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节 辞格(一) 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节 辞格(一) 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节 辞格(一) 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第四节 辞格(一) 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1.从形式上看,辞格是语言运用的形式,它具有某种模式性。 比喻的格式:AB相似,以B喻A, 借代的格式:AB相关,以B代A。 顶真的格式:A—B,B—C,C—D。 回环的格式:A—B,B—A

2 “辛格访日是平衡中国吗?”印度《第一邮报》24日以此为题刊文称,日本与印度都面临着中国外交、经济、军事上的压力,两国都曾与中国存在领土上的僵持局面,因而日本和印度都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忧虑,中国也自然将成为辛格访日会谈的话题之一,日本是抗衡中国的重要“摇摆国家”。文章还渲染说,所有对中国警惕的力量已经开始抱团,对付“冲入羊群的狼”。

3 “欧中已就贸易宣战”,法国《费加罗报》21日称,欧盟已在光伏和电信两大产业对中国发出“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威胁,欧盟必须放下对中国巨大市场的幻想,像美国一样去争取公平交往。文章说,考虑到中国崛起的速度,欧盟再不放下幼稚就太晚了。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则问道,我们为何要对便宜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感到恼火?文章说,“实际上欧美才是贸易补贴的妈”,只不过欧美的补贴比中国隐蔽。

4 2.从使用上看,辞格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就没有辞格。
单独一个“梦”不能成为辞格,但以“绿色”为语境,组成“绿色的梦”就成为移就辞格。 3.从效果上看,辞格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之在准确顺畅的基础上生动感人。 4.从范畴上看,辞格是使用语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修辞现象,而不是其他现象。

5 我们的祖国 像 花园。 一、比喻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我们的祖国 像 花园。 本体 喻词 喻体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她只穿绯红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露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肉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他“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 ——围城

6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第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构成比喻。 “小王像他哥哥” “这件衣服跟那件一样”都不是比喻。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我们的祖国”和“花园”之间的相似点是“美丽”。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7 比喻的作用: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科学家跟科学不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科学家跟科学不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我(汪处厚)在华阳大学的时候,他们有这么一比,讲师如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印象。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8 1、明喻 比喻的基本类型 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好比、宛如 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本体+喻词+喻体
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好比、宛如 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1、明喻 本体+喻词+喻体 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 钱钟书《围城》 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                      杨朔《雪浪花》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疹子,非出不可。 钱钟书《围城》 黄维苦心经营的一次大反击,像只氢气球一样破灭了。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9 2.暗喻(隐喻) 是、变成、成为、等于、成了、变为、当作 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步枪,我们生活里常用散文.
本体+喻词+喻体 暗喻从表面上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步枪,我们生活里常用散文.             吴伯箫《多写的散文》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钱钟书《围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论文学》

10 3、借喻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11 比喻的灵活用法 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把喻体和本体排列起来,由喻体引出本体。引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而没有喻词。 1、没有喻词的比喻
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明。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 吴伯箫《歌声》

12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本体喻体不但相似而且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清凉的水沁入肺腑,这是比甘露还要甜,比美酒还要香的天山雪水 。 袁鹰《戈壁水长流》    我们四川人还有用牛粪作燃料的,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也不如。          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新观察记者问》

13 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去狼吞虎咽。 姚雪垠《李自成》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用否定句式构成的比喻。    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去狼吞虎咽。                 姚雪垠《李自成》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

14 比喻的其他类型 倒喻 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 博喻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种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增强气势。 博喻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檐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王蒙《春之声》 砰的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 鲁光《中国姑娘》

15 互喻 先用喻体比喻本体,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样前后两个比喻形式叫做互喻。 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显现了
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早晨的花云潭是粉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在一切,像万花筒一般奇幻,最能沟起人心中的遐想了…… 王小鹰《金泉女与小溪妹》

16 曲喻 由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去,通过这种转移、联想使喻体和本体产生比喻关系。
除了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 钱钟书《人·兽·鬼》 “你呀,真是 记吃不记打,又买这‘砖头’回来干什么?”柳茵一见《词海》,火就沾了油,蹭蹭地蹿得老高。 肖复兴《书市风波》

17 比喻的基本类型 一、基本类型 明喻 三、比喻的其它类型 暗喻 博喻 借喻 倒喻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互喻 没有比喻词的比喻 曲喻
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三、比喻的其它类型 博喻 倒喻 互喻 曲喻

18 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2、比喻要贴切。 3、要注意思想感情。
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

19 《世说新语》“咏雪联句”一段 谢太傅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世说新语 · 言语 · 谢道韫咏雪》) 谢太傅即谢安,胡儿是谢安的侄儿胡朗; 兄女是指谢安的大哥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她是个才女。

20 二、比拟 (一)比拟的基本类型 1.拟人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1.拟人 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厚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他起床。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21 2、拟物 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写。 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孙犁《荷花淀》 小D和妹妹常常没有晚饭吃,将门锁了,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舒婷《梦入何乡》 他拉过一条板凳,在她身边坐下,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来的时间,而这时间也就一秒一秒地流去。 张贤亮《河的孙子》

