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宣贯 第 6 章 桥涵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宣贯 第 6 章 桥涵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宣贯 第 6 章 桥涵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 内容提要 修订概况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标准应用要点

3 修订概况 《标准》03版 “5、桥涵”中的相关内容及规定,从颁布至今对统一和规范我国的桥梁工程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和桥梁建设发展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桥梁的安全、耐久、环保以及使用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修订在充分总结十多年来的工程经验和大量的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科研成果,修订本章的相关条款内容。

4 修订概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桥涵部分为第5章,共有条文8条

5 修订概况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调整桥梁设计原则并增加全寿命设计和耐久性要求等方面的导向性规定 补充有关桥涵洪水频率规定的灵活性原则规定
调整了桥梁减宽的适用条件 增加了寒冷积雪地区桥上最大纵坡的限制规定 提高了公路渡口码头引道的宽度标准 增加了桥梁改扩建时新旧桥涵的荷载标准和桥下净空规定 提出桥涵设计使用年限,明确了公路桥涵耐久性的指标要求

6 修订概况 5.0.1 一般规定 6.0.1 修订 调整桥涵设计原则,突出“耐久”、“环保”理念与全寿命设计的导向
JTG B JTG B 修订状态 主要修订内容概述 条文号 主要内容 5.0.1 一般规定 6.0.1 修订 调整桥涵设计原则,突出“耐久”、“环保”理念与全寿命设计的导向 扩大了与景观协调要求桥梁的范围 增加了选择不利桥位情况的处理原则 明确了50m跨径以下桥梁应采用标准化跨径 增加了分期修建桥梁应选择易衔接的结构形式的规定 增加了桥涵应设置维修养护通道,特大桥和大桥应设置必要的养护设施的规定

7 修订概况 5.0.2 桥涵分类标准 6.0.2 修订 补充了桥涵分类按多孔跨径总长或单跨跨径确定存在差异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JTG B JTG B 修订状态 主要修订内容概述 条文号 主要内容 5.0.2 桥涵分类标准 6.0.2 修订 补充了桥涵分类按多孔跨径总长或单跨跨径确定存在差异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补充了曲线桥宜按弧长计、斜桥宜按斜长计的桥长计算规定 5.0.3 桥涵标准化跨径 6.0.3 6.0.4 形式上拆分为桥梁全长和桥涵标准化跨径的内容 内容上拆分为新6.0.3条、6.0.4条及6.0.1条第7款前半句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6.0.5 增加多孔中小跨径(≤40m)特大桥可采用大桥设计洪水频率的规定

8 修订概况 5.0.5 桥面净空 6.0.6 修订 强调了路、桥不同宽度间应顺适过渡的规定 调整了实施减宽的桥梁范围为多车道整体式特大桥
JTG B JTG B 修订状态 主要修订内容概述 条文号 主要内容 5.0.5 桥面净空 6.0.6 修订 强调了路、桥不同宽度间应顺适过渡的规定 调整了实施减宽的桥梁范围为多车道整体式特大桥 调整了实施桥梁减宽的条件为建设条件受限或提高结构利用效率 5.0.6 桥下净空 6.0.7 不变 / 5.0.7 桥梁纵坡 6.0.8 增加易结冰、积雪桥梁的桥上纵坡宜适当减小的规定

9 修订概况 5.0.8 渡口码头设计要求 6.0.9 修订 提高了公路渡口引道宽度指标 强调了渡口引道的防滑要求 6.0.10 桥涵改扩建
JTG B JTG B 修订状态 主要修订内容概述 条文号 主要内容 5.0.8 渡口码头设计要求 6.0.9 修订 提高了公路渡口引道宽度指标 强调了渡口引道的防滑要求 6.0.10 桥涵改扩建 制定 增加桥涵改扩建时新建结构设计标准与原结构利用的处置标准 增加桥涵改扩建应进行检测评估、加固、提出运营和维护措施的规定 6.0.11 桥涵设计使用年限 增加了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10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JTG B JTG B 5.0.1 一般规定 1 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 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 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3 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 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 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 5 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 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 相协调。 6.0.1 一般规定 1 桥涵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及防 灾减灾等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和环境等条件 进行综合设计。 2 桥涵应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 观的原则,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 护等因素,进行全寿命设计。 3 桥涵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特殊大桥宜进 行景观设计。

