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康熙大帝 萬里扶桑早卦弓, 水犀軍指島門空; 來庭豈為修文德, 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蒼生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康熙大帝 萬里扶桑早卦弓, 水犀軍指島門空; 來庭豈為修文德, 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蒼生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康熙大帝 萬里扶桑早卦弓, 水犀軍指島門空; 來庭豈為修文德, 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蒼生苦,
耕鑿從今九壤同。 汪榮祖 ( 一六八三年的中秋節,施琅率清軍攻克台灣,捷報至京師,康熙皇帝與群臣慶賀之餘,滿懷傳激情寫下一首七言律詩: 萬里扶桑早卦弓,水犀軍指島門空;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蒼生苦,耕鑿從今九壤同。 康熙皇帝對施琅能率水師,渡洋越海,征服台澎,在萬里之外的扶桑,終於波平浪靜,干戈不再,其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然而他的欣喜,並不是開疆闢土的滿足,也不是遠人降服,文德大修的得意,而是因為統一大業完成,男耕女織,九壤同風,沿海以及島嶼上的云云蒼生,不再受到戰亂的困頓,而開始過太平繁榮的日子而高興。須知包括閩台在內的東南沿海,自十六世紀倭寇大亂之後,並未完全平息。福建海疆仍然是海盜縱橫,鄭芝龍雖然降於明,仍是一方之霸。未幾滿清代興,鄭成功據海頑抗,一度曾深入長江,兵臨石頭城,雖然敗退,猶進占台灣自雄,威脅沿海,使清廷不得不發布嚴酷的遷界令。其子鄭經,仍以反攻復國為職志,有詩為證:「王氣中原盡,衣冠海外留;雄圖終未已,日日整戈矛。」又有詩曰:「京口瓜州指顧間,春風幾度到鍾山;迷離遍綠江南地,千里懷人去不還。」三藩之亂起,鄭經果然進軍大陸。康熙平定三藩之後,自然要解決台灣問題;台灣問題解決之後,才有百餘年的閩海和平,無須再行海禁。 施琅成功征台之因 征台成功,施琅在康熙大帝心目中的份量,自不言可喻。施原是一介武夫,出身寒微,又來自敵營。康熙能用之不疑,成就大業,並將功勳歸之施琅,封靖海侯,世襲罔替,以彰其平定台灣的功勞,不愧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聖君明主。事實上,康熙能夠平定台灣,並正式將台澎收入中國版圖,因素固然很多,但施琅的個人因素,絕對是關鍵。他的關鍵性至少有幾方面:一是他的海戰才能與實戰經驗,以及對台灣地理與內情的了解,在滿清這一邊,幾無人可以取代;二是他堅毅勇敢,既不冒進也不退縮,耐心等待最佳天候與風向出兵,至澎湖激戰,雖左眼中矢失明,仍勇往直前,終於戰勝;三是堅持不以台灣作為與荷蘭人聯合攻台的條件,並於獨力取台之後,力爭內屬。就此三點而言,如果沒有他,渡海征台很可能不會成功,成功後也可能不會正式歸入中國版圖。個人對歷史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又見一明顯的例子。這一切當然也要靠康熙的英明,才能夠支持施琅,直到成功為止。 施琅事成之後,廷議卻有棄台之說,認為問題是叛徒處置內渡之後,孤懸海外的土地,防禦不易,棄之可也。這當然是無知的一偏之見,殊不知棄地之後,無論是荷蘭人還是叛徒,隨時可以乘隙以圖,據為巢穴為患,故一經施琅提醒,聰明的康熙大帝立即於一六八四年五月二十七日批准台灣建置,設立一府三縣。 晉江縣博物館施琅紀念館有一聯曰:「平台千古,復台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顯然已將施琅與鄭成功相提並論,並將平台之功歸之於鄭,而將復台之功歸之於施琅。不過,施將軍紀念館中尚懸有一幅七言絕句中堂,詩云: 百舸渡海下東寧,一代書生有論爭;萬里河山歸故國,千秋功過任人評。 施琅親率好幾百隻大船,力取澎湖,明鄭在東寧聞風而降,使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澎山河,重歸故國,應是何等功勞,反而有論爭,功過難定,其原因就是傳統的封建意識與儒家道德裁判。康熙的兒子雍正曾命施琅入祀台南孔廟名宦寺,然有人作詩諷之曰:「施琅入聖廟,夫子莞爾笑;顏淵喟然嘆,吾道何不肖;子路慍見曰,此人來更妙;夫子行三軍,可使割馬料」,輕蔑之意,溢於言表。施琅功過之論,餘波蕩漾,至今未消。施琅當然不是什麼書生,只是武夫;不過,他的後人託靖海侯之福,自有不少中舉作官者,還出了一位「天下第一清官」,揚州知府施世倫。 ——轉載自歷史月刊

