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2 “萨拉热窝事件”

3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 导 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3.大战的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战争开始。 8月德、俄、法、英很快加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交战双方: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4 5、空间上:“三条战线”  西线:英法对德作战; 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 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奥匈对俄国、塞尔维亚作战。 西线具有决定作用,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

5 6、时间上:“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6 斐迪南: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侄。1889年皇太子鲁道夫自杀,他被立为哈布斯堡王朝皇储。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索菲亚

7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刺客加弗里洛·普林西波被捕 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 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出动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亲自前往萨拉热窝巡视。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会”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的愤怒。   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亚的女侍。   车队迅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波。普林西波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米哈伊洛·普萨拉,挥手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这时,普林西波的枪声响了,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奥皇储夫妇一命呜呼。米哈伊洛趁机飞快地逃离现场,而普林西波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 刺客加弗里洛·普林西波被捕 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 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

8 问题探究 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 答: 会发生:
因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大国争霸,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一战可能不会发生: 因为:战争的爆发并非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一战的爆发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如果没有象萨拉热窝事件这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发生,各国矛盾可能会通过和平理智的方式得以解决,那一战就可能不会发生。

9 如何评价普林西波的个人英雄行为? 答: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所以,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10 凡尔登战役

11 (1)时间: 1916年2-12月     (2) 交战双方: 德法 (3)经过:(讲述) (3)地位和作用: 在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12 法国VS德国 凡尔登战役形势图(1916.2.21~12.18) 巴黎 凡尔登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Verdun 距巴黎135英里)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

13 德军攻城榴弹炮 头戴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   1916年2月21日,德法双方展开血战。德军以6个半师27万人,在近1000门大炮、大量的毒气弹等掩护下,猛攻凡尔登。法军拼死防守,伤亡惨重。2月25日,法军总司令霞飞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在他的率领和援军支持下,多次打退德军进攻,最终保住要塞。

14 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中使用的坦克
史海拾贝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神秘武器——坦克 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中使用的坦克

15 一战后期重型机枪成为 战机上的主要武器 飞行员手抛有稳定尾翼的炸弹实施轰炸

16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转折点 尸体遍布的凡尔登战场一角

17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炮轰后的凡尔登城镇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法国作家巴比斯《战火》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9 1、大战结束:  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宣告结束。 2.大战性质: 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损失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引发了革命。(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 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损失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21 一战给我们的启示:(或通过对一战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答: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我们应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22 学习与探究

23 A B C A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英、德矛盾 C.塞尔维亚独立 D.争夺巴尔干半岛
学习测评 A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英、德矛盾  C.塞尔维亚独立      D.争夺巴尔干半岛 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   )。  A.1913年7月28日      B.1914年7月28日  C.1914年8月4日      D.1918年11月11日 3.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是(   )。  A.1913年7月~1917年11月  B.1913年8月~1917年11月  C.1914年7月~1918年11月  D.1914年8月~1918年11月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欧洲  B.欧洲和亚洲  C.欧洲和非洲  D.亚洲 B C A

24 D B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马恩河大会战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马恩河大会战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 6.以下对“一战”性质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民族解放战争      B.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C.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 7.据英国一家公司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自美国攻击伊拉克到现  在,战争死亡人数已经到达120万人……平均每个居住在巴  格达的家庭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员在战争中死亡。结合当前伊  拉克战争等国际形势,谈谈我们应当从这场大战中吸  取什么教训?   答:①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   ②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③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的应尽的义务;   …… B

25 答:帝国主义战争。 8.阅读下列材料: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列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列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2)试结合史实说明列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认识的正确性。 答:帝国主义战争。   答:从战争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目的,还是战争酝酿的过程,都说明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非正义战争。

26 结 束


Download ppt "第五学习主题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