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
课标要求: 解读 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和加入世纪贸易组织的史实
2,探究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3,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
社会调查 从日常生活看 “对外开放” 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你能从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找出例子,展示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吗?
4
社会调查 国际的名牌进入中国…….
5
社会调查 中国的名牌走向世界…….
6
探究: 知识篇 1、中国的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开放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7
1、中国的开放格局 探究: 知识篇 (1)经济特区
A、概念: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而不是单一的出口加工区;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只是在经济上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去吸引外资的一种特殊形式。
8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中国对外开放的决策。
1、设立经济特区 为何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天时: 地利: 人和: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中国对外开放的决策。 临近港澳台,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海路通道。 是著名的侨乡 厦门 珠海 汕头 海南 深圳
9
对外开放前的深圳
10
今天的深圳
11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
12
珠海经济特区
13
汕头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
14
海南省
15
开放城市 概况: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16
沿海经济开放区 概况: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
17
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②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③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18
沿江开放 龙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进入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李鹏同志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
19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 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20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中国第一塔”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 东方明珠电视塔
21
自学归纳 探究:阅读思考 思考:阅读教材资料(P91-92) 归纳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逐步实现的? 有什么特点?
22
总结一下吧 填图,加深对中国开放进程的认识 提示:四个步骤(P91-92)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沿江港口开放城市 沿海开发区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沿边开放城市 填图,加深对中国开放进程的认识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提示:四个步骤(P91-92) 珠三角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沿海开发区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沿海开放城市 重庆 万县 宜昌 武汉 九江 沿江港口开放城市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经济特区
2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 课堂练习 开放范围 (1)开放格局 推进步骤 点 沿海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线 内陆省会城市 面 内地
东部 沿海开放城市 线 中西部 内陆省会城市 面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4
探究:知识链接 你知道了吗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25
探究: 知识篇 2、“中国入世” 中国与WTO
26
历史再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48年,中国为关贸总协定创始会员国之一
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2001年11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27
1、 中国为何要“入世”?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龙永图 “WTO的规则”
28
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国为何要“入世”?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成为狼。否则,你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结果是只有被狼吃掉。如果把自己变成狼,还可以拚搏一番……而要成为狼,就必须熟悉国际竞争的规则,按照国际惯例来竞争。如果你不去,也不敢去了解国际竞争规则,你就永远没有成为狼的可能! ——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 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狼来了!” “与狼共舞”
29
2、“入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互利共赢 狼来了? “与狼共舞” 1,中国面临的挑战? 2,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3,我国的应对策略?
提取有效信息,用关键词回答以下: 1,中国面临的挑战? 2,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3,我国的应对策略? 互利共赢 狼来了? “与狼共舞”
30
想一想 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谈谈你对江泽民观点的理解。
31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 1.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机遇与挑战并存
32
参考答案 机遇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3.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2.可以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4.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33
挑战 1. 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中 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1. 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中 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 3.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34
外国政要看中国 探究二:思考感悟篇 “中国在和平稳定发展方面值得世界借鉴,中国迅速地繁荣进步,不仅仅会改变中国的面貌,也会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法国总统希拉克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经济正在为人们提供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比以往更好的生活方式。”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35
外国政要看中国 探究二:思考感悟篇 “我认为中国给世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 “我认为中国给世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 ——彼得·曼德尔森 欧盟贸易委员
36
改革是立国之基, 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江泽民 探究成果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胡锦涛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江泽民 改革是立国之基, 开放是强国之路。 ——中共十七大报告
37
3、知识体系小结 探究: 知识篇 1980年,5个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4年,14个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知识小结 1980年,5个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1984年,14个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陆沿江沿边省会城市 对外开放新阶段 机遇 挑战 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