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101學年度第一學期 美術系專業必修課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101學年度第一學期 美術系專業必修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101學年度第一學期 美術系專業必修課程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101學年度第一學期 美術系專業必修課程 台灣美術史 台灣畫家 郭柏川 指導老師:陳水財 老師 組員:廖彥涵、陳鈺嫻 許可暐、洪煒婷、林芝伊

2 台灣畫家 郭柏川﹝1901~1974﹞ 1901年出生於台南,剛滿兩個月父親就因病辭世,由母親守
節扶養長大。26歲時,因所處境遇不如意決定赴日本讀書求 發展。經三度應考,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 從 岡田三郎助 習畫。 1921年,郭柏川從學校畢業,先行任教。 1928年,以美術方面的專才,前往日本的東京美術學校進修。 1933年,以半工半讀情形下,於梅原龍三郎處習畫。 郭柏川的寫生畫風於1930年代末期頗享譽於北京,天津一帶。 1937年,郭柏川離日直接前往大陸,定居北平十二年之久。 這是他繪畫生涯中重要的轉捩點。 1938年,他在於日本控制下的 北平師範大學 與 北平藝專擔任教職。 1948年,返回台灣養病,自此一直定居台南,在台南成大建築系教美術長達二十年。 1950年,於成功大學任教。 1952年,與同好組織「台南美術研究會」。 「台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 曾添福、張常華、呂振益、謝國鏞、趙雅祐、沈哲哉、張炳堂、黃永安 等組成。 1974年 去世。

3 台南街景 年 宣紙‧油彩 42 x 33.5 公分

4 鳳凰城 鮮明的台南印像烙印在觀者眼中。

5 在日本留學,28歲時的郭柏川。

6 岡田三郎助,裸女。 纖細柔美的畫風,人物畫是 岡田 所擅長的繪畫題材。

7 郭柏川所畫,裸女。 與老師的畫風有所不同,筆法教渾厚有力。

8 郭柏川的畢業自畫像 1933年

9 柿子 靜物畫 (1938年) 靜物 (1945年) 剛到北京所畫,仍脫離不了日本時期的畫風。 與之後所創造出來的風格不同。 郭柏川的簽名

10 郭柏川 夫婦 年

11 郭柏川在台灣前輩畫家中自我要求甚嚴,其繪畫風格給予人的印象是
追求繪畫本質的藝術家 郭柏川將中國式的風格融入台灣民間器物、刺繡與廟宇紅牆中,都能尋求 與他風格相融的色彩,擷取成熟圓融的東方精神到自己的藝術上面。 郭柏川在台灣前輩畫家中自我要求甚嚴,其繪畫風格給予人的印象是 單純、深入、著重構圖; 色彩渾厚、飽和、筆觸精準; 線條的處理隱含書法的意境; 獨創出在宣紙上用油彩來作畫。 而且他也是一位 追求繪畫本質 的藝術家。 

12 故宮 年 油彩.畫布 x 65 公分 俯瞰故宮,京畿景觀華美如織,郭柏川所喜的寒暖色交替運用,在此盡情發揮。北平故宮是郭柏川最喜歡的題材。他畫故宮固然受到日本名家梅原龍三郎的影響,不過畫中的古都氣派與他的氣質相吻合。

13 台南街景 1949 年 鳥瞰建築物群的題材,一直是 郭柏川喜愛的取景方式。建築物的 屋頂樣式,正是當時華洋交織的街 廓景況,變化頗為豐富。
台南街景 年 宣紙‧油彩 42 x 33.5 公分 鳥瞰建築物群的題材,一直是 郭柏川喜愛的取景方式。建築物的 屋頂樣式,正是當時華洋交織的街 廓景況,變化頗為豐富。 郭柏川以背光樹叢和強烈色彩 的傳統建築構成區隔,顯現凝聚的 壅塞與疏鬆的開闊對比,造成畫面 何其開闊的意象。 艷陽下,小憩的人力車支撐出 一個偷閒的午后。

14 野柳漁港 年 宣紙‧油彩 45 x 56 公分 圖畫下緣的落筆,藍綠交織寬厚飽滿的筆畫,狀寫波光盪漾。俯看小船,藉著用筆的筆勢轉折所編成,以不同的指向浮在晃動的水面上。逐次推遠的水面迴映青空,筆勢愈形隱約。岸邊村落純任自然,高低相間起伏有致。山更為輕快,天上的積雲沿山稜線冉冉上揚;青空的筆意且向畫心收斂集中,形成不同的抑揚頓挫。 此作中鮮少反覆的重塗,一片清朗。

15 橫臥裸婦﹝一﹞ 1964 年 宣紙‧油彩 44 x 68 公分 凸凹分明 的官能美。
在此作中垂直線與水平線的感覺較明顯,相對於枕臂斜躺的裸女,因而較為強烈。 同時,也因為女體明暗對比的特別強調,使得分量更為堅實。 由臥榻襯布及露出的沙發靠背以及壁面等部位,都在細節完成後有一統調的整合塗抹。 郭柏川的統調整合手法,使橫臥裸婦本身在人體表現上 特別強調女體的 構築性 與 凸凹分明 的官能美。

16 倚坐裸婦﹝一﹞ 1969 年 此作還有相近的連作,明顯的差別 在臥榻上床單襯布紋飾之有無及背景 是否搭配窗戶,這些細節雖微不足道,
宣紙‧油彩 36 x 28.5 公分 此作還有相近的連作,明顯的差別 在臥榻上床單襯布紋飾之有無及背景 是否搭配窗戶,這些細節雖微不足道, 但依郭柏川的習慣,有其一定意義。 最關鍵的不同應是擱在軟榻上的 左手。此作的左手是單一視點、視角 的透視寫生,胳臂及手肘顯得是出力之 所在,身體的受力情況由腰部、腹部、 臂部及兩手的弧度明顯讓人感到身體 倚靠軟榻的形勢,而且十分自然。

17

18

19

20 單純且氣質的郭柏川式的西畫 孤獨的浪子:郭柏川
從純粹繪畫的意念來看郭柏川的畫。可以看到在西洋繪畫的表現手法中,結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繪畫精神。 藉由油畫的特色建立東方藝術氣質與風格。畫風偏重,畫面氣勢之經營,不追求細節描寫,充分把握書法用筆之奧妙;主張以強烈的主觀,追求物象的內在精神。這正是郭柏川的畫作能吸引人的魅力。 孤獨的浪子:郭柏川 郭柏川的一生都如此坎坷,起步時沒有家族的支持、被迫跟不愛的女人在一起、受到許多人的不諒解,雖然最後終究追求到屬於自己所想要,但是郭柏川的一生蒙著淡淡的孤獨色彩,就像書上所說的:他是浪子畫家。 但是像這樣一位正直卻又叛逆的人,在奮鬥出的精彩人生襯托下所繪畫出的作品,表現出熱血的魅力,是吸引我的地方。

21 資料來源 補充資料 視覺素養學習網: 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教育學習網: 郭柏川與梅原龍三郎 繪畫評論:
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教育學習網: 補充資料 郭柏川與梅原龍三郎 繪畫評論:


Download ppt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101學年度第一學期 美術系專業必修課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