11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JTG B01-2003 JTG B01-2014 5.0.1 一般规定
4 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 灌的需要。 2 特大、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 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 的河段,不宜选择做断层、岩溶、滑坡、泥 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6 桥梁结构应考虑桥面铺装进行综合设计。 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系统。 6.0.1 一般规定 4 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 5 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并应避开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在受条件限制而选取不利桥位时,必须采取防控措施并进行严格论证。 6 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系统。

12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JTG B01-2003 JTG B01-2014 5.0.1 一般规定
7 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 构,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6.0.1 一般规定 7 桥涵跨径小于等于50m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装配式结构、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8 对于分期修建的桥梁,应选择先期与后期易衔接 的结构形式。 9 桥涵应设置维修养护通道,特大桥和大桥应设置 必要的养护设施。

13 桥涵设计基本原则 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美观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 基本前提 功能 重要因素 可持续发展 次重要因素
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

14 桥涵全寿命设计 新时期桥涵新建和养护并重需求的重要体现 统筹考虑桥涵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养、拆除或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
通过优化成本的分配来优化设计、优化桥梁寿命周期内的总体性能,实现桥梁全寿命周期内总体性能(功能、成本、景观、环保等)的最优。 设计 施工 运营 管养 回收

15 桥梁的景观设计 桥梁的桥位选择 删除了“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等定语,扩大了与景观协调要求桥梁的范围
重视桥涵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相协调设计,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桥梁的桥位选择 水文或地质不利的河道段布设桥位,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确保岸坡和桥梁基础的稳定 避断层地带布设桥位,要分析断层的性质,如为非活动断层,宜将墩台设置在同一岩盘上 岩溶、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布设桥位,必须经严格论证,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控措施

16 桥梁标准化设计 桥梁的分期修建 是原03标准相关条文的调整融合 导向:50m以下桥涵均宜采用标准化设计与施工
增加了分期修建桥梁应选择易衔接的结构形式的规定 采用“分期修建”方式建设的桥梁的设计必须考虑与后期建设桥梁的衔接 考虑后期拼接加宽的受力与变形协调问题 优先选择便于后期拼接加宽的上、下部结构

17 桥涵养护设施 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是落实“全寿命设计”理念、保证桥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可靠服役的重要举措,必须以严格执行
桥涵均应保证有维修养护通道 特大桥和大桥还应该提供必要的养护设施

18 主缆检修道 矮寨钢桁悬索桥养护通道与设施 上检修道 上检修道 升降平台 下检修道 下检修道 固定液压升降平台 移动液压升降平台 移动式桁架梁

19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JTG B01-2003 JTG B01-2014 5.0.2 桥涵分类规定如表5.0.2 表 5.0.2 桥涵分类
6.0.2 桥涵分类规定如表6.0.2。 表6.0.2 桥涵分类

20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5.0.2 桥涵分类规定如表5.0.2 注: ①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JTG B JTG B 5.0.2 桥涵分类规定如表5.0.2 注: ①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②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厂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③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④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6.0.2 桥涵分类规定如表6.0.2。

21 对桥涵分类指标及其标准不作调整,仅在条文解释中补充下列解释:
03版的桥涵分类标准总体上是合适的 对桥涵分类指标及其标准不作调整,仅在条文解释中补充下列解释: 桥涵分类标准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在计算桥梁长度时,曲线桥宜按弧长计 在计算桥梁长度时,斜桥宜按斜长计

