇) 3.《天問》 4.《九章》(九篇) 5.《遠遊》 6.《卜居》 7.《漁父》

32 離騷 《離騷圖》,今人范曾繪。 屈原把對政治理想的追求,對誤國群小的痛恨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化作不朽的詩篇。

33 1.《離騷》:為屈原的代表作。全詩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篇名的涵義是「遭憂」的意思,它應是作者於懷王在位被疏遠或者被流放期間的作品。全詩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揭露了楚國貴族結黨營私、違法亂紀、嫉害正人等種種醜行,傾訴了作者救國無門的苦悶和堅持理想的決心。

34 天 問

35 2. 《天問》:王逸認為作於頃襄王之世屈原再放之後,全詩三百七十多句,一千五百餘字,為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長詩。這是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無論內容形式,還是呈現出的格調,都與屈原其他作品不同。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從頭到尾一連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具體問題,向天發問,著重表現他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

36 《九歌》: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根據神話故事及當地流傳的一些巫覡祭歌寫成的一組抒情詩。《九歌》是沿用古曲的名稱,「九」者數之極,所以《九歌》不限於九篇,而是十一篇。
它大致有三類主題: 1.對自然神明的讚頌; 2.是寫神與神戀愛的詩篇 3.另一較特殊的是國殤,為哀悼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輓歌。

37 《九章》:是屈原九篇作品的總名,非一時一地之作,為後人輯錄而成。
1.《橘頌》是屈原早期之作; 2.《惜誦》是在懷王時被疏遠以後的作品;《抽思》則是被流放漢北時所作。 3.其餘六篇都是屈原在頃襄王時被流放江南所作。它們都是政治抒情詩,思想內容大都與《離騷》相同,也是抒發作者憂國憂時的苦悶,表現其不同流俗、堅貞不屈的性格。

38 4.除《橘頌》外,都是結合流放中的境遇來寫的,因而在某些方面寫得較為具體,更多現實的描寫,也更直接抒寫了他的悲憤之情。
5.《招魂》: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根據民間習俗寫的一篇招魂詞。其主旨大體有屈原為懷王招魂和為自己招魂二說,但為懷王招魂之說較符合作品內容。詩中反映出作者對國家鄉土的眷戀之情。

39 (二)屈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詩歌領域浪漫傳統的開創者。 他還開創了詩歌由民間集體創作到作家個人創作的新時代。他以楚地民歌為基礎,創造了嶄新的文學體裁騷體,寫出了《離騷》這樣光照日月的名篇,展示了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具有作者鮮明性格的形象。這些在詩歌史上都是空前的成就,也產生幾方面的重大影響:

40 1.愛國思想和高潔人格的感召:屈原熱愛國家、百姓,堅持政治理想,反對惡勢力的高潔品格,其本身就像一篇壯麗的詩篇,對歷代作家產生了影響。漢朝的賈誼、司馬遷,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陸游、辛棄疾等,他們那種不隨流俗,關心國家和百姓的思想,都是受到屈原精神的感召。

41 2.開創重幻想的浪漫傳統:詩經是寫實文學的代表,屈原運用誇張的手法、奇特的想像,融入許多神話,開創一種新的傳統,成為浪漫文學的代表。從此「風」、「騷」並稱,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兩種典範。

42 3.發展了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大量運用比興,如蓼莪的「缾之罄矣,維罍之恥」是比,「南風烈烈,飄風發發」是興,但往往是一首詩的片斷,用法單純。屈原運用「香草美人」作為象徵,來「寄情於物」、「托物以諷」 ,對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有極大影響。

43 4.創造騷體新的文學樣式:屈原打破詩經的四言格式,在當時民歌基礎上,創造了句式參差、多用「兮」字的騷體(後來被稱為「楚辭體」)。它對漢賦的產生,有直接的影響,並且是詩歌由四言演化為五七言的一個很重要過渡。

44 課文賞析

45 語譯:屈原被放逐之後,徘徊在湘江的岸邊。他沿著水邊一面行走,一面悲嘆,臉色憔悴,容貌瘦弱。 屈原既放, 游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
被放逐之後。既,已。 吟,指發出悲嘆的聲音。畔,涯、岸邊。 語譯:屈原被放逐之後,徘徊在湘江的岸邊。他沿著水邊一面行走,一面悲嘆,臉色憔悴,容貌瘦弱。 屈原既放, 游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 容顏、容貌,指神情、氣色 游,通「遊」。潭,指江河水深處 人的外貌。枯槁,乾瘦

46 「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爲什麽會落到這種地步?」
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 「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爲什麽會落到這種地步?」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 「斯」指上文「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整個情境。 楚懷王時代,王室主要由「昭、屈、景」三大氏(姓)構成,屈原擔任三閭大夫的職務,是管理宗族事務,肩負教育宗族子弟的重任。

47 「世上全都骯髒只有我乾淨,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屈原說: 「世上全都骯髒只有我乾淨,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被放逐。

