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讲 茶之道 12: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讲 茶之道 12:2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讲 茶之道 12:28

2 一、茶道概述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茶道这个词语,例如《封氏闻见录》中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明确指出:“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等等。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12:28

3 二、中国茶道的涵义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佛教认为:“道由心悟”
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12:28

4 二、中国茶道的涵义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道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陈香白先生的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5 二、中国茶道的涵义 综上所述,茶道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
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 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6 二、中国茶道的涵义 然则,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7 三、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吴振铎先生认为:“清、敬、怡、真”
“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道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12:28

8 三、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庄晚芳先生认为:“廉、美、和、敬” “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 归根结底,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12:28

9 四、茶道流程 12:28

10 四、茶道流程 茶道流程有很多种,本课仅以13道茶道为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第二道烫杯温壶 第三道马龙入宫 第四道洗茶 第五道冲泡
第六道春风拂面 第七道封壶 第八道分杯 第九道玉液回壶 第十道分壶 第十一道奉茶 第十二道闻香 第十三道品茗 12:28

11 四、茶道流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入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12:28

12 四、茶道流程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12:28

13 四、茶道流程 第二道:烫杯温壶 12:28

14 四、茶道流程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将茶叶放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12:28

15 四、茶道流程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12:28

16 四、茶道流程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 12:28

17 四、茶道流程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12:28

18 四、茶道流程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12:28

19 四、茶道流程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但现在饮茶过程中,很少使用到闻香杯,多是将茶水直接倒在品茗杯中。 12:28

20 四、茶道流程 第九道:玉液回壶 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公道杯上也可以放置过滤网,滤掉茶叶或碎末),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 12:28

21 四、茶道流程 第十道:分壶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12:28

22 四、茶道流程 第十道:分壶 茶斟七分满 水满欺人,酒满敬人 12:28

23 四、茶道流程 第十一道:奉茶 也可以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或者将茶汤倒入客人面前的茶杯内,用手示意“请”,这是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12:28

24 四、茶道流程 第十一道:奉茶 也可以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或者将茶汤倒入客人面前的茶杯内,用手示意“请”,这是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12:28

25 四、茶道流程 用手将闻香杯、品茗杯托起,迅速将闻香杯倒转,使闻香杯倒扣在品茗杯上,此时茶汤已倒入品茗杯中。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闻香杯内茶汤倒入品茗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 12:28

26 四、茶道流程 再将闻香杯竖直向上提起,使闻香杯杯口插上。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闻香杯内茶汤倒入品茗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12:28

27 四、茶道流程 双手持闻香杯靠近鼻端闻香。也可以双手搓动闻香杯闻香。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闻香杯内茶汤倒入品茗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12:28

28 四、茶道流程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12:28

29 五、饮茶礼仪 1.主随客便。 2. 喝茶的人多了,就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⑴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位。
⑵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⑶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坐尊位。 3.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哪怕只有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知礼的客人应该坐主人右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坐对头的情况,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 12:28

30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给客人斟茶、倒水时。如果满的话,容易弄湿客人的手,有时会烫伤、弄脏衣服什么的!即使不会,也要客人小心益益地。所以“欺人”是指你对客人的不尊重! 12:28

31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给人斟茶后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茶。 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即使再不喜欢,也不要吐出来(茶已变质除外)。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扣指礼 12:28

32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扣指礼由来——屈指跪
相传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这一情况,也微服前往茶楼护驾,怕万一出事,自己担待不起。到了茶楼,就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闻大名、相见恨晚地装模作样寒暄一番。 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诚惶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因为在这三教九流的茶楼,如果皇上的身份暴露了对皇上不利。于是这位知府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以指代腿。 12:28

33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扣指礼 在日常交往中,细心礼貌的你肯定做过或者看到过这个动作,就是别人帮你倒茶的时候,你或者其他人会用手指扣一下桌子,这叫“扣指礼”,表示感谢别人为你倒茶。用右手,左撇子也得用右手。 扣指礼也有区别,不同的扣法代表不同的意思。 以下是三种扣指礼的扣法和意思: 1、晚辈(受茶者)向长辈(泡茶者):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 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一般敲 三下即可。 12:28

34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扣指礼 2.平辈之间:食指和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长辈(受茶者)向晚辈(泡茶者):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别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12:28

35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擦,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12:28

36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闽南语,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12:28

37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12:28

38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 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 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故有“某人无茶色”。 12:28

39 五、饮茶礼仪十注意(喝茶暗语 ) 十、“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
茶必三人同喝,酒必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 喝茶忌谈性事,忌“一口闷”、“亮杯底”,喝茶和饮酒是有区别的。 12:28


Download ppt "第六讲 茶之道 12: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