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社会公共事业概述 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第二节 社会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 第三节 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社会公共事业概述 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第二节 社会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 第三节 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社会公共事业概述 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第二节 社会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 第三节 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

2 第一章 社会公共事业概述 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和社会公共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社会公共事业概述 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和社会公共需要之间的关系 公共事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 什么是公共事业 内涵:社会公共事业或称公共事业,是向居民、厂商、政府等不同社会主体,提供具有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和维持社会整体的正常运行。简言之,社会公共事业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活动领域,或曰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业。

4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谬尔森提出了产品性质划分理论,把产品消费上的两个特点当作是划分产品性质的定义性标准。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谬尔森提出了产品性质划分理论,把产品消费上的两个特点当作是划分产品性质的定义性标准。 人们早就认识到物品的性质对人类的福利有所影响,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凡是属于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自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谬尔森对公共产品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来,理论界开始把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区分开来。物品在消费上的特点——消费的排他性与共同性或者说非竞争性常常被当作是区分两者的定义性标准。

5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排他性 具有排他性是可以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被提供的物品和服务需要具备的必要特征。 如果物品和服务的潜在使用者没有达到潜在供给者提出的条件,他们就可能被拒绝使用该物品和服务或者说被排除在该物品和服务使用者的范围之外,那么,这些物品和服务就具有排他性。当排他完全不可行时,只要有人供给某一物品和服务,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例如空气、国防等。

6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排他性
排他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排他实质上是成本问题而不是逻辑问题,可行不可行依赖于执行成本的高低。因此,排他性允许有不同的程度,而且随着技术条件的变化,物品能否排他也可能发生变化。 我们说一种物品或服务容易排他,意思是说,避免潜在消费者免费享受该物品或服务需要支付的成本较低,比如食物、衣服都是这类物品;反之,我们说一种物品或服务难以排他,意思是说,避免潜在消费者免费享受该物品和服务需要支付昂贵的成本,以至于排他不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我们前面提到的国防就是一种难以排他的服务。

7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使用或者消费的共同性
区分物品或者服务的另一个标志性特征是使用或者消费的共同性。一些物品和服务可以被消费者共同和同时使用,其数量和质量并不会因此减少或降低,比如天气预报;其他一些物品和服务却只能被个人而不是共同消费,即如果被一个消费者使用,就不能被第二个消费者使用,比如面包。

8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使用或者消费的共同性 和排他性一样,物品或服务在消费的共同性上,也不是决然地分为两极,它们只是在共同消费的程度上有所差别。事实上,只有很少的物品或服务是完全可以共同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和服务都落在纯粹个人消费物品和纯粹共同消费物品构成的连续体内。它们只是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共同消费,也就是说,在一定限度内增加一个共同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新增加的人可能会使其他人的消费数量减少或者质量降低。比如说高速公路的使用、班级规模的扩大等。

9 消费共同性的程度:对于有些公共产品,消费者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拥挤,这时可以考虑公共生产之外的其他方式。
消费者嗜好的多样性

10 排 他 性 个人使用 共同使用 可行 私人物品 可收费物品 不可行 共有资源 公益物品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物品与服务的分类 消费的排他性和共用性是两种相互独立的属性,逻辑上,它们把物品和服务分为四类。 表3.1 物品和服务分类的矩阵 个人使用 共同使用 可行 私人物品 可收费物品 不可行 共有资源 公益物品

11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物品与服务的分类 排他完全可行而且消费完全具有竞争性的是纯粹的私人物品,茶杯、食物等都属于这类物品。 排他完全不可行而且消费完全具有共同性的是纯粹的公共物品,国防、灯塔可以作为这类物品的典型。 共用资源是排他不可行但消费具有竞争性的物品,我们无权排除任何用户对资源的使用,但是,任一用户的使用都会影响其他用户使用一定量的该产品。如公海里的鱼, 可收费物品具有排他性和共用性的特征,如电视节目。

12 产品性质划分理论 物品与服务的分类 其实,成千上万的其他物品并不象我们所举的这几个例子一样具有如此典型的特征。因为,很少有物品是绝对排他和彻底共用的,所以,这两个标准并不是把所有物品绝对地分为上面所说的四种类型,有很多物品是根据排他和共用的程度不同分布在这四种典型的物品之间。