48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 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
隨世俗進退轉移 聖人,在此指道家意義的聖人,與儒家所謂的聖人不同。儒家主張修己治人、內聖外王,而本文的漁父是屬於道家鋒芒內斂與世無爭,而與囂雜塵俗相融合者。 聖人思想通達,不執著於任何事物。凝滯,拘泥、執著。

49 世人皆濁,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既然世上的人都骯髒 齷齪,您爲什麽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 淈,攪渾。揚,掀起。 翻攪水底汙泥,掀起水波,使清水變混濁。意指順應世俗,同流合汙。

50 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爲什麽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爲什麽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爲超出一般與衆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使自己被放逐。令,使。為,語助詞 眾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放為?」 指思慮深遠,行為高尚。舉,行為。 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爲什麽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爲什麽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爲超出一般與衆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餔,吃。糟,釀酒時濾下來的渣滓。歠,飲。醨,薄酒、淡酒。吃酒糟而飲薄酒。意指與眾人同醉。

51 屈原說: 「我聽過這種說法: 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 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淨衣服上的泥灰。」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沐,洗頭。 振衣,抖動衣服,使塵埃掉落。 彈冠振衣:後用以比喻準備出仕。

52 哪裡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汙濁的外物?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潔淨的樣子。 汶汶:骯髒的樣子,汶,音汶。

53 寧赴湘流, 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我寧願投身湘水, 葬身在江中魚鼈的肚子裡,哪裡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光亮的潔白,指清高的人格。

54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
微笑的樣子。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 搖槳。枻,楚人對槳的稱呼。

55 「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指漢水下流。 「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濯,洗滌。纓,帽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56 1.漁父唱的歌(滄浪之水清兮)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57 2.孔子、孟子都將滄浪之水比喻人的修為,人如果修養高尚,就會受到尊重,否則就會遭到侮辱,就像水清受到重視(可以洗帽帶),水濁則受到鄙視(只可以洗腳)一般。

58 3.本課的用法則不同,漁父將滄浪之水比喻時局的治亂,認為社會清明才可以積極用世,若社會混亂只好唾棄它,絕塵而去。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云:「濯纓濯足,蓋與世推移意。」《文選‧五臣》注:「清,喻明時可以修飾冠纓而仕也;濁,喻亂世可以抗足遠去。」他們的注解正是此意。

59 59

60 60

61 文章結構表

62 舉止— 遊於江潭,行吟澤畔 合— 屈原既放 形貌—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與漁父 的問答 漁父問—何故至於斯 屈原答 因—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果—是以見放 漁父問(勸與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答(表明心志) 堅持理念 寧死不屈—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絕不同流合汙) 漁父瀟灑而去 漁父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與世推移)

63 補充資料

64 遺聞軼事 1.屈原的容貌 屈原瘦瘦高高,蓄有很漂亮的鬍子,精神飽滿,英俊瀟灑。身長九尺,喜穿奇服,戴切雲冠(一種高帽)。 2.屈原落淚產白米 屈原蒙受小人讒言誣陷時,被放逐而從事耕種。他吟《離騷》,倚著耕具號泣於天。當時楚國大饑荒,他落淚的地方,獨產像玉般的白米,江陵志記載有玉米田,就是這個地方。

65 3.作九歌草木萎死 屈原曾經遊歷沅水、湘水地區,這地區的習俗,祭祀時一定作樂歌來取悅神明。屈原作《九歌》諷諫百姓,等到山鬼篇寫成,四周的山忽然發出啾啾好像啼嘯的聲音,聲音傳到十里之外,草木都枯萎而死。 4.神魚托屈原屍體歸葬 屈原投江以後,相傳神魚托著他的屍體,逆江而上二千餘里,到了屈原的故鄉秭歸時才上浮,他的姊姊女嬃正在河邊洗衣,見其屍體收而葬之。

66 5.秭歸地名的由來 有人以為屈原的姊姊可憐自己的弟弟慘死,前往汨羅江收其屍骨歸葬故里,所以其地稱為秭歸。又《水經注‧引袁山松》云:「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寬,全鄉人冀其見從,因名曰秭歸。」秭、姊音義略通,所以有這種傳說。

67 6.包粽子祭屈原 屈原五月五日自殺,每年這一天,楚人常用竹筒盛米飯丟到水中祭拜他。漢建武年間,長沙人歐回,遇見一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他說:「你們常常祭拜我,我非常感激。但往常所丟到水中的米飯,都被蛟龍搶走了。如果想祭拜我,可用楝樹葉把米飯包起來,再用五彩絲綁緊,這兩樣東西是蛟龍所畏懼的。」後世的人作粽,用五彩絲及楝葉,都是因為祭拜屈原所留傳下來的習俗。

68 7.龍舟競渡救屈原 五月五日龍舟競渡,民間傳說是每到屈原投汨羅江的那一天,人們為他的死感到難過,所以就舉行舟楫比賽,象徵拯救屈原。龍舟選擇輕便快速,一邊自以為水軍,一邊自以為水馬,州縣長官及士人都到水邊觀賞。

