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第二节 眼及眼眶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2 正常影像学表现(CT) 同时行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 扫描基线:横断面—下眶耳线 层厚:5mm,1mm;层距: 5mm,1mm 软组织窗和骨窗
增强扫描

3 正常CT解剖(图)

4 正常CT解剖(图)

5 正常CT解剖(图)

6 正常CT解剖(图)

7 疾病诊断 眼眶炎性病变 眼和眼眶肿瘤 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

8 眼部炎性病变 特发性炎症 甲状腺眶病

9 特发性炎性病变 又名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病因未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表现,交替或反复 单侧或双侧相继发病 激素和抗炎治疗有效但易复发

10 CT表现 眶隔前炎型:隔前眼睑组织肿胀增厚。
弥漫型:累及眶隔前软组织、肌锥内外、眼外肌、泪腺以及视神经等患侧眶内低密 度脂肪影为软组织密度影取代,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眼外肌与病变无明确分界,视神经可被病变包绕, 增强后病变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双侧性、同时累及泪腺和视神经。

11 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视神经束膜炎型为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肿块型:可见边界清楚的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检查可见有轻、中度 强化;泪腺炎型表现为泪腺增大,一般为单侧,也可为双侧。 肌炎型:为眼外肌增粗,典型者为单侧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同时增粗。

12 眼肌型炎性假瘤(图)

13 甲状腺眶病 甲状腺眶病又称Graves病,是一种影响甲状腺、眼眶软组织和四肢皮下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 中,眼征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称为Graves眶病,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则称为眼型Gmves病。 本病男女 均可发生,中年女性居多。为眼球突出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约有15%〜28%单侧眼球突出和80%的双侧 眼球突出由Graves病引起。Graves病发病缓慢,表现上睑退缩(凝视)、迟落,部分病例产生复视、眼球突 出等症状。

14 CT表现 1.眼外肌增粗,主要为肌腹 2.常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和提上睑肌 3.增粗的眼外肌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4.早、中期呈轻、中度强化

15 眼型格氏病(图)

16 眼和眼眶肿瘤 视神经胶质瘤 神经鞘瘤 海绵状血管瘤 泪腺多形性腺瘤

17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optic nerve glioma)是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几乎均为星形细 胞肿瘤,两侧同时发生者罕见。 该瘤占眶内肿瘤的1%〜6%,占原发视神经肿瘤的80%。 主要见于学龄 前儿童,发生于成人者恶性度较高,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者达15%〜50%。

18 最早症状 是视野内出现盲点。95%患者以视力减退就诊,视力丧失者也不少见。另一常见症状为眼球突出,眼底检查为视盘水肿或萎缩。
病理上视神经增粗,表面光滑,硬脑膜完整,瘤细胞沿视神经纵轴蔓延。镜下为分化良好的星形细胞, 病理上多为Ⅰ、Ⅱ级,属低度恶性,预后良好。

19 CT表现 1.视神经条形或梭形增粗,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在40〜60HU之间; 2. 肿瘤累及眶尖时致其脂肪消失;
3. 轻度均匀强化,有时其内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区。 4. 增强检查:侵及管内段而引起视神经管扩大;侵及颅内段及视交叉则在鞍上池内形成肿块。 5. 无钙化表现。

20 视神经胶质瘤(图)

21 视神经胶质瘤 (图)

22 神经鞘瘤 占眶内肿瘤的1%~6.4%,主要起源于感觉神经(眼神经及其分支)。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1〜50岁,无性别差异。多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 典型表现为慢 性进展性眼球突出,常发生复视和斜视;如压迫视神经则引起视盘水肿或萎缩,表现为视力下降。

23 CT表现 1.球后肿块,可位于肌锥内、外间隙,以上直肌上方的肌锥外间隙居多 2.与颅内沟通时形成哑铃形,边界清晰光整;密度稍低,呈中度强化

24 神经鞘瘤 (图)

25 海绵状血管瘤 成人(20~40岁)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大体病理:椭圆形或有分叶的实性肿瘤,呈暗红色,外有薄的纤维膜包裹,切面呈海绵状、多孔。 组织学: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和纤维间质构成,内衬血管内皮,腔内充满红细胞。 临床: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肿瘤压迫视神经可造成视野缺损。