22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5.0.3 桥梁全长:有桥台的桥梁应为 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 无桥台的桥梁应为桥面系长度。
JTG B JTG B 5.0.3 桥梁全长:有桥台的桥梁应为 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 无桥台的桥梁应为桥面系长度。 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 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 0.75m、1.0m、1.25m、1.5m、 2.0m、2.5m、3.0m、4.0m、5.0m、 6.0m、8.0m、10m、13m、16m、 20m、25m、30m、35m、40m、45m、 50m 6.0.3 有桥台的桥梁,桥梁全长应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桥梁全长应为桥面系的长度。 6.0.4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 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8.0m、1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

23 形式上拆分为桥梁全长和桥涵标准化跨径的内容
原条文内容上拆分为新6.0.3条、6.0.4条及6.0.1条第7款前半句

24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JTG B01-2003 JTG B01-2014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4规定。
表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6.0.5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6.0.5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6.0.5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25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4规定。
JTG B JTG B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4规定。 1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以及三级、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沿河纵向高架桥和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本标准第 4.0.2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规定。 6.0.5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6.0.5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以及三级、四级公路 的大桥,在河床比降大、易于冲刷的情况下, 宜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沿河纵向高架桥和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 频率应符合本标准第 5.0.2条路基设计洪水频 率的规定。 3 多孔中小跨径特大桥可采用大桥的洪水频率。

26 03版关于桥涵设计洪水频率的规定能够适应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国家防洪标准也是相协调的
《防洪标准》 (GB )

27 对使用中反映的“水势猛急”不够规范的意见,本次修订调整为“河床比降大” 增加多孔中小跨径(≤40m)特大桥可采用大桥设计洪水频率的规定
多孔中小跨径特大桥易存在防洪标准较低的地区形成桥与路连接不顺,甚至单桥凸起等情况 此类桥梁多用于接线或引桥,处于非行洪区,即使出现漫桥对行洪影响也有限 此类桥梁结构简单,建设技术不复杂,即使损毁也能很快修复 降低洪水频率后的桥梁仍需要保证其原洪水频率下桥梁的结构安全

28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5.0.5 桥面净空应复习本标准第2.0.7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JTG B JTG B 5.0.5 桥面净空应复习本标准第2.0.7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特殊大桥 为整体式上部结构时,其中央 分隔 带和路肩的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减窄 后的宽度不应小于本标准表3.0.4和表 规定的“最小值”。 2 桥上设置的各种管线等设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6.0.6 桥面净空应符合本标准第3.6.1条公路 建筑限界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车道公路上的特大桥为整体式上部结 构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所采用的护 栏形式确定。 2 特大桥的路肩宽度经论证后可采用表 的最小值。 3 路、桥不同宽度间应顺适过渡。 4 桥上设置的各种管线、安全设施及标志等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29 调整了实施减宽的桥梁范围为多车道整体式特大桥
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所采用的护栏形式确定,而不再给出规定值。这样做,有利于节省宝贵的整体式上部结构特大桥的宽度

30 调整了实施桥梁减宽的条件为建设条件受限或提高结构利用效率
桥梁通过缩减中央分隔带、路肩等宽度节省的造价是有限的 路桥不同宽造成分隔带宽度变化、道路中心线偏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过渡段解决 为节省造价而进行桥梁减宽得不偿失 强调了路、桥不同宽度间应顺适过渡的规定 给出了桥梁减宽的具体标准

31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JTG B01-2003 JTG B01-2014
5.0.7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 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 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6.0.8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 大于5%。 2 对于易结冰、积雪的桥梁,桥上纵坡宜适当 减小。 3 位于城镇混合交通繁忙处的桥梁,桥上纵坡 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 4 桥头两端引道的线形应与桥梁的线形相匹配。

32 增加易结冰、积雪桥梁的桥上纵坡宜适当减小的规定
桥较路而言更易结冰,更难融冰 保障行车安全、桥梁结构安全使用

33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5.0.8 渡口码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渡口位置应选在河床稳定、水力水文状态适宜、无瘀积或少瘀积的河段。
JTG B JTG B 5.0.8 渡口码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渡口位置应选在河床稳定、水力水文状态适宜、无瘀积或少瘀积的河段。 2 直线码头的引道纵坡宜采用9%-10%,锯齿式码头宜采用4%-6%。 3 二级、三级公路的码头引道宽度不应小于8.5m;四级公路不应小于7.0m。 6.0.9 渡口码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渡口位置应选择在河床稳定、水力水文 状态适宜、无淤积或少淤积的河段。 2 直线码头的引道纵坡宜采用9%~10%, 锯齿式码头宜采用4%~6%。 3 车辆上、下渡船的引道路面,应采取必 要的防滑措施。 4 二、三级公路的码头引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四级公路不应小于10m。

