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司马迁与《史记》
2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
3
司马迁与史记 陕西韩城市司马迁祠
4
司马迁(前145—前87年) :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字子长,生于龙门芝川镇(今陕西省韩城市)。
5
司马迁的家世及生平(续) 家世: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祖父司马喜,是有爵无官的五大夫。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曾任太史令,他写过《论六家要旨》,曾想修著一部史书。但未能如愿,临死时,就将这一理想留给了司马迁,他在遗嘱中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矣。”
6
司马迁的家世及生平(续) 十岁以前,“耕牧河山之阳”,十岁随父亲司马谈移居京师长安,“年十岁则诵古文”,向孔安国学《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 三次漫游:中青年时代,有过三次大的漫游。 第一次:青年时期漫游 第二次:奉使随征巴蜀以南 第三次:随武帝进行“封禅”大典 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38岁继父为太史令。
7
司马迁的家世及生平(续) 编写《史记》与李陵之祸:42岁时,武帝下令实行太初历,即改秦历为夏历。司马迁认为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便在这一年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发生了李陵出击匈奴被俘投降的事件,天汉三年,司马迁遭受宫刑。太始元年(前96年)遇赦出狱。出狱后担任中书令(相当于皇帝的近旁秘书)。他的一生,据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推断,当是“与武帝相始终”。
8
司马迁的其他著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著名的《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
9
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 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都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作为我国古典文论中一条历史贯穿线,对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或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或从时代政治的影响上,或从个人的遭遇上,以各自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
10
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梁代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不平者乎!
11
[宋]欧阳修《梅圣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12
鲁迅评《史记》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汉文学史纲要》
13
纪传体: 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人物传记。后来班固《汉书》去掉“世家”并入“传”,这样就只有“纪”、“传”两种了。后世由此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
14
《史记》的结构体例 《史记》由五体组成: 1、《本纪》十二篇。 2、《表》十篇。 3、《书》八篇。 4、《世家》三十篇。
5、《列传》七十篇。 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原题《太史公书》,东汉桓灵之际,始专名《史记》。
15
宋 郑樵评《史记》体例 《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宋 郑樵评《史记》体例 《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通志·总叙》
16
《史记》的体例 《史记》以十二本纪叙各代帝王兴衰始终,是世系史;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是大事纪;世家叙侯王贵族之史,相当于分国史或地域史;列传记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的历史活动,是人物史;八书则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有专门史的性质。这样由五体互补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画。
17
《史记》的注本 裴骃的《史记集解》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张守节《史记正义》
18
参考书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2、韩兆崎《史记选注集说》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2、韩兆崎《史记选注集说》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三联书店1984年版 4、聂石樵《司马迁论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张大可 《司马迁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