13 技术的影响 公共产品是“纯粹的”还是“准的”,首先取决于监控技术对该物品的监控是否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基本上是一个技术问题”。

14 需求条件 消费共同性的程度:对于有些公共产品,消费者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拥挤,这时可以考虑公共生产之外的其他方式。 消费者嗜好的多样性

15 社会分配目标 许多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有利于社会公益。 公共产品的公共生产和提供,可以直接起到转移支付的作用。 公共产品的公共生产可以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

16 经济体制和社会观念 社会生产往往是一个整体配套过程,一种产品的生产模式很可能对其上游或下游产品的生产模式提出要求,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倾向于某种模式。 社会观念对于是否应该采取公共生产形式,有时也起着重要作用。

17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公共事业的外延 共有资源和可收费物品都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都是公共事业的范畴,两者共同构成了公共事业的外延。

18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含有管辖、控制、处理的意思;管理是组织在某种环境中,根据客观条件的约束,通过各种资源的运用,以最优或合意的策略和方法,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的过程。 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19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有效使用公共资源和提供公共物品。为了达到目标,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共权力的使用。 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物品。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20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和工商管理(私人部门管理)、行政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三个个基本管理领域,在一般组织与管理理论方面有着共同之处,某些私人部门、行政部门管理的模式、原则、方法和技术等同样适用于公共事业部门,可以适当借鉴和应用。

21 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区别 从管理的目的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是盈利性的。 从物质资源看,公共事业管理所需资源部分来自于收入,部分来自于政府补贴,企业管理所需资源来自于投资回报。 从绩效评估看,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评估偏重于经济效益。

22 管理目的是相同的。即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 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活动。与公共事业管理有许多相通之处。 管理目的是相同的。即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管理范围上有联系。两者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是重合的。 管理主体上有联系。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而行政组织即政府居于公共组织的核心地位,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向。

23 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有决策性职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侧重服务性和执行性职能。 管理方式不同。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公共事业管理随着管理层次由高向低的不同,还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其他柔性手段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管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不同。行政管理主体不具有独立性,整个行政系统就是一个等级组织;公共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性。

24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客观性 人们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要受制于人们客观存在的生存条件和活动水平。 客观性通常还表现为共同性,即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上,一些社会共同事务便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产生。 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人类社会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和消极无为的;相反,它恰恰是人们主观上如何提高自身生产力水平与改善生存条件的表现,不同社会中社会公共需要满足状况的水平及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对社会公共需要的认识程度和应对能力所导致的。 例子:义务教育制度产生和普及的过程 最早西方义务教育制度产生是在什么时候,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在什么时候。现在美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多少

25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社会性 人类社会存在一些并非以具体个人要求表现出来的需要,而是以社会整体的要求反映出来的需要,它表征的是社会的共同需要和利益。 从协调社会成员与集团之间的利益——反映在社会安全、秩序等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文明提高,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26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多样性 人们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与千差万别,使公共需要有着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共同事务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活动领域的增多与层次的深入,使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日益丰富,表现形式日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这种需要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和水平的逐渐提高,新的社会公共需要被不断催生出来,使社会公共需要呈现出无限的发展性。 这既是一个如何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同时又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各种组织功能的过程。

27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社会公共需求是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当今社会业已形成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层次多样、分工细化的公共事业。从公共事业的产生来说,是社会公共需要直接推动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事业的发展更来自社会公共需要提出的各种要求。

28 社会公共事业与公共需求 社会公共需要主要通过公共事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得到满足 满足这种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已成为社会分工协作的产物,集体智慧与共同劳动的结晶——主要依靠社会公共事业来满足。公共事业领域的确也还存在一定个性化和独创性的劳动,但这对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只是起到补缺拾遗的作用。

29 社会公共事业与公共需求 社会公共需要对公共事业的压力和挑战 突出的批评有:公立学校和医疗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资源浪费严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盛行,缺乏对人的关怀,等等。

30 关于学前教育的两种说法: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中国学前教育的资源稀缺和现实需求之间的鸿沟,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但是,更要命的是学前教育的“质”。“中国的幼儿园教小学的课程,小学教中学的课程,中学教大学的课程,大学重新学习幼儿园的东西。比如,对人讲礼貌,诚实,守信等。”