3 清將施琅攻臺之戰 主題:軍事戰史 東吳大學軍訓室 張彥之教官 本頁施琅圖像取自湯錦台著《大航海時代的台灣一書》第152頁。

4

5 澎湖海戰前之一般情勢 清軍一般情勢 明鄭一般情勢

6 清軍一般情勢 1665年,施琅第一次攻台,途遇狂風,船隻受損,無功而返
1673年,下令將三藩俱撤回山海關外,導致吳三桂率先舉兵叛亂,是為三藩之亂。海外鄭經亦舉兵響應。 1679年,清福建總督姚啟聖設「修來館」以廣納明鄭來歸將士 1681年,三藩之亂平,歷時8年,延禍十省 1681年7月,李光地上疏力薦施琅,康熙遂派施琅為水師總督征台。 清朝初年,由於清朝統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將漢人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 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 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 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 上述三方勢力合稱三藩。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可掌控當地軍隊、稅賦等。

7 清軍一般情勢 1682年,福建總督姚啟聖多次與台鄭克夾議和,皆不成。乃訂禁海令,禁止與台通商,居所退離海岸線三十里。
清朝初年,由於清朝統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將漢人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 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 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 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 上述三方勢力合稱三藩。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可掌控當地軍隊、稅賦等。

8 明鄭一般情勢 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病逝於安平王城;六個月後,長子鄭經取得正位。
1673年初(康熙13年)三藩亂起,靖南王耿精忠約請鄭經會師,並以全閩沿海戰艦許之;鄭經乃率軍渡海抵西征,圖謀光復明朝轉戰多處後,無力後繼。

9 明鄭一般情勢 1680年初,鄭經大勢已去,率軍倉皇返臺,並遣劉國軒守澎湖。鄭經返臺後聞清廷將有進犯之舉,乃實施人力、物力之動員;
1681年鄭經死,鄭克塽繼。 1681~83年連年乾旱。 鄭經西征期間,臺灣壯丁被徵五分之三,轉戰七年僅殘部千餘人狼狽返臺;戰船、裝備耗損甚鉅。 返臺後聞清廷將有進犯之舉,復實施人、物力之動員;在操練頻繁疏於耕作、苛徵重歛倍於往昔,猶仍財政匱乏、兵源軍需均嚴重不足。致怨四起、人心浮動。

10 清將施琅攻臺之戰 1683年7月8日,施琅率戰船六百餘艘、將士二萬餘人, 由銅山(今東山)出發,攻略台灣。
明鄭由劉國軒統兵,率鄭氏部眾與東寧水師於澎湖應戰, 施琅評估該部約有船隻一百二十餘,六千餘眾。

11 清將施琅 1621-1697年,福建泉州晉江衙口人 明崇禎年間因戰功任遊擊將軍 清兵入關後,追隨鄭成功抗清。為鄭手下一名驍將
後因故與鄭不和,鄭殺其父及其弟…施琅降清,與鄭成功對抗 本圖引自台灣海外網

