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孔子的身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孔子的身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孔子的身世

2 孔丘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3月9) 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 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刪定《詩》 、 《書》《禮》、《樂》、《易》、《春秋》 他提出了“仁”的學說

3 孔子被後世稱… 1.孔子 2.孔夫子 3.聖人 4.文聖 5.至聖先師 6.大成至聖先師 7.萬世師表

4 孔子在世被稱… 1.天縱之聖 2.天之木鐸

5 孔子的出生日期 孔子出生於魯國,其先世是殷商王室,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微仲。
孔子 出生的年份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應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中未記載,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曆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並非今天一般人認為的9月28日。

6 孔子圖片

7 孔子的生平經歷 1.三十五歲時,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擊敗,逃到齊國,孔子便離開魯國到齊國。 2. 51歲的孔子仕魯,初為中都宰(中都為今山東汶上縣),一年以後又做司空,後以大司寇 魯定公十三年,為重新確立魯公室的權威,孔子策劃實施了「隳三都」的政治軍事行動魯定公十年春(前500年春),孔子升任大司寇且治下魯國頗有起色

8 孔子到了衛國,在前往陳地時,途經匡城,顏刻舉策指著郭外缺口說:「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誤以為是魯國的陽虎,而遭圍捕。子路感到憤怒,奪戟準備交戰,但被孔子阻止。過程中孔子曾與顏回失散,一度以為顏回已死。 靈公提供孔子在魯國時的相同待遇。居住一段時間後,遭人誣諂而離開, 孔子在蒲城滯留幾個月後返回宋國。晚年 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

9 前479年3月9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曆3月9日,格里曆3月4日,夏曆二月十一),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
回首一生,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0 孔子在困苦艱難的環境中成長 … 當初叔梁紇和顏徵在並未按照禮制舉行婚禮,孔子三歲時,父親卒, 他們母子兩人遭到排擠,孔家被大老婆施氏所把持,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徵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過著清寒艱困的生活。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徵在卒。

11 孔子兒子的命名 … 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 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 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 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12 先祖原是宋國沒落貴族,避禍於魯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 禍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13

14 (一)刻苦求學時期 根據孔子家語一書,孔子三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家道從此衰微,由母親顏徵在辛苦撫養成人。十九歲時與丌官氏(漢禮器碑作并官氏)結婚。為維持家計,二十歲起先後做過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吏)、乘田(管理牲畜的小吏),職位雖然不高,但他都很盡職,而且學到許多生活技能。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中,他從不中斷學習,曾向郯子請問官制,向師襄學習彈琴,又分別向老聃、萇弘請教禮樂的道理。到三十歲時就奠定了學問的堅實基礎。 

15 (二)開始設教時期  孔子三十歲時,由於學有所成,便陸續有人前來向他請教、問學,他都熱心教導,開展出我國的平民教育。並且他能夠針對學生的個性、才能,分別採取不同的方式加以指點。他教學時非常注重啟發反省,鼓勵學生思考與學習,更經常與學生閒坐談心,誘導他們的志向。由於他的教法靈活多樣,學生受益很大,師生間的相處很融洽,因此到他們下受教的人越來越多,總數達三千多人,而孔子的教學生涯也一直持續到他的晚年。 

16 (三)出仕魯國時期 由於孔子知書達禮、嫻熟政道,魯國國君及執政大夫常向他請教治國之方,可是因為魯國政局太亂,孔子始終不願意出仕。到孔子五十一歲時,他出任中都宰(地方首長),一年之後境內大治。遂升任司空(掌水土事宜),農業生產大增,又晉升為大司寇(掌司法行政)。且代理卿相之職,輔佐魯君與齊君相會於夾谷,一方面免除了齊國的威脅,一方面也為魯國爭回不少失地。不過在他任內,想要剷除掌權大夫勢力的行動卻告失敗,再加上齊國以女樂蠱惑魯君,魯君逐漸荒怠政事,孔子眼見情勢已難有作為,乃毅然辭去官職,離開魯

17 (四)周遊列國時期  孔子從五十五歲起開始周遊列國,想要推行其仁政、德政的主張,先後經過了衛、陳、曹、宋、鄭、蔡、楚等國,拜會了許多國君和大夫,雖然風塵僕僕、歷盡艱辛,但所得到的只是表面上的禮遇,並沒有任何一位國君肯真正重用他。而且在旅途中,更遭受到無數的迫害與不少的嘲諷,但孔子仍堅持其一貫的信念,懷抱著知其不可而為之、淑世拯人的崇高理想。直到他六十八歲,魯君派人很誠懇的邀請他回國,另一方面孔子想到有許多學生有待栽培、民族的文化遺產急需整理,才結束了十四年的周遊生涯,回到魯國。 

18 (五)刪述六經時期 基於對民族文化的強烈使命感,孔子晚年的主要工作就投注在整理文化遺產上,將古來相傳的各種文獻做有系統的蒐集、整理,並加以傳播、發展。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不僅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其中,同時也以此來教導學生,期望能達到承先啟後的目的。在這段期間,可能由於過渡勞累,再加上兒子孔鯉,以及他最喜歡的學生顏淵、子路先後死亡,對他的心靈造成嚴重的打擊,終於一病不起,在他七十三歲時去逝。 

19

20


Download ppt "孔子的身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