34 我国还有相当数量公路的渡口。因此继续保留了公路渡口码头的规定 提高了公路渡口引道宽度指标
客货车辆分类摆渡、货运车辆大型化发展、渡口交通组织管理的需求 提高渡口码头引道(二、三、四级公路)宽度指标。 强调了渡口引道的防滑要求

35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6.0.10 桥涵改扩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桥涵(含拼接新建部分)应满足现行设计标准的要求。
JTG B JTG B 桥涵改扩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桥涵(含拼接新建部分)应满足现行设计标准的要求。 2 对直接利用的原有桥涵,应进行检测评估并满足原设计荷载标准 要求,二、三、四级公路提高等级时其极限承载能力应满足或采取加 固措施后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 3 拼接加宽利用的原有桥涵,应进行检测评估并满足原设计荷载标 准要求,且其极限承载能力应满足或采取加固措施后满足现行标准的 要求。 4 整体拼接桥梁的桥下净空,不应小于原设计标准。 5 对直接利用或拼接加宽的桥涵,应提出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措施。

36 桥涵改扩建最核心的问题:建设标准 旧桥涵的利用标准 新建(含拼接新建)部分执行现行标准
原有桥涵采取“保证安全、功能主导、适度灵活,合理利用”的原则,导向尽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桥涵 旧桥涵的利用标准 对分离式桥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桥涵经检测评估可满足原荷载标准的,二、三、四级公路桥涵(提高等级)要求极限承载能力满足现标准 拼接加宽利用的原有桥涵,要求检测评估后应满足原设计荷载标准,同时极限承载能力满足现标准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节省投资

37 直接利用或拼接加宽利用的原有桥涵须提出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措施
整体拼接桥梁的桥下净空可维持原标准 降低路面、水面高程代价较大 保证改扩建后的桥梁不发生降低或丧失原有的使用功能 直接利用或拼接加宽利用的原有桥涵须提出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措施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没要求 保证安全可靠的服役 延长使用寿命

38 条文解读及主要修订内容 6.0.11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如表6.0.11 表6.0.11 桥涵设计使用年限(年)
JTG B JTG B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如表6.0.11 表 桥涵设计使用年限(年)

39 国外公路桥梁相关标准规范、国内铁路、市政等相关桥梁领域标准规范已做出规定
上位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对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GB 制定桥涵设计使用年限标准 高等级公路涵洞设计使用年限有所提高 有利于贯彻桥涵全寿命设计的要求 表A .3.3 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30 小桥、涵洞 2 50 中桥,重要小桥 3 100 特大桥、大桥、重要中桥 桥涵设计使用年限指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桥涵保持正常承受各种设计荷载作用的能力而不用进行结构性大修的时间期限,是具有前提条件的预期寿命,并非实际的使用寿命,一旦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实际寿命是变化的。同时当结构的使用年限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并不是桥涵就不能使用了,而是结构失效概率可能将较设计预期值增大。

40 标准应用要点 桥涵的全寿命设计 概念设计 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结构的耐久性施工要求 寿命周期成本经济性评价 环保性设计 桥涵运营与养护设计

41 标准应用要点 自然环境与景观协调的桥梁设计 自然景观 结构功能与安全 城市景观 桥景合一 历史文化背景 美学

42 标准应用要点 协调性 开阔水域,背景轮廓线低,有利于采用大型高大的桥梁,如大跨径的斜拉桥,悬索桥

43 标准应用要点 协调性 山区,背景和桥梁体量相差较大,宜采用曲线桥、上承式拱桥等

44 标准应用要点 协调性 平原区,为增加平稳与安静性,宜采用连续梁桥等景观连续感强的桥型

45 统一性 桥梁的色彩、装饰和结构设计要和环境和谐统一 地域性 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与传统,尊重当地对环境色调的喜好,符合当地的风俗与信仰

