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一、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二、辨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类型 三、了解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四、正确理解内容目标和活动目标 五、尽可能把能力目标具体化 六、关注领域之间目标的互通和关联

3 一、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4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 合宜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设计 4

5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是国家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体现 国家的意志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规定语文 课程应该培养的素养,包括学科育人价值 和学科核心素养,其主体是语文课程目标 和课程内容。

6 一堂具体的语文课:教学目的 语文课程目标 选文类型 教学连续 性 学生状况

7 一堂具体的语文课: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

8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 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 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 成长。

9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 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 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0 第二学段 阅读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二学段 阅读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 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 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 文50篇(段)。 9.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 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1 二、辨识语文课程目标的类型

12 内容目标又叫“内容标准”,它指 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即学习内容。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13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又叫“表现标准”,它指明学 生在什么方面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 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 连贯、不偏离话题。

14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又叫“表现性目标”,它指明学生要进行什么样的听说读写活动,并期望在这些活动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学习。
◇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15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 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 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6 第二学段 阅读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二学段 阅读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 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 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 文50篇(段)。 9.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 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7 三、了解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8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构成”关系 当课程目标是“内容目标”时,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是“构成”关系,即语文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直接构成部分。学习这些内容,本身就是目标。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19 “构成”关系 ◎当课程目标是“内容目标”时,“课程内容”与“课程目 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同义词语。换言之, 学习这些内容本身就是目标。 ◎语文课程“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领域中 的程序性知识,即听说读写的态度、规则和策略等,一般与 课程目标是“属于”关系。 ◎一些与听说读写态度、规则和策略直接相关的语言学、文学 、文章学等关于对象的知识,有时会成为内容目标的直接构 成部分,因而它们也是语文课程中必需学习的课程内容。

20 “达到”关系 当课程目标是“能力目标”时,课程内容与 课程目标是“达到”关系,即课程内容能够 有效地达到课程目标。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 题。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可能涉及一些概念,如“观点”、“话 题”、“连贯”等等。

21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则会出现复杂的状况:
◎能力目标与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学习的课程内容,具有可选择 性。 ◎能力目标与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学习的课程内容,类似于目的 与途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语文课程中所涉及的语言学、文学理论、文章学等知识,一 般与课程目标是“达到”关系,学习这些内容是为了较好地 “达到”课程目标,具有相应的语文能力。 ◎能力目标与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学习的课程内容,是概率性质 的。

22 “符合”关系 当课程目标或教学目标是“活动目标”时 ,课程内容就是与这一活动指向“相符”的语文活动。
◇比如,独立撰写一份小课题研究报告,就是与“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条目标相符合的语文活动。 ◇阅读指定的课外读物,就是与“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这条目标相符合的语文活动。

23 “相符”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其学习内容与课 程目标大多是“相符”关系。
◎在“写字与识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等领域,也有一些需要学生完成 的有特定指向的学习活动,设计这些活动,必 须注意与课程目标的相符性。

24 “构成”、“达到”、“符合” ◎课程目标要由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支撑 ◎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要指向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与课程目标相呼应

25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 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26 四、正确理解内容目标和活动目标

27 内容目标与语文知识 对语文教师来说,有些知识是新的。 ◎ “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说明性文 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 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8 内容目标与语文知识 ◎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等文学样式。”
有些语文知识,看起来是“旧”的,其实已灌 注进新的内涵。 ◎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 不同用法。 ◎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等文学样式。”

29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把它吃了。
1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把它吃了。

30 1 亲爱的 放在冰箱里的 两颗葡萄 把它吃了

31 活动目标的要领,是语文活动的样式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 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 、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2 五、尽可能使“能力目标”具体化

33 分解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 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句话就可以分解出:“议论文”、“观点”、 “材料”、“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判断的标准” 等教学内容,分别达成“区分”、“发现联系”、 “思考和判断”等教学目标。

34 揭示 揭示出课程目标中所蕴含的课程内容,主要适用 于其中的“内容目标”、“活动目标”,以及一 些在“能力目标”中内容指向比较明晰的条目。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就需要揭示“常见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运 用”与“写作语境”的关联等,从而形成相应的教 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5 记叙生动 记叙,即叙述、叙事。记叙是动的,与时间相关,记 叙人物、事件的变化和发展历程。写实的文章,记叙 主要有顺叙(直叙)和倒叙。
1.起落。起落是读者反应的强弱。记叙不宜平铺,事情 本身有起落,写出来的记叙文也就有起落;如事情本 身的起落感不强,就要采用倒叙等补救办法。 2.详略。详略指取材,重要的详写,不那么重要的略写 ,不重要的不写。取材有主从,所以文笔有繁简,不 宜平均。 3.表里。指作文材料显隐。大家都能看到的,是表层, 而偶尔露出事情真相的,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推论,是 里层。

36 描写与观察 1.日常观察。即正常情况下通过眼睛的观感就能看到, 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同的眼睛所看到的大致趋同。
2.科学观察。或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所能看到的,比 如X光照片,或者是通过专门仪器可以看到的,比如望 远镜、显微镜等,科学观察建立在客观基础上,也就 是说,同样受过专业训练,或使用同样的仪器,所看 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一样的。 3.文学观察。文学观察,与其说是用眼睛看,不如说是 用心看。文学观察则是主观的,是这一位作者在这一 境遇中的独特观感,是由作者的想象、联想、情感、 趣味等独特体验所酿造出来的主观之镜像。换言之, 是其他人的眼睛所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的。

37 描写生动 描述或描写,实际上把瞬间发生的事定格、延长, 把综合的物体景观加以分解、特写。学生学习描述 或描写,实际上是学习如何把观察到的镜像定格、 延长、分解并加以特写。 描述或描写,具体是关键,具体才会生动,才会营 造身临其境感。 与语文教师的直觉相反,具体的描写,主要靠名词 和动词,而不是靠带有评价色彩的形容词——概念 化的形容词往往导致不具体和虚假感。

38 提炼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 达情意的作用。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从语文教材(课文)或听说读写的实践经验中,提 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 达情意的作用。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就需要结合不同体式的课文,依据体式,寻找相应的“重要 词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及“体味”、“推敲” 和“品味”的种种具体办法。

39 按课程目标的指引,从相关的研究中选择指向课 程目标的教学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0 开发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 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 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目标相应的课程内容,有一些在目 前尚无现成的可资依赖的可靠知识,要合适 地进行教学,就需要在备课时进行开发。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 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 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1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学段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 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 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2 第二学段 阅读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二学段 阅读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 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 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 文50篇(段)。 9.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 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43 六、关注领域之间目标的互通和关联

44 第二学段 阅读与写作 ◎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二学段 阅读与写作 ◎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45 阅读与写作 第二学段: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第三学段: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 的不同用法。

46 协调 在语文学习中,同一学段、同一领域的条目之间会相互作用,因此需要加以协调,在领会语文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统筹规划。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强制的、使学生经历挫折甚至痛苦的办法去认字和写字,那么就会与第一条相冲突,导致学习低效甚至走向目标的反面。

47 小 结

48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一、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二、辨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类型 三、了解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四、正确理解内容目标和活动目标 五、尽可能把能力目标具体化 六、关注领域之间目标的互通和关联


Download ppt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