31 社会公共事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首先,社会公共事业是维系现代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次,社会公共事业是现代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需要。 再次,社会公共事业是满足现代社会公众多样化需要的重要途径。

32 第二节 公共事业资源配置方式及影响因素 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 政府提供 混合提供 影响公共事业资源配置的因素 产品性质 公共事业的其他性质
第二节 公共事业资源配置方式及影响因素 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 政府提供 混合提供 影响公共事业资源配置的因素 产品性质 公共事业的其他性质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33 社会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 社会公共事业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由政府机制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机制来提供。

34 社会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 政府提供 定义:社会公共事业所需资源的筹集、配置由政府承担,政府用公共财政负责公共事业的开支,支持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向居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5 社会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 政府提供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部门在为全社会提供教育和公共卫生保健服务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此类具有明显的社会收益的服务,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有文化功能、科学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价值在于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相应的公共利益,就需要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来保证和实现,实施积极干预,运用公共财力予以支持的部门。

36 社会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 混合提供 定义:在支撑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所需要的资源中,既有政府掌握的公共财政投入,又有公共事业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其产品与服务,从社会组织和个人获得的资源投入。

37 国庆节燃放焰火的案例 美国某镇的居民喜欢在美国独立日看焰火。根据调查,居民对看焰火给予10美元的评价。镇上有500居民,办焰火晚会似乎可以有5000美元的收益,而放焰火的成本为1000美金。那么,在镇上开焰火晚会能够赚钱吗?你怎么看? —— 对于不具有排他性“公共物品”:“搭便车”问题使市场无法提供以公共利益为主的物品。

38 公共事业的提供方式 经典案例:“公共绿地”悲剧。
在一个以养羊为生的小镇上,有一片公共草场,草地归小镇居民共有,所有的家庭都可以随意、免费地在草场上放牧羊群。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家庭都有足够的牧草来放牧羊群来维持生计,可谓安居乐业。可是,随着时光流逝,由于羊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土地的数量不变,过度放牧使草场失去了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草场没有了,养羊也就不可能了。小镇曾经繁荣一时的养羊业销声匿迹,小镇居民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主要来源。 日常案例:医疗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办公室里的空调和复写纸。

39 案例:北京建立“非典”患者社会救助机制 2003年春在北京市出台的《关于加强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决定》总,对“非典”患者的社会救助机制做出明确规定。《决定》指出:对农民中的“非典”患者,要免费医治。对北京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非典”患者,其医疗费用由政府负担。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中的“非典”患者,分别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属于参保人员自费部分的费用,由区、县医保中心确认身份后,通知市医保中心直接办理求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的“非典”患者,其医疗费用由事业保险基金支付。对其他由特殊困难的患者,北京市要求医院必须尽全力先进行救治,医疗费用视情况由市财政予以补贴。 请问:公民个人治疗非典由政府买单是否合理,并阐释理由。

40 案例:婚检服务能否免费提供? 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强制性婚检的规定。此后,全国各地的婚检率急剧下降。鉴于婚检率过低的现象,浙江省舟山县普陀区政府规定,从2004年5月9日开始,所有新婚和孕前夫妇体检不用付钱,每对夫妇213元的检查费由区政府承担。 案例讨论:婚检服务政府买单的道理何在?

41 第三节      外部性理论与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 外部性理论与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资源配置的关系十分密切。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外部性及其普遍性; (2)外部性下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偏差; (3)外部性与政府的提供与管理; (4)政府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42 一、人类活动的外部性及其普遍性 所谓的外部性,即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由于影响产生方向不同,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一种行为给旁观者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他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负外部性则是指一种行为给旁观者带来消极的影响,使他人增加成本,减少收益。 这种外部性或者称为外部效应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

43 一、人类活动的外部性及其普遍性 外部性的实质在于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偏离。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 额外成本
当额外成本为正值时,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存在着负外部性,即私人的行为给社会造成额外的成本; 当额外成本为负值时,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存在着正外部性,即私人的行为不仅没有给社会造成额外的成本,反而给社会带来某种额外的利益。