22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 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23 三、借代 (一)借代的基本类型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1、特征、标志代本体
借体是本体的某种特征、标志,用来代替本体。 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吁吁了。 周立波《分马》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子,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鲁迅《药》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4 用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名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
2、专名代泛称 用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名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毛泽东《组织起来》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具体代抽象 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抽象概括的事物。 3、具体代抽象 正像延安人们跟我说的“你该记得从前那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刘白羽《红玛瑙》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5 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物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贝克汉姆宣布赛季末挂靴
4、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的某个部分代替事物全体。 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物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贝克汉姆宣布赛季末挂靴 5、结果代原因 用事物产生的结果代替事物本身。 有的人是嘴巴和手脚相脱离,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些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遗体面前应该脸红。 罗瑞卿《党的三大作风楷模——回忆周总理》

26 李坚弹萧邦,弹李斯特,弹莫扎特,也弹中国乐曲,他的琴声使热爱音乐的欧洲听众如痴如醉……
6、作者代作品 李坚弹萧邦,弹李斯特,弹莫扎特,也弹中国乐曲,他的琴声使热爱音乐的欧洲听众如痴如醉…… 7、牌号代本体 洗了家伙,到自己屋中坐下,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 老舍《骆驼祥子》 回头你和老太爷同坐一八八九号,让四妹和我同车,竹斋带阿萱。 茅盾《子夜》 8、材料、工具带本体 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事商量,求她画。 杨朔《茶花赋》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鲁迅《拿来主义》

27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交代,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2.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明显突出,如用“帆”代“船”等。 3.借体在语境中带有褒贬色彩。

28 (三)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作用不同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客观基础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转化方式不同 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太阳出来了。 ---歌剧《白毛女》 红领巾最听党的话。

29 下列句子各用了哪些辞格: ①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紧紧裹住,真是寸步难行! ②拉萨街头出现英语热 年轻喇嘛也念ABC。
③这时我就听见了“呜——呜”的巨响,像百八十台汽车在同时发动。 ④硬币正悄然“退休”。 ⑤子女为父母做“红娘”,邻里为老人“搭鹊桥”。 ⑥人生终点站的服务员——访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工刘瑞安。

30 四、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1、全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它象锁链一样,使前后拈连在一起。 清晨,枯草上凝着霜花,一位老大娘肩着竹耙,从古道上走来了。她搂起茅草,搂起豆茬,搂起少吃缺穿的日子。 王兆军《沙净天》 哼!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并不“聋”啊! 郭澄清《大刀记》

31 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2、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 宗璞《紫藤萝瀑布》 这条元宝船维系着,船尾一把橹,橹片浸没在水里,摇过了数十年茫茫生活。 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1. 拈连要贴切自然。 2.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

32 五、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1、夸张的作用
⑴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⑵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33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2、夸张的基本类型 (1)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王进喜诗 老泰山应声说:“好了。”就用大拇指试试剪子刃,大声对我笑着说:“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霞,做一床天下的被,也剪得动。” 杨朔《雪浪花》

34 (2)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去歇歇吧! 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赵树理《三里湾》 汪先生的脸开始发红,客人都局促地注视各自的碗筷,好几秒钟,屋子里静寂得应该听见蚂蚁在地上爬——可是当时没有蚂蚁。 钱钟书《围城》

35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呵!行家嘛,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
在娘肚子里我就学会抽两口了。! 陈放《白与绿》 我刚来这个片儿管户籍的时候,回民大院的“院长”就是白大妈,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碰上院里搬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你还没点哪,他就炸了。 陆明生《大院今昔》

36 夸张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 直接夸张 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
同车的人告诉她:“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丁玲《杜晚香》 间接夸张 通过其他修辞格进行夸张。 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象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围城》 通过比喻进行的夸张,描写鸡肉的硬。 小飞蛾抬头看看他的脸,看见她的眼睛要吃人,吓得她马上没有答上话来,张木匠的锯梁子早就打在她的腿上了。 赵树理《登记》 运用比拟来夸张,用“他的眼睛要吃人“来形容张木匠目光的凶恶。

37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38 ①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 ②红色的小汽车飞一样掠过,喇叭骄傲地叫了几声。
一、下列句子各用了哪些辞格: ①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 ②红色的小汽车飞一样掠过,喇叭骄傲地叫了几声。 ③天上的星星都能摘下来当电灯泡使唤。 ④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地流到街上,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辉,星星也都躲藏。 ⑤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⑥蚂蚁齐心吃老虎。

39 二、指出下列语句中比拟的类型: (1)什么都看到了的月亮带着永久性的沉默,一次次来,一次次去,那么世故,那么刁滑。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新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了。 (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0 三.无论明喻、暗喻还是借喻,比喻的各构成要素中,必须出现的一个是(   )
A.本体 B.喻体 C.比喻词 D.相似点 四、具体指出下面这首短诗中使用的修辞格。 迎春花 一条长藤,一挂喜鞭 阳光偷偷把它点燃—— 我们的大地正在举行婚礼, 进门的新嫁娘是祖国的春天

41 请思考: 1.确立辞格的标准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辞格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吗?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比喻和比拟都是通过心理联想实现的,因此,有人将比拟归入比喻,你同意吗?为什么? 4.你认为辞格研究和教学的意义在哪里?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Download ppt "第四节 辞格(一) 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