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粗大動作發展 特殊需求幼兒的粗大動作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粗大動作發展 特殊需求幼兒的粗大動作發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粗大動作發展 特殊需求幼兒的粗大動作發展
第六章-粗大動作發展 特殊需求幼兒的粗大動作發展 組員: 劉怡萱(66) 吳珮瑜(70) 林秋如(75) 陳婉婷(76) 指導老師: 蔡秋桃老師

2 腦性麻痺 腦性麻痺是由傷害不成熟的大腦所引起之非進行式的動作和姿勢異常。 痙攣是腦性麻痺中最常發生的動作異常,患部肢體常呈現僵直或緊繃狀態。

3 腦性麻痺 運動困難包括手足徐動型(肢體扭動的型式)、肌張力不全(肌肉張力改變)、類舞蹈症(快速、忽動忽停的動作形式)、芭蕾舞症(不協調的肢體搖擺和忽動忽停的動作形式)、顫抖症(精細的搖晃動作,特別是頭部和手部的晃動) 另一種較不典型的腦性麻痺為運動失調症

4 腦性麻痺 四肢麻痺痙攣型的孩子(腦性麻痺中最嚴重的類型),其下肢的伸肌張力增加,上肢也出現屈肌張力。孩子在俯臥時通常無法將頭和軀幹抬起離地。
雙邊麻痺痙攣型的兒童通常以「兔子跳」的方式爬行,通常兒童腳踝會被支架撐住,以避免用腳尖走路。

5 腦性麻痺 罹患半身麻痺兒童的一邊身體張力會增加,因而導致不對稱的姿勢和動作。 手足徐動型孩子的肌肉張力不穩定,且動作能力不一。
運動失調型腦性麻痺的孩子平衡感與協調性通常不佳,且看起來很笨拙,特別是對於直立端正的姿勢(例如站立)。

6 脊柱裂 脊柱裂定義為:在早期胎兒發展時,胚胎的脊髓發生不完全閉鎖情形的一種神經管缺陷。
嚴重性從隱性脊柱裂到脊髓和腦膜完全撕裂成囊胞。該嚴重情形稱為脊髓脊膜膨出。

7 脊柱裂 粗大動作的治療性範圍包括: 促進平衡感、協調性、動作範圍、使力、和適當姿勢。
下肢患部的治療性範圍包括: 擺位、支架及執行動作的範圍。

8 退化情形(神經肌異常) 退化性疾病是引發進行式缺陷、肌肉萎縮和漸進式障礙的疾患
退化性疾病為持續漸進惡化的疾患,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縮(簡稱:SMA)和杜顯氏式肌肉萎縮症(簡稱:DMD)

9 杜顯氏肌肉萎縮是常見的肌肉萎縮之一 遺傳自母親的性聯染色體異常,大部分患者為男性 症狀為維持健康肌肉纖維主要要素的肌縮蛋白基因損傷

10 杜顯氏肌肉萎縮 高爾現象:即孩子要從地板站起時,必須先採四肢撐地的跪爬姿、伸直雙腿,然後使用手臂向臀部拉近站立
大部分罹患的男孩在六、七歲時不需協助即可獨立行走;九、十歲可能需要足踝輔具、柺杖或助行器;十二歲前,兒童需使用電動輪椅行動

11 因染色體異常所導致的基因疾患,其會導致許多生理和任之異常 通常肌肉張力低、身材短小且伴隨心智遲緩,亦伴隨著:先天性心臟病、視覺缺陷和抵抗力差
唐氏症 因染色體異常所導致的基因疾患,其會導致許多生理和任之異常 通常肌肉張力低、身材短小且伴隨心智遲緩,亦伴隨著:先天性心臟病、視覺缺陷和抵抗力差

12 唐氏症 唐氏症兒童動作特色為缺乏軀幹旋動、動作變化性低及平衡感不佳
使兒童能體驗較多動作變化,療育計畫通常焦於「增強肌肉張力和促進共同作用」、「轉移力量」、「身體旋動」

13 療育策略-因應粗大動作需求的模式與架構 職能治療師關切孩子的生理、社會和文化環境,並檢視環境如何對孩子之自我照顧、遊戲和學校課業等領域的表現產生影響。 物理治療師關切孩子知識和移動的相關功能。

14 物理和職能治療師可透過直接治療、或監督、或是諮詢、或是結合上述模式等來提供療育計畫。

15 療育策略-兒童擺位 療育策略-姿勢和粗大動作控制 不論治療如何執行,姿勢控制是大部分感官動作技能發展的核心,且常成為療育計畫的最初考量點。
當姿勢控制嚴重受損時,物理或職能治療失  可擬定注重個別兒童特定需求的處置計畫。 處置計畫可能包括:促進正常肌肉張力、維  持動作範圍、改善功能性活動中使用保護性  和平衡反應的能力等活動。 

16 粗大動作療育的輔助科技 所有輔助科技團隊成員接必須考量兒童的行動需求、動作轉換能力、溝通需求及進食與精細動作活動的支持要件等。
依據可取得的服務和需改善的問題,輔助科技團隊可包括:發展性小兒科醫師、物理與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整形醫師、復健科技輔具的供應商、早期療育從業人員和家庭。

17 謝謝大家!!


Download ppt "第六章-粗大動作發展 特殊需求幼兒的粗大動作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