26 CT表现 1.表现为眶内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平均为55HU; 2.肿瘤钙化少见;
3.可见眶尖空虚征,即眶内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使眶尖脂肪存在,表现为低密度区。

27 4.增强扫描时,呈特征性渐进性强化表现可见肿瘤内首先出现小点状 强化,其后强化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均匀显著强化。
5.继发征象有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眶腔 扩大等。

28 右眶海绵状血管瘤(图)

29 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图)

30 海绵状血管瘤 (图)

31 泪腺多形性腺瘤 泪腺肿瘤是眶内肌锥外最常见肿瘤 混合瘤占50%;泪腺癌占30%
泪腺混合瘤(mixed tumor of lacrimal gland)又称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80%良性;20%恶性常见于30~50岁中年女性,病程进展缓慢,单侧受累多见。

32 CT表现 1.眼眶外上象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 2.密度均匀,与眼外肌等密度 3.较大肿瘤可有囊变坏死,表现为密度不均
4.少数肿瘤有钙化 5.眶骨受压吸收 6.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

33 左泪腺混合瘤(图)

34 右泪腺混合瘤(图)

35 眼眶脉管性病变 眼眶静脉曲张 颈动脉海绵窦瘘

36 眼眶静脉曲张 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出生时这些异常静脉即已经存在,但无临床症状;
生长过程中,这些潜在的静脉床与体循环沟通,表现为体位性眼球突出,即在弯腰、咳嗽或 屏气时,由于颈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眶内压力增高,造成患侧眼球突出。直立或仰卧时,眼球回复或内陷。 病理上其为一些不完整的血管组织,镜下可见高度扩张的静脉管道,可伴有血栓;管壁缺乏内弹力层 及弹性纤维组织,输入和输出血管均为静脉。

37 CT表现 1.行CT检查时,常规扫描后,需采用特殊颈部加压后扫描,进行对照观察;
2.一般压力不超过5kPa加压前,眶内病变呈不规则形或条 带形等密度,肌锥内、外间隙均可受累。病变较小,有时甚至不明显; 3.加压后扫描,病变体积明显增大,数量增多,累及范围加大。

38 颈动脉海绵窦瘘 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 多由外伤引起。
临床表现:搏动性突眼、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等。

39 CT表现 1.眼上静脉增粗(有时眼下静脉可同时增粗); 2.海绵窦增大,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
3.增强增粗的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

40 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 眼部异物 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41 眼部异物 分类 按位置:①眼内异物;②球壁异物;③眶内异物
按种类:①金属类:磁性异物,如铁、铁合金;非磁性异物,如铜、铅、铝、不锈钢等;②非金属类:植物性,如木、竹;非植物性,如骨片、水泥、玻璃、石块等 按透X线程度:①不透光异物(阳性异物);②半透光异物③透光异物(阴性异物)

42 CT表现 1.横轴加冠状扫描易于异物定位。 2.对不透光和半透光异物敏感。 3.对木屑、泥沙等阴性异物不能检出,但可显示周围异物肉芽反应。

43 右球内金属异物并眼球破裂(图)

44 左眼球后壁阳性异物(图)

45 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分型 眼眶爆裂骨折:外力作用于眼部使眼眶内压力骤然增高致眶壁内部发生的骨折,而眶缘无骨折,常发生于眶内壁、下壁。
眼眶直接骨折:外力直接作用于眶壁而发生的骨折,可见于眼眶各壁,发生于内下壁者须有前缘骨折。 眼眶复合型骨折:上述骨折同时存在。

46 CT表现 1.同时行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 2.视神经管骨折应行高分辨力扫描; 3.直接征象:眶壁凹陷、成角、中断、移位或粉碎;
4.间接征象:邻近窦腔积液、黏膜肿胀,脂肪密度增高或疝入、眼肌增粗扭曲及嵌顿、眶内积气,眶内容物脱出如“泪滴征”。

47 局限性眶内壁凹陷(图)

48 右侧眼眶内下壁爆裂骨折(图)

49 眼眶爆裂骨折(图)

50 眶下壁骨折(图)

51 鼻骨及眶内壁复合骨折(图)

52 眶骨膜外血肿 (图)


Download ppt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