44 价格 PMC SMC SD PD Q1 Q2 数量 正外部效应曲线图

45 价格 SMC PMC PD SD Q2 Q1 数量 负外部效应曲线图

46 二、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正外部性 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
准公共产品与服务作为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一面,主要是它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独享其使用价值,在占有和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作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一面,它在效应上具有正外部性 。

47 市场通常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但对于公共事业领域则可能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在市场竞争中,私人经济主体的优胜劣汰,企业关停并转是十分正常和普遍的现象,但是,若以此作为公共事业机构活动的一般准则,就可能给它所服务的居民带来许多不便,甚至给整个社会活动效率造成损害。

48 三、外部性与政府提供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 个别消费者对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很难量化,因而提供者不可能直接向个别消费者收取合理的费用。因此,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外部效应的市场化提供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的介入不可避免。 在外部效应存在时,政府的干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直接干预方式正在被逐渐多样化的混合模式取代。

49 第三章 现代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管理 企业的排污权也能买卖?
第三章 现代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管理 企业的排污权也能买卖? 2002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秀州区环保分局与区物价局、财政局共同制定了《秀州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管理试行办法》。这是浙江省内首次推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至今秀州区内已经有50多家企业购买了排污权,合同成交额达到了700万元,这些钱将用来建设环保基础设施。 案例讨论:评析排污权买卖与直接干预有何不同

50 案例二:教育正外部性矫正中政府的作为 教育券制度 教育凭证制度是通过改变教育经费的拨付方式来改变教育服务供给、增加受教育者个人选择权的一种方法。具体作法是:政府不再直接开办学校或给学校拨款,而是把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生均教育经费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发放到家庭,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子女就读的学校,用教育凭证充抵部分学费,学校再到政府有关部门将教育凭证兑换成现金。教育凭证制度的具体做法简单明了,但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却是丰富而且有变革意义的。

51 Education Voucher

52 案例二:教育正外部性矫正中政府的作为 特许学校 美国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公立学校。学校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才能建立,经费来源和传统公立学校一样,由公共财政支持。 由政府与教育管理人员、教师、社区组织或企业集团签订合同、互相承诺。 特许学校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免受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更重规章制度的限制。这种自主权体现在经费使用、教师聘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评估、入学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 自主权的获得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前提的,特许学校一旦不能完成与教育行政部门签订的合同,学校将被关闭。

53 案例二:教育正外部性矫正中政府的作为 案例:美国的教育公司 成立于1973年的美国阿波罗集团是纳斯达克市场上著名的教育公司,主营业务是成年人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该公司实力雄厚,1999——2000年年度财政收入为6.09亿美元。下属主要机构有凤凰城大学、职业发展学院、金融计划发展学院、西方国际大学、阿波罗学习集团等,在全美35个州设有54个校园和96个学习中心。2000年8月底在校学生为10.09万人。 诺贝尔教育集团是美国最大的基础教育上市公司之一,199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使公司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截至2000年9月,该公司在全美管理163所学校,包括收购10多所改制的公立学校,在校学生2.7万人。

54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与公共事业资源配置方式 概念:关于信息不对称 问题:信息不对称在公共事业领域引发的种种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和特征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与公共事业资源配置方式 概念:关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和特征 信息不对称产生原因 信息经济学 问题:信息不对称在公共事业领域引发的种种问题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事业领域的低效率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事业领域的逆向选择 “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郭鹏.千方百计,让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对称.南方周末 文章在《公共事业管理》教学档案袋里。

55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和特征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信息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它指的是市场交易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因为信息实质上是传递过程中的一种知识差,所以,信息不对称实质上是在市场交易中一方掌握的知识多于另一方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交易者在掌握有关交易的信息方面存有巨大的差别,常常是交易一方比另一方占据较多的相关信息,即一方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56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分工 和专业化发展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由于参与人获得不同的信息所致,而获取不同的信息又与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关,因此,信息不对称是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为基础的。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多种社会因素相关,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信息差别,劳动者掌握的本行业信息要多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专业化产生的信息差别也同样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专业化使个人在专业领域比其他人具有更多的知识。

57 信息经济学 当代经济分析的成果表明,市场结构的不完全、外部性和其他经济问题的产生,都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存在联系。信息不仅是经济生活中某一特定侧面的问题,而且是市场经济以及其他经济形态运行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围绕信息问题进行的经济学研究被称为信息经济学。

