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专题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专题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专题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2 知识·串联导思 重点·提炼透析

3 知识·串联导思

4 重点·提炼透析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典例引领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典例引领 (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解题思路】 (1)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CO2,CO2排出体外需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细胞外液中CO2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pH 下降。 答案:(1)呼吸 下降

5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题思路】 (2)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使得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进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压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随之变化。 答案:(2)降低 增加 (3)会

6 【思考】 1.请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主要不同点。
提示: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来源 ①组织液回渗 ②淋巴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透出毛细淋巴管的血浆 ②细胞内液外渗 进入毛细淋巴管的部分组织液 生活在其 中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绝大多数体细胞 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所含化 学成分 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低 2.如何正确区分外界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内的环境? 提示:

7 归纳拓展 1.理解内环境的三大理化特性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7.35~7.45):血浆的pH主要通过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和Na2HPO4/NaH2PO4)来实现调节。 (3)温度:37℃左右。

8 2.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分析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 病症名称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2)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9 热点考向 考向一 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内环境成分的来源和去向 1.(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A 解析: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并排出体外,因此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A错误;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进入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B正确;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D正确。

10 考向二 以生理现象分析的形式,考查内环境成分的变化 2.(2015新课标全国理综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A 解析: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误。

11 考向三 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3.(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解析:内环境主要指的是组成细胞外液的血浆、淋巴、组织液,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项错误。

12 考点二 下丘脑参与的三大稳态调节——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 典例引领
考点二 下丘脑参与的三大稳态调节——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 典例引领 (2015江苏生物)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3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题思路】(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调节垂体产生促激素,促激素的靶器官有甲状腺和肾上腺。(2)人体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二者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14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解题思路】 (3)血糖(化学物质)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上述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与其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4)抗胰岛B细胞抗体(蛋白质)的合成是由遗传决定的。Ⅰ型糖尿病是由于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破坏了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故属于自身免疫病。由题干信息可知,胰岛B细胞损伤过程中有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故此过程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答案: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15 归纳拓展 1.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图解法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3)血糖调节涉及的器官、激素 ①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②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③相关的器官有肝脏(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肌肉(葡萄糖合成肌糖原等)、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脏(肾小管、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和小肠(糖类的消化和吸收)等。

16 2.体温调节机制 (1)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①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②调节过程 (2)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①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②调节过程

17 3.水盐平衡调节机制 (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调节过程 (3)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下丘脑产生。 ②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18 4.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四大功能 (1)感受:如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 (3)分泌:如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4)调节:如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19 易错提醒 (1)人体水平衡及体温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及冷觉和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2)正常人每天进入体内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大致相等。

20 热点考向 考向一 以实例的形式,考查稳态调节的机制 1.(2014福建理综)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C 解析:出汗过程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此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强,A、D项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排出的汗液通过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有利于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项错误;汗腺导管重吸收Na+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也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

21 考向二 以生理现象分析的形式,考查稳态调节的过程 2.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B 解析:A可以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升高,传递到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故A正确。手被针刺后是神经调节,不需要激素的作用,故B错误。在寒冷条件下,皮肤等感受器感知刺激,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释放肾上腺素,故C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作用于神经中枢下丘脑,故D正确。

22 考向三 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稳态调节的机制 3.(2014山东理综)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    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引起皮肤血管    ,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解析:(1)冷水刺激使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后,发出指令,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皮肤散热量减少;同时引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代谢,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答案: (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3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 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    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2)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升高血糖以对抗冷水刺激。 (4)胃黏膜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属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24 考点三 免疫调节 典例引领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三 免疫调节 典例引领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殊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            功能。  【解题思路】 (1)细胞外的特殊结构与T细胞的受体相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1)信息交流

25 (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刺激    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T细胞受损时    免疫降低,    免疫丧失。 
(3)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与    细胞的功能相似。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  【解题思路】 (2)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受损时,细胞免疫彻底丧失,体液免疫基本丧失。 (3)由题图可知DC细胞起的作用与吞噬细胞功能相似,DC细胞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细胞,可避免免疫排斥现象。 答案: (2)B细胞 体液 细胞 (3)吞噬 免疫排斥

26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5)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            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      。  【解题思路】 (4)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清除的功能。 (5)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侵染以后,在红细胞中无法复制遗传物质,无法合成蛋白质,从而抑制其增殖。 答案: (4)防卫、监控、清除 (5)CD4受体修饰的成熟的红 这种“陷阱”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蛋白质无法合成

27 归纳拓展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 (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几乎无特异性免疫。 (2)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28 2.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一看抗原的种类 (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 (3)三看免疫的结果 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细胞免疫 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体液免疫

29 3.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

30 热点考向 考向一 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过程及其应用 1.(2014江苏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C 解析: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需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A错误;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错误;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C正确;人体内的吞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

31 考向二 结合具体实例的形式,考查二次免疫反应 2.(2015天津理综)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C 解析: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力下降,可作为抗原,A错误;第一次注射鸡霍乱病原菌时,使鸡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而不是产生抗性变异,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与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也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

32 考向三 依托免疫相关图示,考查免疫机理及其应用 3.(2014天津理综)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B 解析:通过图解可以看出,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a抗体,A正确;抗a抗体能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清除,B错误;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D正确。

33 考向四 以实验探究或实验分析的形式,考查免疫过程及其应用 4.(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Ⅱ)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  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答案: (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34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2)经过抗原的刺激后,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而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35 点击进入突破集训

36


Download ppt "小专题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