46 桥梁的养护设施设计 桥梁养护设施的设置标准 桥梁养护通道与平台设计 桥梁养护设施的细节设计

47 桥梁养护设施的设置标准 养护设施类型 意义 应用范围 支座检查平台 (含进入通道) 墩台上支座检查平台+桥面爬梯 各类有支座的桥梁
墩台上支座检查平台+墩上爬梯 大型桥梁关键部件(位置)巡查 通道/平台 外部钢筋混凝土通道 大跨径混凝土箱梁桥 外部钢桁架通道 钢桁梁/混凝土箱梁桥 内部移动滑车 钢箱梁桥、多联箱梁桥 内部爬梯/电梯 斜拉桥、悬索桥塔 梁底检修桁车 钢箱梁桥、大跨径混凝土箱梁桥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 结构响应与状态安全的实时监测系统,可成为BMMS的重要子系统 超大跨度桥梁、技术特别复杂的桥梁、运营条件特别的桥梁、特别重要的枢纽桥梁 桥梁养护管理系统(BMMS) 养护决策与管理辅助系统,可成为BIM的重要子系统 桥梁信息模型系统(BIM) 彻底的全寿命信息化养护管理系统,是BMMS的进一步数据集成化与图形化

48 江阴大桥养护管理系统 珠江黄埔大桥健康监测系统(B/S)

49 桥梁养护通道与平台设计 通道应按需求覆盖桥梁结构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测的全部范围 应便于对桥梁实施近距离人工作业 结构耐久性不低于桥梁结构本体 设计必须人性化,保证人员安全,方便检修人员工作和通行

50 桥梁养护设施的细节设计 斜拉桥索塔和悬索桥桥塔内设置升降设备时应同步配置钢爬梯和钢休息平台
桥梁养护通道及平台除满足工程检修人员行走、检查、检测、安放仪器或设备等工作状况的安全需求外,还应设置隔离门栅、踏板、梯步、平台、栏杆、扶手、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装置,还应按需求完善外露通道的防盗设施和其他功能 设置多层养护通道或平台的应供检修人员进入的连接通道 混凝土箱梁、钢箱梁、塔柱等封闭结构内的通道,其出入口不少于2个

51 桥梁养护设施的细节设计 结构设计应尽可能避免不易检查的死角 支座及伸缩缝处构造应为更换作业考虑必要的空间
设计时应提前考虑支座更换的需求,桥梁顶升的位置、顶升力和局部承压应在结构计算与设计时予以预先考虑,明确顶升更换时千斤顶位置、顶升力与梁体位移的限值。对预先设定的位置应在结构上标示 主梁底检修桁车、桥塔内升降设备等特种设备除按需要设置停靠平台、进入通道外,应配备必要的三方通话系统、安全运行系统、检修系统和逃生等系统,以满足安全规范和安全作业的相关要求

52 桥涵改扩建时原结构的拼宽利用 拼接形式 优点 缺点 上部连接、下部分离
桥梁拼宽方案 上连下连 上连下分 上分下分 拼接形式 优点 缺点 上部连接、下部分离 无下部结构拼接困难,降低收缩徐变及沉降的影响,可用于扩建期原桥仍需通行的情况 拼接构造复杂 上部分离、下部分离 各自独立,互不影响 基础沉降及活载下拼缝处出现变形不协调的错缝于行车安全不利 上部连接、下部连接 新旧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新建结构沉降及收缩徐变对原结构的影响较大,下部结构连接较为困难,难以满足扩建期间原桥通行的需求

53 典型案例 上部连接、下部连接方案(沈大高速)

54 典型案例 上部连接、下部分离 (京港澳高速公路)


Download ppt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宣贯 第 6 章 桥涵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