69 語文萬花筒

70 細說映襯 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兩相比較, 進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                                                            

71 對襯 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本課) 4.我的心臟早已成熟; 我的心靈還很幼稚。 ——紀弦《零件》

72 反襯 1.最後一眼望著的妳, 給我來生也難安的安息 2.而每一個窈窕多姿的日子, 傷情地,航過我的二月窗。
  給我來生也難安的安息 ——陳義芝《摯愛—送紅媛》 2.而每一個窈窕多姿的日子,   傷情地,航過我的二月窗。       ——紀弦《二月之窗》 3.含淚的笑眼哪,深深呼吸那芬芳罷: 因為一切必要死亡。   ——方思《美德》

73 正襯 你自遙遠來,要走回遙遠去 那有馬兒不過橋 殘凋的花兒呀隨地葬 過橋的馬兒呀不回頭……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樑雙燕棲。 ——鄭愁予《小河》
1.我自人生來,要走回人生去   你自遙遠來,要走回遙遠去      ——鄭愁予《小河》 2.那有花兒不殘凋   那有馬兒不過橋     殘凋的花兒呀隨地葬     過橋的馬兒呀不回頭……                              ——鄭愁予《牧羊女》 3.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樑雙燕棲。      ——馮延巳《蔡郎歸》

74 問題與討論

75 一、本文最後安排漁父鼓枻唱歌而去,有何用意?並請說明歌詞的意涵。
答:1.結尾安排漁父唱歌離去,歌聲仍然是漁父與屈原對話的另一種方式,從歌詞的意思可以了解漁父臨別還是不忘勸導屈原。全篇的對話在歌聲中落幕,餘音嫋嫋,留給讀者無盡的韻味和想像空間。 2.借喻著世局的情勢及人們可以採取的不同態度。水清,比喻時代清明,可以洗滌帽帶,上朝作官;水濁,比喻時代昏暗,應當洗足遠去,隱遁山林。總的來說是指人的言行須因時而異,與客觀現實相適應。

76 二、你對屈原寧可潔身自愛,不惜遭受放逐的命運,有何看法?
答:1.屈原潔身自愛,不肯隨世俗浮沉,以致遭受放逐的命運,他的遭遇值得同情,而他的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的處世態度,也值得敬佩。 2.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屈原如果聽從漁父的勸說,能夠順應世俗,不要太鑽牛角尖,自高抬舉,先讓自己有容身之地,或許他對自己的國家人民仍有機會奉獻心力。

77 三、你面對屈原、漁父的處世態度,會選擇哪一種?並請說明理由。
答:選擇屈原的處世態度:人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明辨是非,絕不與惡勢力妥協,寧願犧牲生命在所不惜。選擇漁父的處世態度:大廈要傾倒,不是獨木所能支撐;如果舉世皆濁,只有一個人的力量也很難扭轉,倒不如學漁父,先裝瘋賣傻、保全性命,再等待時機。

78 延伸閱讀

79 淡水河邊弔屈原

80 《淡水河邊弔屈原》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嘆息 怪你為什麼不遊宦他國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張儀 你不過流為先秦一說客 但丁荷馬和衛吉的史詩 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 余光中

81 悲苦時高歌一節《離騷》 千古的志士淚湧如潮 那淺淺的一灘汨羅江水 灌溉著天下人的驕傲 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 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 聽. 急鼓
悲苦時高歌一節《離騷》 千古的志士淚湧如潮 那淺淺的一灘汨羅江水 灌溉著天下人的驕傲 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 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 聽! 急鼓!可愛的三閭大夫 灘灘的龍船在為你競渡 我遙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彷彿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悵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他依稀流著楚澤的寒涼

82 牛刀小試

83 1.關於〈漁父〉一文的主旨,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盛讚漁父見識卓越  (B)說明聖人明哲保身之道  (C)表達作者不願同流合汙的想法 (D)彰顯道家順應自然,能與世推移的哲學觀。

84 2.〈漁父〉一文中云:「顏色枯槁,形容憔悴」,乃係使用「以人擬物」的修辭法則,下列何者亦使用相同的方法? (A)用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B)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 (C)老成凋謝,莫可諮詢 (D)只恐雙溪蚱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詳解:(A)(B)擬人修辭 (D) 形象化修辭。出自李清照〈武陵春〉。

85 3.下列各句何者屬於「映襯」修辭的技巧?  (A)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B)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C)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D)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86 4.〈漁父〉一文採主客對答的方式來行文,對後世文學產生相當的影響,下列作品中,何者也採用此種方式來行文?  (A)蘇軾〈赤壁賦〉  (B)范仲淹〈岳陽樓記〉 (C)方孝孺〈指喻〉 (D)曹丕〈典論論文〉。

87 5.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下列文句中,何者最能顯現屈原心中的情志?  (A)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B)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C)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D)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88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89 好站連結 資治通鑑 提供《資治通鑑》全文。


Download ppt "第十二課 漁 父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