12 澎湖地區地理狀況 澎湖列島共有六十四個島嶼,其中澎湖本島最大,白沙、漁翁(西嶼)次之,吉貝、八罩(望安)、南大嶼(七美)、花嶼等為外圍較大島嶼。 部分島嶼、礁石、沙線四面受風,潮來入水,潮退見沙

13 澎湖防務 指揮官:劉國軒 砲台共15座(★炮台×1 ★炮台×2) 新舊炮船、鳥船、趕繒雙帆等約120艘。 守軍6000餘。 牛心灣 西峙
四角嶼 媽祖宮 東峙 內塹 外塹 (六月有雷止三颱,農曆18日); 一雷破三颱 桶盤嶼 風櫃尾 虎井嶼 雞籠嶼

14 1683.07.09 清軍抵花嶼、八罩、將軍嶼 主力泊八罩島 鄭軍退守馬宮 北嶼 西嶼 澎湖島 馬宮(馬公) 桶盤嶼 虎井嶼 花嶼 將軍嶼
八罩(望安) 東吉嶼 西吉嶼 南大澳(七美)

15 1683.07.10 清軍對馬宮試探性攻擊 鄭軍趁清軍戰船被急流 沖清之際,由兩翼合圍 擊退清軍。施琅被劉國 軒一箭射中右眼,並幾
乎被生擒。 鄭軍小勝 清軍退回八罩島 北嶼 西嶼 澎湖島 馬宮(馬公) 桶盤嶼 虎井嶼 花嶼 將軍嶼 八罩(望安) 東吉嶼 西吉嶼 南大澳(七美)

16 1683.07.10 鄭軍宣毅左鎮邱煇以兵法 「半渡可擊,立營未定可擊 、乘虛可擊」三度建議乘勝追擊 ;但劉國軒堅持以逸待勞,
擬賴風起的氣候變化 不戰而勝。 孰料終戰前,竟然風平浪靜。 北嶼 西嶼 澎湖島 馬宮(馬公) 桶盤嶼 虎井嶼 花嶼 將軍嶼 八罩(望安) 東吉嶼 西吉嶼 南大澳(七美)

17 施琅檢討敗戰原因在於「戰船分散掌握困難」,乃採吳英建議, 改以「以眾擊寡」的策略,演成「五梅花陣」。
施琅檢討敗戰原因在於「戰船分散掌握困難」,乃採吳英建議, 改以「以眾擊寡」的策略,演成「五梅花陣」。 「五梅花陣」: 以五船結隊圍攻一敵船, 不結隊者為遊兵、奇兵、援兵, 遠駕觀望,相機而應。 桶盤嶼 虎井嶼

18 16日晨,清軍以一部編組東(奇兵)、西(疑兵)兩支任先遣;主力居中每七艘為一股,分三梯隊;預備隊每四艘為一股共廿股,決戰時置攻勢重點於西翼。
進取虎井、桶盤嶼 13日施琅親赴內外塹等地觀察形勢,聞雷而喜 14、15日以「老弱驕兵之計」假攻內外塹 16日晨,清軍以一部編組東(奇兵)、西(疑兵)兩支任先遣;主力居中每七艘為一股,分三梯隊;預備隊每四艘為一股共廿股,決戰時置攻勢重點於西翼。 戰至午後鄭軍慘敗,損失戰船二百餘、官兵陣亡近萬、 投降四千餘;劉國軒率小船卅餘艘由吼門突圍逃回臺灣。 內塹 外塹 (六月有雷止三颱,農曆18日); 一雷破三颱 桶盤嶼 虎井嶼

19 劉國軒留守澎湖,雖曾親乘快哨勘察地形、增築要塞砲臺,然僅止於本島為主的附近數島;是以雖「星羅棋布、提防周密」如施琅所謂「堅如鐵桶」,但八罩、水垵澳…等有礁石沙線四面受風無水者,俱不守禦。


Download ppt "康熙大帝 萬里扶桑早卦弓, 水犀軍指島門空; 來庭豈為修文德, 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蒼生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