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 区域发展战略概念与内容 1、概念: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2、内容:制定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既有总体的、又有行业的、空间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 区域发展战略概念与内容 1、概念: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2、内容:制定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既有总体的、又有行业的、空间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区域发展战略 一、区域发展战略概念与内容 二、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三、我国20C80年代至90年代重要的区域空间发展 战略模式 四、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新进展

2 一、 区域发展战略概念与内容 1、概念: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2、内容:制定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既有总体的、又有行业的、空间的。

3 3、战略目标:是指预期区域在特定时期内应达到的标准和努力方向。可分近期(5年)、中期(10年)、远期(20年)。
4、战略重点(实现战略目标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特别是重点产业与重点地区)的制定要考虑的因素: 竟争中的优势领域, 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问题

4 二、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5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1、自主发展战略 2、高速度增长战略(传统战略) 追求总量增加,高速发展——强调积累,压缩消费品生产,还需要资金、资源、技术、设备为基础。如战后日本、德国。片面追求高速度,造成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二元结构).

6 3、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是一种低层次的发展模式,是经济起飞困难和一般地区的发展战略模式。 以廉价劳动办开发农、矿、特产品——换取外汇——进口制成品(不等价)

7 4、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用国内生产去替过去依靠进口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特点:保护民族工业; 设立产品进口关税或限额壁垒; 需出口初级产品或借外债。 问题:工业保护造成了价格高而质量低劣的本国产品; 不进口产品,但外资参与专利、设备、技术等的购买,导致利润外流; 例子:拉美国家效果并不好。

8 5、出口替代战略 概念:新的产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使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特征:一般具有二元结构,一部分是传统的,一部分现代的,依靠本地廉价劳动办与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发展出口产品。(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又有技术密集型的)。 例子:巴西、亚洲“四小龙” 问题:出口有依附性,工业门类不齐,效率低。

9 6、信息化发展战略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特征有: A、经济上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化; B、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专业的技术劳动者占突出位; C、理论知识在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科学技术居于社会的轴; 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科学技术的贡献大; E、通过智力技术,对各项政策作出决策。

10 i (二)空间发展战略 1、平衡发展战略 A、源于政治上的“公平”、“平等” B、片面理解马克思的平衡发展理念; C、平衡与效益很难统一。

11 (二)空间发展战略 1、平衡发展战略 2、不平衡发展战略 3、梯度推移战略

12 2、不平衡发展战略 1)、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不平衡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 2)、不平衡原因: 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具备不同的增长潜力; 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 3)、平衡力量发生作用,使地区发展趋向平衡。

13 4)平衡的动力: a、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劳动力、技术的自由流动; b、经济扩散作用,推动地区平衡。扩散与回流两种效应同时存在。 c、区域开发过程的交替变化: 发达地区劳动饱和时——不发达地区 投资回报低了后——不发达地区 倾斜政策 区际联系 d、区际间产业的转移和结构调整推动平衡 产品生命周期 发达地区的优势——比较利益,逐步丧失优势——转向不发达地区

14 3、梯度推移战略 1)、经济梯度;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 我国“七五”的主要依据(80年代) 2)、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 a、推移的动力——源于产业的创新活动 差距——梯度——转移——利益 b、推移的方式——有序推移 І→→Ш c、推移的途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逐步转移。

15 三、 我国20C80年代至90年代重要的区域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1、梯度推移论 1982年,夏禹龙和冯之浚在《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中首先把梯度理论用于我国的区域发展中。 2、反梯度推移论 梯度推移论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争论。内蒙古学者郭凡生认为,技术空间转移无论是采取梯度推移还是反梯度推移的形式,都要遵从提高社会效益的原则进行,称之为“国内技术转移的遵从效益规律”。

16 3、“一个半重点”论 甘肃学者徐炳文在80年代中期提出“一个半重点论”,又称“H”形战略。右侧的“I”指东部沿海地带,左侧的“I”指三线地区和兰新———北疆铁路沿线,“-”指陇海线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广阔地带。 4、点轴开发论 1985年,陆大道先生在中心地、增长极等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点轴开发论。

17 5、“九大都市圈”模式 1996年由国家计委王建提出该模式,即京津冀、沈大、吉黑、济青、湘鄂赣、成渝、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和大上海九大都市圈。
中国在2010年将形成京津唐秦、沈大、济青、长三角、珠三角、两湖平原、成渝、河北河南的沿江经济带、东北九个都市圈。

18 6、中心辐射战略 1997年由厉以宁先生提出。他认为在中国用东、中、西三大地带研究区域问题过于简单,如果以专区或市为单位,按人均收入水平,把不同专区或市分为富裕的、中等的、贫穷的三类。
7、菱形发展战略 :1997年由刘宪法提出,以京津、上海、穗深、成渝、武汉作为北、东、南、西、中部的经济增长极点,连接起来将在地理空间位置上呈现出菱形发展格局

19 四、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新进展 1、区域开发的总体构想:区域协调发展  2、西部大开发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中部崛起战略 5、沿海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

20 1、区域开发的总体构想: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21 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为: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2 2、西部大开发

23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补充:还有:湖南、湖北等

24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5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6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 “西电东送”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宝峰至罗平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时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开工建设。 " 西气东输”开始实施。目前,西气东输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27 2010年重大项目   新增 50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 在机场建设方面,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同时建设以成都双流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逐步形成一个以主要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轮幅式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在铁路建设方面,以建设青藏铁路为契机,“十五”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将高潮迭起。

28 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29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30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1 背景 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1980年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为其46.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32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若干意见》确定的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豁免企业历史欠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项政策已付诸实施。

33 4、中部崛起战略

34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正式批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规划期为 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35 机遇与挑战 中部地区也面临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亟待调整和振兴;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制度性约束因素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道远。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36 发展基础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较强,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37 重大意义 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挖掘发展潜力,增强整体竞争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利于完善我国区域发展分工,优化区域开发结构,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8 战略定位: 三个基地和一个支撑网:全国重要商品粮、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制造业加工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支撑的大市场和大流通网络。

39 5、沿海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最早是在2003年由广东省率先提出的,其最初涵义是,在原来的大珠三角合作基础上倡导一个崭新的区域合作概念,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内地9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40 2010年3月密集推出八个沿海区域振兴规划, 具体为珠三角规划、海西区规划、上海“两个中心”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海横琴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


Download ppt "一、 区域发展战略概念与内容 1、概念: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2、内容:制定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既有总体的、又有行业的、空间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