58 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低效率 拥有信息优势一方对信息的垄断 为了在交易活动中占据主动,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产生垄断某些重要信息是其合理的动机与行为,甚至故意发出一些错误的信息,以误导对方的判断,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在许多交易活动中所难以避免的。公共事业领域中也并不鲜见。

59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事业领域的低效率 信息的收集成本 从理论上说,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交易者可以通过大量的收集活动,取得比较完全或完全的信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需要成本。这种成本的承担程度是以个人所能调动的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决定的。

60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事业领域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什么 逆向选择指的是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而导致的劣质产品泛滥的一种市场机制。 为什么会发生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的不对称。

61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事业领域的逆向选择 阿克罗夫“旧车市场模型 ” 旧车市场的特点 信息不对称——买方无法象卖方那样准确地知道旧车的质量状况。 旧车市场运行的结果 因为买主无法判断旧车的质量,价格代替质量成为重要的取舍标准。这样会出现逆向选择效应:旧车卖主的构成随着车价的下降而出现“逆向”变化,即卖主出的价格越低,质量较高的车的卖主就越少。最终结果是,在旧车市场上,低质量的旧车成交,可以说,低质量的产品最终淘汰了高质量的产品。 它反映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会形成“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而导致劣质产品泛滥的市场机制。

62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事业领域的逆向选择 公共事业领域的逆向选择有何表现 像教育、医疗等这些领域,产品与服务的成效常常不是即时性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对那些只关注价格的消费者来说,既然无法辨别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就会将价格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在公共事业领域,由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不单在因消费者相对生产者而言处于信息劣势时发生,它也会发生在因信息的不完全而引发的消费者行为,导致对生产者的“逆向选择”。 总之,公共事业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终会导致公共物品和服务质量的下滑。

63 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事业领域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思路 应对逆向选择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市场信号机制作用,也就是市场上卖方向买方发出信号,以令人信赖的方式显示产品或其他交易对象质量,从而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影响。 二手商品买卖中的特殊声明 劳动力市场上的信号 学校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

64 “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存在及其表现 “委托——代理”是什么?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就是研究社会契约及其效率以及改进或限制其经济作用的方法。 当甲为乙工作,而甲工作的成果同时取决于甲投入的努力和不由他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而且两种因素对乙来说无法区分时,甲可能会偷懒、偷工减料,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经济学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泛指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

65 “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存在及其表现 “委托——代理”在公共事业领域的表现 在公共事业领域中,国家向居民提供的大多数公共服务是通过各种公营或公私混营的机构进行的。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存在着两个决策主体,政府及主管部门代行所有者的权利,它们是公共事业所需资源的提供者,并不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直接向居民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是各类公共事业机构,公共服务的机构及其管理者(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是代理者。 作为代理者的这些机构,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有一定的偏离。无论受到政策、制度怎样约束,都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集中表现了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政策与反映公共事业机构自身利益行为之间的冲突。

66 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上发生 道德风险是什么? 在市场交易中,因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在知情情况下采取的未控制行为而受到的损害,也称“败德”行为。从社会伦理角度讲它是不道德的,却无法从法律上追究其责任,也无法由法律对行为者实施强制性的约束。 道德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67 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在公共事业的各个层面上发生 道德风险在公共事业领域的表现 公共事业领域广泛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因此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政府层面:有些地方政府把教育看作“摇钱树”。 学校层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文凭,为了创收不顾教育质量。 个人层面:教师的第二职业遍地开花。

68 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公共事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委托——代理”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是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二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69 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公共事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决思路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寻找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关于激励的名言: 如果社会创造出了对海盗行为的激励,海员就会变成海盗;如果社会创造出了对交易的激励,海盗就会变成商人。 ——道格拉斯·诺斯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威廉·詹姆斯教授也曾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做过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如果得到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80-90%,这便是激励强化原理。

70 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公共事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决思路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寻找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关于约束: 约束机制是对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抑制性反应的产物。人是有理性的且总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单方面的激励难以有效遏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在激励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约束。

71 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
公共事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决思路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寻找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协调委托方与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尽可能使双方利益得到兼顾。 (2)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


Download ppt "第一章 社会公共事业概述 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第二节 社会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 第三节 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